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一个炎炎夏日,阳光如瀑的上午,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再次来到故乡临西县下堡寺镇东留善固村,走进吕玉兰纪念馆,深情瞻仰这位“最美奋斗者”。</p> <p class="ql-block"> <b>2025年夏,与小弟(左)在吕玉兰塑像前合影留念</b></p> <p class="ql-block"> 吕玉兰纪念馆,奠基于2006年,是为纪念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吕玉兰而建。2008年3月31日,正值吕玉兰逝世15周年之际正式开馆。纪念馆门前坐落着吕玉兰4米多高的半身石雕塑像。拾阶而上是朱红色大门,门楣上有“吕玉兰纪念馆”金字匾额。台阶周围为汉白玉护栏,每块栏板上浮雕着不同样式的玉兰花。</p> <p class="ql-block"> <b>吕玉兰纪念馆金字匾额</b></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采用四合院布局,四周环廊相接,院内青色大理石铺地。吕玉兰生平事迹展览馆位于北侧,迎面是毛泽东主席与吕玉兰在中共“九大”会议上握手的巨幅画像。展厅系回环式布局,共展出各类照片214幅、实物58件,以大量翔实的资料再现了吕玉兰由一个农民的女儿成长为一名党的好干部、人民好公仆的过程。同时,还重点展示了她“植树造林、锁风固沙、平整土地、兴修水利”,把一个贫穷落后的穷沙窝,改造成林茂粮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始末。</p> <p class="ql-block"> <b>在巨幅画像前留影</b></p> <p class="ql-block"> 观瞻吕玉兰纪念馆,我已记不清楚有多少次了。但凡回到故乡,我必须要到东留善固村,这已经成为不成文的规矩。到了东留善固村,自然要去吕玉兰纪念馆参观瞻仰一番,每次观瞻都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一次心智的陶冶、一次精神的重塑!</p><p class="ql-block"> 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伟大精神的殿堂,宛如一部生动的史书,静静伫立,等待着人们去翻阅、去感悟、去思考。</p><p class="ql-block"> 信步在纪念馆的每一个角落,总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大厅宽敞明亮,一张张吕玉兰的照片悬挂在墙壁上,她目光坚定而温和,面带微笑,仿佛在向每一位瞻仰者诉说着往昔的故事。那微笑里,有对土地的热爱,有对乡亲们的深情,更有对未来的憧憬。静静地伫立在展厅里,凝视着这位伟大的女性,我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敬意与感慨。</p> <p class="ql-block"> <b>深情观瞻时的情景</b></p> <p class="ql-block"> 沿着展厅的通道缓缓行走,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次第映入眼帘。照片中的吕玉兰,或身着朴素的衣衫,在田间地头与乡亲们一起劳作,挥洒着汗水;或站在讲台上,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讲,为改变家乡的面貌而呼吁;或与各级领导一起商讨发展大计,眼神中透露出睿智与果敢。这些照片,如同一个个生动的瞬间,将吕玉兰的一生清晰地展现在我的眼前。</p> <p class="ql-block"> <b>吕玉兰身先士卒,参加劳动的场景</b></p> <p class="ql-block"> 在众多照片中,我看到了一张她年轻时的照片。青春洋溢,白毛巾扎在脑后,侧脸仰头,微笑自信,眼神中充满朝气与活力,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还有一张照片,她手持铁锹,与乡亲们并肩作战,那坚定的身影,仿佛在向世人宣告: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改变家乡的决心!是啊!她毅然放弃了城里舒适的生活,回到家乡东留善固村,投身到艰苦的农业生产中。面对家乡的贫穷与落后,她没有丝毫的退缩,而是带领着乡亲们一起苦战风沙、植树造林。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她用自己的双手,播下了希望的种子。</p> <p class="ql-block"> <b>微笑自信向上的吕玉兰</b></p> <p class="ql-block"> 继续往前走,我看到了吕玉兰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的照片。自然灾害的侵袭,让原本就贫困的村庄雪上加霜。庄稼歉收,乡亲们的生活陷入了困境。但吕玉兰没有被困难打倒,她四处奔走,寻求帮助,带领乡亲们开展生产自救。照片中的她,虽然面容憔悴,但眼神中依然闪烁着不屈的光芒。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坚韧不拔、什么是迎难而上、什么是人生追求!</p><p class="ql-block"> 在展厅的一角,陈列着吕玉兰生前使用过的物品。一件件朴素的衣物、一把把磨得发亮的农具、一本本写满工作笔记的本子,无不诉说着她艰苦朴素、一心为民的高尚品质。我轻轻地隔着玻璃反复抚摸,欲触碰一下那些物品,感受一下她当年的温度。她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家乡的建设,奉献给了乡亲们,却从未考虑过个人的得失。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人们前行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 <b>吕玉兰曾经穿过的鞋和衣服</b></p> <p class="ql-block"> 在观瞻过程中,我还阅读到吕玉兰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基层干部,更是一位深受乡亲们爱戴的贴心人。她关心每一位乡亲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谁家有了病人,她会主动送去慰问品和关怀;谁家的孩子上学有困难,她会四处奔走,为孩子争取助学金。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和爱戴,成为了大家心中的主心骨。</p><p class="ql-block"> 走出纪念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吕玉兰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她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家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的事迹,犹如一首激昂的赞歌,在时光深处久久回荡;她的精神,恰似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 <b>“最美奋斗者”证书</b></p> <p class="ql-block">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吕玉兰的精神显得弥足珍贵。于时光深处聆听精神的回响,我真切地感知到: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和荣誉,而在于为社会、为他人做出多少贡献。作为新时代的人们,应该以吕玉兰为榜样,学习她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拼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p> <p class="ql-block"> <b>2024年3月30日,在吕玉兰纪念馆留影</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