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福德湾村,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矾山镇下辖行政村,中国传统村落。福德湾村因采矾而生、炼矾而盛,整个村落沿鸡笼山体而建,坐南朝北,集古矿硐、古街、传统民居、古老的生产技艺、近现代工业遗址于一体,被誉为“山地采炼矾传统村落”。</p> <p class="ql-block">福德湾村具有独特的浙南山地民居特色与采、炼矾工业文化。福德湾村的矾山矾矿遗址被国务院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村内流传着矾塑、矿工号子、肉燕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相传,首批进入福德湾村境内的早期居民发现石壁脚下有一处破落的庵堂,其周围植有一亩苦竹,当地居民便将庵堂所在地域称为“苦竹庵”。后因“庵”与用于地名、表现地理特征的“垵”( 山坳)同音,随字面演变为“苦竹垵”,又因方言谐音,渐渐被叫做“苦竹湾”。</p> <p class="ql-block">明洪武年间至清末,明矾业大幅发展,吸引众多逃难者和以明矾产业为生的工人散居于福德湾村境内。明代中叶,永强(今温州永嘉)屡遭倭寇侵扰,为躲战祸,永嘉朱、林、郑、王四家逃难至福德湾村境内,开始治炼明矾,生息繁衍。随着明矾业不断发展,相关衣食住行等配套行业应运而生,福德湾村初具雏形。</p> <p class="ql-block">福德湾村随着产业工人的生产生活逐步发展为现今规模,这里保留着丰富的明矾采炼历史遗迹,炼矾炉遗址是福德湾古村独特的标志,也是历史的见证。一些帆矿工业遗址也保存比较好,可以看到当年帆矿开采及提炼的规模还是比较大的。</p> <p class="ql-block">20世纪50年代,温州矾矿在福德湾村半山腰建立第一处机械化生产车间,被村民称为“一车间”。文化大革命期间,为响应“破四旧运动”,曾经被改名为幸福村,后村名几经易改,当地群众多以“苦德湾”自称。90年代初,矾山矾矿停产。2000年以后,因忌讳苦字,村名被雅化为福德湾。</p> <p class="ql-block">如今,福德湾村成为旅游景区,但不要门票,虽然村里有些商店,但商业化不算严重。沿着老街拾级而上,百年古宅在旁。木头砖瓦、石头古屋,都还是旧时模样。山城地形造就了古建筑高低错落的独特景观。</p> <p class="ql-block">全长350米的福德湾老街,两侧曲巷交错,商铺林立,充满古韵,适合拍照。整个村落宛如一个天然的博物馆,古朴典雅,韵味深厚。</p> <p class="ql-block">到福德湾村一定要尝试矾山肉燕和牛肉羹,这里的肉燕是温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劲道味美,非常值得一尝。</p> <p class="ql-block">福德湾位于半山腰,青石砌成的古村落,因为有原住居民,有生活气息,老房保存较好,在这里游览仿佛穿越回了古时。来福德湾吧,感受岁月的沉淀,聆听历史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2012年12月17日,福德湾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2016年9月,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感谢你的浏览点赞支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