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环游之行游记三(镜泊湖、横道河子镇、哈尔滨、扎龙湿地)

红枫(MH)

<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30日清晨六点半,旅游大巴就带着我们团向镜泊湖出发。</p><p class="ql-block"> 镜泊湖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宁安市境内,距宁安市55公里,距牡丹江市80公里。是由火山喷发的熔岩流堵塞了牡丹江古江道形成的湖,是中国最大的火山堰塞湖。</p> <p class="ql-block">  镜泊湖湖面呈S型,长45千米、最宽处6千米、最窄处0.5千米,是南北走向的长湖,湖水南浅北深。湖的出口是一处由玄武岩构成陡峻的峭壁,湖水由上冲泻而下,形成一个宽30多米、落差20多米的镜泊湖瀑布,俗称“吊水楼瀑布”。</p> <p class="ql-block">  黑龙潭是吊水楼瀑布飞流直下之地,镜泊湖水从熔岩隧道断面跌下聚合成潭,深32米、呈圆形、最大直径100余米,其南、西、北部为黑色玄武岩悬崖峭壁,高12—-14米,东侧为缺口,潭水从此流入牡丹江,黑龙潭水质清澈,鱼类较多、冬季潭水不冻,水温约8度。</p> <p class="ql-block">  二十多年前一个叫狄焕然的男子,第一个在这瀑布上往下跳水,是世界瀑布跳水第一人,载入吉尼斯记录,现在他每天在此表演瀑布跳水。</p> <p class="ql-block">  在镜泊湖景区内有一个宁古塔景区,不是原址,是仿造的,但宁古塔很有历史。</p><p class="ql-block"> 宁古塔是满族发祥地之一,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努尔哈赤派兵驻守宁古塔,清崇德元年(1636年)守将吴巴海在海浪河边筑城,史称宁古塔旧城。</p><p class="ql-block"> 自顺治十年(1653年)设立宁古塔昂邦章京(将军)起,宁古塔便成为盛京(沈阳)以北的军政要镇,也是经济文化中心,管辖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黑龙江上游的石勒喀流域和库页岛在内海中诸岛,皆为宁古塔辖区。</p><p class="ql-block"> 宁古塔将军衙门最初设在宁古塔旧城(今海林市长汀镇古城村),康熙五年(1666年)迁宁古塔新城(今宁安市),康熙十五年(1676年)迁至吉林乌拉(今吉林市)。</p> <p class="ql-block">  宁古塔将军府</p> <p class="ql-block">  宁古塔邮政局</p> <p class="ql-block">  龙城书院:雍正五年(1727年),宁古塔将军哈达进京秦请皇上,于次年在宁古塔设立满州学房,赐名“龙城书院”,并颁“龙飞圣地”四字匾额。这是宁古塔地区(含吉、黑两省)第一所官办学校,聘请一批有学识的人到“龙城书院”教授满汉子弟,为宁古塔培养出大批人才。</p> <p class="ql-block">  清政府在宁古塔设官庄、立民屯、通驿道、抗俄兵、置流人。随着流人遣戎宁古塔,也传入关内先进的农耕技术、汉文化、商贸活动。光绪七年开放宁古塔边禁,招民垦荒,闯关东来宁古塔的人日益增多。宁古塔地区经济得到很大发展,</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流人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伴随着国家流放制度(流刑)的发展和扩大,被强制迁徒到僻远的边疆地区,当时知识分子在流人中占比例达一半以上,这些流人在荒凉的边疆传播了文明,成了开发拓荒者,也是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交流的桥梁。清初期流放达到顶峰,随后由盛而衰。清初宁古塔很荒凉,行人视为畏途,宁古塔在辽东极北,去京七八千里,人烟稀少,有道“大雪困河山,百里无人烟”,冬天独自出门一旦迷路,不是冻死就是饿死,那时的宁古塔说是“荒蛮之地”、“苦寒之地”并不虚夸。</p> <p class="ql-block">  铁匠铺</p> <p class="ql-block">  倚梅园</p> <p class="ql-block">  皮货铺</p> <p class="ql-block">  布铺</p> <p class="ql-block">  镜泊湖内有很多雕塑</p> <p class="ql-block">  大祚荣雕塑——公元698年一代雄杰大祚荣在今吉林敦化建立震国。公元713年大唐朝迁册封其为左骁卫外大将军、忽汗州都督、渤海君王。</p> <p class="ql-block">  姑娘叨着大烟袋</p> <p class="ql-block">  镜泊湖宾馆是中央领导来此下塌的场所,河边有块题名毛公山的碑,是1993年有人发现湖对面的山型酷似毛主席仰卧的形态,故命毛公山。碑后面刻有诗一首。</p><p class="ql-block"> 万绿丛中点点红,玉环镶翠碧葱笼。</p><p class="ql-block"> 炊烟升起风云渡,湖光静守伟人容。</p> <p class="ql-block">  一九六四年朱德在此作诗一首:</p><p class="ql-block"> 镜泊湖中共泛舟,清风款款过船头。</p><p class="ql-block"> 山青树密有斑虎,水绿波平无白鸥。</p><p class="ql-block"> 林局转输林木快,鱼场养殖鲤鲢优。</p><p class="ql-block"> 殷勤利用天然境,事业新兴万古留。</p><p class="ql-block"> 一朱德</p> <p class="ql-block">  我俩在平靜而清澈的镜泊湖边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游完镜泊湖下午我们来到横道河子镇,这里是张广才岭东麓,当年还是一片人烟稀少的地方,1897年俄国人在我们国土上修建中东铁路,许多俄罗斯工程技术人员和大批中国劳工涌入,这里被称为横道河子。1903年中东铁路修成,又吸引了日本人、朝鲜人和其他外国人进入,形成了一个具有异国风情的小镇,小镇上建有一个中东铁路的机车库,横道河子成为中东铁路上的一个二等车站。</p> <p class="ql-block">  中东铁路西起满州里,东至绥芬河,南到大连,是贯穿东北的的交通大动脉。中东铁路全线通车时,在此修建了这个机车库。</p> <p class="ql-block">  俄国人在此修建了东正教教堂,叫圣母进堂教堂。</p> <p class="ql-block">  教堂内是中东铁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15日,日本人宣布投降,虎林地区的日军在此教堂受降。</p> <p class="ql-block">  俄罗斯老街</p> <p class="ql-block">  横道河子镇四周被绿色的群山怀抱,,清澈的横道河水湲湲流过,是一个山青水秀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 离开横道河子镇旅游大巴就带着我们团直奔哈尔滨。</p> <p class="ql-block"> 5月31日早晨七点我们团就来到圣索菲亚教堂广场游览。</p><p class="ql-block"> 哈尔滨市地标圣索菲亚大教堂</p><p class="ql-block"> 百年屈辱外族侵,遗存东正大教庭。</p><p class="ql-block"> 希腊风格球穹顶,红墙绿顶十字金。</p><p class="ql-block"> 一闲地</p> <p class="ql-block">  哈尔滨市内到处的俄式建筑是殖民时代的产物。 </p><p class="ql-block"> 哈尔滨最早是个小渔村,十九世纪未,俄罗斯修建了世界上最长的铁路——西北利亚铁路,并想把它延伸到中国境内。乘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获得了修建中东铁路的权利。中东铁路就是中国东部铁路的简称,它呈T字形,东西由满州里到绥芬河,然后联通到出海口海参崴,从中段延伸到中国旅顺港,这个中间的节点就形成了哈尔滨这个城市。</p><p class="ql-block"> 大量的俄国人进入带来了他们的东正教教堂,这是位于市中心的圣索菲亚大教堂。这里最早是俄军第四步兵师建了个木质教堂,随着俄裔人口的增多,教堂重新修建,仿土耳其的圣索菲亚教堂,具有拜占庭风格,也给哈尔滨留下了一座精美的建筑遗产。</p> <p class="ql-block">  圣索菲亚教堂广场周边的建筑也非堂漂亮大气,都是俄罗斯风格。</p> <p class="ql-block">  游览完圣索菲亚教堂我们走入了哈尔滨的中央大街,中央大街是由“面包”石铺砌的地面,是条步行街,两旁是欧式风格的建筑和雕塑。</p> <p class="ql-block">  马迭尔冷饮店门口,人们争先买着马迭尔雪糕,这里是最正宗的,五元钱一支。</p> <p class="ql-block">  街的尽头就是松花江,江水由此向东北汇入黑龙江。</p><p class="ql-block"> 松花江滋润着黑土地,也经常泛滥成灾,近代最严重的有三次,为保卫家园,这里人奋力抗洪,江边广场中央竖立的就是抗洪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江边沿岸是斯大林公园,白天游人如织,傍晚市民也喜欢来此散步。</p> <p class="ql-block">  隔江相望对面就是太阳岛</p> <p class="ql-block">  沿着江边公园走,远远看到了跨江的松花江铁桥。</p> <p class="ql-block">  哈尔滨松花江铁路桥,是中东铁路的第一长桥,1900年5月开工,1901年10月建成通车。大桥设计师克尔别兹,施工负责人连铎夫斯基工程师。大桥全长1027.20米,共19孔,它是中国铁路最早建成的超千米特大桥梁,堪称近代中国桥梁史上的代表作之一。</p><p class="ql-block"> 1962年和1971年大桥先后两次大修,更换桥梁,哈齐客专线松花江大桥建成后,该桥于2014年4月停止使用,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0月改建为中东铁路公园。</p> <p class="ql-block">  这是老的中东铁路桥</p> <p class="ql-block">  这是后新建的铁路桥</p> <p class="ql-block">  老的铁路桥巳成为旅游景点和步行桥,火车从平行架设的新的铁路桥上过。</p> <p class="ql-block">  登上老桥眺望,松花江滔滔江水从桥下流过。</p> <p class="ql-block">  下了松花江铁桥,我俩从对面马路往中央大街走。</p> <p class="ql-block">  沿江街道的建筑也很有特色,俄罗斯建筑喜欢釆用黄色、红色、绿色。圣索菲亚教堂就是红色的墙、绿色的顶,金黄色的十字架。</p> <p class="ql-block">  走入中央大街,街口的建筑也很养眼。一路的游览让我们感受到了哈尔滨被称为“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下午二点多我们离开了哈尔滨,旅游大巴又带着我们向齐齐哈尔出发。</p> <p class="ql-block">  6月1日早晨6点半旅游大巴就带我们团去扎龙湿地风景区,一个半小时的路程,我们八点就到了景区门口。</p> <p class="ql-block">  扎龙湿地风景区位于齐齐哈尔铁锋区,距离齐齐哈尔市26公里,总面积4.7平米公里</p><p class="ql-block"> 扎龙湿地风景区景色秀美,拥有大片的草地和湖泊,游览景点有荷仙池、鹤唳云天、鹿鹤同春、芦林鹤影等。打造了望鹤楼、水禽岛、名鹤苑、扎龙博物馆、丹顶鹤野化训飞等丰富多样的景点。</p><p class="ql-block"> 其中在栈道平台观看丹顶鹤放飞训练是扎龙所有景点的魂魄,每天是定点训飞。</p> <p class="ql-block">  关于扎龙的名字由来,当地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原本此地是一个干旱贫瘠的土地,忽然一天 一声巨响,只见一条龙一头扎入地上,当地百姓为龙搭凉棚,担水浇龙身,天上百鸟也来救援,终于使龙脱困滕空。村民们发现在龙扎地的地方,出现一片深潭,水草茂盛,也成为百鸟栖息之处。扎龙蒙语是“大雁栖息地”,满语是“圈养牛羊之地”。这里是国际重要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p> <p class="ql-block">  这是湿地纪念碑,是由地球和围绕在地球身上的丝带组成。“地球”代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丝带”代表湿地公约,寓意着湿地围绕地球,湿地与地球密切相关,相互依存。</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丹顶鹤放飞训练是上午九点半,大家早早在这里等待。</p> <p class="ql-block">  这里也是丹顶鹤栖息地之一,据说以前这里没有丹顶鹤,1987年在盐城大丰丹顶鹤保护区,23岁的徐秀娟为寻找保护两只小天鹅,而陷入沼泽之中,不幸牺牲。徐秀娟扎龙人,很小跟父亲养鹅养鹤,大学毕业后远离家乡来到大丰丹顶鹤保护区,养护丹顶鹤,救治过一些幼小伤病的丹顶鹤。她牺牲后,在扎龙就出现了丹顶鹤,有些就不走了,在此陪伴徐秀娟。她的亲属,继续了她养鹤事业。</p> <p class="ql-block"> 齐齐哈尔扎龙湿地观丹顶鹤</p><p class="ql-block"> 扎龙湿地胸怀广,绿线分切水天光。</p><p class="ql-block"> 红顶一品白羽装,随带我心去飞翔。</p><p class="ql-block"> 一闲地</p> <p class="ql-block">  看到一群美丽的丹顶鹤舞动着洁白的翅膀,在湛蓝的天空上自由飞翔,大家情不知禁的叫了起来,空中翱翔的丹顶鹤给我们有赏心悦目,诗情画意般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美丽的扎龙湿地,动人心魄的故事,让我们心也飞扬。</p> <p class="ql-block">  游览完扎龙湿地风景区,旅游大巴就带着我们团向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出发。</p><p class="ql-block"> 一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