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抗震纪念馆

门福生

<p class="ql-block">2025年五月份利用到唐山之际,参观了唐山抗震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抗震纪念馆位于唐山市中心的抗震纪念碑广场西侧,始建于 1986 年,原名为 “唐山地震资料陈列馆”,1996 年进行了改扩建,更名为 “唐山抗震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抗震纪念馆馆内常设展览名为《英雄的城市 英雄的人民》,展陈面积 5380 平方米,由序及三个部分组成,通过大量历史照片、实物和展示手段丰富的多媒体景观,讲述了唐山从开启工业文明,到创造唐山辉煌,再到 1976 年突遭重创,奋力重生进而再创新辉煌的唐山故事。馆内还设有防震减灾科普展厅和互动留念专区,科普展厅以互动体验的观展方式,为观众提供较为全面的防震减灾知识。</p> <p class="ql-block">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吉祥路一带,突发7.8地震级震,源深度12公里,震中烈度达11度。</p><p class="ql-block">- 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万人重伤,7200多个家庭全家震亡,4204人成为孤儿。</p><p class="ql-block">- 经济损失:地震发生23秒内,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100亿元。唐山78%的工业建筑、93%的居民建筑等遭到毁坏或严重损坏,交通、供水、供电、通讯全部中断。</p><p class="ql-block">- 破坏范围:超过3万平方公里,其中严重破坏区约3万多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实施国家级救灾,成立各级指挥部,以解放军为主体对口支援。十余万解放军官兵奔赴灾区救援,全国各地5万名医护人员和干部群众紧急集中救灾,危重伤员被疏散转移到11个省市治疗。</p><p class="ql-block">- 生命线工程抢修:邮电、铁道、交通、电力、市政建设等部门立即行动,抢修通讯、供水、供电、恢复交通等生命线工程。</p><p class="ql-block">- 防疫工作:采取突击治疗、控制疫病传染源、改善环境、消除病菌传染媒介、预防接种等综合措施,实行军民结合、专群结合、土洋并举的办法,创造了灾后无疫的奇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震后恢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重建规划与资金:正式重建从1979年开始,历时7年多,到1986年底基本完成。国家用于唐山恢复建设的总投资为43.57亿元。</p><p class="ql-block">- 重建成果:震后十年间,唐山市建造了各类建筑约2090万平方米,新建了168个居民住宅小区,城市功能和布局得到全面优化。</p> <p class="ql-block"> 抗震纪念馆是全国第一个收藏陈列地震资料实物,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的专业展馆,1995 年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唐山市委、市政府确定为现代题材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 年 9 月被国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共青团中央、国家文物局、解放军总政治部等六部委联合命名为 “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 年 6 月被中宣部命名为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同时还是全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国家 3A 级景区、全省国防教育基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