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港西花园与状元身世之谜

逗江南

<p class="ql-block">  作为南通州最早的古镇之一,石港曾有着其他地方无法望及的辉煌地位,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和人文遗产。</p> <p class="ql-block">  它是南唐静海都镇制置院五处要塞重要一处;宋代通州七处盐场之一;明代两淮盐运司由通州州治移驻石港,让古镇发展达到极盛。但更多的风流繁华在历史的风吹雨打中模糊了,消失了。</p> <p class="ql-block">  我脚下的这条路是石港南边的花园桥南路,东西走向,一个极不起眼的地方。花园桥是个老桥名,<span style="font-size:18px;">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原桥</span>在这条路东边靠运盐河西侧,通州水陆道里详图上有清晰记载。</p> <p class="ql-block">  花园桥因张家花园而得名,张家花园并不在花园桥村,而在花园桥南的板桥村(现在的马道村)。</p> <p class="ql-block">  这个地方离石港古镇不远,南邻石南洼地。东边紧挨着<span style="font-size:18px;">运盐河,向前就</span>是繁忙的海边盐场,宋狄遵礼所筑捍海堤从东边和南边高高耸立,将其围在堤内。</p> <p class="ql-block"> “张家花园”东西长约一华里多,分东、中、西三部分,东花园内原有三个大门堂,是张凤麓(张筼)居住的宅第(均已毁),另有金鱼池和很多竹子;中花园南边有张凤麓的大墓,西花园在最西边,也是保留到最后的古迹,原有朝南五间大瓦房子,张謇所说的西园可能就是这里。</p> <p class="ql-block">  张家花园有个雅称漱香园,光绪《通州直隶州志》卷二山川志·名迹中记载说:“漱香园在石港场三里,张筼筑有藤花埭、芙蓉馆、修竹里、骆驼谷、消夏湖。可见当年规模之宏大,规格之奢华。</p> <p class="ql-block">  张凤麓因认弟子员而进太学,没有仕进,却非常有名。他“慷慨急公”,“幸遨天恩,祖右父并得追封中宪大夫。张凤麓的“慷慨急公”,说的是急国家之急,捐出巨资。在一个盐场,没有当大官,却能巨富,想必张氏祖上是盐商,才能集聚如此家财。张家花园的豪华,与地理位置都能很好地解释其商人身份。</p> <p class="ql-block">  清朝嘉庆以后,海水退却,石港远离海边数十公里,附近已经无盐可制,当然盐业经销也颇为艰难,张謇曾祖就是那个时候迁入金沙的,以谋求别的生意。但几代人已积累了丰厚的资本,张謇说“颇为温饱”。这与张凤麓经历很相似。</p> <p class="ql-block">  1957年这里挖出一块石碑,碑上铭文引发了一场关于张謇身世的争论。</p> <p class="ql-block">  这块《诰授中宪大夫张凤麓墓志铭》的碑文明表:(墓主)先生讳筼,字凤麓,号竹雍,其先世籍关中,为横渠后裔,宋南渡,始迁居崇川之石渚。曾祖元良举乡饮大宾,祖尧章由太学生追封中宪大夫,父冰村由库生追封中宪大夫。先生性迟钝、逊志、温习、博闻、强记,孜孜忘倦,文章诗古所积日富。雍正已酉受知于督学邓公, 补弟子员,屡困场室,以明经入太学,不乐仕进,隐居自高,造竹素园,星堂水榭,花竹四映,先生读书其中,或与兄弟朋辈一觞一咏,以叙雅怀……</p> <p class="ql-block">  张謇多次在介绍身世时说,其高祖居石港西花园,后由石港迁金沙场东五里庙河南头总,再迁西亭西街,卜居海门常乐镇。</p> <p class="ql-block">  后迁的地方现在都被一一找到,唯独西花园没有得到确认,为此当地一位学者专程到石港考察研究,发现石港以花园命名的古地名就此一处。</p> <p class="ql-block">  张家花园包括西花园为张凤麓及其祖上所建;张謇高祖世居西花园,张謇称其为西园公。张凤麓与张謇高祖,应该系同一族。</p> <p class="ql-block">  石港碑铭中说,张凤麓,先世籍关中,为横渠后裔,宋南渡,始迁居崇川之石渚。横渠为何人?是北宋大儒、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的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横渠四句家喻户晓。</p> <p class="ql-block">  张謇在四修家谱中说,通州张氏郡望,率祖清河,丁口之盛……元以前,世为吴中右族。富义公避元季之乱,由常熟土筑山迁通。</p> <p class="ql-block">  问题来了,明明是同一宗族,怎么会出现两个祖籍源头。</p> <p class="ql-block">  因为张謇四修家谱时,张謇一支为独立一支补遗,未能与三姓街张氏任何一支对接,又因张謇初涉科举时,并未归籍金沙,而是顶籍如皋张氏应考,所以有人质疑张謇是否真的属于三姓街张氏。</p> <p class="ql-block">  但张謇属于三姓街一族,是家庭世代口口相传的,这又应该不假。难道说言传有误还是石港碑文有假。</p> <p class="ql-block">  据专家考证,石港墓志铭是由清代学者官员卢文弨所作,卢文弨是有名的校勘专家,对横渠后裔和清河张氏都是名人望族,而且不是一支应该非常清楚,不会犯低级错误。</p> <p class="ql-block">  三姓街张氏人丁兴旺,人才辈出,石港张氏人少迁居分散,缺乏完整族谱,使得状元身世背景扑朔迷离。想必有一天,更多的史料佐证,还状元公一个明朗的生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