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儿子的成长做了些什么?

傅耀良

<h3>我为儿子的成长做了些什么?(傅耀良)<br>【按语】本文是我20年前写的一篇回忆文章。当时我儿子刚满30周岁。<br><br>对于子女的哺育和培养,家长责无旁贷。<br>在我家,我与妻子有分工:妻子侧重于管儿子的日常生活,我侧重于管儿子的学业和身心成长。<br>我把培养好自己的儿子作为自己最重要的人生目标之一。<br>今天是我儿子傅钢的30周岁生日。<br>如今,他正在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攻读计算机专业博士学位。<br>30年来,作为父亲,我曾给过儿子多少帮助?值得好好总结。<br>一、作为父亲,给了他一份深厚的父爱<br>让他从小跟着我参加适合他参加的各类活动;<br>为他购买他所喜爱的书籍和玩具,购买他所需要的参考书;<br>当他做了好事、取得成功时及时夸奖他;<br>当他做了错事时及时教育他(唯一动过一次手,至今后悔万分);<br>当他受到挫折时及时鼓励他;<br>当他受到大孩子欺侮时站出来保护他;<br>当他刚上初中学骑自行车阶段每天护送他上学;<br>一次不漏地参加他就读学校召开的家长会;<br>当他参加各类重要考试和学科竞赛时亲自送考;<br>陪他赴上海去美国驻沪领事館办理赴美签证;<br>他每次回国探亲都去上海浦东机场接送;<br>他赴美留学以后,给他写过上百封电子邮件,在每周一次的越洋电话中送去问候、关怀和温暖;<br>全面关心他各个阶段的成长,包括关心他的个人问题……<br>二、扮演好父亲和老师双重角色,教儿子如何为人<br>儿子小学阶段在无锡师范附小上学;初中阶段在无锡市二中上学;高中阶段在无锡市一中上学。这些名符其实的好学校,校风好,教风好,学风好,让历届学生终身受益。<br>得益于良好的学校教育,我儿子一直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一直被邻居们称赞为“好孩子”。<br>在家庭教育中,作为父亲,我教儿子如何为人。在日常生活中,我用身教和言教影响他。我希望儿子能继承自己的一些优良品行:光明磊落、积极进取、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公正处事、诚恳待人。事实证明: 在品行方面,儿子长大以后真的很象我。<br>三、教儿子如何为学,帮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br>作为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我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育理念、学习方法等,我想方设法将这些宝贵经验作用于自己的孩子,让他成为一名爱学习、善学习的学者。<br>我认为,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可以终身受益。<br>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体现在:勤奋、专注、肯钻研、善读书、善吸收、善发现问题、力求有创见。<br>儿子的中小学年代,我家都居住在无锡师范校园里,我的业余时间常常在自己的办公室度过,儿子常常跟着我,也在我的办公室看书、做作业,久而久之,对我的一套学习习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有意无意地吸收了其精华,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合于他自己的学习习惯。儿子对学习非常专注,自学能力特别强,许多数理化知识和计算机专业知识都是靠自已独立钻研学到手的。<br>四、帮助他形成学科专长<br>我在学校里任教数学和计算机两门课程。由于受我影响,儿子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在数学和计算机方面逐渐显露出较好的天赋和相对优势。<br>小学阶段,我辅导他参加计算机竞賽,结果他获得了无锡市一等奖和江苏省二等奖的佳绩。<br>初三年级,他一边参加学校里的数学竞赛辅导班,一边由我为他“开小灶”,进行更严格的训练,结果他获得了1990年无锡大市(含江阴、宜兴和无锡县)初中数学竞赛第一名的佳绩。<br>在高中阶段,我常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日指导他加练数学。<br>后来,在高中、大学本科、读硕、读博阶段,数学一直是儿子学习上的强项,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他的高等数学获得了高分。在他的博士论文中,用数学模型描述太阳物理现象是最大的亮点。<br>在计算机方面,在大学本科、读硕阶段,他先后获得过多个省级、国家级竞赛的奖项。在美国读博阶段,他在一次中国留学生计算机软件设计评比中获得过一等奖。<br>五、引导他爱好体育运动<br>我从小爱好体育运动,喜爱打篮球、中长跑等,是个球迷。这一爱好赋予我一副健壮的体魄,自1970年参加工作以来我从未请过一天病假。<br>在无锡师范校园里,球场和田径场离我家住处很近,我和儿子常常一起到运动场上玩,我教他打篮球和中长跑的一些基本动作。时间一长,我把自己的体育爱好也传给了儿子。使他同样喜爱打篮球、长跑等,也成了一个球迷。后来他对足球的迷恋程度居然还超过了我。<br>说打篮球,他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都是校队主力队员。到了大学,甚至出了国,仍旧常常参加业余比赛。<br>说中长跑,他在高中阶段曾获得无锡市一中校运动会男子800米赛跑第3名。<br>六、培养他其他方面的兴趣爱好<br>旅游可以开拓视野,增长见识,陶治情操。<br>1981年夏天,我们全家赴浙江杭州、莫干山等地旅游;<br>1983年夏天,我带儿子先后游览了山海关、北戴河、秦皇岛、北京、保定、南京等地;<br>1989年夏天,我们全家赴安徽黄山旅游;<br>1991年夏天,我带儿子先后游览了连云港、青岛等地;<br>1993年夏天,1998年春天,我先后两次带儿子上北京。<br>通过这些旅游活动,使他喜爱上了旅游。<br>摄影能记录美好瞬间,提高审美能力。我家中珍藏的照片数目可观。我对摄影的爱好对他也产生了影响。在大学阶段,儿子参加了摄影选修课的学习,后来又创造了许多实践机会,使他的摄影水平不断提高,如今早巳超过了我。<br>当然,父亲与儿子的兴趣爱好不应当也不可能完全一样。<br>例如,我爱好写作,儿子却未必;儿子爱好听音乐和下棋,我的兴趣爱好却不在此,至少说兴趣不浓。<br>  <br>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今,在许多方面儿子巳超过了父亲。对此我感到无比欣慰。<br><br>写于2005年7月21日<br><br><br>  下面是我与儿子1983年暑假在北戴河的合影:</h3> <h3>下面是我与儿子1983年暑假在山海关的合影:</h3> <h3>下面是我与儿子1983年暑假在清华大学校园的合影:</h3> <h3>下面是我与儿子1985年在无锡市文化宫内的合影:</h3> <h3>下面是我与儿子1990年在无锡二中的合影:</h3> <h3>下面是我与儿子1991年在无锡师范校园的合影:</h3> <h3>下面是我与儿子2001年在苏州大学的合影:</h3> <h3>下面是我与儿子2006年在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的合影:</h3> <h3>下面是我与儿子2008年5月在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毕业典礼会场内外的合影:</h3> <h3>下面是我与儿子2008年6月在他就职的美国西雅图微软公司总部的合影:</h3> <h3>下面是我儿子在美国西雅图微软公司办公室里的工作照(摄于2008年7月):</h3> <h3>下面是我与儿子在美国各地旅游的合影:</h3> <h3>下面是2023年拍摄的一组合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