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六和塔是杭州著名的文物古迹,古人有诗云“登塔远望景如画,湖光山色满天涯。清风拂面心神爽,明月当空照万家”。 参加工作早期,因工作关系,我多次来到杭州并必登六和塔。进入21世纪后直到退休,一直没再访问杭州和登上六和塔。今年,在一个春风轻拂的日子里,我再次踏上了这片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土地,并重游六和塔,虽已年过七旬,仍难禁登塔的冲动。 </p> <p class="ql-block"> 从钱塘江边沿着便道前行,不远处,一座巍峨壮观的古塔便映入眼帘,那便是六和塔。登上台阶进入六和塔景区,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古朴而宁静的气息。六和塔巍然屹立,葱郁的树木环绕四周,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六和塔始建于北宋开宝三年(970 年),由吴越王钱弘俶为镇压钱塘江潮水而建,取佛教 “六和(天、地、东、西、南、北) 敬” 之义,命名为六和塔。其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宋代建筑的精巧与大气。</p><p class="ql-block"> 现有砖结构塔身为南宋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重建,为国内现存最早砖木混合结构楼阁式塔。外檐木回廊元、明、清历代屡毁屡复,所见外檐木回廊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最后修复。塔高59.89米,最初为九层木塔,南宋时改为里外皆七层,光绪时将外檐部分改为十三层,增设六个夹层,形成别具特色的“七明六暗”格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六和塔犹如一位巨人屹立在钱塘江畔,俯瞰着世间的沧桑变迁。 </span></p> <p class="ql-block"> 怀着敬畏之心,我走进六和塔。塔内幽暗而静谧,一股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沿着穿壁螺旋式阶梯盘旋而上,每一步都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匠心。阶梯狭窄而陡峭,有些地方甚至需要侧身而过,但正是这种独特的体验,让人更加深入地领略到六和塔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在攀登的过程中,我不时停下脚步,欣赏塔壁上的精细砖雕和藻井的华美。它们是岁月的见证者,历经千年风雨,依然散发着迷人的艺术光芒。</p> <p class="ql-block"> 藻井</p> <p class="ql-block"> 塔心柱</p> <p class="ql-block"> 终于登上了塔顶,一阵清风拂面而来,带来了钱塘江的气息。凭栏远眺,钱塘江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江水滔滔,波光粼粼,江面上船只往来穿梭,一片繁忙的景象,一座大桥如巨龙横跨江上将两岸相连。远处,山峦连绵起伏,与蓝天白云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此时,我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一同领略着这大自然的雄浑与壮美。</p> <p class="ql-block"> 六和塔,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活的历史书,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它见证了钱塘江的潮起潮落,见证了杭州城的兴衰变迁,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苦难和振兴。</p> <p class="ql-block"> 离开六和塔时,我频频回首,心中满是不舍,随吟拙作一首,“拾级登临六和巅,江天入目意绵绵。凭栏欲语情难尽,且把诗心寄远山”。这座千年古塔,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成为我心中一道永不褪色的风景。我期待着下一次与它的相遇,期待着再次聆听它那穿越时空的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