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客家土楼

香求诺吾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永定土楼,即永定客家土楼,位于福建省西南部的龙岩市永定区,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永定土楼的设施布局既有苏州园林的印迹,也有古希腊建筑的特点,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典范。在永定2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2万多座土楼,其中有三层以上的大型建筑近5000座,圆楼360多座,其中清代以前的约占1/3,具有代表性的土楼近3000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永定土楼,分五凤楼、方楼和圆楼三大种类。永定土楼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展示了客家人的智慧,具有防震、防火、防御等多种功能,通风和采光良好,冬暖夏凉。永定土楼的结构还体现了客家人世代相传的团结友爱传统。在永定土楼内,还保持着客家人聚族同楼而居的生活模式。福建土楼源于客家,根在永定,土楼也被誉为“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8年7月,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主体的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春节,胡锦涛视察永定土楼时指出:“客家土楼是中华文化瑰宝,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希望一定要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遗产守护好、传承好、运用好。”2010年4月,永定土楼获“最古老、最多、最大、最高”等四项吉尼斯纪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历史记载,永定客家土楼产生于唐朝以前,元代以后已相当普遍,明代以后进入成熟期。随着人口向外迁徙,土楼建筑作为一种文化传统辐射到南靖、平和、新罗、上杭等邻近县、区,包括非客家地区。唐末宋初以前,永定就有客家先民居住,元以前以“堡”、“寨”命名的村子或土楼有40多个,元后期土楼已相当普遍。明清两代为永定客家土楼发展的鼎盛时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进永定客家土楼,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圆形建筑,以其独特的造型和厚重的历史感,让我们不禁驻足凝望,感受这份古老的美好,感受到客家文化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土楼外墙斑驳的痕迹,诉说着岁月的历史故事,每一块夯土都浸透着客家人的智慧。站在天井中央仰望,圆形的天空被层层叠叠的屋檐,勾勒成一幅天然的画框,阳光透过云层洒落,在青石板上投下变的光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土黄色的外墙,在阳光照耀下泛着温暖的光泽,层层叠叠的瓦檐,勾䩓出完美的弧线,最令人称奇的是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楼前清澈的溪流,倒映着土楼的倩影,几株古榕的枝丫,轻抚着斑驳的墙垣,仿佛诉说着亘古的絮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漫步在土楼的回廊间,触着粗糙的土墙,仿佛能感觉到数百年前客家人在这里生活的气息。这座土楼不仅是建筑的奇迹,更是一部移民的奋斗史诗,记录着客家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团结友爱的品德。土楼之美,美在它的厚重与包容,美在它的智慧与坚守,它是客家人献给人们的一曲壮丽的赞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永定客家土楼,这座活着的建筑博物馆,不仅展现了客家人的营造智慧,更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凝固成了永恒的诗篇。圆楼与月,方楼似砚,青山为屏,流水为墨,永定用岁月绘就了一幅生生不息的美丽画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