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以下是2025年山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的参考答案,仅供参考:</p><p class="ql-block">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p><p class="ql-block">1. D- “不屈不挠”体现抗争精神,比“不卑不亢”更贴合历史主题;“镌刻”指雕刻铭记,比“雕琢”更庄重;“气吞山河”形容气势豪迈,符合纪念活动的厚重感。</p><p class="ql-block">2. 铭书写:注意“铭”字左窄右宽,“钅”旁挺直,“名”字上下结构紧凑,在田字格中工整书写。</p><p class="ql-block">3. 原句语病:可能存在搭配不当或语序问题,修改示例:“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来临之际,学校拟举行多种纪念活动,让你和同学们参与主题展板审校完善、话剧筹演等任务。”(具体以试卷原句为准)</p><p class="ql-block">4. D- ②句总写劳动者场景,④①句从“无人化生产车间”到“螺栓、铆钉”具体展开,③句过渡到科技领域,逻辑连贯。5. ① 风正一帆悬② 万里赴戎机③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⑤⑥示例: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或“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p><p class="ql-block">6. 讲话要点:- 从资料一强调“全情投入、反复打磨细节”(如演员走位、导演指导);- 从资料二突出“传承精神”(如对历史精神的内化与践行);- 呼吁同学们以严谨态度排演,让角色精神感染观众。</p><p class="ql-block">7. 道具设计示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保尔,道具:生锈的步枪与笔记本。理由:步枪象征他战场抗争的经历,笔记本记录他在病榻上创作的坚持,体现从战士到作家的成长。</p><p class="ql-block">8. 人物成长分析示例:- 《简·爱》中简·爱:童年在舅妈家受欺凌时,她敢于反抗;成年后面对罗切斯特的追求,她坚守平等尊严;得知对方有妻子后,毅然离开。社会对女性的压迫让她觉醒,最终成长为独立自强的女性。</p><p class="ql-block"> 二、阅读与鉴赏(44分)</p><p class="ql-block"> (一)诗歌阅读(6分)</p><p class="ql-block"> 9. B- 首联“津流脉脉斜”以动衬静,展现的是宁静而非“孤独沉闷”。</p><p class="ql-block">10. “圆”字赏析: - “圆沙”指沙洲呈圆形,与“宿雁聚”呼应,描绘雁群栖息的团聚画面,暗含诗人对安宁生活的向往,画面温暖静谧。“寒”字赏析:- “寒沙”点明环境清冷,与“宿雁”形成对比,烘托诗人漂泊的孤寂感,为尾联“赊酒遣怀”做铺垫,情感更显沉郁。</p><p class="ql-block"> (二)文言文阅读(13分) </p><p class="ql-block">11. C - 文中“临”指“亲临、莅临”,《出师表》中“临崩”的“临”指“接近”,意思不同。 </p><p class="ql-block">12. B - 赵公是后来自己醒悟并推荐周敦颐,而非“严厉批评诋毁者”。 </p><p class="ql-block">13. B D F断句:其为小吏/在江湖郡县/盖十五年/所至辄可传</p><p class="ql-block">14. 翻译:周茂叔虽然做官三十年,但他平生的志向,始终在山水之间。</p><p class="ql-block">15. 品质概括:刚正不阿(坚守原则)、超然淡泊(不慕名利)、志向高远(热爱自然)。</p><p class="ql-block"> (三)议论文阅读(12分)</p><p class="ql-block"> 16. 论证思路补充: - 第③段:阐释“度”的内涵,强调尊重客观规律;- 第④段:举例论证(家庭教育、开发建设),指出“无度”的危害;- 第⑤段:辩证说明“度”并非保守,而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关键。 </p><p class="ql-block">17. A - “读书费时过多易惰”体现做事过“度”的弊端,直接支撑“凡事有度”的观点。</p><p class="ql-block"> 18. 举例效果: - 以水的物理变化(0℃结冰、100℃汽化)为例,直观解释“度”是“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化抽象为具体,便于读者理解哲学概念。</p><p class="ql-block"> 19. 结尾分析: - 内容:以“有‘度’之论,也应有度”呼应开头,强调论述本身要适度,避免冗长,体现辩证思维;- 语言:简洁幽默,用“打住”收束,符合议论文严谨又不失灵活的风格。 </p><p class="ql-block">(四)散文阅读(13分)</p><p class="ql-block"> 20. C - 两次写敌机主要是交代会议时间选择的背景,未体现“愤恨之情”,而是突出红军的谨慎与乐观。</p><p class="ql-block"> 21. B - “挟”“扑”“钻”是从触觉角度描写风雨的寒冷,而非视觉。</p><p class="ql-block"> 22. 会场布局赏析: - 条理清晰:按空间顺序写“土墙—麦草堆—桌子—麦草座位”,方位明确;- 富有美感:座位排成弧形,像“半个水浪”,与自然环境(风雨、麦场)呼应,朴素中见秩序,体现红军在艰苦环境中的乐观与庄重。</p><p class="ql-block"> 23. 红军精神分析示例: - 场景1:第17段写战士穿“氆氇”衣服、牛皮草鞋,冒雨赶路,体现他们在物资匮乏下的坚韧;- 场景2:第20段“热血沸腾,寒冷逃走”,通过环境反衬战士听讲话时的激昂斗志,展现对革命理想的坚定信念。 三、写作(50分)</p><p class="ql-block"> 24. 《挺起胸膛》写作思路: - 立意:以“挺起胸膛”象征面对困难的勇气、承担责任的担当,如写疫情中志愿者挺身而出、运动员在赛场拼搏等;- 结构:可采用“个人经历+社会事例+哲理升华”,如先写自己克服胆怯参加演讲,再联想到时代青年的使命,结尾升华“每个人挺起胸膛,便是民族的脊梁”。- 要求:避免空谈,用具体事例(如残奥运动员、乡村教师)体现“挺起胸膛”的内涵,语言流畅,情感真挚。 以上答案仅供参考,具体以试卷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为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