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湖涌:在岁月与新颜间,织就和美乡村长卷

米奇

<p class="ql-block">  在佛山市禅城区的版图上,南庄镇湖涌村似一颗被水泽浸润的明珠,静静散发着独特光泽。这里河涌如网,“六水四基” 的脉络里,流淌着数百年的烟火与故事。罗、简两姓人家世代聚居,在碧水门前、古榕树下,把岁月熬成了醇厚的水乡记忆。当乡村建设的春风拂来,湖涌村开始了一场与历史、与自然的温柔对话,在守护与焕新中,编织属于自己的美化乡村答卷。</p> <p class="ql-block">一、溯古:打捞水乡的文化锚点</p><p class="ql-block"> 湖涌的美,开篇便是水写的诗行。河涌蜿蜒穿村而过,往昔岁月里,这里的船桨声是生活的节拍器。那些青石板铺就的埠头,不知见证过多少晨起的渔获、暮归的谈笑。老建筑斑驳的砖墙,嵌着 “宣化堂” 之类的旧迹,红底春联在岁月侵蚀的墙面上,仍倔强映着年节的温度,它们是时光的活化石,静静诉说着家族繁衍、邻里共生的故事。古榕如盖,气根垂落似帘,把阳光剪碎在河面,也把代代相传的乡情,深植在村民心底。这些历史文化符号,是湖涌村最珍贵的 “底色”,建设美化乡村,先从打捞、守护这些锚点开始 —— 修护古埠头的青苔痕迹,让旧砖石继续承载脚步;为老建筑做 “微创” 修缮,保留岁月包浆,让 “宣化堂” 们成为乡愁的实体容器。</p> <p class="ql-block">二、焕新:以水为脉,织就生态画卷</p><p class="ql-block"> 水是湖涌的魂,美化乡村便绕不开这一湾碧水。曾经,河涌也因生活变迁蒙尘,如今借建设东风,清淤、治污、生态补水同步推进。岸边植绿树、栽花草,修起亲水栈道,白天看水鸟掠过波光,傍晚听蛙鸣应和桨声。那几艘停靠在古榕下的旧船,成了独特景致,也可改造为微型水上文化展陈,让游客与村民在摇曳中触摸水乡往昔。临水而建的小广场、亭台,融入岭南建筑元素,灰瓦红柱与碧水蓝天相映,村民休憩、孩童嬉戏,一幅生态与生活共融的图景渐次展开。</p> <p class="ql-block">三、聚心:让乡音续写和美日常</p><p class="ql-block"> 乡村之美,终究是人的和美。湖涌村七条自然村,罗、简氏族人带着对故土的热爱,参与到美化建设中。老人们讲述家族故事,成为文化传承的 “活教材”;年轻人出谋划策,把现代审美融入水乡肌理。文化广场上,传统龙狮表演与新时代文艺汇演交替上演;河涌边的志愿活动里,乡邻携手维护水乡环境。“湖涌文化广场” 上的标语,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村民共建共享的精神注脚。在这里,美化的不只是街巷建筑,更是人心的凝聚,是让 “六水四基” 里的烟火气,持续温暖世代湖涌人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从历史的波光里起身,湖涌村正以文化为笔、生态为墨、人心为纸,书写乡村美化的新篇章。那些河涌、古建、榕树,与崭新的亭台、整洁的水岸、欢腾的广场相融,让 “水乡湖涌” 既有岁月沉淀的厚重,又有时代赋予的鲜活。这方土地上,乡村建设的密码,藏在对历史的敬畏里,藏在与自然的和解中,更藏在村民们携手同行的笑脸上 —— 这,大概就是新时代美丽乡村该有的模样:守得住根脉,看得见发展,聚得拢人心,让每一寸土地都流淌着生生不息的希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