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幼本部中一班课程记 ‍——阅读“趣”发现

🌙、s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脚步走不到的地方,“书可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眼睛看不到的地方,“书可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童年有书,未来有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以书为友,一生受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以书为伴,不负童年。</p> <p class="ql-block">书里有动听的故事、漂亮的图画、有趣的游戏、丰富多彩的知识......书的种类有很多,各式各样、千奇百怪,深深地吸引着幼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利用图书、绘本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因此,为了满足孩子的发展需求,我们追随儿童的兴趣出发,及时抓住教育契机,开启了一场“图书探秘之旅”......</p> <p class="ql-block">于是我们带着这些问题,顺应孩子们的兴趣,与孩子们开启了一段《阅读“趣”发现》主题探索之旅......</p> <p class="ql-block">关于书的演变,我们知道最开始古人是用麻绳打结的方式进行记录后来从甲骨文逐渐发展到了现在的电子书!</p> <p class="ql-block">  关于自己喜欢阅读的书,以及了解图书类型、书从哪里来……我们用调查表进行了记录。</p> <p class="ql-block">图书由哪些部分组成呢?通过教师与幼儿的探索我们发现,图书有封面,封面上会有书名、作者、出版社;还有内容,图书的内容可以是图画、文字,也可以是文字加图画等等;图书还有封底,封底上会有价格条形码,还有结束语。图书还有页码,但是有一些图书也是没有页码的哦!</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的实地走访前,我们组织幼儿讨论“可能会看到哪些分类方法”,激发探究兴趣。图书馆参访时,鼓励家长带领幼儿用“拍客”方式记录发现。</p> <p class="ql-block">幼儿尝试用在图书馆初探观察到的方式对家里的图书进行初步的整理,说出分类办法,并与同伴分享。</p> <p class="ql-block">小结:中班幼儿观察能力逐步提高,但缺乏系统性。走访过程中,他们带着任务观察书架标识、图书摆放,学习按类别寻找图书,如发现“带童话书都在一个架子上”,积累信息检索经验;通过对比不同场馆的分类方式,初步理解分类标准的多样性,发展逻辑思维;回家后进行初步整理,将观察经验转化为实际操作,尝试对家庭图书分类,提升分类、归纳等学习能力。</p> <p class="ql-block">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将班级图书尝试分类,设计标识牌,按分类重新整理书架~</p> <p class="ql-block">经过家园图书整理,我们鼓励亲子再次参观附近书店,在二次参访前,回顾首次参访发现,提出新问题:“书店的分类还有哪些小秘密?我们怎么找到更准确的书?” 参访中,教师引导幼儿关注分类标识、书架分区,观察查找过程中用到的分类方法。</p> <p class="ql-block">小结:二探图书馆和整理孩子们能更细致地观察分类细节,如发现故事书还分为童话、寓言等小类,提升逻辑分析能力;设计分类标识过程中,运用绘画、剪贴等技能创作个性化符号,发展美术表现力与符号设计能力;在班级图书分类协商中,学习倾听同伴意见,表达自己观点,提高语言表达与社会交往能力。</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从家里带来自己最喜欢的绘本分享,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通过分享了自己喜欢的绘本,从喜欢的绘本分享激发他们想自己创作绘本的热情。</p> <p class="ql-block">教师小结: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有效的提问后,每个孩子分享自己喜欢的绘本,自己独立想象进行不同的理解和表达。从对绘本的热情激发他们阅读绘本过渡到“悦”读绘本。</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儿童议事厅商议活动分组</p> <p class="ql-block">阅读节场地布置我们分成了设计组、材料组、施工组、检验组一起布置活动场地!</p> <p class="ql-block">穿上特别服装举办一场户外阅读活动~</p> <p class="ql-block">在散步的时候,幼儿观察到地上的影子,并且回顾到往日彩色玻璃纸的观察现象,于是幼儿拿着彩色玻璃纸在操场上进行观察,发现了五彩的、形状各异的影子,并进行讨论:“那其他的纸也有这样的影子吗?”对于问题,幼儿选择进行实验,利用白纸、彩纸、彩色玻璃纸分别进行观察。</p> <p class="ql-block">小结:白色的纸没有彩色的影子、彩色的纸也没有彩色的影子,只有彩色玻璃纸才有彩色的影子。于是,我们鼓励幼儿制作光影平面小书再次观察。</p> <p class="ql-block">小结:在共同制作了光影小书1.0的作品后,幼儿尝试将作品对着阳光,调整不同的角度和位置,观察光影的变化。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影子有时候大,有时候小?”“换个方向照,影子的形状会变吗?” 鼓励幼儿相互交流发现。</p> <p class="ql-block">我们开展“光影小书设计师”活动,师幼观看光影小书制作案例,引导幼儿观察:“这些小书是怎么用光影讲故事的?怎么变得立体的光影小书?”鼓励幼儿自主设计。</p> <p class="ql-block">回到家里,我们查阅资料学习如何制作更多形式的光影作品。</p> <p class="ql-block">一起动手设计我想要做的光影小书、作品~</p> <p class="ql-block">设计完成,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大制作!</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与爸爸妈妈共同精心制作的光影小书被带到幼儿园,与小伙伴们一同分享他们的成果。</p> <p class="ql-block">基于幼儿的设计图与亲子制作经验,组织全班讨论确定班级光影小书的最终方案。幼儿分组讨论确定小书主题,如“海洋系列”“童话故事”“科技探索”等主题。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共同绘制小书。</p> <p class="ql-block">经过不懈的努力,一本本独一无二、精心设计的连环式光影小书展现在我们面前,老师和孩子们爱不释手呢...</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光影作品以及小书投放在了教室里的区间里,在阳光的照射下我们的作品显得格外美丽!</p> <p class="ql-block">教师小结:自制光影小书活动不仅点燃了孩子们对创作的热情,还培养了他们深厚的阅读兴趣。这一活动已铭刻于每位孩子的内心,成为他们宝贵的记忆瑰宝。孩子们精心制作的绘本,既是一部创意作品,也是一份珍贵的成长纪念,以独特的方式呈现了他们的想象与情感。</p> <p class="ql-block">我们做好的故事光影小书不仅仅是在班级里相互分享、阅读,我们还拿到了其他班级里,一一跟大家介绍我们的光影小书,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纷纷赞叹,我们的小书很漂亮,争先恐后借阅我们的小书进行阅读!</p> <p class="ql-block">关于光影小书我们的收获与更多想法……</p> <p class="ql-block">本次班本活动以中班幼儿对图书的天然兴趣为出发点,围绕 “阅读兴趣” 核心,构建了“你好,图书 — 书的奇思妙想 — 光影小书趣发现 — 夏日故事会”课程体系,助力幼儿阅读力、表达力与创造力发展。活动中,幼儿通过探究图书演变、设计分类标识、制作光影小书等实践,在多领域实现成长。课程实施时,提供分层材料,并运用问题引导的方式支持幼儿学习。但活动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跨学科知识融合不够深入,各环节之间衔接不够自然流畅,活动坚持以幼儿为主体,充分整合家庭资源,借助 “记录 — 交流 — 创作 — 展示” 的完整流程,推动幼儿实现多领域能力的融合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