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西洋到太平洋

范德民

<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2日,我登上了停泊在佛罗里达州劳德代尔堡港湾(图3)的“海岛公主号“邮轮(图1),开启了连续十五天的航程,从大西洋经过巴拿马运河到太平洋的洛杉矶,途经停靠中南美洲多个国家的港口城市。此行不仅刷新了我邮轮生活的最长时间纪录,也能让我的旅行人生有了最近被舆情密切关注的巴拿马运河的通行经历。当手握房卡从旅客桥上穿行时(图2),心怀期待,踌躇满志。我的同行是从澳洲柏斯专程而来,一位旅居海外三十多年的华人Michael先生,多年的好朋友,不仅让我在航行中少了孤独,更少了船上生活交流和上岸出行的语言障碍,后来才知道,此次航程我是唯一持中国护照的旅客。</p> <p class="ql-block">  《海岛号》是公主系列16艘中唯一不到十万吨的邮轮,排水量92800吨;船龄排行老三,2003年首航,2017年进行的升级改造也己8年了,但船中央高达四层的中厅,装潢依旧珠辉玉映,仍称得上富丽堂皇(图1、2、3)。全船长294米,高16层62米,有近千间客舱,能搭载旅客二千人,其中阳台房比例高达70%,是我多年在全球各地坐邮轮旅行中吨位最小,船龄最老,但也是最幸运的,临登船时接到朋友告知,原定的海景房被升格为阳台房,实在让我有点喜出望外。船东是美国嘉年华邮轮集团所辖的公主邮轮公司,注册地应该在英国所属的百慕大自治领地,所以主桅杆上飘扬着有盾徽的米字旗(图4)。</p> <p class="ql-block">  我的房间在船舱的十二层,右舷双数房号,紧挨船中和尾部的双电梯,出行方便。由于没有十三层,我步行一层楼梯就可到自助餐厅和游泳池。不到二十平方米的舱房空间,装饰精緻朴素,包括可合二为一的两张单人席梦思床(图1),三件套的卫生间和衣帽间,床头柜、写字台、冰箱、电视一应俱全,特别是床上用品,全棉舒适,每天还会铺床整理2~3次。阳台约2平方米,凭栏而立,观景揽胜,朝暾日出,暮送斜阳。两张折叠式躺椅,坐观云涛之舒卷,躺收日月之清辉。穿越巴拿马运河的八小时航程中,可在房间内"俯视船闸升降,静候两洋波涛",否则只能整日待在十五层的大平台上,与人争位,日晒雨淋。</p> <p class="ql-block">  邮轮上有许多适合我们老年人娱乐消遣的设施,主要有公主剧场,占两层舱位,有700个软座观众席,甚至还设置轮椅电梯和专用平台(图1),可以演出歌舞、杂技、魔术和音乐会,航行途中每晚都有1~2场,由专业演出团队随船服务。星空露天电影,在14楼中部,有躺椅可以舒服观看,每晚放映都是新潮影视作品(图3)。卡西诺赌场里,老虎机、轮盘赌、纸牌、骰子类等应有仅有,牌类中以21点、百家乐最为热闹,当然赌博是在公海航行时才开放(图3)。各种酒吧最多,觥筹交错中歌舞升平,器乐伴奏下载歌载舞(图4)。交谊舞不仅"跳"者众多,还有"师"者亲授,伴着流行歌曲的节拍翩翩起舞(图5)。</p> <p class="ql-block">  邮轮的泳池在十四层(图1),一般都"小而浅",对平常以游泳作为锻炼的我只能视作"嬉水"。海岛公主号有室外、室内(图2)两个泳池,前者常温,后者加热,池水深度都能达2米多,长度基本相同,无人同池时都可以让自由泳"比划"几下。这十五天我坚持从早晨六点起,在室外池中游一小时(图3)。特别在加勒比海地区航行时,气候炎热,水温适宜,早晨又少有人问津,而水质经一夜的循环是最干净的。泳毕池边就有热水冲淋,笼头出水大,比转身都有点困难的房间浴室更加舒适。有时我也会泡"温水按摩池"(图4),让清晨的海风一吹,头脑清醒,精神焕发,进入同层的自助餐厅,可有"超常发挥“。</p> <p class="ql-block">  邮轮航行在大洋中,举目四顾海天一色,横无际涯,一般间隔2~3天才能上岸参观游览,要让游客通过文娱活动达到排除在船上的寂寞和无聊。体育活动集中在15楼,有蓝球、排球、板球和乒乓球(图2),甚至还有大型室外的国际象棋(图3),还可在七楼放置救生艇的专门地板上绕船慢跑(图4)。阅览室里的看书、拼图、画画,棋牌室里有朴克、棋类甚至中国麻将,这些活动得到了广泛推广。五楼中央广场有小提琴、钢琴或打击乐器的即兴演奏。专业拍家庭照好像很受欢迎(团5),摄影师在餐厅更忙碌不停。有时以船员之间的扔沙袋、迷你高尔夫以及"香槟塔“活动等开始,最终引导游客成为主要的参与者(图1)。</p> <p class="ql-block">  邮轮的票价含十五天的全部食宿,加上每天必须支付的小费,平均约1000元人民币/天,并不比上海国际邮轮发往日、韩的价格贵。与我多次国外邮轮经历相比,餐饮服务及食材质量,欧美邮轮更胜一筹(图1)。早餐我们选择自助餐,方便实在。中、晚的正餐去五、六楼宴会大厅,享受西餐的领位、入座及烦琐的刀叉服务(图2)。每顿以牛、羊、猪排的肉菜为主,还有鱼类甚至龙虾等的精美主菜可供选择(图3)。正餐之前可品尝开胃菜或各类汤品,也有餐后的甜品、冰激凌等。如果我多点几份,只要你有胃口,餐厅会大方满足客人要求(图4),但不允许浪费,我那年在地中海邮轮上点过六盘法国焗蜗牛(图5)。</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邮轮连续航行的第四天,看到公布的航行图早己绕过古巴和海地的加勒比海水域,向着南美洲的哥伦比亚海岸靠近。远处岸上在晨曦中"冒"出的高楼大厦,披上了今天新升起的阳光(图2)。我在12层自家阳台眺望,一艘青灰涂装的军舰从船舷下向外海驶去(图3),这可能是出了美国海域后的"唯一"偶遇。终于邮轮沿着航道兜兜转转一大圈后进入了被现代化高楼大厦包围的内港深处(图4),在领航船帶引下,缓缓靠上了该国北部海港城市"卡纳赫特"货运码头的吊机旁(图5)。专用的客运码头不长,有半截船体只能露在带缆绳的水泥墩旁。邮轮自备的下客设施还没放置到位,提前预定的当地旅游大巴就己在码头开始排队了(图1)。</p> <p class="ql-block">  卡纳赫特是南美闻名遐迩的旅游城市,当年西班牙殖民统治时留下的老城和军事要塞,1984年就被联合国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我们在邮轮上买的车票,直接被两层的观光车送到了老城入口的广场上。国家独立百年于1911年建的纪念公园又过了百年还多(图2),民族英雄玻利瓦尔策马的塑像掩映在浓密的树木中,成了这块不等边绿地的中心景观(图3)。巨石垒砌的城墙遗迹斑驳,一大两小的三个门洞敞开,正门上方的钟楼应该是后来添加的,明黄颜色的钟身配上塔尖傲然矗立(图1),成了老城的广告"地标“。广场内哥伦布铜像居高临下(图4),发现新大陆居功至伟,而拐角的白石雕塑真不知有什么理由能矗立于此(图5)。</p> <p class="ql-block">  玻利瓦尔广场是老城过渡到新市区的中心,长条形的石板路与百年纪念公园为邻,许多大小不一的历史人物雕塑摆放四周,宽容到当年西班牙首任"殖民"市长还在广场边上"办公"(图2)。两匹飞马的铸铁雕塑面向港湾(图3),三桅帆船成了游览快艇码头的标志(图4),一直往前就是波涛汹涌面向大西洋的砾石海滩(图5)。我乘观光车两次往返高楼林立,建筑新颖的新市区,道路拥堵,两车交会时棕榈叶曾让我躲避不及,城市的基础设施有点落后。与市区相接的海湾里有相对简陋的沙滩浴场,但最让我行注目礼是面向加勒比海飘扬彩色市旗的老城墙(图1),巨石垒砌,环绕城池,炮口碉堡,扼守海疆。</p> <p class="ql-block">  我在古城游览时见到许多殖民时期的教堂(图2),看建筑外部的"包浆"都是有年头的老古董。当然以圣佩德罗最为出名,这座始建于十五世纪,于1921年添加了如今成为国家标志的金色穹顶而声名鹊起(图1),特别是己故教皇方济各2017年在此做了弥撒,进一步提高了其在天主教的地位。我踏过圣多明格广场的鹅卵石,走进了同名的教堂,在沧桑毕现的外墙内,祭台圣器华美,壁画繁复精致,宗教雕塑的庄重之感在内心油然而生(图3)。出大门时见伏地盲人呼天唤地的乞讨(图4)和门外紫铜塑象"胖妇人"被嘻皮笑脸的胡闹(图5),真是"见怪不怪,其怪自败"。</p> <p class="ql-block">  圣费利佩城堡是当年西班牙化了一百多年时间,用巨石、石灰掺海鸟蛋构筑的海外最大军事工程(图1),让大航海时代的欧洲宗主国的海外野心昭然若揭。天气虽热,我们还是买门票登上了宠大三角型基座上宽阔的平台(图2),走入了迷宫般的地道,看到了巨大的地下兵营,继尔挥汗爬上了最高处,昔日的指挥所成了如今的游客中心,垛口上炮位排列有序,攀上耸立在城墙最高处的半圆形观察岗哨(图3),可以把老城的沧桑,新城的挺拔和浩瀚无垠的大洋尽收眼底(图4)。在巨大超厚墙体构成的大平台上,63门当时最具威力的火炮,对准了昔日海盗最易登陆的狭湾和浅滩,如今己是高楼林立的繁华闹市中心(图5)。</p> <p class="ql-block">  古城的占地面积并不大,好像都让带射孔的老城墙"包裹"着(图2),观光车仅在两个豁口处设了车站。街道齐整,曲折蜿蜒,临着石板路的西班牙老建筑,粉彩墙面,铸铁门楹,雕木阳台,错落有致,历经时光磨砺,昔日辉煌依然(图1)。时至今日,游客纷至沓来,过度商业开发,物价高的离谱,让滿大街游客纷纷吐槽,椰子2美元一个都不卖,连上厕所都以美金标价(图3)。头顶各式水果,身穿妖艳套裙的老妇走街穿巷,瞄准偷拍,强讨美金。我的朋友干脆来个左膀右臂,"艳"福加倍(图4)。回码头我看到了免税店饲养的火烈鸟(图5)、孔雀、鹦鹉,围观的人还真不少,不知生活习性差异很大是如何不逃之夭夭的。</p> <p class="ql-block">  邮轮通过巴拿马运河那天,己连续在大西洋上航行了六天,除了在哥伦比亚的海滨城市卡特赫纳停靠了一个白天,终日是"阳台外无尽大洋,舱房内寂寥随行"。今天这趟邮轮航行的重头戏来了(图1),清晨,最高两层甲板和船首平台上挤滿了游客,或坐或躺,翘首以待(图2)。阳台房更有许多人光膀凭栏,抵近观赏(图3),都想亲眼看看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地球十字路口“(图4)。运河1914年由最大受益的美国历经十年建设完成,让两洋之间航程缩短二万公里,航行时间节省半个月(图5)。如今百多年过去了,老美的控制权没了,每年的巨额的"买路钱“归了土地所有国,香港的李氏集团也成了舆论焦点。</p> <p class="ql-block">  从大西洋进入运河,首先经过利蒙湾的巴拿马第二大城市科隆外港,据说李氏集团有2个集装箱码头在岸上一片绵延的吊机下(图2)。邮轮缓缓从横空跨越运河口的"大西洋"桥下穿过,大桥总长5公里,2019年建成,是运河上的第三座,也是世界单跨最大的混凝土双塔斜拉桥之一(图3)。杞人忧天的我对桥高没有信心,结果亲眼看到还差8米的桥面在头顶上安然通过(图4),然后驶入加通船闸第一道闸门内。由于高差26米,必须通过相同的三道船闸,每次9米才能确保船只平稳驶入加通湖。我在阳台上只能看到自己的邮轮几乎贴着船闸(图5),但却可以看到一艘黑色贷轮在等对面的旧闸开门后反向进入(图1)。</p> <p class="ql-block">  加通船闸目前有併行的新旧两条共六个相衔接的水池,闸门好像是双保险的(图1)。新闸完工于2018年,设计可通行比旧闸大一倍的15万吨巨轮。当我乘的邮轮在新闸內缓缓抬升,渐次通过时,我丝毫感觉不到水位变化对船只的影响。我还伏在阳台上看对面旧闸内又开始第二艘的绿色货轮反向过闸的操作(图2),闸门开闭张弛有度,全程操控行云流水,两侧还有挂着缆绳在铁轨上行驶如铁甲车的保驾护送(图3)。当邮轮平稳驶入浩瀚的加通湖(图4),有着众多岛屿的人工开挖和自然河道相结合形成的湖面竟达430平方公里(图5),最深处接近20米,并与多条水资源丰沛的河流联通,成为确保运河水深达标的水源地。</p> <p class="ql-block">  加通湖周边全是茂盛的热带雨林,航行中完全看不到人类在岸上的活动痕迹,连根电线杆也没有。水面开始收窄,好像是进入河道了。在靠房间阳台一侧,一条铁轨沿着河岸一直在延伸(图2),但没看到有火车通过。不知从何处拐出的沙土路面也伴在铁轨旁,起重吊、打井台和小码头等设施都立在河边,但见不到施工人员(图3)。进入布雷库拉峡谷,据说这段运河近年加深加宽了。夹在两山密林间的上空,一座斜拉桥腾空而起(图1,我赶紧来到船头,这就是为通航百年而建的运河二桥,也叫"世纪大桥"(图4),建成于2005年,有效减缓了美洲大桥的交通拥堵问题。我看到河岸上的引航船(图5),看来距离通向太平洋的船闸不远了。</p> <p class="ql-block">来到运河最后的"分道扬镳"处,右侧应该是自然河道,蜿蜒处能看到成片的码头塔吊和凌空飞架被称为"运河第一桥"的美洲大桥,那清晰的网状桥梁早在1964年就成为泛美公路连接南北美洲的关健部分。邮轮靠左行驶,在导航轮的引领下慢慢驶入佩德罗米格尔船闸。在连续二次降低水位的过程中,我在房间阳台上又目睹了边上一艘韩国贷轮领先通过船闸的操作。距离太近了,连船上水手的缆绳配合都看的一清二楚。我没有任何感觉,邮轮己在米拉弗洛斯湖上缓缓航行了。阻隔着最后一个床闸的人工湖面积也不小,别看现在湖光山色,风景秀美,据说当年法国人先于老美尝试开挖运河时,就在此处被瘟疫"吞噬"了两万多劳工性命而最终失败的。</p> <p class="ql-block">  进入太平洋最后一个船闸终于出现在我的视野中(图1),领航船也驶离了(图2),我能看清楚拦水坝两侧的水面高差,标志着全长82公里的运河即将走完(图3)。我在航行中的阳台上早就远眺到了山背后露出的首都巴马拿马城数栋高楼,也看到了运河边上飘扬的巴拿马国旗(图4),在本世纪的第一天,美国终于归还了控制八十多年的运河经营权。随着邮轮从最后的船闸驶出,就能见到属于太平洋港口巴尔博亚的塔吊和堆积的集装箱,据说李氏集团的另外三个码头就在此处。夕阳西下,余辉燃尽,能隔着开始亮灯的人工海岸线,不远处海滩上的高楼大厦己是万家灯火了(图5),而邮轮也开始向黝黑的太平洋深处驶去。</p> <p class="ql-block">  我没想到这辈子能踏上哥斯达黎加这个南美小国的港口城市蓬塔雷纳斯(图2),抽空在船上聊补了该国历史:曾经的西班牙殖民地,如今的永久中立国,不设军队,炎热多雨。港口狭长的码头上欢迎仪式充滿当地的民族风情,高跷伴舞,热情奔放(图1)。我们与刚认识的同船华人准备组团出游,在码头就被粗壮黝黑的当地女导游"哄"上了有空调和wifi的面包车,承诺不到半价就可享受船上组织的同等观光节目。当汽车出发的回首间,我拍下了邮轮的全景照(图3)。一座金字塔型的高山伴着我们爬山涉水(图4),整整二小时盘山道的巅簸,终于到达了设在竹楼里的自助餐厅,食物和卫生都不错(图5),而且凉爽宜人。</p> <p class="ql-block">  藏在热带雨林深处类似国内的度假村,有着世外桃源般的美景,崖壁上冲出百多米高的瀑布,川流不息,声震峡谷,注入潭底后水花飞溅,凉意顿起,舒适的让人不愿离去(图1)。竹寮茅舍中我第一次看到笼养的数万只蝴蝶(图2),凌空盘旋,花间翩跹,轻吮甘露,绚丽夺目,真是一幅绝色的美艳蝶画(图3),这是很少见的。正午时的峡谷骄阳,被层叠的树叶分割成细碎光束,为我照亮前程紧跟队伍(图4);挪动的双脚踩实了湿滑阶梯,好让我手脚并用不会摔跤(图5)。好不容易走出密林,导游就要带我们上车回转,大家群起据理力争,无奈时间己不允许再去看"南美大鳄鱼"了,最后加了个"车游老城"才平息了之间的纷争。</p> <p class="ql-block">  归途暴雨如注,山道惊险刺激,好在司机车技斓熟,平安进入了老城,眼前却是破街矮屋,马路积水,比贫民窟好不了多少(图2),这个加出来的节目真不值。从老城的横街转到尼科亚湾海边,太阳己落山,此刻风平浪静,远远就可见到我们的邮轮。原本这里的货运码头迁走后,海边己冷清多了,几个当地青年可能刚下过海了,換好衣服还不舍得离开(图2)。红白相间的灯塔下有小贩的货车在等夜幕降临的生意(图1),看到长长一排搭建在沙滩上的饮食摊位,相信晚上的生意还是不错的(图4)。快到我们停靠的码头了,估计这儿除了邮轮到访能凑个“热闹",看着在码头上空无精打彩飘荡的旗帜,那个代表这个国家呢(图5)。</p> <p class="ql-block">  邮轮第四站危地马拉,是我人生第一次踏上尚未建交的国家,当然持中国护照也无须签证。停靠的码头是该国在太平洋上最大的港口,周边海景漂亮(图2),几个当地小伙在大厅里演奏的乐器我从没见过(图1),只是旅行车驶出时需走煤炭装卸区有点"煞风景"。这个南美小国近年能成为国际旅游的"新宠",很大程度其10万平方公里国土上有37座火山。我们今天去的"安提瓜"古城,曾经是西班牙殖民时期统治南美洲230年的首都,在屡遭火山和地震摧毁后被迫迁都,1979年成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图3)。当汽车爬山到最高处时,我们看到了仍然冒着"热气"的帕卡亚火山(图4)和峡谷中的小城全貌(图5)。</p> <p class="ql-block">  我们首先参观了拉梅塞德教堂,这座建于18世纪晚期,有着黄白相间用灰泥装饰的精美正立面,应该是当地保存最好的宗教建筑(图1)。信徒们对蜂拥进入教堂的我们好像熟视无睹,对着金碧辉煌的祭台仍在虔诚祷告(图2)。路过中央公园,这座殖民时期创建的绿地,依然活力四射的喷泉还是当年的"原装"(图3),浓荫蔽日的大树与"全副武装"的小贩成了这里的"主角"(图4)。我看到一路之隔的圣何塞大教堂三重门之上,许多人物雕塑精美绝伦,在阳光下显得美轮美奂(图5),但导游告诉内部不仅让大地震破坏,随后又让"水火山"冲成废墟,如今里面只有高大的框架支撑着断垣残壁,居然入内还需要买门票。</p> <p class="ql-block">  圣卡塔利那拱门是安提瓜的标志性建筑,与阿卡火山的同框,具有在老城内独一无二的辩识度(图2)。17世纪末作为连通两侧修道院的空中走廊而建,数百年来被地震屡损屡修,无奈最后改变功能成了钟楼,居然又有损毁纪录,如今靠网络走红成了游客的打卡地,我看到这里人流密集,拍照经常堵塞了半条卵石路(图1)。紧挨着同名修道院的空地上总有"POPO"车在候客(图3),这种灵活穿行在"弹格"路上的微型出租,象极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在上海滿街跑的"小乌龟"三轮。我在参观途中拍下了这座孤零零的楼房(图4),这种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在当地实在太多了(图5),回来就记不住其在殖民时期的名称和用途了。</p> <p class="ql-block">  圣多明格教堂的门楼,在众多宗教建筑中独树一帜,八根精美花纹的圆柱中间,对称的人物雕塑活灵活现,繁复线条,立体花纹,在巴洛克建筑风格中尽显玛雅文化的精髓,特有的双门套敞开,总有络绎不绝的游人进出(图1)。高敞的大厅内,真人大小的宗教人物木雕,透着历史气息和宗教神圣(图2)。后院修复的地震损毁,让人感到宗教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图3)。导游带我们走进了己有近400年历史的修道院,如今己改造成5星酒店兼博物馆,走廊过道沧桑古朴,古董文物琳琅满目,仿佛走进了殖民岁月(图4)。在高大的古树绿荫中,我看到室外的宴会正在紧张布置中(图5),各种设施和餐具极尽侈靡,这种极度反差让欧美游客趋之若鹜。</p> <p class="ql-block">  古城的商业氛围之浓,在我所到的几个南美国家是首屈一指的。导游把我们放在街上,指着黄粉墙的市场门口让我们去晃荡(图2),里面商铺的密集程度就差没叠起来。进了翡翠店,任凭店员长时间"对牛弹琴"式的纠缠,导游自己却在空调里悠哉悠哉。那殡葬习俗翡翠面具和饰品的使用,用真观的人体展示在店堂里(图3),而我却对隔壁的四合院有了兴趣(图4)。一个少女在卖千篇一律的小商品,没有像粗壮老妇头顶肩扛和手捧那样的流动揽客,俊俏的模样让我忍不住多看了几眼(图1)。哥伦比亚的咖啡豆全球有名,我吃着船上早餐带出来的干粮,喝着现磨的纯咖啡,在那弥漫着浓郁香气的店堂里坐了好长时间(图5)。</p> <p class="ql-block">  邮轮停靠的最后一站是墨西哥的巴亚尔塔港,我确信六年前从洛杉矶坐船游历该国港口时应该来过,但面对"似曾相识"的靠驳码头和"素未谋面"的迎宾大厅,我产生了怀疑。欢迎乐队是五把小提琴的齐奏(图2),而门外导游的出团价仅是船上卖票的一半。偏偏旅行车安排的"第一景“我真没见过,伸到海里的帆船码头造型新颖(图1),背后就是"看日落"的最佳海滩,你若傍晚到此,十几家酒吧肯定没你的一席之地(图3)。当旅行车停在一个尚未建完的街心花园,用彩色瓷片拼出美丽图案,让我更糊涂了(图4),真到过吗。直到在盘山小道上鸟瞰班德拉斯湾那弧形海滩的"不变"剪影时(图5),我才确认是故地重游了。</p> <p class="ql-block">  导游带着我们在半山腰转悠,风情别墅(图2),花边新闻,信手拈来,趣味盎然。特别是好莱坞明星泰勒与伯顿昔日的"爱巢",现在的酒吧正准备开门营业(图3),如今"人去楼空,拱桥犹存,爱情暂停,故事永传",我感觉读过大学的这位导游能评为"南美最佳"。瓜达卢佩圣母教堂位于小巷之中,皇冠金顶挤在周边建筑群里十分瞩目(图1),是这儿的标志性建筑,还成了游人的必到之地。别看教堂不起眼,从立项建造到竣工使用,几起几落,多灾多难,整整经历了百年还挂零。我两次游历,信徒毕恭毕敬,游客诚惶诚恐(图4)。这是我第一次来时去过的十字山观景台的照片,城市之巅,一览无余,不知这次为何没安排(图5)?</p> <p class="ql-block">  海滨大道是体现海港风情的著名景点,长约1.8公里的频海街区,满大街都是游人(图1),其中太多的青铜雕塑而让我记忆回归。作为城市象征的《海马》塑象(图2),据说上世纪中叶己诞生,后被飓风卷走,1976年又以更大尺寸矗立海边,我两次来都与之合影了。那个动静交织,热情奔放的彩色舞蹈雕塑应该是风行南美的“桑巴"舞(图3),可能是新建的,鲜艳跳动的色彩我是第一次见到。更让我有幸是亲眼看到被称为墨西哥的国家非遗项目"飞人舞“,在30米高空的巴掌大地方,先表演敲锣打鼓转动身躯(图4),随后翻身下墜时随脚上的绳索悠然旋转落地(图5),据说男女均可,是重大节日的保留节目。</p> <p class="ql-block">  黑卵石的人行道与深蓝色的海湾结伴同行,洁白的沙滩和绿色的棕榈相映成趣(图1),我坐在铺着猩红桌布的酒吧里,感受午后艳阳下穿堂而过海风的清爽和柔情(图2)。不经意间又在这条绝美浪漫的热带风情街上看到寻常一幕,正在树荫下静默无声的警车和认真执勤的巡警(图3),悄悄地为游人送出安全和宁静,难怪这座城市曾被美国退休人员协会和新闻网评为"世界最佳退休地“,目前年接待游客500万,全墨排行第二。我问及码头的变化时,导游给出答案:从时间推算,是我第一次来过后,这里才新盖了迎宾大厅和免税商场。当邮轮准时起锚,驶出码头时,落日海滩正被夕阳染红(图5)。再见了,美丽的巴亚尔塔港。</p> <p class="ql-block">  邮轮生活的最后一天,我一早还是去游泳了,十四层上依然悄无声息,看到桅杆换上了星条旗(图1),说明已进入了美国领海了。今天海风很大,池水有点凉,我坚持游足了时间,刚出水就看到了右侧的托马斯大桥(图2),船己靠上了圣佩德罗港在西海岸的最大邮轮码头,因为我在这儿有过登船纪录。看着邮轮另一侧高高耸立的塔吊群(图3),那是集装箱的作业面,据说从上海来的货轮,不用二周就能扺达卸货了。我在这里也能看到洛杉矶典型的半沙漠城市模样,用水浇灌出来的高高行道树在风中搖曳,房屋基本呈土黄色(图4)。抓紧时间去吃"最后的早餐“,在中间步梯上,背着行囊直接上餐厅的人还真不少(图5)。</p> <p class="ql-block">  十五天的航程中,专门安排上岸参观游览的哥伦比亚(图2)、哥斯达黎加(图3)、危地马拉(图4)、墨西哥(图5)和纵横穿越的巴拿马(图1),其国家的法定语言都是西班牙语。从古巴、海地等经过相关领海的有关国家,西班牙都是它们曾经的宗主國。这个欧洲人口不到五千万,领土面积只相当于四川省的国家,仰仗"无敌舰队"成为第一个日不落帝国,即使现在还有20个国家把西班牙语定为官方语言,成为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语言文字。我在马德里看到的王宫等当年建筑物,都是如此精美绝伦也就不奇怪了,他们当年在海外建设的卡塔赫纳古城和城堡以及安提瓜老城,都成了联合国最早批准的世界文化遗产,也算给世界文明作贡献了。(全文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