人生毕业第一季

耋喋翁

<h3>我们这一辈和共和国同年岁,有父母老小,有兄弟姐妹。</h3><h3>我们这一辈和共和国同年岁,上山练过腿,下乡练过背。</h3><h3>我们这一辈学会了忍耐,理解了后悔,酸甜苦辣酿的酒,不知喝了多少杯。</h3><h3>我们这一辈和共和国同年岁,熬尽了苦心,交足了学费。</h3><h3>我们这一辈真正的尝到了做人的滋味,人生无悔。</h3><h3>每当聆听这首歌曲,不由得思绪万千,心潮澎湃,迅即产生共鸣,歌声中有你有我也有他,幸运者的一生肯定会经历过数次的正规学历教育,然而我们这个群体中的大部分人,仅仅经历了这完整的人生毕业第一季。我们是1965届小学毕业生,五十四年后的春节期间,余偶得一张当年的毕业照,欣喜若狂,如获至宝。吾断言,我们中的大多数当年并没有能力或机会得以幸运的留存这历史性的定格,在那个刚刚脱离瓜菜代的日子,同学们个人没有出资,谁的身上也没有多余的铜钿,洗印一张照片的费用可能仅以钢镚来计,但这区区几分钱就难倒了当年小小英雄汉。年少无知,谁也不会想到当你暮年的时刻,这发黄的旧照片对于你的一生意味着什么,它所蕴含的意义怎么夸大,都不至于过分。</h3><h3> 1</h3> <h3>濉溪县城关第三小学校坐落于南城门——薰和门内(薰和门内第一家即为同学冯大忠君的府邸),南阁巷外,县水利局大院对面。我们这一届是1959年夏季入学的学生,从而有幸成为上年度国务院刚刚颁布实施的普通话拼音方案的受益者。这个方案是拼音之父周有光老先生所领军的团队,潜心多年呕心沥血才完成的。</h3><h3>可以自豪的说,我们这一届同学是踩着新中国的鼓点,与国家同年岁。我们出生在新社会,成长在红旗下,戴着红领巾,高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在小学这个阶段中,受到了正规的传统的六年一贯制教育。我们沐浴着阳光雨露,在“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社会氛围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h3><h3> 2</h3> <h3><br></h3><h3>1960年2月11号,正月十五,在传统意义上来说,仍处于新年佳节期间。今年没能在老宅家中迎接新年,秋收过后,全家就搬离老宅,住进了由生产大队安排的,位于村东的别人家的三间茅屋里。趁着搬家的混乱,祖父悄悄地把半袋粮食放在腌萝卜菜的瓮里,偷偷地埋在了院中粪坑(黄淮平原农村,习惯于在院里挖一坑,盛放垃圾以堆肥)边。春节前,粮食被悄悄地挖出,并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生火煮熟,偶尔填补一下家人那无法满足的肚皮。昨日,祖父已经将祖母送上开往濉溪县的火车,使用了大队部开具的介绍信才购买了车票。由于余两腿中间生了五个大小不同的痈疮,无法行走,今天,祖父将使用家里仅有的交通工具洪车(独轮土牛,即传说中由诸葛孔明先生发明的木牛流马),载余启旱,徒步前往与祖母所奔之同一目的地。父亲当年供职于濉溪县水利局,他已经办妥了余插班县城关三小一年级的入学手续。这样子,节省下来的口粮便可以帮助母亲和三叔一家度过这年的春荒。从砀山家中步行到濉溪,可以抄近道,估计仍有90KM之遥。天还没亮,为了避人耳目,趁着人们还未起床,爷孙俩就上路了。睡眼惺忪的孩子,注意到了母亲在偷偷地抹眼泪,但没有哭出声来,儿子这次出远门,是奔向大好前程的,必须强颜欢笑话别。</h3><h3>注:本节最后一幅插图照片的那年春节,余没有赶上全家福合影,这是与祖父同框的最佳机会,不知道当时打疯狗跑到哪里玩去了。甚憾!</h3><h3> 3</h3> <h3><br></h3><h3>离家的第一天并没有赶太远,晚上留宿在城东南邵寨。这里是父亲濉溪县水利局的同事邵则端伯伯的家,好在伯母还坚守家里没有外出逃荒。晚饭前,祖父拿出新年前就购置的烟花筒,他一直瞒着,在孙儿首次离家奔赴新前程的元宵节之夜,拿出燃放以示庆祝,祝福孩子前程似锦。生活虽拮据,能博得孙子一笑,付出是值得的。</h3><h3>第一天仅前行45里,没能达到1/3的路程,就是因为在此落脚最合适。</h3><h3>第二天一大早,祖孙俩又匆匆上路了,因为今天必须将昨天所欠的路程赶回来。不久,一座高山出现在了眼前,这是余平生第一次见到石头堆成的高山,不免心里有点兴奋,嘀咕道:“怎么还没到山脚下?”祖父朗声应道:“不急,不急,看山跑死马呢。”接着打开了话匣子,祖父说,“这是宝鞍山,山头有座奶奶庙,你就是当年我与你奶奶来烧香拜佛求来的。”如今方知,这整座山的正式名称叫芒砀山,但家乡人却一直称呼宝鞍山,说山上的奶奶庙如何如何灵验。其实这根本称不上是山,只能算小丘陵而已,但在名为砀山却全境无山,境内没有高于海拔50米的平原上,属于永城的芒砀是高耸的。当年芒山集耸立着一处跨街青石牌坊,现在已无迹可循了。</h3><h3>离开芒山,祖父语言开始变少,加快了脚下的步伐,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看到路边的粮站,便用父亲邮寄的三斤安徽省内通用粮票,购买了一袋红芋干,借用村中生产队牛屋炒牲畜料的锅,求得一把柴草,煮熟,狼吞虎咽,填饱肚皮。三九天,北风呼啸,在打麦场上找到一个背风向阳的草窝,余被塞了进去。一路颠波,很快就睡着了,很香很香。祖父裹了一下身上的衣服,后背堵住草窝的口,整整坐了一夜。清晨,祖父的头发、眉毛、鬍子,全身挂满了冰霜。</h3><h3>这里离濉溪县城只有60里路了,这地方叫李石林,余记住了这个地方,刻骨铭心,终身难忘。</h3><h3>注:小学就要毕业前,与弟妹一起的合影。和上幅五年级相山庙的留影比较,是不是长大了很多。</h3><h3> 4</h3> <p class="ql-block">余在1960年春节后开学第二学期,从老家砀山农村小学转来,插入城关三小一(2)班。我们这一届,一直分设两个班,整整六年,分分合合,转走插入,同学流动是不可避免的,已无从查到每一位同学的学籍档案,只好凭各人记忆的不同而存异。到了1965年毕业季,进入毕业照片同框者57人,这显然不是同学的全部,根据记忆一一确认,可以对号入座者40,尚有17人有待辨识。可以回忆起姓名者71人(名单附后),确认不在照片中者4人,为胡汝亮、张耕田、徐作华、范忠臣(现名保中)。在此真诚的期盼,同学中定有记忆超群且眼光敏锐者,尽快出现,将遗憾留下得最少。</p><p class="ql-block">李广元 孙祥元 朱克影 高祥太 张全志 穆凤侠 梁环珠 王合英 丁道芳 赵登科 况元友 况元亮 张心爱 胡汝亮 徐作华 张耕田 熊新民 欧云华 王玉华 王玉英 王运梅 谢德芹 刘淑芬 黄明秋 李家计 李家平 黄明(福)珍 许继东 赵玉德 闫爱民 黄昌启 马 学 戴为民 冯大忠 胡光荣 郑万科 吕濉溪 杜志贤 吴天山 李传明 范忠臣(保中)鞠 强 陈 民 许 芬 刘新全 陈运祥 丁秋文 邓瑞芳 张学英 陈 玲 戴理荣 闫红玲 武 玲 王华芳 范濉娟 张秀丽 董景芳 王淑贞 王凤銮 郑于华 晁吉龄 李时英 曹淑芬 况云侠 刘金英 范秀坤 郑 玲 朱志君 王正芹 端(木)桂芳 王书银</p><p class="ql-block"> 5</p> <p class="ql-block">下列为照片辨识结果:</p><p class="ql-block">前排左一梁环珠 左二张秀丽 左三郑于华 左六陈玲 左七王华芳 左八范濉娟 左九闫红玲 左十董景芳 右一武玲 右二郑玲</p><p class="ql-block">第二排左一王素秋 左二赵松龄 左三老校工 左五房艺楷 左六徐志平副校长 左七张敬安</p><p class="ql-block">左九李祖修 右一郭裕琴 右四朱淑贞</p><p class="ql-block">第三排左一李传明 左三冯大忠 左六胡光荣 左八李广元 左九张全志 左十许继东 右一鞠强 右二马学 右五赵玉德</p><p class="ql-block">第四排左一谢业伦 左二郑万科 左三吴天山 左五戴为民 左七李家平 左八陈运祥 左十晁吉龄 右一陈老师(龙蟠,算术老师) 右二丁家保 右五刘新全 右六闫爱民 右七黄昌启 右八陈民</p><p class="ql-block">后排左二王喆 左三戴理荣 左四李时英 左五穆凤侠 左六许芬 左八邓瑞芳 左九况云侠 左十张学英 右二刘老师(体育) 右三刘金英 右四王凤銮 右五端(木)桂芳 右七丁秋文 </p><p class="ql-block"> 6</p><p class="ql-block"><br></p> <h3>现在可以回忆起的学校教职员工如下:</h3><h3>刘守明 徐志平 张敬安 熊子耕 房艺楷 谢业伦 李祖修 王 喆 吴学章 郭裕琴 朱淑贞 江远太 王素秋 赵松龄 丁家保 老校工 刘老师(体育) 陈老师(存疑,算术老师)</h3><h3>可以确认,刘守明、熊子耕、吴学章、江远太没有出镜,同框中还有七位老师没能辨识。对恩师的怀念,铭刻于心,这是我们对那段逝去的时光里最值得惠存的。</h3><h3> 7</h3> <h3>影框里有你吗,亦或有,亦或无,对历史来说,这不重要,但对于当事人,则是十分重要的。我们沉淀的过往将被搅起,甜蜜的往事将会重现,记忆的闸门将被打开,我们将会得到启迪,激发潜意识中的能量,使我们的余生增添光彩,以慰藉那颗饱受委屈的心。</h3><h3> 8</h3> <h3>曾记否,我们是家里的宠儿,浸润于爱的海洋中,接收的全是正能量,纯朴的传统教育,思维逻辑方式方法缜密,天真无邪。但成长过程中,我们曾咀嚼过五香粉,吞食过豆饼马料,植物茎叶藤蔓磨粉做的规打子,终于熬过了那瓜菜代的岁月。现在的年轻一代不会相信会发生这种经历,生活的艰辛,挨饿的感觉,无法预以准确的生动描述。当这一切都远去以后,还感觉痛苦吗,没有,余没有,确实没有,吾患上了选择性失忆症,温暖的感觉,甜蜜的回忆充满了心田,一件件一桩桩浮现在脑海里。而悔色的事情,灰色的经历却随着岁月的推进,沉淀累积于海底,随着时空的延续,会悄然质变,变成沉积岩,有待承载着我们经历的岩石得以开采发掘,让后人去分析,去研究,做结论吧。这些都不是余前行中所应携之物,该卸载的全都卸下,余将轻松地走向生命的终点,不为过去所累。</h3><h3> 9</h3> <h3>这样的训练,照样培养出冲向世界的冠军,由此成长的钢铁战士,使侵略者与图谋不轨者颤抖,望而却步。与学校一巷之隔的工会大院里挂起银幕,为逃掉五分钱的门票,余会饿着肚子躲进同学鞠强家中,对那电影带给余童年时的快乐场景,直至如今还历历在目。</h3><h3> 10</h3> <h3>当年,三分钱可以让我们一饱口福,五分钱绝对管饱肚皮,躺在竹床上便为最惬意享受。当年的我们也有节庆,也有童趣,庆典隆重,不逊于现代巨资才能打造的氛围。我们有自己的发明,在哪种环境下,可以自在的捕捉到自悦自乐的感受,一缕炊烟便足以解馋,几个野果乃天赐美饌,有只牵牛伴随,一玩就是半天,粘土胶泥在手中随心所欲,可以创造出惊天动地的场景。劳动使我们快乐,赤手空拳也能锁定乾坤。</h3><h3> 11</h3> <h3>伴随我们长大的年代,没有空调,没有冰箱,没有彩电,甚或连那简陋的磁石小喇叭都难得一见。余谨记得,在全志兄的家中,有台会自己说话的红灯收音机,它被宝贵的放置于东屋中堂的条几上,不敢随意摆放在临近窗口的床边以方便使用,以防不虞。我们的很多知识是从连环画中汲取的,我们享受斗蛐蛐的快感,在地上捡到两个树叶梗,就可以开始竞力比赛,可以定输赢。我们趴在地上打琉璃蛋,不会去担心因弄脏衣服而受到大人训斥。寻觅到个铁环那真是如获至宝,一个合适应手的树杈,会被精心打造成远攻近防的武器,捡块砖头就在地上建屋设院跳房子,一根品相好的鹅毛管都是那么珍贵。生活中的物质需求很容易满足,上学放学的路上是我们游戏的天堂,家长不会担惊受怕,每天不必去学校门口接应。</h3><h3> 12</h3> <h3>整整六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总之,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慢慢长大,褪去了稚嫩,散发出活力。我们之间的很多人,又分别得以在一起厮混了三年后,被初中毕业。其实初中阶段仅读了一整年的书,小学毕业便成为了整个人生唯一完整的一季,虽然赚来了“老三届下放知青”初高中毕业生的贵冠。随着岁月的流失,我们迎来了夕阳,置身暮年。我们怀念过去那难忘的相同经历,品味着亲密无间两小无猜的纯真友谊,不再纠缠于相互之间那曾发生的不快,一切都变得那么淡然,心胸变得坦然,甜蜜的回忆充满在肺腑之间。将现状和回忆比较诠释,从而冰消融化,云淡风轻,一切都付笑谈中。从而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积极的去弥补因误而生的交臂之失。面对这美好的回忆我们不说再见,以感恩的心,怀念恩师,同时怀念先行一步的伙伴,其在为我们探路,这对我们彳亍而行的暮年提供了借鉴。此时此刻,友谊长存,即使到了那个世界,大家仍会再次相遇,届时把酒言欢。</h3><h3> 13</h3> <h3>回顾少年时代,实乃坎坷一生中最幸福、最欢快、最天真、最无邪,也是最让人留恋的一段时光。1958年,国务院正式颁布汉语拼音方案,由于推广实施需要培养师资队伍,有一定的时间滞后,余等1959级小学生,入学时间恰与之同步,受益最甚。余进入小学时虽在农村,但次年初即转学进入县城,可谓无缝衔接。1962年,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弘扬社会正气,净化社会风气的群众运动达到了高潮,是任何年代都无法与之比肩的。社会安定,民风纯朴,人们安居乐业,没有环境污染,没有交通灾难。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上学校去,还是放学回家,都是独来独往,家长无须担惊受怕。作业份量适中,老师尽心尽责,同学们均能自觉完成作业,大人不须操心过问。没有无休无止的课外补习,没有天价的一对一辅导,有竞争,不残酷,有压力,即时转成动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是挂在嘴边,而是认认真真践行的。一路有阳光雨露,一路有风雨,一路有歌声,令人神往。<br></h3><h3>1965年夏,经过考试,择优录取,余得以进入濉溪中学,眼前展现出来的是更加广阔的天地,畅游于知识的海洋里。</h3><h3>童年的记忆却越来越清晰,回味隽永,像一桶醇香的醪糟,即混沌,又浑朴。稍加缕析,浮上的澄清如甘醴,沁人肺腑。沉淀之固化物,质坚似磐石,铭刻于心间。</h3><h3>童年的家乡,回味无穷。家乡的黄土地,自有其倔强的脾气。流沙地,看似温柔细腻,一旦西北风起,便乘风作浪,沙尘遮天蔽日,姿意肆虐,扑往所能及之处。家中的面缸,非重物压盖才免于裸敞,即使如此,但面粉上一定会沉淀一层尘土。家境好的,可以狠心铲做猪食,不宽裕的家庭,只好选择与食物一起闭目咽下。</h3><h3>除了流沙,便是盐碱。远远望去,白茫茫一片,寸草不生,不知是湖水,拟或是冰霜?盐碱地里,只能栽植缨柳条(其茎可以用来编筐制笆,但质量远逊于白腊条制品),种植碱青(家乡人这么称呼),但不知道有什么用场。常年游历在外,蓦然回首,这种场景忽然不见了,十分惆怅。2019年新疆之旅,又见到当年的场景,仿佛回到了童年。久违了,缨柳条,久违了,碱青!</h3><h3>缨柳条,新疆叫红柳,学名柽柳。沙漠戈壁滩随处可见。</h3><h3>碱青,学名田菁,上好的绿肥。耐热,耐寒,耐旱,耐水渍,耐贫瘠,耐盐碱。只是当年年幼无知,没想到,其有这么强的生命力,可以做出这么伟大的奉献。</h3><h3>遍野的盐碱地,在贫穷的家乡,还孕育了一个行当——晒小盐。捡拾来碎碗烂瓦,用石灰浆砌成晒池,平地掏一深坑,在盐碱地刮来碱土,加水拌和稀释,盐碱溶液淋入坑洞,瓢舀入池,下一步就盼望太阳,听天由命了。小盐中含有各种有害杂质,穷人家买不起食盐就顾不上那么多了,用以佐餐调味。祖父解放前就曾干过这种营生,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村里这种晒池随处可见。</h3><h3>特有意思的游戏乃为钓骆驼。啊,没说错吧?没错,钓骆驼,只是此骆驼非彼骆驼。家乡的盐碱地硬壳下生活着一种蚁类动物,比蚂蚁个头大得多,善斗噬咬,而且咬住轻易不松口。家乡人管它叫骆驼,那它就是骆驼了。其巢穴就筑在盐碱地壳的下面,出口是一个垂直的洞,洞口上小下大,孩子们就趴在地上,用挑选的植物茎杆从洞口下探,骆驼就会扑上去死死咬住,这样就可以把它从洞里拖出来了。</h3><h3>随着现代先进的耕作方式的普及,家乡的盐碱地已不见了踪影,好是好,但童趣无法再现了……</h3><h3>注:面对发黄的小学毕业证,其承载着历史,承载着希望,它是甜蜜的回忆,它是自豪的凭证。再见了,童年。再见了,梦想。</h3><h3> 14</h3> <h3>童年的回忆是鲜活的,童年的感情是真挚的,童年充满着浪漫,童年阶段形成的潜意识,会在适宜的情况下突然迸发,给我们带来惊喜,为我们的夕阳生活再添一笔闪亮的光辉。</h3><h3> 15</h3> <h3>最后,感谢全志兄的精心保存,感谢格格姐的超凡记忆,从而使余草就拙文,聊以自慰。余是将这个事情当作一次深度的脑保健操来做的,调动了沉睡多年的脑细胞,从而带来最宝贵的副产品,推迟阿尔茨海默病的到来,并将此与诸位共享。还烦请兄弟姐妹不吝赐教,以使我们的回忆更准确更生动更丰满。</h3><h3> 16</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