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里岛(6)~混血的首府巴勒莫(下)

又见炊烟

<p class="ql-block">时光飞逝,巴勒莫这座久负盛名的古老城市,至今已经2800多岁了。虽然谁也无法抓住已经逝去的光阴,但巴勒莫却将两千多年的历史沧桑尽情写入了满城的建筑里,就像地中海文明的活化石,每一座建筑都镌刻着腓尼基、诺曼、阿拉伯、拜占庭、巴洛克等文明的交融痕迹。</p> <p class="ql-block">混搭是这座古城最浓厚的气质,各种风格的糅合,给予它独特的美,被称为”混血的巴勒莫”。这是一种深藏不露的韵味,教堂的钟声、街头的咖啡馆、历史悠久的建筑每一处都透露出一种神秘而迷人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城市里的古建筑,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金碧辉煌,却不乏宏伟又多元融合的风格。穿梭在这些建筑中,看着这么多风格叠加在一起,又经过这么多年的洗礼,人来人往,也从未有突兀感,还真让人佩服这些建筑和城市文化的包容性。</p> <p class="ql-block">中尉朱塞佩·弗朗西诺(Giuseppe Francino)是金质奖章获得者,雕塑为纪念他而建 。</p> 巴勒莫大教堂 <p class="ql-block">巴勒莫大教堂,因献给圣母升天,故又称圣母玛利升天大教堂,是妥妥一处“混血建筑”的集大成者。教堂始建于诺曼王威廉二世时期,原址是一座拜占庭式东正教堂,因王国不停的更新换代,教堂也不停的易主。6世纪拜占庭统治时是东正教堂,9世纪阿拉伯人统治时是清真寺,12世纪诺曼人统治时是天主教堂,14世纪西班牙人统治时期是哥特式钟楼,15世纪的正面门廊,18世纪的巴洛克风格大圆顶,整合在一起就是巴勒莫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2015年,巴勒莫的阿拉伯~诺曼风格建筑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打包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其中就包括了巴勒莫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广场上共有18座巨型雕塑,这是献给圣罗萨莉亚(Santa Rosalia)的大理石雕像。圣罗萨莉亚是巴勒莫的守护神,她出生于1130年的一个诺曼贵族家庭,虔诚信教,隐居在佩莱格里诺山的山洞中,于1166年去世。1624年,巴勒莫爆发瘟疫,据说圣罗萨莉亚显形告诉猎人自己遗体的位置,猎人将她的遗骨抬着绕城三圈后,瘟疫停止,从此她被尊为巴勒莫的守护神。每年7月14日是圣罗萨莉亚的纪念日,届时全城乃至西西里岛都会举行纪念活动。</p> <p class="ql-block">此外,巴勒莫历史上还有其他几位主保圣人,包括泰尔的圣克里斯蒂娜、圣宁法、巴勒莫的圣奥利维亚和西西里的圣阿加莎,但圣罗萨莉亚是最为人们所熟知和尊崇的守护神。</p> <p class="ql-block">这尊雕塑人物是圣路易吉·贡扎加(San Luigi Gonzaga ),他是意大利天主教圣人,以慈悲和对zongjiao 的虔诚奉献而受尊崇。</p> <p class="ql-block">13世纪到14世纪,教堂的外部经历了“哥特化”,哥特风格主要体现在造型各异的四座14世纪的钟楼以及教堂正面的尖顶拱门和双尖窗上,其高耸的形态和精致的石工技艺,展现出哥特式建筑的独特魅力。还有连接大主教宫殿的大型拱门和沿着建筑群整个一侧的带有城垛的竖框塔楼都是哥特式风格。</p> <p class="ql-block">外墙上方齿状垛口,保持着阿拉伯-诺曼的原貌。</p> <p class="ql-block">18世纪,建筑师费迪南多·富加(Ferdinando Fuga)对教堂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为教堂增添了巴洛克风格的元素,如教堂外侧屋顶一排绿色锡铀陶瓷圆顶和大圆顶,其圆润的造型和华丽的装饰,成为了教堂的标志性景观之一。教堂东立面的墙饰以及后殿部分,保留了许多伊斯兰风格的几何图案装饰,这些图案以精美的马赛克或石刻形式呈现,体现出阿拉伯文化对教堂建筑的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也有一说,虽然巴勒莫大教堂的大圆顶具有明显的18世纪巴洛克风格,但小圆顶并非巴洛克风格。巴洛克风格强调动态、华丽与夸张的装饰效果,注重光影的戏剧性变化和曲线的运用,而这几个小圆顶在装饰和造型上相对较为简洁,没有巴洛克风格那种强烈的动感和繁复的装饰风格。嗨,真是混血啊,都说不清他的血统了。</p> <p class="ql-block">教堂正面有三座尖拱门的门廊是15世纪增加的,由加吉尼家族的雕刻大师多米尼克和安东内洛父子共同完成。门廊是加泰罗尼亚哥特风格的杰作,其特点是华丽的装饰和复杂的雕刻,门廊的柱子和拱门上布满了精美的雕塑和花纹,展现出这一风格的独特魅力。门廊左侧第一根石柱是拜占庭东正教堂时留下的,为拜占庭风格,穆斯林统治后又带有鲜明的清真风格,柱身中部上刻有一段伊斯兰《古兰经》的铭文,承载着历史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这个门廊也是教堂的主入口,门廊里面有精美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部也因建筑师富加的改造呈现出新古典主义风格,教堂内被立柱分为三个大殿,中殿东是主祭坛,天棚是拱状,整体布局简洁大方,线条流畅,体现出新古典主义的对称与和谐。</p> <p class="ql-block">右侧是皇家陵墓,以使用石头的简约和精致而著称。圣罗萨莉亚的小教堂里面安放着城市保护者的遗骸。礼拜堂通向圣器收藏室,那里存放着大教堂的宝藏。</p> <p class="ql-block">左侧设有由珍贵大理石制成并以华丽的青铜装饰为特色的圣礼堂,内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由弗朗切斯科·劳拉纳创作的</span>圣母和圣婴的大理石雕塑。</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部最引人注目的特色是地上的十二星座铜线,这些铜线两侧雕刻着大理石星座图。随着季节的变化,光线会通过教堂的穹顶照射在这些铜线上,形成星座移动的奇妙景象。</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目前,教堂内部存放着诺曼皇室的坟冢和石棺,“教堂地窖和宝藏室”则珍藏着亚拉冈(Aragon)皇后的珠宝,一顶镶着宝石的皇冠,以及巴勒莫守护神圣罗萨利亚的一颗牙齿。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能参观地下。</p> 普雷托利亚广场 <p class="ql-block">普雷托利亚喷泉是普雷托利亚广场的核心建筑。该喷泉1554年由Francesco Camilliani 为佛罗伦萨的西班牙贵族Don Luigi Toledo 的别墅花园设计建造,1573年因 Don Luigi Toledo的债务问题,喷泉被卖给巴勒莫参议院,1574年运抵巴勒莫,1581年完成重新组装和扩建,后来又因为有喷泉而建立了普雷托利亚广场。</p> <p class="ql-block">喷泉周长为133米,高12米,不同层次的同心水盆由楼梯连接,中央水池被四座桥梁和栏杆环绕,外部四个大门处的基座上放置着成对的雕塑,共有约48座雕像,周围有希腊神话中众多神灵和神兽的裸体雕像,包括奥林匹亚众神、河神、仙女等神话人物,还有半人半兽的怪物,应身女妖、海妖和海神等。</p> <p class="ql-block">巨型喷泉分层的水池,雕像如波纹般装饰在每个同心圆的边缘。第二层和九层台阶间,可以欣赏到希腊和罗马神话中的雕像,戴安娜、阿多尼斯、维纳斯、阿波罗、墨丘利乌斯和其他具有古代等级和名字的人物排列在优雅的栏杆上。顶部三层喷泉柱子上,雕满神秘的动物形象,如鹅、海龟和海怪,成为了喷泉的焦点。</p> <p class="ql-block">柱子的顶部也值得仔细观察,城市的守护神巴克斯,瞪着警觉的眼睛登上宝座。根据记载它可以追溯到前罗马时代,是这座城市最古老的神话形象之一。</p> <p class="ql-block">喷泉四周的裸体雕像,在文艺复兴盛期的佛罗伦萨本属司空见惯,但当时西西里还在西班牙统治之下,民风开化程度未及佛罗伦萨,保守的西西里教民难以接受,于是喷泉有了个昵称“羞耻喷泉”。如今的普雷托利亚喷泉,禁忌之美大大方方重生,“羞耻喷泉”成为叛逆美学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喷泉设计中以河流为寓意形象的想法,在位于罗马的纳沃纳广场的四河喷泉中也可以找到。据传言,四河喷泉的建造者雕塑家吉安·洛伦佐·贝尼尼受到了这个喷泉的启发。</p> <p class="ql-block">广场的东面是圣朱塞佩·德·帕德雷·蒂亚蒂尼教堂(San Giuseppe dei Teatini),有着黄绿相间的圆顶。</p> <p class="ql-block">位于巴贝利亚广场和普雷托利亚广场之间的14世纪的执政官宫(普雷托利安宫),是曾经的西西里历史上的统治中心,现在则是巴勒莫的市政厅。藏品不多,但也是值得欣赏一下。</p> <p class="ql-block">穿过市政厅,来到了南侧的贝利尼广场。</p> 贝利尼广场 <p class="ql-block">贝利尼广场周边是连串的阿拉伯~曼风格建筑,同巴勒莫大教堂一样,世界文化遗产巴勒莫的阿拉伯~诺曼风格建筑群中也包括了图中并排的两座教堂,左面一座为海军元帅圣母教堂,右边为圣卡塔尔多教堂。</p> <p class="ql-block">海军元帅圣母教堂(Chiesa di Santa Mariadell' Ammiraglio)中的“Ammiraglio”为海军上将,是当时建设这一教堂的Giorgio d'Antiochia之职位。他为当时的诺曼政权、西西里王国第一任国王罗杰二世(Ruggero Il di Sicilia) 效力,于1143年建成了这座教堂。这座教堂以其金碧辉煌的外观和内部令人震撼的拜占庭艺术而闻名,外观呈现巴洛克风格,但细节中仍可见中世纪建筑的影子,如拱形窗户和优雅的钟楼。</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部更是艺术的宝库,圆形屋顶上的镶金马赛克装饰华丽非凡,中心是耶稣,四周环绕着四个伏身的天使。此外,还有天使报喜、圣母安息等场景的描绘。令人惊讶的是,圆顶底部的木头上还发现了用阿拉伯语写的赞美诗,这可能是因为海军上将的母语是阿拉伯语。</p> <p class="ql-block">右侧露出的红圆顶即为圣卡塔尔多教堂,带有一点阿拉伯风情。它们是大名鼎鼎的十字军东征的见证。作为由教皇发起的以西欧骑士为主,收复穆斯林占据领土的zongjiao战争,这一过程中的建筑产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虽然巴勒莫的阿拉伯政权在东征前就被推翻,但当时的西西里统治者仍然允许穆斯林臣民的存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也让巴勒莫的建筑具有了世界遗产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这座12世纪的教堂属于阿拉伯一诺曼风格,是巴勒莫最引人注目的建筑之一。其暗粉色的雅致穹顶、坚实的方形结构、连拱装饰以及精美的窗饰,都证明了阿拉伯与诺曼建筑风格的完美结合。教堂内部更显朴素,但依旧美丽,铺着镶嵌地板,拱廊和穹顶上都有可爱的人造块石和砖砌装饰。非常遗憾的是,我们去时两座世界文化遗产教堂都没有开放,教堂内部照片引自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贝利尼广场东面还有一座重要的教堂,就是圣凯瑟琳教堂(Chiesa di Santa Caterinad'Alessandria) 。1310年,富有的本韦努塔·马斯特兰杰洛在遗嘱中捐赠了资金,用于建立一座女性多明我会修道院,以亚历山大的圣凯瑟琳命名。教堂始建于16世纪,并经历了多次扩建和装饰,最终在18世纪形成了现今的宏伟样式。</p> <p class="ql-block">教堂外部极其简朴,内部却装饰奢华,充满了巴洛克风格的艺术作品。珍贵的大理石主祭坛有穿着银箔长袍的十八世纪木制天使;右边的祭坛上有安东尼奥·加吉尼(Antonio Gagini) 的圣凯瑟琳雕像。</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穹顶、墙壁和地板上都覆盖着精美的大理石浮雕和绘画作品,<span style="font-size:18px;">色彩绚丽、构图精巧,展现巴洛克风格的华丽繁复,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场景描绘细腻生动,</span>生动地描绘了圣经故事和圣凯瑟琳生平,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的圣凯瑟琳(Saint Catherine of Alexandria)是基督教著名圣女,公元287年左右生于埃及亚历山大,家境优渥、才貌双全,十多岁皈依基督教,矢志献身基督,与基督结“神圣精神婚配’。圣凯瑟琳尝试劝阻罗马皇帝马克西米提乌斯迫害基督徒,凭智慧辩才,让皇后皈依,还使皇帝派来辩论的哲学家纷纷折服,却触怒皇帝。圣凯瑟琳最终被罗马皇帝下令斩首,成为殉道者。其坚守信仰、不惧强权的精神,受天主教、新教、东正教尊奉。</p> <p class="ql-block">因广泛受尊崇,多地有圣凯瑟琳教堂,巴勒莫圣凯瑟琳教堂内,穹顶、墙壁等的绘画作品,描绘了她的生平故事,成为宗教文化传承与艺术展现的重要载体。拱顶上的壁画,由Filippo Randazzo 绘制,描绘了“圣凯瑟琳的荣耀”;圆顶上有 Vito D'Anna 的画作,代表“多米尼加教团的荣耀”。</p> <p class="ql-block">教堂本身色彩搭配未必过于艳丽,而石材本身的色调赋予教堂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与典雅气质 。</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使用大理石等石材建造,石材的纹理和质感使教堂外观显得庄重而古朴 。</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扭曲造型的大理石立柱,表面纹理处理精致,形态独特,彰显工匠高超技艺,是巴洛克时期雕塑艺术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存在众多精致人物雕塑,包括圣徒、zongjiao人物等形象,在姿态、表情塑造上极为细腻,传递出ZJ寓意与艺术美感 。此外,教堂内还有精致金饰等装饰艺术品,与绘画、雕塑等相互映衬,共同营造出教堂内部奢华且艺术氛围浓郁的空间。</p> <p class="ql-block">在侧面的高浮雕中,有一幅以其美丽、创造力和立体感而最为突出,这是描绘旧约中最著名的情节之一,即约拿和鲸鱼。场景的中心是一艘帆船,由最能代表典型木纹的特殊类型的大理石制成。右下是鲸鱼张着嘴,左边约拿试图逃跑。</p> <p class="ql-block">圣阿加塔是一位英勇殉道的基督教圣女,其事迹在当地广为传颂。圣阿加塔出身于公元3世纪时西西里卡塔尼亚的贵族家庭,虔诚忠贞,因拒绝罗马总督的求爱而被百般折磨:先是被拔去乳头,割去双乳,圣保罗下凡来拯救她复原后,又被赤身放到炭火上烧烤。圣阿加塔常被描绘为手持乳房(象征殉道时所受苦难),也是乳腺癌患者等的主保。</p> <p class="ql-block">这是圣方济各修道院(Convento di San Francesco d'Assisi)的庭院。</p> <p class="ql-block">雕塑是圣方济各(Saint Francis)像,圣方济各是天主教方济各会和方济女修会的创始人 ,在天主教文化场景中常见这类以其为形象的艺术塑造 。其所在的圣方济各修道院,是巴勒莫具有历史与文化价值的zongjiao 建筑及庭院空间,常作为当地历史文化游览点,展现着西西里地区独特的建筑与ZJ艺术融合风貌 。</p> 四角广场 <p class="ql-block">在艾曼纽大道和玛格达路的交汇口,有四栋宏伟的建筑,不约而同地呈现半圆弧立面,合成一处类似圆形的路面。我们的司导反复强调这是个区域,不是广场,应该叫”四角区”!但是还有很多人把它称为”四角广场”或”四首歌广场”。不重要,一个中文称呼而已,我也称他为四角广场吧(网图)。</p> <p class="ql-block">这座洋溢着巴洛克风情的广场,是玛格达公爵(Duke of Maqueda) 于1608~1620年间下令Guilio Lasso设计的城市计划。四栋建筑外观看起来类似,却装饰着不同的元素,底层各自以象征四季的喷泉为主题。第二层则是四位西西里的西班牙国王,最上层耸立着巴勒莫的四位守护圣人Cristina、Ninfa、 Olivia和Agata。广场在兴建之时,是欧洲最主要的城市计划范例之一。</p> <p class="ql-block">从上到下,这是四位守护者之一。</p> <p class="ql-block">西西里的西班牙国王之一。</p> <p class="ql-block">四季喷泉之一,我们去时没喷水。</p> <p class="ql-block">四角广场的民间歌手是当地街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歌手们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涵盖了意大利传统民谣、歌剧选段、流行音乐等多种音乐类型。其中意大利民谣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讲述着西西里岛的历史、传说和生活百态;歌剧选段则展现了意大利歌剧的深厚底蕴和艺术魅力;而流行音乐的演绎,又让广场充满了现代活力。歌手们通常会运用富有感染力的嗓音和生动的表演,将音乐中的情感传递给观众。</p> 马西姆剧院 <p class="ql-block">马西莫剧院(Teatro Massimo)是欧洲第三大歌剧院,仅次于巴黎和维也纳,也是巴勒莫19世纪最重要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当时正值西西里建筑史上最后一段黄金时期,新艺术和新古典主义建筑像野火一般,延烧整座城市。当初建这座歌剧院,是为了庆祝意大利统一,总共花了22年才完成。</p> <p class="ql-block">马西莫剧院以完美的舞台音效效果,让来这里表演的和看表演的人络绎不绝。歌剧院接待了世界上最有名的歌手和表演者,其中包括卢西亚诺·帕瓦罗蒂(Luciano Pavarotti),他是歌剧舞台上最知名的男高音之一。7层的看台与平面有4%的倾斜度,同时环绕倾斜6.5%坡度舞台,呈现典型的马蹄型风格,这也是加强剧院收音效果的“秘诀”之一。偌大的剧院内金碧辉煌,坐在椅子上看向舞台,可以想象,剧院内承载着满堂宾客,该是一幅怎样华丽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剧院台阶两侧有一对狮子雕塑,北侧的雕塑是一位男人骑在一头咆哮的狮子身上,左手按在胸前,右手则撑在狮子的身上,双眉紧锁、表情痛苦;南侧的雕塑是一位美女坐在狮子背上,左手握着一支短喇叭,右手搁在狮子的头上,表情悠然自得,似乎在享受着美妙的音乐。两尊雕塑反差巨大,分别代表戏剧之神和歌剧之神。</p> <p class="ql-block">马西姆剧院之所以出名,还在于它是电影《教父》拍摄地。《教父3》最后的场面,已经年老的“教父”迈克在这里失去了他最心爱的女儿,仰天痛哭,这个镜头正是在马西莫剧院门前拍摄的。那个捂眼涌泪、痛断肝肠的情景,会让观众感动得泪眼婆娑。</p> <p class="ql-block">黑手党(Mafia)在阿拉伯语中,是“避难地”的意思。黑手党不完全是负面的,当政府派不上用场的时候,当地人就要指望黑手党了,只不过黑手党的庇护是有高昂代价的。</p> <p class="ql-block">虽然说巴勒莫是黑手党的发迹地,实际上自上个世纪90年代政府大规模打击黑手党后,巴勒莫的治安有了很大改善,当地的日常生活场景与黑手党电影中的紧张氛围形成强烈反差。甚至一些旅游公司推出了“反黑手党”主题旅游项目,如“巴勒莫无黑手党之旅”,游客可以参观与反黑手党历史相关的地点,了解黑手党对当地社会的影响。从独特视角认识这座西西里岛的最大城市,巴勒莫不但”混血”,也充满传奇性。</p> 巴勒莫拾萃 <p class="ql-block">从大教堂步行至维契里亚市场(Vucciria),只要约15分钟。画家Renato Guttuso的《维契里亚市场》至今依旧存在,就在罗马路旁有一条与之平行的小巷,介于艾曼纽大道和Piazza.della Concordia之间。虽然它和昔日画家观察到的面貌有了不少的改变,不过这处当地著名的市场,却仍是贴近巴勒莫最真实的市民生活,并能见识到西西里岛传统和风俗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这些传承自阿拉伯时代下的穆斯林露天市场,小贩们的呼叫此起彼伏,山呼海啸般送入耳畔。走一趟维奇里亚市场,便可见识到市场里丰富的物产,特别是海鲜,如何变化出巴勒莫料多味美的当地美食。过去这里也是工匠聚集的地方,因此很多小巷子以不同的行业命名,像是锁匠巷、银匠巷等。而市集东弯西拐,绵延好几公里长,游客来到这里,可以逛上好几个钟头,当然你要有足够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各种交通工具,游走在巴勒莫的大街小巷。</p> <p class="ql-block">古旧的街巷,悠闲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很少有城市能像巴勒莫一样,对立碰撞的文化,更替交错的兴衰,平平静静地在整座城市各相安好。在地中海灿烂的阳光下自由呼吸,在华丽与混乱中感受这座城市生生不息的活力,饶有意思。明天我们将飞往南法,开始一段新的旅程了,”混血的首府”巴勒莫,再见!</p> <p class="ql-block">拍摄:又见炊烟</p><p class="ql-block">撰文:又见炊烟</p><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24年7月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