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一段老是说陵,也许历史就是从陵开始的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安阳的历史遗迹灿若繁星,不胜其数。而殷墟当属其中最耀眼的那颗,甚至到了知殷墟而不知安阳的程度,以至于其它的历史遗迹便黯淡无光。比如说近二十年来,安阳还有个考古新发现,就不那么广为人知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话说中国历史上有个传统的大反派,就是罗贯中笔下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的魏武王曹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曾对曹操很感兴趣,不敢妄言研究只能说了解一二。他的平生基本上都为国人所通晓,正面的留下了几百首诗,像什么“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等等等等,烩炙人口。负面的除了“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外,还有一样不大上得了台面,就是他亲设摸金校尉一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虽说盗墓是自人类定居以来就一直存在的行当,但将盗墓者堂而皇之的纳入编制,他曹丞相却是千古第一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0九年看新闻说河南安阳发现了个大墓。据专家考证是魏武王的。而历史上能被称为魏武王的共有三人。其余两人因各种条件的不符被pass了,那剩下的只能是大名鼎鼎的曹孟德了。经过中国考古学界一致认定,确认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曹魏大墓为曹操墓。2009年12月27日,国家文物局宣布了曹操高陵的发现,并被选为“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河南就是有经验,立马在这高陵上搭起个大棚,卖票收费。玩笑,河南对游客还很是友好,60以上通通免票,而大多数地方只是半价而已。俺这次来就享受到了这个免费福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就是墓道了,保持了原始地貌,一直向下深入墓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里面为数不多的物件之一。据说就是靠它才认定墓主为曹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叫做魏武王常所用格虎短矛"圭形石牌,产自东汉(公元25-220年)。</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曹操一生挖了人家不少墓,当年他干的第一单大活就是盗了梁孝王的陵墓。梁孝王叫刘武,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因他仁慈孝顺,死后被追谥为孝王,后人称之为梁孝王。因他功劳显赫,再加之受窦太后的宠爱,所受赏赐无数 。据史书记载,曹操盗掘梁孝王墓所得珍宝折合现在的度量衡为5万多公斤,装了满满72船。注意,是船而不是车。仅此一次的所获,就供养了曹军整整三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曹操生前下了一道终令: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周礼》冢人掌公墓之地,凡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居后。汉制亦谓之陪陵。其公卿大臣列将有功者,宜陪寿陵。其广为兆域,使足相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曹操果然深谋,早早的就提前定好基调,以为后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此令中,曹操说清楚了他的丧葬应该按照古礼来进行,棺椁埋在贫瘠稀薄地方,不影响耕种。更重要的是,不大肆营建,不可以建造地基,“不封不树”则是指不封土堆,也不种植树木以为标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薄葬之说,他应该也是有记载的第一人,居功至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就是在西门豹祠的西 边,这就不能不说几句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西门豹是战国时期魏国的著名政治家、水利家和军事家,以“河伯娶妇”事件为后世流传。据史书记载,他在任邺县县令时,当地的巫婆劣绅每年从穷苦人家买小姑娘,说是给河泊娶新娘,到了日子就直接扔到河里。而买新娘的钱则从民众滩派,进了巫婆劣绅的腰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西门豹是个闷骚的主儿,他先是看了新娘直言太不漂亮,如何能献与河伯?便让手下将领头的巫婆扔进河里,让其给河伯带信,明年再选个漂亮新娘。少顷,便再扔一个,直到剩下的巫婆三老下跪求饶,方终结了这一残害百姓的陋习。西门豹也据此被后人誉为“无神论鼻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据考证,曹操墓在历史上遭到过三次大规模的盗掘,第一次是西晋后期,第二次是上世纪70年代,第三次是2005年。2006年发现这座东汉大墓被盗后,政府开始组建考古队准备进行抢救性发掘,不过至2008年底才正式启动发掘,三年间又遭遇了数次盗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不出所料,考古队发掘发现除了墓穴,里面几无二物。 其实,谁都知道曹操既然已提倡薄葬,墓里又怎会藏有奇珍异宝呢?可自古以来,盗墓贼们无不以探寻高陵为己任,前赴后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曹操可谓是养虎自啮,做梦也想不到他的高陵也未能幸免,成了摸金校尉们的盘中餐。若能重来,不知他是否还会设摸金校尉一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部分图片来自网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