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土地

云之

这次回延安,只住了一宿,选择在延安宾馆,宾馆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抗战时期。当时,延安接待了许多国内外的友人、记者、爱国人士以及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等,为了更好地接待这些客人,延安在1937年设立了“边区交际处招待所”,这是延安宾馆的雏形。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延安外宾招待所正式成立,这是延安宾馆的前身。1955年8月,延安外宾招待所更名为延安招待所。1965年,延安宾馆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延安最早的国宾馆。<div>宾馆的大堂,大而大!</div> 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延安宾馆先后接待了百余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政府元首和政要,见证了延安城市的变迁和改革开放的历程。如今的延安宾馆不仅是陕北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好的现代化宾馆,还继续承担着“圣地国宾馆”“延安会客厅”的角色,为延安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p class="ql-block">1970年被派到金盆湾修水库,我们队去了3个女生,整个去修水库的知青估计有几十人,只有5名女生,开始我们和所有的民工一样去工地出工,类似在村里基建队干的活一样,住在金盆湾村子的一户老乡家里,家里只有母女二人,女子名叫女娃。干了不长时间后营部抽我去做通讯员,于是脱离了劳动。不久3个女生剩下了我一个,和女娃睡在一个炕上,关系很好,还认识了在这个村插队的女知青魏平。后来我也离开了金盆湾回村,在延安住了一次旅店,一间屋子里住了七八个女知青,那几个是在南泥湾插队的西安知青,我们睡在大通铺上,铺盖的是自己的行李,早晨起来一人打一脸盆水洗漱,我是散兵游勇,不说话,只听她们大说,因为知道我是北京知青,那一天这些西安女孩全部讲的是普通话。西安这些女孩子给我的印象特好,说话爽朗,嗓门挺大,一个个都像铁姑娘。最初我还记得她们几个的名字,现在怎么也想不起了。</p> 宝塔山的灯光秀,据说到了节假日或特殊的日子灯光景色会更加宏大、壮丽。 插队时的延安,只有城里有电灯,也不是那种璀璨明亮的灯光群,只是零零星星的昏黄灯光,但已足以让进城的我们羡艳不已。第一次我们三个女生到延安,投奔在枣园公社插队的邻居姐姐村,由于是在城边上,那里有电,可是我们到了晚上就睡觉了,没有机会利用可贵的电资源,回到村里仍然是小小煤油灯陪伴我们的生活,但也不觉得委屈与怨艾。 如今延安的夜晚灯火辉煌,宝塔山在灯光映照下庄严璀璨,延河两岸的灯光与河景相映成趣。新区的现代建筑与传统街景在光影中交相辉映,展现出城市的活力与文化底蕴。 <p class="ql-block">我去插队时,弟弟不到15岁,小妹只有12岁,所有的成年人都离开了北京,家里只剩下两个孩子和70岁的祖母。妹妹深刻地记住了毛沟两字,所以这一趟她也跟着来了。我满心想带她去后山走一走我每天挑水的羊肠小路,看看万亮家的那棵梨树。无奈,往后山的路没有了。</p> 在延安的第二天,我们没有逛街,开着车在延安老城和新区兜了一大圈,登上新区的贵人卯观景台仔细观看了老城、新区的景象,参观了两个博物馆。车行在延安的大街上,如果没有不断进入视线的山,那么你根本不会想到这个高楼林立,繁华兴盛的新城是延安。当年的延安留给我们的印象太深刻了。除了我们拍照的这带有一座塔的山在照片的局限下好像没有变,其他的全变了。 老城,与2009年来时变化不大。 老城。延安地处黄土高原,地形为“三山鼎立,两河相交”,整个城区面积仅约36平方公里,2012年常住人口却达50万,人口密度高,部分区域甚至超过同期的北京、上海,人均建设用地不达标,且建筑区仅分布在有限的几条河谷中,地形狭窄,交通拥堵,城市发展受限。 这座山、这座塔、这条河、这个桥边,这座城的神圣传说,唤起过无数知青满怀的诗意,满腔的激情,那是一场青春的奔赴。 延安新区一个镜头。为突破城市发展瓶颈,延安市政府决定实施“中疏外扩”“上山建城”的战略,疏散老城区人口密度,减轻交通压力,保护革命遗址,同时在周边丘陵地带建设新区,以扩大城市发展空间。 这里曾是一座座山一道道沟。近十年间,延安将削山和填沟相结合,共削平了西北东南走向的三个大山脉,共33座大山,山脉中间所间隔的区域主要以填沟为主,削山区域面积约为9.02平方公里,填沟的区域面积约为9.74平方公里。 <p class="ql-block">目前的新区建设工作重点已转向对新区功能的完善和优化,包括提升基础设施的质量、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等,以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p> <p class="ql-block">延安新区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已基本建成,其范围约78.5平方公里,可承载40万人口,城市功能布局日益完善,行政中心、学校、医院、公共设施等一应俱全,大大缓解了老城的人口压力,无需再通过平山来拓展新的建设空间。</p> <p class="ql-block">从新区看老城。延安是革命圣地,拥有众多革命遗址,如宝塔山、凤凰山等。保护老城区的风貌和历史遗迹,对于传承红色文化、发展旅游业具有重要意义。停止平山造城有助于维护老城区的历史风貌和文化氛围,为旅游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p> 体育场。 延安大剧院。剧院总用地面积约4.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2016年7月建成。投入使用后上演了红色题材的话剧《延水谣》、高甲戏《莫耶·延安颂》、传统晋剧、现代创新话剧《主角》。 延安大剧院的建筑充分融入了窑洞元素,体现了地域文化特色,外形设计借鉴了窑洞的形态,其厚重的基石托起悬浮坡屋顶,从远处看,这种设计与窑洞的外观有相似之处,都有一种稳重、质朴的感觉。 窑洞的拱形是其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之一,延安大剧院在设计中也大量运用了拱形,剧院的正立面采用了大拱门设计,这些拱门不仅具有装饰性,还起到引导人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体现窑洞的质感,延安大剧院的建筑外立面采用了艺术混凝土材质。这种材质有着黄土大地的熟悉味道,其肌理贴近自然,如同沟壑,使建筑如从大地中生长出来,延安大剧院在色彩选择上也以自然色为主,其艺术混凝土的黄色调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相协调,同时也呼应了窑洞的传统色彩,使建筑在视觉上与地域文化相融合。<br> 这样的广场可谓辽阔宽广, 延安博物馆,延安首座地市级综合型博物馆,该馆建设历时六年、投资约十亿,2024年6月开馆,填补了延安历史自然展示的空白,全方位立体化展示延安民俗文化。<br> 那面是延安市政府办公楼。 就像在大桥下面。 延安博物馆占地面积124亩,建筑面积63358平方米,展陈面积16808平方米,展出文物1200余件(组)。 延安博物馆整体设计也是象征延安的山川自然,体现出陕北窑洞的造型和连绵起伏的山型。 “辉煌延安”展厅,呈现了延安从旧石器时代至今的文明脉络。 国家一级文物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唐代大型铜钟之一,兼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其铭文、纹饰及铸造工艺均展现了唐代的繁荣与文化特征。‌‌ 唐代三彩塔式罐。 明代千手千眼观音铜坐像。 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馆。建筑面积为14324.05平方米,陈展面积为6080平方米‌‌。博物馆于2016年9月30日对外开放,旨在纪念20世纪六七十年代2.8万名北京知青在延安插队的历史‌。 我俩也是28000名北京知青之二,在自己的博物馆前拍个照吧。 1969年延安县落户5433人,好精确的数据,有我有他。 我是东城区的女校,他是西城区的男校。 一组体现知青生产劳动的雕塑。 看到了新浪博友陈幼民的作品。 看到了大名鼎鼎的知青先进人物栗建国的照片。 看到了我们学校张兰兰的照片。 看到了我们二合成厂刘瑞的动人故事。 看到了1970年3月那场著名的座谈会的介绍。1969年1月后,北京两万八千名学生到了延安地区插队,很快就被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贫困的生活状况震撼了,这些真实的信息像长了翅膀越过黄土高原的沟沟梁梁,飞到了北京。来自陕北的消息同样也震惊了中央。于是一个周总理亲自指示,由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纪登奎主持的《延安地区插队知识青年工作座谈会》于70年3月在北京召开了。陕西省革委会、延安地区和十二个县革委会的负责同志,北京市委和七个区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毋庸置疑,知青们不会撒谎。这次会议通过了《延安地区插队知识青年工作座谈会纪要》。《纪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强调延安地区人民要继续发扬延安精神,焕发起革命战争时期“那么一股干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搞好老区建设,尽快解决温饱问题。第二部分提出加强对知青工作领导的九条措施。第三部分做出了北京市要有计划地支援延安地区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决定,并抽调1200名北京干部到延安地区一面参加劳动,一面协调做好插队知青的工作。 <div>总理几句话包含了多少辛酸的内容——“北京这样好,延安却那样。”从总理对延安问题的注意,到总理过问延安知青的情况,到座谈会的召开,到《纪要》的发表,到北京支延干部赴延,再到北京对口支援建设延安地区的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前后不到数月,这是什么效率?这一切都真切的显示了总理对陕北老区人民的深情厚意;倾注着总理对知青的殷切关怀;体现出总理一贯的爱民奉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秀品质和工作作风。</div> 1969年6月。留影瞬间,是青春的定格。宝塔山下,延河水边,那笑容,是青春的纯真;那洒脱,是对现实的无畏。照片虽旧,记忆犹新,那是我心中永远的珍藏。 2009年4月14日。 四十年后再回延安,宝塔山依旧屹立,那熟悉的黄土高原,承载着我三年的青春,往昔满满,眷恋深深。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23日。从青春到暮年,重回延安。</p><p class="ql-block">当我再次站在宝塔山下,此刻心中涌起的是前所未有的释然,曾经我在这里插队三载,那些日子充满了艰辛和汗水。如今,那些曾经的牵挂,都已随着岁月的流转而悄然放下。我只是静静地体会着这片土地的宁静,带着一份感恩的心情,感受着这片土地的温暖。</p><p class="ql-block"> 2025.6.1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