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溪丰田秘境、永宁福庄福神

林歌

<p class="ql-block"> 驱⻋出城南行到桂口,沿着化工厂内傍着溪 崖的水泥路前进,只⻅⻋间仓库鳞次栉比,高高镶 嵌在大楼之上的字号“海峡科化”便是企业的名称。</p><p class="ql-block"> 再往前经过一条山谷,两山高耸密树凌空。只⻅两旁红砖厂房连排,层楼宿舍相接,办公大楼、⻋场、庭院等设施一应俱全。很多建筑紧贴山崖,有可能炸石凿洞作为生产⻋间也未可知。</p><p class="ql-block"> 这里就是永安国营机械厂往昔的所谓“工地”。 如今已经废弃,目及皆是层楼蒙尘、⻔窗凋敝、墙 体斑驳、殘阶断栏,加之藤蔓攀附,蒿草没人,一 派凄凉。</p> <p class="ql-block"> 过了三畲、桂溪森林更加幽深,这里的林木资 源十分丰富,享有盛产毛竹、笋干的名声。同时, 村子已划入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清澈⻅底 的淙淙溪水,疏密交杂的木竹林子, 远近“咕咕”呼 应的鹧鸪声声,充满了原始、深邃与神秘之感。</p><p class="ql-block"> ⻋上高坡,望不尽群山绵延,远眺森林树冠竟 如花菜朵朵,有的深绿,有的浅⻘,有的微⻩,密 密集集层层叠叠,在夏日的阳光下连山逾岭簇拥起 伏,就像一匹接地连天美丽的、翡翠色的锦缎。</p><p class="ql-block"> ⻋下谷底,常与涧溪平行,遮天蔽日幽暗的林下寒意袭人。高分⻉的蝉鸣不绝于耳,那声音骇人地凄厉。壁立的山崖岌岌如倾,与毛竹⻋交会时我靠溪边,毛竹⻋的⻓尾在山崖上扫出了⻬刷刷的刮痕。</p> <p class="ql-block"> 初到丰田令人震撼,村名竟然与世界著名的日 本老牌⻋企“丰田”同名。当然,此“丰田”历史更比 彼“丰田”久远,可惜未曾在国际上注册知识产权的 专利。</p><p class="ql-block"> 丰田村是⻘水畲族乡的一个自然村,是天宝岩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也是福建省政府确认的革命老区村。由于占有自然保护区极好的生态条件,这里从多年以前就成了绝佳的观⻦基地。村里的道旁和停⻋场里就有好几辆挂着河南、河北、山东、陕⻄省份⻋牌的小⻋,他们是国内拍摄、观⻦协会的成员,可⻅丰田观⻦早已名闻遐迩。</p><p class="ql-block"> 在竹影萧疏密树成林,涧溪潺潺,绿潭幽幽,犹如仙境般的环境里生⻓着一群群白鹇,尤其是红冠、白羽、⻓尾的雄性,犹如一只只山中的精灵,啄⻝、行走、栖息在树上、溪边,姿态优雅美不胜收。特别是展翅一⻜,翱翔天际,影映清潭,那就是活生生、美兮兮攝人心魄的白凤凰,难怪那些远道而来的痴迷们,每日躲在攝⻦棚里,⻓枪短炮苦苦等待,如此醉心。</p> <p class="ql-block"> ⻘水乡的畲族以钟姓为主,散落居住在多个自然村里。每年的三月三都举行盛大的⺠俗的欢乐庆典热闹非凡。节日期间可以观赏到畲族女性独特的发式和镶嵌花边的衣服、漂亮的短裙与打着绑腿的⺠族装扮。这一身美丽精悍的装束分明是一支刀耕火种的山⺠,不禁让人想起古诗中对畲人精辟的描述:</p><p class="ql-block"> 山上层层桃李花,</p><p class="ql-block"> 云间烟火是人家。</p><p class="ql-block"> 银钏金钗来负水,</p><p class="ql-block"> ⻓刀短笠去烧畲。</p><p class="ql-block"> 历史以来,⻘水的汉族百姓与畲⺠们情同⻣肉亲如一家,在这一方水土上共同劳作,同呼吸共命运,早已水乳交融如同亲朋至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难为可贵的是,丰田村至今保留着一种戏曲活 化石般的剧种“大腔戏”。丰田村熊氏族谱中记载 着:远祖系湖北江陵人氏,熊十三公于元朝泰定二 年(1325),逃避战乱携五子经江⻄石城、邵武最 终在丰田落脚定居。</p><p class="ql-block"> 兹因十三公⻓子熊明荣自小酷爱戏曲杂剧,在 江⻄石城时潜心拜师学会了“大腔戏曲”,并携带了 许多戏书、剧本,将大腔戏引入丰田⻘水一带,鼎 盛时期甚至在大田、尤溪、沙县各县传扬。</p><p class="ql-block"> 难为可贵的是,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这 一非物质文化的遗存得到很好的保护,主要由熊、 邢两家有序传承,永安市范围,遇有节日喜庆、乡 村⺠俗庆典都可以看到"⻘水丰田大腔戏”身着色 彩斑瓓、艳丽精美的戏服,粉墨登场,用大锣、大 鼓、大腔大调进行演唱,让人欣喜的是:这一古老 的、久久远远的中华元音,依然迴响、飘荡在世纪 的今天。</p> <p class="ql-block"> 非同小可的是,在这远离都市,且地僻山深的丰田邢氏竟然大有来头。邢氏的远祖是周公旦的第四子姬苴,于公元前 1039 年被⻄周成王封于邢(现河北邢台市),建 立邢国。公元前635年被卫国所灭,其后人以国为 姓,是为邢氏。</p><p class="ql-block"> 不可思议的是,距此几千里之外的一支北方皇族,竟然会隐匿在这蛮荒的深山老林之中,这其间家族迁徙的艰难波折是难以想象的。</p><p class="ql-block"> 不知何时,邢氏部分族人迁至葛洲毗邻取名 “邢庄”。闽省各地皆以“村”为冠名,从未⻅以“庄”冠 名的村子。“邢庄”二字分明是典型的北方叫法,应 该是为了纪念家族来自北方。</p><p class="ql-block"> 建了邢庄,购山置田。家族繁衍人丁兴旺,历代以来建筑了气派祖祠、山庄耸翠、清音戏台,广树石柱旌表。大坪宽阔、高墙迴巷、沟渠清洌潺潺,参差住户人家。</p><p class="ql-block"> 后又建成“会清堡”连带袖珍尔雅泮池小桥的“问 渠书院”。土堡高大厚实,外形巍峨壮观。内在一 圈木制层楼叠起,中间堂屋廂房俱是雕梁画栋,⻦ 兽窗花、卍格条棂绮丽万端。</p><p class="ql-block"> 六、七十年代一中校 友们插队就住在堡内,那时节劳作虽苦,收工之后 炊烟袅袅,知⻘们笑语欢歌热闹非凡。后几十年得不到修缮,土堡屋毁墙塌满目沧凉,长此下去必成废墟。尤其是西洋文化站陈毅翔站长心急如焚,为挽救土堡不辞辛苦,奔走呼号。幸得永安市政府、西洋镇政府以及各级部⻔对此特别重视,筹集了款项,于前几年对土堡进行了抢救性的维修保护,现今的会清堡恢复得完完整整,焕然一新,远远望去,白墙高瓴煌煌大观矣。</p> <p class="ql-block"> 永安县志称邢庄为“巨族”,不仅家族庞大、产 业丰厚,历朝历代的族⻓都被封为世袭“巡检官”, 相当于官办的地方部队,维护了当地的安全和守护 着永安的南大⻔。</p><p class="ql-block"> 邢庄丁壮人人必经巡检司操练,学的是北方祖先传承下来演兵布阵,⻓枪大刀击刺、劈砍,进退有序的军队战法。战斗力之强,绝不是⺠间的花拳绣腿舞刀弄剑之徒所能比拟的。 </p><p class="ql-block"> 明朝嘉靖癸丑年八月,两股流寇约数千人从⻰岩、大田会集至⻄洋,准备偷袭毫无戒备的永安城。邢庄获此消息,探得明细,立刻遣人疾往永安报信。同时巡检官邢存嗣与邢忠翔急召族众在邢庄大路上筑起障碍,阻击贼寇。</p><p class="ql-block"> 分布方定,只⻅烟尘滚滚,数千贼寇披坚执锐汹汹而至。突遇受阻众贼怒气冲天,如同地獄恶⻤百般咆哮。</p><p class="ql-block"> 贼众轻视邢庄,擎旗从中路强攻,伺其登高立足未稳,我众如⻁扑⻝,夺其旗,将擎旗大汉捅成⻢蜂窝,砍做几段扔了下去。锋头被挫,贼大惊,遂采取潮涌波浪式全面进攻。众贼攀爬被剁指,登高被刺胁,翻滚跌落者不可数计。中午战至申时,连续击退了二十几波攻击,只杀得众贼⻤哭狼嚎,尸滿渠沟。</p><p class="ql-block"> 至此,贼寇遭此重创已元气大伤,估模城中已有准备,若避开邢庄绕路强进又忌邢氏尾随其后。捱至第二天拂晓,又探得陈县尉、崔千户领兵来剿,仓皇之间,贼人竟将受伤不能行走的自已人全部杀死,往蚌口择路逃遁。</p><p class="ql-block"> 壮哉!邢庄。若无此战,永安必然涂炭。邢庄 战殁五名烈士,太守及各级官员嗟悼不已,死伤者 皆发币恤之。并为五人建立了“忠勇”祠堂,至今几 百年过去了,不知祠堂还在否?</p><p class="ql-block"> 不知何故,邢庄后来改称“福庄”。也许是为了 纪念第一代迁至邢庄的宗主邢君福,或许是为了迎 合福建的“福”文化而将邢君福的“福”字作为庄名。</p> <p class="ql-block"> 前几年,有人在福庄的邻村,⻄洋蚌口村的大 煞岭山脚与林田村石⻔山大蜡烛山崖璧上,发现了 元朝至正廿二年(1362),“福神”二字的摩崖石 刻。“福神”石刻总高度为五十多米,两字均为高2 米,宽1.5米左右,字体为金文小篆。经⻄洋镇勘 察、清理人员描上红漆后显得熠熠生辉,格外传 神。下方的小字落款为:“元至正廿二年天中永宁 里合众”亦为小篆。</p><p class="ql-block"> 元至正年间永安尚未建县,只是沙县辖下贡川 管理的“浮流司”。而由坑源、林田、上石、湍石、 忠洛、蚌口、桂口至霞岭一带则属于"浮流司”管 辖的“永宁里”。</p><p class="ql-block"> 有一条三十多公里的溪流河道源自紫云山的良丰至蚌口。其间高山深谷、怪石嶙峋,船舶在河道中千迴百转,绕山而行,全程落差达两百多米。途中无数深潭、激流如泻,往往险象环生。若不是老练的撑杆舵手,船只往往被旋涡吸住打转,无法前行。</p><p class="ql-block"> 摩崖“福神”正好刻在河道最为凶险之处,是古 人为水中行船,驿道行旅之人祈求平安、福祉的最 大心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同样是元朝至正年间,贡川张荊村水尾也建了 一座“福兴”廊桥完整保留至今,堪称“永安第一 桥”。可⻅,元至正以来沙县浮流司一带盛行“福”文 化,以至“福庄”、“福神”、“福兴”连同百丈岩上“福 祐四方”的崖刻,以及⻘水乡的“福临堡”,这些都说 明了自古以来福建崇“福”,福建有“福”。</p> <p class="ql-block"> 从蚌口到林田到坑源到岭头,再到赤水、双洋 是一条古驿道,也叫“宁洋官道”。明朝隆庆元年 (1567),小陶与双洋成立“宁洋县”,县名取自永 宁的“宁”与双洋的“洋”,历时389年,直至1956年撤 销“宁洋县”。</p><p class="ql-block"> 尽管翻山越岭,林深草茂,从早到晚或结伙、或独行、挑担子、背行囊,一路上旅人不断,人语鸟鸣,时有山歌高吭,深壑空谷传声。三里一草寮,五里一凉亭,渴饮山泉水,饥饿啃干粮。不似想象中的空山寂寂那般苍凉。</p><p class="ql-block">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两度入闽经永安赴广东,除了赏玩桃源洞,住宿⻄⻔桥客栈,都是行走在蚌口、林田、岭头的古驿道上。老先生在游记中有详细著述,念起来倍感亲切。</p> <p class="ql-block">  永安是个美丽的城市,四周林翠山⻘绿意盎然。才出城东南、⻄南不远便有上述这许多⻛土、地理和历史人文景观。抗战期间,一九三八至一九四五年,永安又是战时省会和台湾省党部所在地,汇集了闽省军政界的首脑和全国各地的进步人士与文化精英,出版书籍,发行报刊成为东南抗战的文化化中心。</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七年从永安⻄营坂、大洲后誓师出发的 闽军五十二师在师⻓卢兴荣的率领下,奔赴上海参 加了举世瞩目的淞沪会战。全师4700多人除了撤下 的400多伤员外,全军覆没,尸⻣无存。能够曾经 拥有这一支能为国家抵御外侮,壮烈牺牲的军队是 福建的光荣,永安的骄傲。</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四日,日本十几架⻜机用燃 烧弹将永安城炸成火海,伤亡人数达数百人之多。 当时在永安开办“⻛行印刷厂”的书法家罗丹先生悲 愤万分提笔写下:</p><p class="ql-block"> 劫火烧城数日腥,</p><p class="ql-block"> 横空夜气⻤磷⻘。</p><p class="ql-block"> 千家野哭成何世?</p><p class="ql-block"> 战鼓何时扫虏庭。</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投降,永安倾</p><p class="ql-block">城狂欢。罗丹先生大喜过望,挥毫写下:</p><p class="ql-block"> 炮响钟鸣真快哉,</p><p class="ql-block"> 山城喜气迫人来。</p><p class="ql-block"> 从今荷锸东瀛去,</p><p class="ql-block"> 铲尽樱花只种梅!</p><p class="ql-block"> 今年是抗战胜利八十周年,我们回故历史,缅怀先烈,更要祝愿人⺠幸福,世界和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