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京津||徐水小学教师代表参加北京市人工智能教育成果推广活动

祎祎

<p class="ql-block">  为深入贯彻《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2025年6月17日,徐水小学选派5名骨干教师代表,赴北京育翔小学回龙观学校,参加由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主办的"北京市人工智能应用成果宣传推广系列活动(助育专场)"。此次活动以"人工智能助学、助育——学生视角下的个性化学习与成长"为主题,通过案例分享、课例展示、专家研讨等形式,为我校教师打开了一扇洞悉AI教育前沿实践的窗口。</p> <p class="ql-block">一、领导致辞:擘画AI教育新蓝图</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由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副主任李秉桦发表开场致辞。他强调,人工智能正加速重构教育生态,在个性化学习、精准化教学、智能化管理等场景的应用,为破解教育均衡发展、学生全面成长等难题提供了新路径。李主任指出,本次活动旨在搭建区域与学校间的交流共享平台,推动"AI赋能教育"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索,号召与会教师以开放姿态拥抱技术变革,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提升教育质量的"助跑器"。</p> <p class="ql-block">二、案例分享:多维实践勾勒AI教育生态图景</p> <p class="ql-block">(一)构建教育生态,激活课堂创新</p> <p class="ql-block">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副院长马涛带来《丰台区人工智能教育生态建设与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分享。他详细介绍了丰台区通过整合学生与教师能力、AI设施与环境资源,形成区域统筹与学校发展协同推进的生态建设路径,特别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挖掘AI技术对学习效果的提升价值,为我校区域化AI教育布局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式。</p> <p class="ql-block">(二)双平台赋能,打通教与学数据闭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怀柔区电化教育管理中心副主任刘胤哲以《AI双平台赋能实践》为主题,分享了怀柔区通过搭建AI教学平台与管理平台,实现教学过程数据采集、分析与反馈的闭环管理经验。他提到,双平台的协同运作让教师能够精准把握学生学习轨迹,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数据支撑,这一模式引发了我校教师对教学管理数字化转型的深度思考。</p> <p class="ql-block">(三)技术驱动学校高质量发展</p> <p class="ql-block">  北京育翔小学回龙观学校校长张子路带来《人工智能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分享。他以学校为例,展示了AI技术在课堂互动分析、作业智能批改、学生成长档案建立等场景的具体应用,特别是通过AI工具优化课后服务资源配置的案例,让我校教师直观感受到AI技术对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推动作用。</p> <p class="ql-block">(四)以智助教,以智助学</p> <p class="ql-block">  北京市第十三中学校长助理吴春会作《以智助教、以智助学的实践和思考》分享,聚焦中学阶段AI教育应用场景。他提出,人工智能不仅是教学工具,更是重构学习方式的催化剂,通过AI驱动的项目式学习、跨学科融合教学等实践,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这一分享为我校不同学段的AI教育应用提供了差异化思路。</p> <p class="ql-block">三、专家点评:高屋建瓴指引实践方向</p> <p class="ql-block">  北京市教育科学院信息科技教研室主任王振强对案例分享环节进行专业点评。他肯定了各区域与学校在AI教育应用中"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导向,强调AI技术的价值应体现在"去掉技术后教学效果是否实质提升"的核心判定标准上,并建议各校在推进过程中注重技术应用与教育规律的深度融合,避免陷入"为技术而技术"的误区。</p> <p class="ql-block">四、主旨报告:前瞻视角展望AI教育未来</p> <p class="ql-block">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华带来《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应用的现状和展望》主旨报告。他从政策背景、技术演进、实践案例三个维度,系统梳理了当前AI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剖析了智能诊断、虚拟仿真、情感识别等前沿技术的教育应用场景,并对未来AI教育发展趋势作出展望:技术将更聚焦个性化学习需求,实现从"辅助教学"到"赋能教育生态"的跨越。报告中丰富的研究数据与国际视野,为我校教师构建了AI教育发展的宏观认知框架。</p> <p class="ql-block">五、课例展示</p> <p class="ql-block">(一)体育课《小篮球—运、传、投在实战中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北京育翔小学回龙观学校体育教师借助AI运动分析系统,开展了一堂充满科技感的篮球公开课。系统通过摄像头实时捕捉学生动作轨迹,生成运球速度、传球精准度等数据报告,教师根据数据即时调整教学策略,实现了运动技能教学的精准化指导。学生佩戴的智能手环还能实时监测心率、运动强度,确保教学安全与科学。</p> <p class="ql-block">(二)音乐课《踏雪寻梅》</p> <p class="ql-block">  在音乐课例展示中,北京育翔小学回龙观学校音乐教师运用AI音乐分析软件,对学生的演唱音准、节奏进行实时反馈,通过虚拟钢琴伴奏与动态乐谱展示,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旋律的变化规律。AI技术的介入让抽象的音乐感知变得可视化、可量化,课堂互动形式也从"教师主导"向"人机协同"转变,展现了艺术教育与科技融合的创新可能。</p> <p class="ql-block">六、公开课专家点评:聚焦细节解码技术融合智慧</p> <p class="ql-block">  昌平信息中心主任杨剑英从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角度点评课例,肯定了教师对AI工具"适时、适度、适切"的应用原则,强调技术应服务于教学目标而非喧宾夺主。</p> <p class="ql-block">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教研员卢钦龙则针对体育课例,特别指出AI运动分析系统在纠正学生动作偏差、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中的实用价值,为体育教学的科学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p> <p class="ql-block">七、活动总结:凝聚共识共话教育未来</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最后由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研究推广部主任季茂生作总结发言。他回顾了一天的活动亮点,强调AI教育应用的核心在于"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教学需求为导向",呼吁各校在实践中既要勇于创新,又要脚踏实地,通过常态化应用让AI技术真正扎根课堂。季主任表示,后续将持续搭建成果推广平台,助力中小学AI教育高质量发展。</p> <p class="ql-block">八、携经验以归,启智慧教育新篇</p> <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徐水小学教师代表们满载收获踏上归程。从宏观的生态建设到微观的课堂实践,从案例分享到课例实操,此次活动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AI教育应用的多维视角。我校教师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不是教育的"附加品",而是重构教育模式的"新基建"。</p> <p class="ql-block">  未来,徐水小学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结合学校实际学情,逐步探索AI技术在精准教学、个性化学习、教育管理等场景的本土化应用,让AI真正成为助力学生全面成长的"智慧之翼"。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已至,徐水小学将勇立潮头,在AI赋能教育的征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创新答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