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三星堆三号馆】</b>广汉市三星堆博物馆位于四川省广汉市,是中国文化一座极为重要的专题遗址博物馆,主要展示三星堆遗址出土的超级珍贵的文物。</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展览亮点</b></p><p class="ql-block">青铜神树:镇馆之宝之一,高约3.96米,象征古蜀人对太阳的崇拜。</p><p class="ql-block">青铜纵目面具:造型夸张,眼球突出,可能与古蜀王“蚕丛”有关。</p><p class="ql-block">金杖:刻有鱼鸟纹饰,代表权力与宗教意义。</p><p class="ql-block">青铜大立人像:高1.8米,双手呈持物状,身份可能是祭司。</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文化意义</b></p><p class="ql-block">三星堆遗址距今约3000-5000年,是古蜀文明的代表,其独特的青铜器、金器和象牙等文物揭示了与中原文化的差异,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文明与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古印度哈拉帕文明一样,位于神秘的北纬三十度线上。</p> <p class="ql-block">三次大发现:第一次上世纪二十年代;第二次1986年;第三次2019年。</p> <p class="ql-block">夹沙陶瓶</p> <p class="ql-block">一号祭祀坑</p> <p class="ql-block">器物坑的堆积形成过程反映出:这应是在彻底放弃三星堆古城内最重要的祭祀场所时,举行的一场隆重仪式。布局、挖坑、分类、放置和填埋过程都表现出了计划性和有序性。器物坑的形成与仪式在时间上紧密相连,挖坑掩埋可能就是整个仪式的尾声。焚烧活动也暗示,这不是出于隐匿避祸而进行的掩藏行为。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上细节所映射的人群行为,似乎更接近于“破釜沉舟”“抛家舍业”般的动员、誓师活动。结合新的测年结果来看,器物坑的形成年代集中在公元前1117至前1012年之间,这正是中原地区商周王朝变革的关键时间点前后。三星堆古城所发生的这一重要事件,可能是中原地区重大历史事件向邻近地区影响扩散的结果。( 赵昊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p> <p class="ql-block">玉璋</p> <p class="ql-block">他抱的是什么东西?</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遗址五号祭祀坑中发现的半张面具</p> <p class="ql-block">黄金面具</p> <p class="ql-block">圆顶戴黄金面具的蜀王?</p> <p class="ql-block">黄金权杖</p> <p class="ql-block">平顶黄金面具蜀王</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古国统治者中,不会是纯粹的络腮胡子人种,在遥远迁徙过程中,沿途会裹挟进大量蒙古人种游牧民族,用作自己的军事力量,因为他们有相同的宗教背景和生存方式,很容易就会被招募或者强迫进来。还因为古代游牧帝国始终以部族国家军事联盟的形式存在。但三星堆古国中,作为统治核心的王族,地位最为尊贵的大臣,肯定是较为纯正的“胡人”,否则就不会有这种青铜头像了。</p> <p class="ql-block">创建三星堆古国的塞种人最可能的来源地,应该是今天的阿富汗地区,包括巴基斯坦北部及克什米尔盆地,那里与西藏阿里相距不远,苯教典籍称之为“外象雄”,自古是原始苯教的一个繁盛之地。西方史书中,那一带也被称为“犍陀罗”,中国的佛教就从那个地方传来的。犍陀罗是不是“塞人”发源地还不得而知,但那里肯定是他们的一个大本营所在。那里至今还是以大胡子人种为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关于“塞人”,《史記•大宛列傳》有言:“自大宛以西至安息,國雖頗異言,然大同俗,相知言。其人皆深眼,多鬚髯,善市賈。”司马迁时代的“大宛”国,位于葱岭(帕米尔高原)南麓的费尔干纳盆地上。所以冠以“大”,因为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还有一个“小宛”国,人种特征是一样的,都是印欧人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阿富汗境内有丰富的铜矿锡矿,考古显示,那里六千年前就出现了青铜冶炼,当地人掌握合范技术的时间,不会晚于公元前三千纪中叶。特别是锡,为炼出青铜不可或缺的成分。阿富汗的锡矿就在阿富汗北部的巴达赫尚省,那里还是青金石的产地。三星堆古城使用的是土坯砖,这种筑城技术是中国没有的,但在犍陀罗、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却极为常见,五六千年前就存在。</p><p class="ql-block">《古文明比较研究 徐江伟》</p> <p class="ql-block">世界各地的黄金面具</p> <p class="ql-block">工艺太复杂了,怎么焊接?</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版”四羊方尊</p> <p class="ql-block">鸟足神像</p> <p class="ql-block">五等分方向盘</p> <p class="ql-block">与《山海经》记载一样的通天神树</p> <p class="ql-block">▲金环宝螺环纹货贝。(图片来源:视觉中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考古类型学研究显示,三星堆遗址出土海贝呈现三大类:虎斑宝贝、货贝和环纹货贝,其中环纹货贝数量最大。</p><p class="ql-block">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通过对三星堆货贝与环纹货贝的基因溯源(线粒体DNA比对),将其原生地锁定在缅甸丹老群岛至安达曼海域。这片热带海域的水温(年均26℃-30℃)、盐度(34‰-36‰)与当代环纹货贝的核心分布区高度适配。</p><p class="ql-block">这些跨越山海的海贝,或许曾是古蜀商队用来进行贸易的通用货币。它们无言地证明:早在张骞“凿空”西域之前的千年,中国西南已存在一条隐形的“丝绸之路”。</p> <p class="ql-block">古蜀人应该控制了西南对外贸易通道,三星堆大量的贝壳货币和巨量的象牙主要来自于印度洋、南亚。</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蜀国是一个典型的神权社会,其“巫神共治”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国王的双重身份:三星堆时期古蜀国的国王往往兼具巫师的身份,是“群巫之长”,既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又是宗教祭祀活动的核心人物。如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的大型铜立人像,被视为当时的大巫师或大祭司,也有可能是蜀王本尊,体现了巫、王一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神权对王权的合法性赋予:国王通过主持祭祀等宗教活动,垄断天人之际的交通,彰显其权利来自于神授,甚至被视为神的化身,从而使自己的统治具有合法性。祭祀活动的核心地位祭祀用品的特殊性: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多为祭祀用品,而非实用工具,如青铜神树、纵目面具、黄金权杖等,这些器物是古蜀人“与神对话”的媒介,用于构建祭祀场景中的“神圣空间”,强化统治阶层的神圣权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祭祀活动的频繁与重要性:祭祀活动是三星堆神权国家的思想和组织基础,通过祭祀活动,古蜀王国的统治者以原始宗教为支柱,形成神秘的神权国家,维系社会结构。神权贵族与世俗贵族的分工协作神权贵族的宗教职责:笄发社群的贵族主要掌握神权,从事原始宗教职业,构成祭司或巫师一类的神权贵族集团,负责主持宗教祭祀活动,传达神的旨意。世俗贵族的行政与军事职责:辫发社群的贵族则更多地从事行政事务的管理和军事事务,掌握世俗权力,负责国家的行政管理和对外军事行动。以巫术和祭祀整合社会巫术在社会中的作用:巫师利用自己独有的宗教知识和宗教服务,通过公共巫术等手段获取超额的经济收益和政治权益,并逐渐成为当地社会上层的重要组成分子。他们通过巫术活动,如占卜、祈福、祛灾等,为社会提供精神支持和心理慰藉,整合社会秩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祭祀活动的凝聚作用:通过祭祀活动,西南各族君长汇聚三星堆古蜀都,共奉蜀人神权领袖,同祭蜀地信奉之神,表明各族承认三星堆古蜀神权的至上地位,从而实现了对西南各族意识形态的控制。</p> <p class="ql-block">东汉的《摇钱树》</p> <p class="ql-block">出口广场的仿制品</p> <p class="ql-block">到同学艺术家妹夫--汉州陶艺传承基地参观吃饭。</p> <p class="ql-block">左边的兄弟王万富是从三星堆穿越时空而来的艺术家。</p> <p class="ql-block">汉州陶艺是四川广汉地区传承的民间工艺,以仿制汉代陶俑和创作生活化陶塑著称,其技艺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受三星堆文物及汉代画像砖、陶俑启发,传承人王万富通过修复古陶掌握传统技法,并融入现代艺术理念</p> <p class="ql-block">全部都是王先生作品</p> <p class="ql-block">受到了绵阳同学兄弟的热情款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