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发刊词-矛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人民文学》历任主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人民文学》历任主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历任主编简介:</p><p class="ql-block">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出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 中国现代作家、小说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其主要作品有小说《蚀》(包括《幻灭》《动摇》《追求》)《虹》《腐蚀》《子夜》《第一阶段的故事》《霜叶红似二月花》;短篇小说集《野蔷薇》《宿莽》《委曲》;散文集《白杨礼赞》《速写与随笔》《话匣子》《印象·思想·回忆》《炮火的洗礼》《时间的记录》;评论集《谈最近的短篇小说》《夜读偶记》《给青年作者的信》《鼓吹集》《鼓吹续集》;话剧剧本《清明前后》;中短篇小说《路》《三人行》《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作品集《茅盾文集》《茅盾选集》《茅盾全集》等。 茅盾于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1916年8月,任职于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192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1937年,创作完成中篇小说《路》《三人行》和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等,翻译作品《文凭》《战争》等;1949年,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和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主席;1949年10月—1965年1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78年3月—1981年3月,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81年3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p> <p class="ql-block">邵荃麟(1906年11月13日-1971年6月10日)男,原籍浙江慈溪,出生于重庆。原名邵骏远,曾用名邵逸民、邵亦民,笔名荃麟、力夫、契若。现代文学评论家、作家。他在复旦中学、大学读书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曾先后担任过共青团上海江湾吴林区、杨浦区、法租界区委书记,共青团江苏省委常委。1928年1月出任浙江省共青团省委书记,中共浙江省委常委,1934年1月任反帝反战大同盟宣传部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就任华东局领导的东南文委书记,1944年又任中共重庆局文委委员。1946年跟随董必武到武汉后,接受周恩来同志的派遣,到香港担任工委副书记、文委书记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邵荃麟同志坦荡诚实、光明磊落,为了捍卫正确的文化路线,不惜生命与张春桥、姚文元推行的“极左”路线进行旗帜鲜明的斗争,最终遭到林彪、四人帮残酷非人的迫害,1971年6月10日,含冤病死于监狱,终年65岁。</p> <p class="ql-block">严文井(1915年10月15日-2005年7月20日)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现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中共党员。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1935年到北平图书馆工作,1938年赴延安,历任延安鲁艺文学系教师,《东北日报》副总编辑,中宣部文艺处处长,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书记处常务书记,《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委员会委员,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全国第五、六、七届政协委员。2005年7月20日,严文井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张天翼(1906年9月26日-1985年4月28日)学名张元定,字汉弟,号一之,笔名张天净、铁池翰等,中国当代作家。祖籍湖南省湘乡县东山乡双泉村,出生于南京,在杭州读完小学和初中,1925年秋到北京,次年考入北京大学。1929年正式开始职业写作生涯,1931年加入左联,抗战爆发后,一直在长沙等地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和文艺活动。1949年后历任中央文学讲习所副主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等职。张天翼实际上已成为中国文学史的一部分。张天翼的讽刺天才比鲁迅还高。1985年4月28日,张天翼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p> <p class="ql-block">袁水拍(1916年-1982年10月29日)原名光楣,笔名袁水拍、马凡陀。1916年生于江苏昊县。早年就读于苏州高中。1935年考入上海沪江大学,三个月后转到银行界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从事抗日救亡思想宣传,历任重庆美术出版社编辑、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候补理事兼会刊主编。其间创作诗集《人民》、《冬天,冬天》《向日葵》《马凡陀的山歌》、《马凡陀的山歌续集》、《沸腾的岁月》《解放山歌》、《江南进行曲》等。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期间,先后担任《新民报·晚刊》《大公报》编辑,发表过300多首政治讽刺诗,揭露了国民党政府的黑暗。1949年调《人民日报》工作,担任文艺部主任,兼任《人民文学》《诗刊》杂志编委。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宣传部文艺处处长、《人民日报》文艺编辑部主任、主编”人民文艺“副刊,兼任《人民文学》、《文艺报》、《诗刊》编委。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理事。1961年1月,中央成立了由中宣部文艺处处长袁水拍任组长、乔冠华、钱钟书、叶君健等为成员的毛泽东诗词英译本定稿小组。 “文革”初受揪斗,下放贺兰山干校。1974年返京,先后任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兼任《人民文学》主编、《诗刊》编委。晚年,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1982年10月29日,袁水拍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6岁。 </p> <p class="ql-block">张光年(1913年11月1日-2002年1月28日)笔名光未然,湖北省光化县(现老河口市)人,中共党员,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并被选为第三、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1945年10月,受到国民党政府的迫害,离开昆明。次年由北平进入 华北解放区 ,先后在北方大学艺术学院、华北大学文艺学院主持教学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光未然一直在北京从事文艺活动。先后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以张光年署名写了大量的文学、 艺术评论 。在他89年的人生岁月中,经历了颠沛流离、激昂奋进、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他一生笔耕不辍,每天写日记,他开蒙甚早,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外语、中国古典文学,如《诗经》《楚辞》、古代文论、文字学等,并潜心研究戏剧、音乐,阅读了大量外国文学名著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五月的鲜花》《屈原》等诗作;在身患多种疾病的晚年,他关心青年作家的创作,并完成了厚重的古典文学研究成果《骈体语译文心雕龙》,之后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实现了他40年的心愿。1927年在家乡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次革命失败后,曾做过商店学徒、书店店员和小学教员。2002年,光未然在完成了《张光年文集》的编审工作。2002年1月28日,张光年因病在北京辞世,享年89岁。 </p> <p class="ql-block">李季(1922年8月16日-1980年3月8日) 河南省 唐河县 人,原名李振鹏,笔名里计、于一帆等,现代著名诗人。1938年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次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赴太行山,在八路军部队曾任连政治指导员,联络参谋。1942年冬至1947年,在陕北三边工作,先后当过小学教员、县政府秘书和地方小报编辑。这五六年的战斗生活使他接触了各种人,了解到许多感人的革命历史故事,熟悉了陕北人民的思想、性格、语言及其所喜爱的文艺形式,为以后的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1942年,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给他以极大的启示和鼓舞,激发了他强烈的创作欲望,并开始进行业余创作,他尝试着以民歌形式,写出章回小说《老阴阳怒打虫郎爷》等作品。1945年底,在《解放日报》上连续刊登了优秀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 ,这首长诗,热情歌颂了陕北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翻身闹革命的斗争事迹,成功地塑造了王贵和李香香的动人形象。这首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长诗,是诗歌领域里实践毛泽东文艺路线的第一个硕果,是中国新诗发展的新阶段,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茅盾称它“是一个卓绝的创造,说它是民族形式的史诗也不过分”。1948年,李季回到延安,任《群众日报》副刊编辑。1949年,参加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 和中国作家协会,不久到武汉,任中南文艺工作者联合会编辑出版部长,主编《长江文艺》,这期间有诗集《短诗十七首》、长篇叙事诗《菊花石》。1962年后,先后任《人民文学》副主编、主编。1980年3月8日,李季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58岁。</p> <p class="ql-block">王蒙,男,河北南皮人,祖籍河北沧州,1934年10月15日生于北平(今北京市)。中共党员,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当代作家、学者,文化部原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名誉教授、顾问,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名誉校长、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现在居住在北京,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等近百部小说,其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曾获意大利蒙德罗文学奖、日本创价学会和平与文化奖、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与澳门大学荣誉博士学位、约旦作家协会名誉会员等荣衔。作品翻译为二十多种语言在各国发行。1978年调回北京作协,历任北京市作协副主席、《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1989年辞去文化部部长之职,专心创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狂欢的季节》及大量中短篇小说和散文等。有《王蒙选集》四卷。</p><p class="ql-block">2017年12月,王蒙《奇葩奇葩处处哀》获得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中篇小说奖。2019年9月23日,王蒙长篇小说《青春万岁》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王蒙“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p> <p class="ql-block">刘心武,1942年6月4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国作家、红学研究家。笔名刘浏、赵壮汉等。曾任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理事、第五、六届全国青联委员等,并加入国际笔会中国中心。 1958年,刘心武在《读书》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文章——《谈〈第四十一〉》。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而闻名文坛,该作被视为伤痕文学的发轫之作。1985年,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20世纪90年代后,成为《红楼梦》的积极研究者,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进行系列讲座,对红学在民间的普及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2014年,推出最新长篇小说《飘窗》。2019年9月23日,长篇小说《钟鼓楼》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2024年6月1日,《红楼梦金瓶梅合璧赏读》出版。1979年,刘心武的《班主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8]。2018年,《班主任》入选“改革开放四十年最具影响力小说”;同年,刘心武被授予“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贡献奖”。</p> <p class="ql-block">刘白羽(1916年9月28日-2005年8月24日)山东潍坊青州人,出生于北京通州。现代文学代表人物,散文家、报告文学家、小说家、作家。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延安文抗支部书记,重庆《新华日报》副刊编辑部主任,新华社总社军事记者,总政文化部副部长,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国务院文化部副部长,总政文化部部长,《人民文学》杂志主编,大军区副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白羽主要担任文化领导工作,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协党组书记、文化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等职务。同时,发表了《日出》《长江三日》等大量散文通讯。晚年笔耕不辍,创作有《大海》《第二个太阳》《心灵的历程》《风风雨雨太平洋》等作品。其中小说《第二个太阳》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回忆录《心灵的历程》获中国传记文学奖。2019年9月23日,刘白羽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入选“ 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2005年8月24日,刘白羽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p> <p class="ql-block">程树榛(1934年7月-2022年10月30日)生于江苏省邳县(现邳州市),1957年毕业于天津大学机械系。作家、编辑家,《人民文学》杂志社原主编。职称为创作一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47年以前在家乡上小学。1947年至1953年在徐州一中读书。1953年至1957年在天津大学机械系读书,写出《大学时代》。1957年至1983年在中国第一重型机器厂工作,先后任技术员、工程师、党委宣传部长。1983年至1990年在黑龙江省文联,先后任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协主席。1990年调入中国作家协会,任《人民文学》主编达十五年。是中共“十三大”代表,曾任中国作协理事、全委会委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2022年10月30日,程树榛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p> <p class="ql-block">韩作荣(1947年12月16日-2013年11月12日)笔名何安, 黑龙江 海伦人,中共党员。1966年毕业于 黑龙江农业机械化学校 。1968年参加工作,历任工人、解放军工程兵战士、排长、师政治部干事,转业后任《诗刊》编辑,《人民文学》编辑、副主任、主任、副主编、常务副主编、主编。中国作协第六、七、八届全委会委员。2012月4月当选为 中国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2013年6月当选为中国诗歌学会会长。著有诗集《万山军号鸣》《六角的雪花》《北方抒情诗》《静静的白桦林》《爱的花环》《少女和紫丁香》《裸体》《玻璃花瓶》《瞬间的野菊》《韩作荣自选诗》《纸上的风景》,诗论集《感觉·智慧与诗》《诗的魅惑》,随笔集《圆的诱惑》《另一种散文》,报告文学集《隐秘与灾变》《城市与人》等。诗歌《凝视》获1993年《解放军文艺》优秀作品奖,《隧道口,飞进一只蜜蜂》获1984年北京文学奖,诗集《韩作荣自选诗》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另获首届茶花杯艾青诗歌奖、光明日报诗征文奖等奖项多种。2013年11月12日,韩作荣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6岁。</p> <p class="ql-block">李敬泽,汉族,1964年1月出生于天津,祖籍山西芮城,作家、文学评论家,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颜色的名字》《纸现场》《河边的日子》《小春秋》《致理想读者》《青鸟故事集》《咏而归》《上河记》《会议室与山丘》《跑步集》等专著和文集。1984年,李敬泽从北京大学毕业,之后在《小说选刊》任杂志社编辑 。1990年,被调至《人民文学》出任文学编辑。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从事文学批评,无论写作还是讲话,都表现出了强烈的个人风格,被称作“敬泽体” 。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8年任《人民文学》主编。2010年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2014年2月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同年,出版评论集《致理想读者》。2016年在《当代》开设“讲谈”专栏。2017年1月,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主编,同年出版散文集《青鸟故事集》《咏而归》。2018年出版评论集《会议室与山丘》,随笔集《会饮记》。2021年12月当选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2025年3月卸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职务。</p> <p class="ql-block">施战军,男,中共党员,1966年生于吉林通榆,1988年本科毕业于四平师范学院中文系(现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并留校任教于当代文学教研室,1994年研究生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于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为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并在职跟从孔范今教授攻读博士学位。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小说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著有《世纪末夜晚的手写》《碎时光》《爱与痛惜》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艺报与当代中国文艺思潮》、教育部人文基金项目《人民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等科研课题。曾任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2012年当选《人民文学》杂志主编。2025年2月27日,中国作协召开第十届主席团第七次会议通过,施战军由于达到任职年龄界限,不再担任书记处书记职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人民文学》历任副主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人民文学》历任副主编简介:</p><p class="ql-block">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真名蒋海澄(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出生于浙江金华。现代文学家、诗人、画家。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34年5月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二十余年。1979年平反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人民文学》副主编等职。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1996年5月5日,艾青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艾青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 </p> <p class="ql-block">丁玲(1904年10月12日-1986年3月4日)原名蒋祎文, 字冰之,又名蒋炜、蒋玮、丁冰之,笔名彬芷、从喧等,湖南省临澧县人。曾就读于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中共党员,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著作有处女作《梦珂》,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短篇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短篇小说集《在黑暗中》等。1904年10月12日,丁玲出生于湖南临澧佘市镇高丰村。1923年8月,丁玲经瞿秋白等介绍,正式进入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学习。1927年底,丁玲于《小说月报》发表处女作《梦珂》。1928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在黑暗中》。1929年,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韦护》1930年,丁玲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2年,丁玲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6年11月,丁玲到达陕北保安,是第一个到延安的文人。丁玲的到来,给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原本力量薄弱的文艺运动增添了新鲜的血液。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作出过无法取代的贡献。1948年,发表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成为其创作高峰。全国解放后,担任过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先后主编《文艺报》、《人民文学》等重要文学期刊,负责创办主持使青年作家有进修机会的中央文学研究,写了大量散文、杂文、评论。1955年开始,因受到不公正的批判而遭迫害,1984年获得平反。1986年3月4日,丁玲在北京多福巷家中逝世,享年82岁。</p> <p class="ql-block">秦兆阳(1916年11月15日-1994年10月11日)作家,先后任《人民文学》小说组组长、《文艺报》执行编委、《人民文学》副主编。湖北黄冈人。1938年到延安、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入陕北公学、延安鲁艺学习。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教师、冀中区第十分区黎明报社社长、冀中军区前线报社 副社长、《华北文艺》编辑。建国后,历任《文艺报》党务编委,《人民文学》副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当代》主编,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和第三、四届理事、著有短篇小说集《农村散记》,长篇小说《在田野上,前进!》《大地》,论文集《文学探路集》。1994年10月11日,秦兆阳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8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葛洛(1920年-1994年1月19日)河南伊阳(今汝阳)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先后入延安抗大、鲁学习。曾任《人民文学》副主编、《诗刊》副主编。1939年抗大毕业,复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毕业后留校工作,先任鲁艺文学系助教、文学系秘书等职,开始了文艺创作生涯。先后任晋冀鲁豫边区文联理事、北方大学研究员等职。1947年任中原野战军随军记者,1948年在二野政治部任《人民战士报》编辑。这一时期创作了短篇小说《雇工》《步兵爆破手》和一些散文、诗歌等作品。1949年任重庆军管会文艺处长,1952年参加作家赴朝创作组,1953年回国,任《人民文学》副主编、《诗刊》副主编。1973年出国到非洲坦赞铁路工地工作,1974年回国。1979年以来先后任 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常务书记《小说选刊》主编等职务。1994年1月19日,葛洛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p> <p class="ql-block">陈白尘(1908年3月2日-1994年5月28日)中国作家、编剧。原名陈增鸿,又名征鸿、陈斐,笔名墨沙、江浩等,江苏淮阴人。1930年,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从事戏剧活动,曾参加南国、摩登等剧社,后回家乡从事革命活动。1932年7月任共青团淮盐特委秘书,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在狱中创作了一些短篇小说和独幕剧。1935年出狱后在上海从事文学创作。抗战开始后,在各地坚持进步的戏剧活动,创作了大量剧本,代表作有《乱世男女》《结婚进行曲》《岁寒图》《升官图》等。解放后参加创作了电影剧本《宋景诗》和《鲁迅传》等。文革后重操文笔,1978年任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主持建立了戏剧影视研究所,这是国内第一个戏剧学专业博士点,培养了许多戏剧人士。 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陈白尘对于讽刺喜剧有着独到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的果戈理”。1994年5月28日,陈白尘因病在北京病逝,享年86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韦君宜(1917年10月26日-2002年1月26日)原名魏蓁一(“君宜”原为她1936年在《清华周刊》45卷第1期上发表《哀鲁迅》一文时首用的笔名)。1934年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到延安。后任新华社《中国青年》杂志编辑,晋绥《中国青年》分版主编。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青年》总编辑,《文艺学习》主编,作家出版社总编辑,《文艺学习》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总编辑、社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作协文学期刊工作委员会主任。 于2002年1月26日,韦君宜病逝于北京,享年85岁。 </p> <p class="ql-block">李希凡(1927年12月11日-2018年10月29日)生于北京通州,祖籍浙江绍兴。原名李锡范,字畴九,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195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1954年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历任《人民日报》文艺部编辑、评论组长、副主任、常务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全国第二、八届政协委员,全国第四届人大代表,中共十三大、十四大代表。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195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2018年10月29日,李希凡在家中去世,享年91岁。</p> <p class="ql-block">施燕平,燕平、亦兵,1929年出生,汉族,江苏启东人,中共党员,教授。1944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苏中军区宣传、人事、文化干部,上海市军管会特派员,工厂党委宣传部长,《萌芽》编委、编辑部主任,《上海文学》编辑部主任,《人民文学》编委、副主编,复旦大学分校中文系副主任,《上海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编审。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196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从前,当我年轻时……》,短篇小说集《脚印》、《青年司炉工》、《拂晓的军号声》,中篇小说集《北撤途上》,中篇报告文学《手》、《徂徕山漫步》等。长篇纪实文学《抗币风云录》获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优秀作品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刘剑青,北京顺义人。中共党员。1948年毕业于华北联大文艺学院文学系。历任中国文联研究室秘书、助理研究员,《文艺报》编辑部编辑、组长、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机关总支书记,《人民文学》副主编,中国文联党组成员、秘书长。全国第七届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会委员。1947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 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诗集《老不笑》,评论及论文《时代的喉舌》、《为农村拳人塑像》、《站在时代的前头》、《走创新之路》、《五彩缤纷的短篇小说》、《唱出时代最强音》、《略谈创作的准备》、《略谈十七年的短篇小说》等数十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李清泉,江西萍乡人。1918年4月21日生于江西萍乡,1937年2月参加革命,1940年毕业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边区政府干部,鲁迅艺术大学研究室创作员,总政部队艺术学校教师,延安大学教师,哈尔滨第三、第七中学及师范学校校长,冶金部工业设计院专科学校校长,《人民文学》编辑部主任,《北京文学》主编,《人民文学》执行副主编,文学讲习所所长,改称鲁迅文学院时任院长。2010年2月3日,李清泉先生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92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周明,男,1934年生,陕西周至人,中共党员,195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作家,编审。历任《人民文学》杂志常务副主编, 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常务副主任, 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编审。兼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散文学会 常务副会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 常务副会长,冰心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报告文学》杂志社社长。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周明新著《文坛记忆》2011年12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受到文坛高度关注。</p> <p class="ql-block">崔道怡(1934年-2022年7月17日)辽宁铁岭人。中共党员。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历任人民文学杂志编辑、小说组长、编辑部副主任、副主编、常务副主编,编审。1956年夏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分配到中国作家协会《人民文学》杂志社工作,历任《人民文学》杂志社编辑、小说组长、编辑部副主任、副主编、常务副主编。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7年10月职称评定为编审。1992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冬退休。2022年7月17日,崔道怡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冯夏熊 (1934年 ) 浙江义乌人。中共党员。历任三机部一局、八局工程师,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杂志社,《人民文学》副主编,中国作协现代文学馆调研员。著有中篇小说《败兴的恋爱》,中篇报告文学《国土·民族·士兵》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王扶,1938年1月出生,河北蠡县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二十七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绿色的童话》,《魔叶》,《诺瓦寻家记》。1956年 中国青年出版社二编室作助理编辑,后参加了《红旗飘飘》的创刊;1960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文学室编辑;1970年至1974年河南潢川五七干校劳动;1976年至1977年河北固安五七干校劳动;1978年到《人民文学》杂志社任编辑、副主任、主任、副主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肖复兴,1947年出生,原籍河北沧州,现居北京,1968年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现今北大荒农垦)插队知青,曾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网》专栏作家。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杜卫东,原名杜栋齐。北京人。中共正式党员。大专毕业。1970年参加工作,历任北京第一机床厂工人,沈阳军区后勤三分部创作员,中国青年出版社 编辑、记者、一编室副主任、《追求》杂志副主编,《炎黄子孙》杂志副主编,《人民文学》副社长,中国校园文学杂志社社长。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委会委员。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两步斋夜话—杜卫东杂文选》《苍茫人间—当代纪实名家精品文库·杜卫东卷》,长篇小说《右边一步是地狱》等杂文、散文、小说和报告文学近30部。作品获《时代潮》报告文学奖、《人民文学》报告文学奖等奖项10余次。作品《明天不封阳台》已选入苏教版八年级上。</p> <p class="ql-block">李敬泽,男,汉族,中共党员,1964年1月出生于天津,祖籍山西芮城,作家、文学评论家,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颜色的名字》《纸现场》《河边的日子》《小春秋》《致理想读者》《青鸟故事集》《咏而归》《上河记》《会议室与山丘》《跑步集》等专著和文集。1984年,李敬泽从北京大学毕业,之后在《小说选刊》任杂志编辑。1990年,被调至《人民文学》出任文学编辑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从事文学批评,无论写作还是讲话,都表现出了强烈的个人风格,被称作“敬泽体” 。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8年,任《人民文学》主编。2010年,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2014年2月,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同年,出版评论集《致理想读者》。2016年,在《当代》开设“讲谈”专栏。2017年1月,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主编,同年出版散文集《青鸟故事集》《咏而归》。2018年,出版评论集《会议室与山丘》,随笔集《会饮记》。2021年12月,当选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2025年3月,卸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职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宁小龄,1957年出生,重庆人,四川大学毕业,从事编辑工作多年。在《当代》、《人民文学》等刊物发表过小说、纪实性作品,出版过纪实文学《北京边缘人》。《人民文学》副主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李平,1965年出生,浙江海盐人。世界诗人大会终身会员、浙江省作协会员,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近年来,在《人民文学》《诗刊》《诗江南》《诗神》《诗歌报》《中国诗人》等发表过作品若干。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文、德文、瑞典文、俄文等。著有诗集《我一直生活在靠海的地方》等。《人民文学》副主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商震,1960年4月出生,辽宁营口 人,大学中文系毕业《人民文学》原副主编。 著有诗集《大漠孤烟》,长篇纪实《写给上帝的白皮书》等著作。1977年营口十二中毕业后参加工作。1983年调抚顺铝厂职工大学任教,1997年调《人民文学》杂志社任编辑,副主编。2013年起任《诗刊》杂志常务副主编。后任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副总编辑。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200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邱华栋,男,汉族,1969年1月生,在职研究生学历,文学博士,中共党员,民进会员。 生于新疆昌吉市,祖籍河南西峡。16岁开始发表作品,18岁出版第一部小说集,1988年被破格录取到武汉大学中文系。199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1988年被保送入武汉大学中文系,1992年毕业并被分配至北京工作。2012年开始担任《人民文学》副主编。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p> <p class="ql-block">徐坤,1965年3月生于辽宁沈阳,女作家。曾从事亚太文化文学研究工作,现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小说选刊》主编。1980年9月-1982年7月在辽宁省实验中学读书,1982年9月-1989年7月在辽宁大学中文系读本科、研究生,获硕士学位。2000年9月-2003年7 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博士,获文学博士学位。1990年-1996年,中国社科院亚太所,1996年-2003年,中国社科院文学所。2003年,北京作家协会。现为北京作家协会党组成员,驻会一级作家,北京市青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已出版小说、散文、评论作品500多万字,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项及各期刊大奖30余项(次)。代表作有《厨房》《午夜广场最后的探戈》《八月狂想曲》等。 长篇小说《八月狂想曲》获第十一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短篇小说《厨房》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长篇小说《野草根》被香港《亚洲周刊》评为“2007年中文十大好书”。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德、法、俄、西班牙、韩、日语等出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人民文学杂志社全体同仁合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历任领导签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人民文学》现任领导简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人民文学》现任编委简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人民文学》现任编委简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人民文学》杂志社组织结构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人民文学》社史(1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人民文学》签约作家简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浙江吴兴(今湖州)人。原名吴承淦,又名吴小武(三十年代用于江浙一带报刊),笔名吴犁厂、黄河、萧也牧等。6岁上学,高小毕业后考入东吴大学附属中学(今湖州市二中)。后到杭州电业学校读书,毕业后到上海浦东洋泾镇益中瓷电机制造厂当装配工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萧也牧回到湖州,入民众教育馆,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湖州沦陷后,他和几位进步学生,穿过孝丰山区,经南昌,徒步到长沙,经徐特立介绍,考入临汾 山西民族革命大学 。后又转到五台山,在晋察冀边区 ,投入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先后担任《救国报》编辑、《前卫报》编辑、铁血剧社演员、宣传队干事、记者等。194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张家口铁路分局工人纠察队副政委。后曾在华北《时代青年》负责出版工作。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50年代初,萧也牧曾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后调中国青年出版社任编辑。不久,任文学编辑室副主任。先后主持编辑出版了《伟大的祖国》小丛书、《时事丛书》,主编《红旗飘飘》丛刊等。对初露才华的作家,他甘为人梯,鼎力相助。《红旗谱》、《红岩》、《李自成》、《太阳从东方升起》等作品的修改、出版,均渗透着萧也牧的心血。《我们夫妇之间》发表于1949年秋天。小说提出了老干部进城后所面临的新问题,描写了在新旧交替时代的复杂性格。萧也牧因这篇小说,1958年被错划为“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此后饱受折磨,屡仆屡起。1970年10月15日在河南“五七”干校被迫害致死。1980年春天,得到平反昭雪。</p> <p class="ql-block">赵树理(1906年9月24日-1970年9月23日)原名赵树礼,山西晋城市沁水县尉迟村人,现代小说家、人民艺术家,山药蛋派创始人,工人日报社首任社长。曾任《曲艺》《人民文学》编委、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1906年9月24日出生在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5年夏考入山西省立长治第四师范,开始写新诗和小说。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解放后先后在《工人日报》《说说唱唱》《曲艺》《人民文学》等刊物工作,1964年回山西晋城工作。文革期间遭到残酷迫害,于1970年9月23日含冤去世,终年64岁。1978年10月17日,党中央、国务院为赵树理平反昭雪,他的骨灰安放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他的小说多以华北农村为背景,反映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存在其间的矛盾斗争,塑造农村各式人物的形象,开创的文学“山药蛋派”,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学流派之一。2019年9月23日,赵树理长篇小说《三里湾》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p> <p class="ql-block">张天翼(1906年9月26日-1985年4月28日)原名张元定,字汉弟,号一之,笔名张天净、铁池翰。中国现代作家,祖籍湖南省湘乡县东山乡双泉村,出生于南京。代表作有童话《大林和小林》《宝葫芦的秘密》《秃秃大王》,小说《华威先生》《鬼土日记》等。张天翼于1924年从杭州宗文中学毕业;1926年入北京大学预科,开始用张天翼名写作;1926年底在北大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退学,在沪、杭、宁一带先后任家庭教师、记者、编辑办事员、文书、录事等职;1929年正式开始职业写作生涯,1931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战爆发后,一直在长沙等地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和文艺活动;解放后历任中央文学讲习所副主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等职。</p> <p class="ql-block">周立波(1908年8月9日-1979年9月25日)本名周绍仪,字凤翔,号刿卿,又名周奉悟,笔名有周立波、周德、张尚斌、雅歌、张一柯,湖南益阳人。中国现代作家、编译家,与赵树理并称“南周北赵”。1924年秋,考入长沙省立第一中学。1931年10月,进入神州国光社担任校对。1932年1月,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捕。193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5月,调任桂林《救亡日报》编辑,后被安排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工作。1944年,随解放军南下出征。1946年10月,前往东北参加土地改革,并以此为题创作了长篇小说《暴风骤雨》。1949年10月,调任北京,在文化部编审处工作。1955年5月,出版长篇小说《铁水奔流》。1960年4月,出版长篇小说《山乡巨变》。“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林彪、江青反党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1978年3月,获得平反。1979年9月25日,因病逝世,享年71岁。周立波历任八路军前线司令部和晋察冀边区战地记者,延安鲁艺教师,《解放日报》文艺副刊副主编,《中原日报》副社长,北平军调部中共代表团翻译,中共松江省委宣传部宣传处长,沈阳鲁艺研究室主任,《人民文学》编委,湖南省文联主席,中国作协湖南分会主席,全国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全国第五届政协委员,中国文联第一、二、三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一、二届理事。 [12]他的创作纵贯上世纪30到70年代,以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山乡巨变》为世人所知。其写作观对后世作家影响深远。</p> <p class="ql-block">徐迟(1914年10月15日-1996年12月13日)原名商寿,浙江吴兴(今湖州)南浔镇人,诗人、散文家和评论家。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世纪30年代开始写诗。抗战爆发后,曾与戴望舒、叶君健合编《中国作家》(英文版),协助郭沫若编辑《中原》(月刊)。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民中国》编辑、《诗刊》副主编、《外国文学研究》主编。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奔赴前方采访,写出了许多战地通讯和特写。新时期,曾任中国作协理事、湖北省文联副主席。徐迟在报告文学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代表作有《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祁连山下》《生命之树常绿》等。《哥德巴赫猜想》与《地质之光》获中国优秀报告文学奖。2002年创立“徐迟报告文学奖”,作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的学会奖,专门用于关注和奖励中国报告文学创作中的优秀作家作品。著有诗集《二十岁人》、文艺评论集《诗与生活》以及《徐迟散文选集》等。 </p> <p class="ql-block">徐怀中(1929年9月29日-2023年1月13日)原名许怀忠, 汉族,出生于河北省邯郸市山底村,1941年考入太行边区政府太行联合中学,1945年2月毕业,参加第十八集团军总部前线剧团,从事美术宣传工作。同年参加八路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p><p class="ql-block">历任第十八集团军前方政治部前线剧团团员,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及第二野战军政治部文工团团员、美术组长,西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研究员、创作员,云南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干事、秘书,《解放军报》副刊编辑、记者,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创作员,昆明军区政治部创作员、宣传部副部长、文化部副部长,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部长。少将军衔。2023年1月13日,徐怀中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谈歌,男,1954生于河北龙烟铁矿,祖籍河北完县。1970年参加工作。当过工人、车间主任、副厂长、报社记者、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正高职称。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1978年发表文学作品。迄今已经出版长篇小说、中篇小说集、短篇小说集、诗集、报告文学集、剧本集、散文集共33种。代表作品有:散文集《一吐为快》等;长篇小说《家园笔记》等;中篇小说《大厂》等;短篇小说《绝唱》等;电影《城市票友》等;电视连续剧《选择》等。曾获《人民文学》奖、《十月》文学奖、《小说月报》奖、《小说选刊》奖等多种奖项。亦有作品被翻译为英、法、日等文字在海外发表、出版。现任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