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六园里的古喷泉(日本行之五)

康康

<p class="ql-block">  我站在兼六园桂阪门的门口,心里直犯嘀咕:“日本三大名园之一,应该挺厉害吧?”结果刚进门,就被一棵歪脖子老松树给抢了戏。这树长得跟喝醉了似的,枝干东扭西歪,像极了居民小区里那些退休老大爷的太极招式。导游说,这在日本被叫做“文人松”。我心想,这不就是自然生长的歪脖子树吗?只是在中国,没人有那么好的胃口,为了怕枝干折断,都用木撑一一撑起来的。</p> <p class="ql-block">  兼六园的名字听起来很厉害,取自中国北宋诗人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里对名园的定义:宏大、幽邃、人力、苍古、水泉、眺望。李格非的名字会有不少人不熟悉,但他却有个人尽皆知的女儿,李清照。日本金沢当年的掌门人在建这个园子的时候,采集了名园的六定义,故名“兼六园”。日本三大名园的另两个园子,也尽是中国元素,“后乐园”取自范仲淹的名句“后天下之乐而乐”,“偕乐园”则取自《孟子》中“与民偕乐,故能乐也”。</p> <p class="ql-block">  我本来对今天的兼六园参观很期待,但实际与我的期待有一些距离。兼六园虽然尽力模仿中国园林,但总感觉差点意思。比如假山堆得跟积木似的,不太自然;池塘边的鹅卵石摆得整整齐齐,像是在“石头连连看”;苔藓都修葺得一丝不苟,生怕它们长歪了影响美观。我忍不住感叹,“你们日本园林要是能再野一点,就像了!”</p> <p class="ql-block">  园子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眼喷泉,一根两三米高的水柱向上不断喷着水。导游指着泉眼边的木牌翻译说,“这是自然喷泉,并不依靠电力或机械而生成的泉水,而是依靠附近一个湖水与此地的落差,这是日本最古老的喷泉。”我心里忍不住说,我们圆明园的喷泉早就会喷水雾,奏音乐了,您这喷泉也就比咱村口的水井高级那么一点点而已。</p> <p class="ql-block">  不过,前几天连绵的阴雨天过后,今天有幸在阳光下逛一逛兼六园这个日本名园,还是很舒爽惬意的!</p> <p class="ql-block">  从兼六园出来,我们直奔金沢城。这座城郭虽然不能与大阪城相比,但看起来还是挺威风的。金沢城最早的主人前田利家,这位织田信长的小老弟,打仗统一天下没成功,倒是把金沢城建得坚固无比。也难怪,金沢一带有金矿,谁不想攻下金沢城,成为这里的山大王。城墙用的是能挡子弹的花岗石,还建了很多射击孔,看似固若金汤。</p> <p class="ql-block">  最逗的是城中央这片大草坪,当年可是武士们的“露天食堂”,打仗间隙铺开榻榻米就能就餐歇息。现在成了鸽子们的自助餐厅,几只胖鸽子正表演“广场舞”,把历史踩成了游人的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  我挺感慨,日本的战国时代,人们既要在征战中壮大城池,也想要附庸风雅,学着大国的样子搞搞文化上的事。中国的园林讲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但日本的园林却像精心打扮的“网红脸”,精致是精致,就是太刻意了。至于金沢城,虽然历史悠久,但现在最大的“居民群体”居然是鸽子,这也算是一种“文化演变”吧。</p> <p class="ql-block">  我们走出金沢城,顺着缓坡闲逛下去。路两旁小店一家挨着一家,店内摆设也是错落有致,有点文化的味道。忽见一家名为“箔一”的蛋糕店,这不是上次吃金箔冰淇淋的那家连锁店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