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几个月前,看到了携程在网上推湖州“时间的河·岛屿酒店”,当时的的价格是488元住二晚(带早餐),酒店是新开业,且带有设计元素,于是下了5张订单(5间房住二晚)。</p> <p class="ql-block">出发前做一次三天二晚的湖州之行功课,导航一看,上海出发线路沿着南太湖行走。只要一提到太湖风景区,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苏州和无锡,其实南太湖也是有很多看点的。</p> <p class="ql-block">顺着南太湖来到了太湖南公堤、“七都双塔” ,在湖州小镰仓透过梧桐树,仿佛进入动漫世界。新港口灯塔,指引前方的方向,都是拍照绝佳地。</p> <p class="ql-block">太湖小镰仓其实就是一个太湖边的小路口,只是两旁树木比较茂密,在树木的映衬下,这里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让你有一种在海边的感觉。现在这里成了一处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新港口灯塔这座红白相间的标志性建筑,以其诗意的日落景观和宁静的湖光山色吸引着游客的到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南太湖千年古村落:义皋古村,它是湖州保存原生态古建筑最多的村落,每一处都充满故事。但知道的人甚少。</p> <p class="ql-block">湖州因太湖得名,太湖流域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太湖水利治理史。在人与湖的相互作用下,太湖周边形成了独特的溇港文化,义皋村可以说是现存为数不多的溇港文化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义皋村位于太湖义皋溇港西侧,原是太湖乡乡政府所在地,现归入织里镇。据史料记载,五代时期就有了义皋这个村落。义皋是溇港文化的典型表现,是沿太湖七十二溇港古代水利工程中的重要节点,并被誉为“溇港文化带里的明珠”。</p> <p class="ql-block">【范家大厅】清代民居,是义皋村原生态古村落的明证之一。现有建筑物共3进,梁架结构为抬梁式,雕梁画栋,步梁、月梁、雀替等构建亦雕有精湛的花卉、瑞兽,其大柱都用金漆,可见当年制作极其讲究。平厅前有砖雕门楼,前额是“永思脩慎”,后额是“型仁讲让”,厅间原有厢房相连。该建筑木构雕刻精美,为太湖漤港古村落中规格较高的厅堂建筑,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p> <p class="ql-block">东汉时期,吴人皋伯通偶然撞见孟光为收工回家的丈夫端来饭菜时,高举食盘,相敬如宾。这恭敬有加的举止让皋伯通识破了贤士梁鸿的真实身份,并将他们夫妻当宾客供养起来。从此,梁鸿在皋伯通的庇护下闭门著书,直到病逝。梁鸿死后,皋伯通将他葬在义士园,于是有了“举案齐眉”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千年古桥“尚义桥”,这座据说始建于明代的单孔石拱桥,连接着东西两头的商市集镇。桥为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重建,桥墩南有联“民有淳风称义里,流分沙漾庆安澜”,而北墩有联“大泽南来,万里康庄同利涉,春波北至,千秋浩淼永安澜”。尚义桥就是义皋古村的灵魂,其引领历代“民有淳风,重情重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p> <p class="ql-block">义皋村既有水运文化,又有蚕桑文化,还有鱼米文化,说它<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太湖溇港文化的代表一点不为过。</span></p> <p class="ql-block">走进陶二厂,仿佛穿越时光隧道,感受紫砂工艺的历史与温度。高耸的烟囱下,藏着的是对传统的坚守与创新的追求。在这里,每一块陶艺作品都是时间的低语,讲述着古老与现代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创立初期(1958-1980):前身为周墅紫砂工艺厂,汇聚顾景舟、蒋蓉等大师,奠定宜兴紫砂产业基础。</p> <p class="ql-block">陶二厂历经数十年发展成为紫砂产业核心基地,2010年代转型为融合陶文化、艺术与商业的文创园区。</p> <p class="ql-block">从1980年更名为宜兴紫砂工艺二厂后,这里成为乡镇企业典范,产品远销海外,培养了大批紫砂艺人。</p> <p class="ql-block">2010年代至今:丁蜀镇收回厂房,投入巨资打造6.4万㎡文创综合体,保留烟囱、老车间等历史建筑,引入隈研吾设计的陶美术馆、俞挺设计的陶书局等现代业态。</p> <p class="ql-block">直到今天陶二厂已是江浙沪的一处拍照网红点,络绎不绝的游客来到这里,对陶二厂的历史不甚关心,更多的是来到此地拍照打卡。</p> <p class="ql-block">宜兴陶瓷博物馆,这里收藏了从新石器时代中期至今七千多年的陶瓷发展史,从明代壶家“三大妙手”时大彬等大师的作品,到清中期“四大家”、清晚期“八大家”,再到当代紫砂“七老”的佳作,这里清晰地展现了紫砂文化传承有序、不断发展的脉络。这不仅是对技艺的传承,更是对文化内涵的延续,体现了紫砂文化顽强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宜兴素以“陶都”著称于世,是我国主要的陶瓷产区之一。在古陶馆陈列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古陶瓷均为境内发现和出土,反映了宜兴富有人文特征的陶文化衍生的轨迹,从中我们领略到其制作意匠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并得到知识的启迪和美的享受。</p> <p class="ql-block">在紫砂馆内的展品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各种紫砂器皿,从传统的茶具、花瓶到现代的艺术品,展现了紫砂艺术的演变与发展。这里不仅有精美的实物展示,让游客能够更直观地了解紫砂制作工艺。</p> <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28日,窑湖小镇正式开园。窑湖小镇是由资本投资打造的人造小镇。景区围绕宜兴特有的山、水、陶、竹、茶等文化内涵元素,致力于打造出“独特的主题乐园式度假小镇”。</p> <p class="ql-block">据史书记载,窑湖小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那时,这里因盛产优质的陶瓷而闻名遐迩,吸引了众多工匠和商人聚集于此。他们在这里建窑烧瓷,逐渐形成了繁荣的陶瓷产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镇也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集商贸、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古镇。</p> <p class="ql-block">古窑遗址:站在这些古老的窑炉前,仿佛能听到当年工匠们忙碌的脚步声和陶轮转动的吱嘎声。这些窑炉见证了小镇陶瓷产业的辉煌历程,也是我们了解古代陶瓷工艺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行至龙窑,五百罗汉紫砂像排列有序,气势磅礴。"这是水与火的完美结合,泥土经水调和,历火淬炼,方成艺术。"</p> <p class="ql-block">"水车象征着生生不息,如同窑火千年不熄。这座小镇不仅是对古人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期许。"</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窑湖畔。湖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与周围的青山绿树相映成趣。沿着湖边小道前行,您可以尽情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窑湖小镇尽管是一处人工打造的小镇,在明清那会儿,窑湾古镇凭借绝佳的水运条件,摇身一变成为重要的商业码头和物资集散地,“苏北小上海”的名号可不是白叫的。最兴盛的时候,镇上的钱庄、布庄、当铺等各类商号多达 360 多家。</p> <p class="ql-block">窑湖小镇的观光小火车是景区一个极具特色的体验项目,整个火车轨道长约7公里,分二段顺时针环绕小镇运行,全程约50分钟。可以在火车上,一路穿越高架、隧道、山谷、竹林、茶田等不同场景,“沉浸式”游览整个小镇。</p> <p class="ql-block">"人造天成假亦真,买田阳羡后来人。</p><p class="ql-block">紫砂茶道何须问,竹海窑湖只等君。"</p><p class="ql-block">窑湖小镇,既是对传统工艺的传承,也是对现代审美的诠释。在这里,紫砂与山水相融,古韵与新意交织,续写着千年窑火的璀璨传奇。</p> <p class="ql-block">窑湖小镇,续写着千年窑火的璀璨传奇。它不仅是一座小镇,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让我们得以在现代都市中,触摸到那份源自古老江南的诗意与温度。</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