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克计点法与输墩计算、赢张定律

任近义

<p class="ql-block">  沃克计点法,即将各门花色的大牌AKQJ分别赋值为大牌点4、3、2、1个大牌点,以综合同伴双方拥有大牌点的多少寻求定约可达高低。具体讲它的核心内容是无将成局约需26点,高花局约需25点,低花局约需28点,小满贯约需33点,大满贯约需37点。</p><p class="ql-block"> 沃克计点法简单易学,是广大桥牌爱好者非常熟悉的方法,这主要得益于沃克的学生、现代定约桥牌的早期推动者查尔斯 • 戈伦在20世纪40年代末期的巨著《定约桥牌的计点法叫牌》,该书出版的前五年重印12次,热卖300万册。且成为广大桥牌初学者入门的工具书,以至于这计点法至今仍为广大桥牌爱好者使用。</p><p class="ql-block"> 但桥牌是赢墩的游戏,不是数大牌点的游戏。所以简单地以大牌点来判断赢墩的多寡是不准确的。就连沃克本人对此也有深刻认识,并早在1929年所著的《大众桥牌》一书中写到,有将定约叫牌非常简单,只需关注手牌的大牌赢墩和其他潜在赢墩的数量即可。其言下之意,有将定约只需关注将牌以及A与K这些顶张大牌即可,相反,无将定约则需要考虑所有的大牌以及其他因素,比较复杂。现代定约桥牌的奠基人克伯森对沃克计点法推崇至备,同时他也指出沃克计点法的两个缺点,其一是不精确,其二是未体现大牌组合的价值。所以沃克计点法对均型或半均型的无将定约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而对有将定约的指导就存在诸多的缺陷。</p><p class="ql-block"> 那么在有将定约中沃克计点法的弊端究竟有哪些呢?<b>其一,沃克计点法只讲点力而忽略了不同点力的质量和效力,</b>在有将定约中J=1的赋值明显过高,作用不大,被盖吃、将吃的概率极高。就是单张K或双张带Q,其点力也无任何作用。<b>其二,沃克计点法忽略了大牌不同位置组合对牌力的影响。</b>如SKxxx,HAKxx,Dxxx,CQx。就不如SKQxx,HAKxx,Dxxx,Cxx好,尽管都是12点,但后者赢墩可能更多。<b>其三,沃克计点法忽略了长套的优势。</b>如SAKQxx,HAKQxx,Dxx,Cx,在同伴4张将牌配合时,即使同伴点力为0,成局的概率也高达90%以上,而大牌点却只有18点!远低于25点的标准。<b>其四,沃克计点法忽略了将牌长度对定约的影响。</b>9将配合与8将配合不是简单的只增加了1张将牌,而是少了一个输张多了一个赢张。一般来讲也可因少清一轮将,而多出两个将吃赢张,所以成局的点力只需23点,甚至更低。</p><p class="ql-block"> 为了弥补沃克计点法的诸多不足。早在1934年以来一些桥牌达人就开始研究并提出了 “输墩计算” 这一理念,并著书研究。直到1986年由澳大利亚当代桥牌作家朗 • 克林格所著的《现代输墩计算》一书中对输墩计算的原理和应用做了更加细致的介绍,也使得这一计算方法获得了进一步的推广。据桥牌专家说 “目前许多专家牌手都将之作为判断边缘局势时一个较为有效的判据。”并强调这一计算方法 “可以广泛应用于对包括是否停叫、邀局、进局、试探满贯在内的各种局势的判断。”</p><p class="ql-block"> 输墩计算的基本原理和使用可以归纳为一个前提及三个步骤。一个前提是指我方己明确建立起8张以上的将牌配合。三个步骤则是:1、计算自己的输墩(分别计算四门花色中各点力靠前的三张存在的输墩之和。可见短套不足3张的牌,牌张越少输墩相应也少!);2、估算同伴的输墩(根据同伴的叫牌可按一般规律大致估算出同伴可能有多少输墩);3、用24减去自己和同伴的输墩之和,即得到己方联手所能获得的赢墩。不难看出,虽然称作“输墩计算”。但其实际上这是一种以计算出我方总赢墩数为最终目的的牌力评估方式。也鉴于此,有专家认为“输墩计算”的理论不仅掩盖了输墩计算以“赢張估赢墩”的本质,也阻碍了输张理论的快速普及,所以在“输墩计算”理论的基础上直接提出了“赢張定律”。</p><p class="ql-block"> 那么赢张定律的原理是怎么的呢?首先需要定义哪些牌算赢张?赢張的计算分三类,一是大牌赢张。如A就是1个赢張,AK连张就是2个赢张,而某边花只有KQ时就只能是1个赢张。二是位置赢张。即你的上方牌手叫了某花色,你在他下方,则你手持的该花色的AQ可计2赢张,KQx可计2赢张,Kx可计1赢张,单K则不算赢张。三是长套赢张。即每门花色的第4张开始的每张牌均可计为1个赢张。<b>但赢张不等于赢墩,赢墩总数总是低于赢张总数,</b>这是因为一是短将牌的第4张边花被长将牌将吃并不产生新的赢墩,必然出现了重复计算。二是位置赢张不一定都必然会转化成为赢墩,可能转化为赢墩的概率约2/3。另外对同伴手持牌的赢张数可根据同伴的叫牌来估算一个大致的赢张数,一般来说即使同伴持有的牌是0点牌,除4333牌型只有1个赢张外,其它任何牌型也大概率会有2个以上赢张。而同伴作1花色开叫的一般都会有5个左右或以上赢张。因此赢张定律的具体内容可作如下归纳:设联手将牌5-4或6-3分布或更好时,记联手<b>赢张总数为W</b>,记联手做庄的<b>赢墩总数为T</b>,则<b>赢張定律不等式为:W-2 ≤ T ≤ W-1。当联手赢张总数 ≥12时,应当叫到高花局。联手8将时</b>(不等式前的W-2应调整为W-3)<b>则赢张总数≥13时应叫到高花局。</b></p><p class="ql-block"> <b>输墩计算和赢张定律的优势正好弥补了沃克计点法的不足。</b>表现出以下优势:</p><p class="ql-block"> <b>第一,体现了组合大牌的优势。</b>如SKQxxx,HAKxx,Dxx,Cxx,就优于SKxxxx,HAKxx,Dxx,CQx。虽然点力相同但会多一个赢张。<b>第二,体现了长套的优势。</b>如SKQxxxx。HAKxxx,D×,C×,就优于SKQxxx,HAK×x,Dxx,Cxx。虽然点力相同但会多二个赢张。<b>第三,体现了长套中点力的优势。</b>如SKQJxx,HAKxxx,Dx×,Cx,就优于SKxxxx,HAKxxx,DJx,CQ。虽然点力相同但会多二个赢张。以上用赢張定律或输墩计算都会比沃克计点法计算赢墩更为准确。这种牌型组合所增加的赢墩用沃克计点法是无法确定的,只能凭运气了。</p><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输墩计算或赢张定律己成为目前桥牌界寻求有将定约高度的重要工具,是桥牌高手们目前最流行且可靠性较高的有将定约牌力评估方法。我们应逐步熟悉并尽快习惯把这一方法运用到我们的叫牌中,可能这也是制约我们桥牌叫牌准确性进一步提高的瓶颈所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