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老家尘封的箱底,竟寻获外公(光绪年生人)的私塾教材与课业手迹!泛黄略带破损的册页上,朱砂批圈依然鲜亮,而更震撼的是——这本《论语卷之八 朱熹集注》线装书(如图),正是他当年诵读的课本! 书中清晰刊刻着「衛靈公問陳於孔子」「在陳絶糧」等篇章(对应《论语》卫灵公篇),页眉留有程子、尹氏等宋明理学大家的注释。</p><p class="ql-block"> 百年时光未损其形,秘密就在承载它的「白棉纸」,这些历经百余年岁月洗礼的珍宝,用的都是 “白棉纸”。这种纸用构树皮的韧性纤维手工制作,纸张洁白柔韧,吸墨不洇,且纤维长、耐久性好,常用于古籍善本和重要文书。比起更广为人知的宣纸,白棉纸更显厚实坚韧。正是这种优质的材料,让外公的勤奋墨迹与师者的殷殷教诲,得以穿越时空,如此完好地传递到我们面前。抚摸纸页,仿佛能触到那段旧时书声琅琅的时光。这不仅是我们家族的珍贵记忆,更是清末民初基础教育的独特见证。无声的传家之重,纸寿千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