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杯冷泡茶,感觉是白桃乌龙味</p> <p class="ql-block">羊肉烧麦,皮薄肉嫩</p> <p class="ql-block">善化寺(Shanhua Temple),俗称南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南寺街6号。全寺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整个布局唐风犹存。据庙碑记载:始建于唐开元年间,称开元寺。五代后晋更名大普恩寺。金代圆满和尚主持重修重建。正统十年(1445年)明英宗赐名善化寺,一直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善化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主要建筑依中轴线为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宝殿,层层叠高。东有文殊阁(已毁),西为普贤阁。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宝殿、普贤阁均为辽金时期原构。</p><p class="ql-block">善化寺符合传统儒家思想,以北为上,建筑坐北朝南,左右对称,主次分明。唐朝是佛教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善化寺的建筑更多是保留最初唐时期的特色。善化寺利用高台使建筑逐级升高,使得院落错落有致。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宝殿、普贤阁均为辽金时期原构。梁思成、林徽因曾四次到山西考察古建筑,在《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中,盛赞善化寺:“其大殿、普贤阁、三圣殿、山门四处均为辽金二代遗构,不意一寺之内,获若许多珍贵文物,非始所料。</p> <p class="ql-block">一切皆OK 四大金刚</p> <p class="ql-block">三圣殿</p><p class="ql-block">三圣殿位于寺内中部,建于高约1.5米的砖砌台基之上。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檐下斗六铺作,单抄双下昂,重计心造。殿内采用减柱法。</p><p class="ql-block">三圣殿佛坛上的华严三圣为金代原塑,后人予以重装。殿内两侧有金碑2通,其中金大定十六年(1176年)《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是南宋使金通问副使朱弁所撰。</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p><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乃善化寺之最大殿宇,前有月台,左右设有钟鼓二楼。大殿面阔7间40.7米,进深5间25.5米,单檐五脊顶,作为辽代建筑,以单体面积1200多平米排名全国第三。</p><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内正中供有五方佛像,从东往西依次排列:东方阿閦佛、南方宝生佛、中央毗卢遮那、西方阿弥陀佛、北方微妙闻佛。殿内东西两侧砖台之上置有二十四诸天塑像,神态各异,性格鲜明。殿内西、南两壁之上,存有清朝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至四十七年(1708年)所绘壁画,内容均为佛教故事。</p><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内共有34尊塑像。佛坛上硕大的莲花座上,端坐着如来五方佛,法相庄严、凝重典雅、衣纹流畅;莲座下还有弟子、菩萨侍立,是辽金原作。殿堂两侧分列二十四尊护法天王的塑像,神态各异,性格鲜明。殿内西壁、南壁有康熙年间所绘的壁画190多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鬼子母</p> <p class="ql-block">吉祥天女</p> <p class="ql-block">哈金刚</p> <p class="ql-block">静脉曲张的小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