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有先锋】王海亮:深耕乡土写担当 产业兴村谱新章

石桥新语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海亮,诸城市石桥子镇胡家西院网格党支部书记,他数十年如一日,带领村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书写了胡家西院从贫困落后到繁荣富裕的精彩答卷。如今的胡家西院,荣获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潍坊市首批文明信用样板村等诸多荣誉,呈现出村强民富产业兴的乡村振兴新图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7年我刚当村书记那会儿,村里一穷二白,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如何实现发展,成了摆在我面前的一道难题。”回忆往昔,王海亮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感慨。面对困境,他没有退缩,而是整日思索破局之策。一次偶然间,灵感如火花般闪现:“村里有大棚、有蔬菜,缺的就是销路,为什么不建一个蔬菜交易市场呢?”说干就干,他迅速行动,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协调下,胡家西院蔬菜交易市场拔地而起。这个市场的建成,犹如一座桥梁,不仅解决了农户的运输难题,更让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种菜卖菜,足不出村就能把钱赚到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为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王海亮结合村庄实际,多次组织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以及致富能手外出观摩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依托网格的蔬菜产业优势,他在大棚经济上大做文章。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协调银行提供无息贷款,对老旧大棚进行升级改造。如今,270余个蔬菜大棚内,西红柿、芸豆、黄瓜等作物轮番种植,“一地多用、一年多季、一季多收”的产业发展模式成效显著。同时,他积极邀请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等高校的技术专家,定期到大棚内为村民提供专业的种植技术指导,让大棚经济成为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在俺村村民存款总额达到了1亿元,成为了‘亿元村’,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集体收入每年也有近20万元!”谈及如今村里的变化,王海亮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8岁的耿文君就是发展大棚经济的众多受益者之一。“你看,这是我种的玫瑰香葡萄,马上就要成熟了,今年光这一个棚预计就能收入4万元,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对种植葡萄充满了信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胡家西院网格南800米处的石桥子镇西瓜智慧农业示范园里,“冰糖小王子”西瓜已成熟待摘。这座占地百亩的园区,正是胡家西院盘活闲置资源、实现华丽转身的生动写照。王海亮正与园区负责人深入洽谈,积极探索推行“园区 + 合作社 + 农户”模式,致力于推动西瓜产业规模化发展,打造乡村产业新的增长极,带动更多群众投身产业发展、实现增收致富。目前,已有10余户种植户表现出强烈的种植意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让村民的钱包更鼓、生活更甜,王海亮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他深入摸清村里的“家底”,积极盘活闲置“资产”,让“存量”转化为“增量”。2024年,石桥子镇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山东新质力农贸有限公司。王海亮积极争取,成功在胡家西院的闲置土地上建设果蔬仓储物流加工一体化项目,当年就为村集体增收40万元。该项目的落地,有效优化了农产品流通链条,进一步提高了当地农产品的就地转化率和附加值。“下步,我们将依托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与公司深度合作,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提高果蔬附加值,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谈及未来发展,王海亮信心满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曾经的贫困村到如今的“亿元村”,从破旧落后到美丽宜居,胡家西院的每一步蜕变都凝聚着王海亮的心血与汗水。他坚信,只要脚踏实地做好村里的每一件“小事”,“小书记”也能成就“大作为”。站在乡村振兴的新起点上,王海亮正带领着胡家西院的村民们,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奋勇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