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故居 走进呼兰

明亮的星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这是小说《呼兰河传》的开篇语,对作家萧红的了解始于大学时读过的这本书,她在书中用自然朴实的语言描写作者童年时光哈尔滨呼兰小城的街市小巷、社会风貌和人情百态,也写出对故土呼兰、儿时生活无限感怀思念,充满着浓浓的乡愁,就是那种“你的双脚无论走到哪里,但你的心却永远想念那个地方”的感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很早就有探访萧红故居的想法,因为源于《呼兰河传》朴实而生动的描写、简单且有趣的故事、眷念又难舍的乡情。在一个盛夏的周末,换了两趟地铁、两趟公交到达大江广厦公交站,沿着萧红大道步行五百米便是故居纪念馆。左侧为萧红纪念馆,分地下地上两层展区,介绍萧红短暂而不平凡的传奇人生,她原名张秀环、张迺莹,《小城三月》《生死场》《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等代表作堪称现代文学经典,1935年开始用“萧红”这个笔名,后来被誉为“中国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成为东北新文学史上首位女作家。右侧是萧红故居,一座清末传统八旗式宅院,东北农家小菜园的布局,正如她笔下后花园的样子,冯歪嘴子和王大姑娘的幸福小磨坊。现在,那些不幸的、幸福的往事早已随历史的长歌而去,院里只剩下那些随处可见享受阳光的懒猫!几处复原的房屋现在已被改建为名人名家书画、呼兰历史图片、北方农耕农具、萧红作品主题艺术、北方民俗生活、萧红主题手迹、东昌张氏关东谱系等7个展馆,供探访的读者欣赏,其中的主题艺术展馆陈列了她的代表作《呼兰河传》各类中外版本,但凡你读过此书,里边的每一段话都可以作为经典来引用品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所以,如果你到了哈尔滨呼兰区,不妨去看看萧红故居纪念馆,那是一处充满人文气息的历史文化景区和文化家园,也承载着无数呼兰人丰富的历史记忆与文化积淀。作家萧红的一生特别短暂、曲折和不幸,31岁正是人生的大好青春年华,遗憾的是命运仅留给她10年的黄金年代来创作,却留下近100万字作品,而每一部都可称得上传世之作。命途多舛,她却自小就与自己的命运抗争,坚持为祖国的不幸去战斗,正如她所写的文章一样:从异乡又奔向异乡,这愿望该多么渺茫!而况送着我的是海上的波浪,迎接着我的是异乡的风霜。最终,她因误诊在香港玛丽医院留下绝笔:“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以及“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