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之名 共同成长

教师成长组

<p class="ql-block">  盛夏蝉鸣起,奋进正当时。本学期又要接近尾声啦!在充满希望与活力的这一学期,我们继续以爱为纽带,在育人的道路上携手同行,共同书写成长的篇章。本学期,学校继续围绕"以爱之名,共同成长"的核心理念,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教育实践活动。从“大力弘扬和传承教育家精神”、<span style="font-size:18px;">到“探索AI赋能课堂教学”的创新实践、“高情商的家校对话”再</span>到深入人心的“思政专题学习”与主题演讲。每一项活动都凝聚着我们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也见证着全体教师在新时代教育变革浪潮中不断突破、追求卓越的坚定步伐。</p> 大力弘扬和传承教育家精神 <p class="ql-block">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发布,对弘扬教育家精神,打造支撑教育强国建设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作出全面系统部署,成为新时代新征程强教强师的纲领性文件。</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开学初,在教师成长组康主任组织下,我们继续学习了《大力弘扬和传承教育家精神》,并又一次深刻认识了张伯苓、蔡元培、陶行知、于漪、蒋南翔等大教育家们,并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方面,深刻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赋予了新时代人民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span></p> 大教育家-张伯苓 <p class="ql-block">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1935年9月17日,张伯苓校长在南开大学开学典礼上提出振聋发聩的“爱国三问”,不仅点燃了抗战时期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更是对当代学子的有力鞭策。</p> 大教育家-蔡元培 <p class="ql-block">  蔡元培提出了三点要求,其实就是他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研究风气,树立新道德新风尚的一个重要体现。</p><p class="ql-block"> 抱定宗旨。其认为大学当前存在的问题非常严峻,因现实的利益而导致“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对教员亦是“不问其学问之深浅,唯问其官阶之大小”。所以劝诫求学者“需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因为“宗旨既定,自驱正轨”。倘若抱着升官发财的目的去,则会误人误己误国。</p><p class="ql-block"> 砥砺德行。蔡公认为,“方今风俗日偷”,大学生地位高,责任重,劝诫诸君“以正当之娱乐,易不正当之娱乐”、“品行不可以不严谨”。</p><p class="ql-block"> 敬爱师友。蔡公认为“同学共处一堂,尤应互相亲爱”。去商店购物,小二都热情款待,“付价接物,互相称谢”,何况我们这些“学术传习之大端”。</p><p class="ql-block"> </p> 大教育家-陶行知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教育的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位行走于田野与讲台之间的教育者一一陶行知。他不穿华服、不居庙堂,却以一颗赤诚之心,点燃了无数孩子求知的渴望;他拒绝空谈、勇于实践,用一生诠释“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真谛。</p><p class="ql-block"> 当下,我们身处一个教育格局深度重构的新时代。从“减负提质”到“素养导向”,从“人工智能+教育”到“城乡教育一体化”,每一次改革都触碰着教育的本质之问: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该以怎样的方式育人?</p><p class="ql-block"> 答案或许早已刻在陶行知的生命实践中。他以“知行合一”为灯塔,以“大爱育人”为基石,在民族危亡、百废待兴的年代,为中国教育找到了方向。而今,当我们再次站在教育转型的十字路口,更需要重读陶行知,重悟其思想之深邃、情怀之炽热、实践之力量。</p> 大教育家-于漪 <p class="ql-block">  “人民教育家”于漪,90多岁高龄依然笔耕不辍,她用一堂堂生动鲜活的语文课帮助学生们涵养品格、启迪心智。为了改变叛逆少年,她邀请学生到家中长住;为了让新入学的孩子感到被重视,她仅凭照片就记住了全班所有学生的名字;在教学方式上,她敢于创新,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于漪认为,课堂里不该只是教师一个人发光,所有的学生都应该是发光体。于漪永远铭记于心的是她中学时代的校训:“一切为民族!”</p> 大教育家-蒋南翔 <p class="ql-block">  最后,我们跟随演员李光复,追忆新中国成立后清华大学的第一位校长——蒋南翔先生,感受他对育人事业的不懈追求,感受他身上的教育家精神。</p> AI赋能课堂教学 <p class="ql-block">  AI时代,DeepSeek等爆火,为教育和学习都提供了新的途径和资源。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如何将AI运用于课堂教学,为教学带来助力?</p><p class="ql-block"> 开学初,由德管主任康主任组织学习AI,如何让它更好地赋能我们的课堂教学。让我们又进一步感受到了科技的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与时俱进,提升教育数字化素养,积极以人工智能开启智能教学时代,助力教育发展。</p> 高情商的家校对话 <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效能,构建和谐家校关系,教师成长组组织开展了“高情商沟通,架起家校连心桥”专题学习活动。活动中,康主任通过生动案例剖析,系统讲解了面对家长不同诉求时的沟通技巧——从理解家长焦虑情绪的共情式倾听,到条理清晰的问题反馈策略;从突发矛盾的柔性化解,到日常沟通的暖心话语设计,全方位为教师们传授高情商回复的“锦囊妙计”。通过情景模拟演练与分组讨论,教师们在实践中掌握了用真诚话语传递教育温度、用专业态度回应家长关切的沟通方法。</p> <p class="ql-block">  此次活动不仅强化了教师的沟通能力,更让大家深刻认识到,高情商的家校对话是凝聚教育合力的关键,未来,我们将以更温暖、更智慧的沟通方式,携手家长共筑学生成长的坚实桥梁。</p> 思政专题学习🆚专题演讲 <p class="ql-block">  在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其思想政治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升莲花学校小学部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和育人能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成长组黄杨老师组织了本次学习。</p><p class="ql-block"> 通过本次思政专题培训,我们有了如下的收获:</p><p class="ql-block"> 1. 提升了政治素养:帮助教师深刻理解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定政治立场,确保在教育教学中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p><p class="ql-block"> 2. 强化了师德师风:引导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养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良好师德师风。</p><p class="ql-block"> 3. 增强了育人能力:提高教师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科教学的能力,掌握有效的思政教育方法和技巧,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为深入学习贯彻法治师思想,强化教师队伍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6月9日,我校成功举办了“学法治师思想,铸教育担当”教师朗诵比赛。此次比赛不仅为教师们搭建了展示风采的舞台,更推动法治师思想在教育领域的深度践行 。</p><p class="ql-block"> 比赛自筹备起便受到全校教师的积极响应,共有8组选手报名参赛。比赛现场气氛热烈,学校领导、各年级组长担任评委,全体教师到场观赛。选手们围绕“学法治师思想,铸教育担当”主题,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经历,用真挚的情感、激昂的语言,诠释对法治师思想的深刻理解,展现新时代教师坚守教育初心、勇担育人使命的精神风貌。</p> <p class="ql-block">  此次“学法治师思想,铸教育担当”教师朗诵比赛圆满落幕,但践行法治师思想、担当教育使命的征程永无止境。我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引导教师深入学习法治师思想,将其转化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p> <p class="ql-block">组长:康桂兰</p><p class="ql-block">组员:黄扬 方林 朱志红 翦罗波 刘娟 江智宏 胡小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