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楼与后土祠: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

老强

<p class="ql-block">这次文化之旅,让我深深领略了中华大地的深厚底蕴。秋风楼与后土祠,不仅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记忆,更以精湛的建筑技艺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后土祠始建于汉文帝时期,汉武帝亲临立祠,虽历经黄河水患等自然灾害,屡毁屡建,但其存在本身就是一部鲜活的历史长卷。现存建筑多为清同治年间所建,包括山门、品字戏台、东西五虎殿、献殿、正殿等。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让人不禁感叹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顽强生命力,更深刻领悟到传承的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后土祠承载了厚重的历史,从汉代至宋代,历朝皇帝先后24次在此举行大祀,共有43位皇帝亲临祭祀,其中汉武帝六次到访,唐玄宗两次亲临。这足以证明后土祠在古代皇家祭祀中的崇高地位,让人深刻感受到古代帝王对天地的敬畏以及对国家繁荣、风调雨顺的祈愿。站在这片土地上,仿佛能穿越时空,目睹往昔祭祀的盛大场面,感受到历史的庄严与肃穆。</p> <p class="ql-block">秋风楼介绍。</p> <p class="ql-block">秋风楼因汉武帝的《秋风辞》而得名。当年汉武帝在此祭祀后土后,乘坐楼船泛舟汾河,面对秋风萧瑟、鸿雁南归的景象,感慨万千,吟咏出“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的诗句。站在秋风楼下,耳边仿佛响起汉武帝慷慨高歌的声音,让人深切体会到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短暂的无奈,也感受到古代帝王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厚的文学素养。</p> <p class="ql-block">秋风楼建筑工艺精湛,两侧下有精雕吊柱共28根,传说代表汉武帝的云台28将;它是十字歇山顶,共有36个挑角,每个挑角上都有彩色琉璃武将形象,造型独特,美轮美奂。后土祠内其他建筑也各有特色,如品字戏台布局为“前一后二”,设计巧妙;正殿上方的四层镂空木雕,人物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宛如木雕的清明上河图。这些精美的建筑和雕刻艺术,让人对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赞叹不已,感受到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p> <p class="ql-block">秋风楼本身是一座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其创建年代不详,因黄河淹没,曾于清代康熙、同治年间重修,现存建筑为清代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重建。它展示了清代建筑的风格和技术,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后土在中国神话中是掌管大地的神明,后土祠承载了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与依赖。在古代,人们依赖土地生存,后土作为大地之母,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和恩赐。走进后土祠,看到众多游客虔诚地烧香祈福,能深刻感受到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情。</p> <p class="ql-block">在喧嚣的现代社会,后土祠宛如一片宁静的净土。在这里,人们可以暂时放下生活的压力和烦恼,静下心来感受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滋养。当我们在秋风楼前聆听风铃的声音,在后土祠中感受那份宁静与庄严时,心灵会得到一种慰藉和净化。</p> <p class="ql-block">返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