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南318,“骑”乐无穷

海阔天空

编辑/制作:海阔天空<div>图片拍摄:沂南卧龙源环山绿道</div><div>美篇号:158588834</div> 卧龙源环山绿道,被称作“沂南318”,端午假期开车转了一圈,觉得走马观花似的不尽兴。细一想,这么宏大的创举,要感受它的脉搏,聆听它的呼吸,最好还是走走跑跑,或骑行。10公里山路不算远,还想发一次少年狂,但毕竟年逾花甲,又身瘦体弱,还是骑电动车,边走边骑,来一次慢旅行吧。 雨后初晴,天气又不是很热,良机来了。西出彩虹门,蓝天白云,空气清新,青山连绵起伏,汶河水碧波荡漾,心情格外舒畅。 起点处,已显沧桑的扬水站渡槽,似乎还在诉说着陈年旧事,而新的故事又从这里展开。 开门见山,上来就是一个长长的陡坡,挑战你的初心。从出发已骑行十多里了,又担心途中不能给车充电,不舍得把电力用在这么长的陡坡上,就下来推着车,控制开关用少许电量带动前行,这样也能体验步行攀登的滋味。接近坡顶,紧贴彩道,五彩的骑行塑像图在眼前一亮,设计真是巧妙,在紧要处带动你,鼓舞你,给你以向上奋进的力量。 <p class="ql-block">  道路上边一个小院,两位老人在树下乘凉。院里栽有柿树、油桃、葡萄、紫薇等花果。他们是附近村的居民,说这里环境不错,视野开阔,是休闲养生的好地方。聊了一会儿,再三的让我上去喝茶,吃刚摘的新鲜杏,我说还要赶路,就谢了他们。心想这山里人的热情,还保留着呢。</p> 一个大弯道,山的怀抱处,层层叠叠的石头墙增加了山的氛围感。 1公里处,又是一个大弯道,牌子上的“我在卧龙源等风也等你”,爬了几个坡,风来了,我也来了。 <p class="ql-block">  2公里了,已走上8个坡道。每上坡,步步紧,有时大喘粗气,汗流满面,但前方风景在召唤,炎热疲劳便随风飘去。这样过了第9个上坡后,才开始给一个下坡来补偿,让你稍微喘口气。</p> 再上一个坡道,回望已处在一圈山的包围之中,只东边的一个缺口,由远处的卧龙西山来弥补,西山上新修的环山步道,依稀可见。这时遂有远离世俗、渐入深山的感觉。 <p class="ql-block">  3公里处,牌子上“风从山上来,云在脚下生”,背面“山水泼墨处,心随云卷舒”,有云相伴,有风相随,山林愈加茂密,风景愈加秀丽,诗意渐趋浓厚。</p> 忽闻一股幽香,自然清新,还带着几分山野气,不由停车,寻香上山。原来是丛丛簇簇的酸枣树上,米黄色小花散发出来的。昨晚的雨把枣花香冲淡了,天旱时应该更浓。小小酸枣树,虽为荆棘,亦有芬芳。酸枣果还是常用中药材呢。 路边房顶上的凌霄花开的鲜艳红火,开出了夏的热烈奔放。门前院墙上的葡萄秧随意舒展着,密密麻麻的青葡萄挂满了秋的希望。一个充满生机的温馨小院! 上坡转角处又见跑步的五彩图,绚丽的青春风采在山路上闪耀。这里山槐葱郁,遮天蔽日,想那槐花盛开的时候,一定是香雾缭绕,仙气飘飘。 再向南栗子林逐渐增多,上一次来时,正是栗子繁花期,漫山遍野白花花一片。听当地人说,每家至少有二亩栗子林。这是他们致富的一大来源。 山路的最大弯处,便是以前的小流域旧址。这里聚集的人最多。从此山路便转向南去,并逐渐东下。 闻名已久的卧龙泉就在这半山腰,即使干旱时节,泉水不断。有位老游客取一杯泉水,掏出随身携带的测水器一量——258,他说跟自来水质差不多,但这是混合了昨晚的一些雨水,其自身纯度会更高,所含矿物质也应该不低。 泉边一棵老燕子树惹人注目。我量了一下树围,一抱余三拃,约有两米多粗,那位老游客说这种树在山上长得慢,得有上百年了,这里很早以前就有人住过。我恭敬的端详这棵古树,茂密的枝丫挂满了一串串的小燕子,苍老的枝干依然生机勃勃。一棵古树撑起一大片天地。 多少年来,古树与卧龙泉相依相偎,树因泉生,泉因树清,共同支撑延续着山中岁月。 “松涛洗尘耳,泉韵涤凡心”,此处清凉的山风,清幽的蝉声,清脆的鸟鸣声,交融在一起,令人沉醉,不思归途。 北边山上有龙头向西南腾出,后面还有观景亭。山不在高,有龙则灵。山虽然不高,但很陡峭,台阶像竖直的梯子,直通云端。为一睹龙颜,男女老幼,攀岩而上。 近处观之,颇为震撼。龙腾群峰之上,龙啸千里云端,神龙见首不见尾,叱咤风云,栩栩如生。俯瞰山下,山路弯弯如彩带,缠绕掩映于青翠山色中。这才觉得,攀登虽然艰难,高处总有低处看不到的风景。 于大弯处向南,还有几个上坡,其中一处,我依然推车而上。忽有两辆电动车各载一人快速前行,我惊叹于这新型电车的威力,开车的小青年还看了我一眼,是不是觉得我像老牛拉破车一样奇怪呢。不久两车又返回来,问我:大爷你车没电了吗,我们帮你推一推?我立时被感动了,没想到孩子们这么真诚热心。谢辞他们后,才想起拿出手机留个纪念,却早已不见踪影。 环山路北面向西的路基本是上坡,南面向东的路大都是下坡,这时关闭电源,任车滑行。疾驰而下,轻逸如飞,风在耳边呼呼作响,路在眼前无限延伸。上坡有多艰辛,下坡就有多惬意。这路的设计虽顺其山势,却也暗合人生之路,人生上半场拼尽全力,下半场便轻松自如。但最美的风景,感觉还是在上坡。 最后一个坡,已是第18个,位于8公里处,朱家岭一带。坡又陡又长,这时电量还过半,我便放心骑车冲上去。 半山腰观景台,是318路上的又一亮点。自由露营地,是一群年轻人的舞台,从设施到经营,刮着新潮时尚的风。 想看看山风的样子,高大的金叶榆,为你展示。 此处北依小山,东、南、西方向的山水风景尽收眼底。汶河北来在此转了一个大弯,又折向南下,就像小流域旧址处群山的大弯,总之自然也有很多相似之处,耐人寻味。 从“半山腰”走上坡顶,站在高处回望,群山逶迤,绵延天际,蔚为壮观。从东北处起山,延至西至南至东,十五六个山头连绵起伏,至辉山崮汶河边戛然而止,似一条巨龙饮水于汶河湾。 <div>  “智圣故里藏绿道,山水之间觅卧龙”。山水含情,人间有爱。设计者匠心独运:把公路轻轻的放在山水间,72道弯引你走进大山怀抱,让你尽享自然之趣;起起伏伏、顺顺逆逆,让你体验人生百态。<br></div> 卧龙源环山绿道,与卧龙山公园,汉文化博物馆等风景名胜即将连为一体,智圣故里,红嫂家乡,沂蒙人的热情和智慧已熔铸在岁月里,闪耀在时光中,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灿烂的历史文化交织在一起,铺设出一道道通向未来的锦绣前程。 <p class="ql-block">  “卧龙源边骑竹马,归来仍是少年心”。月出东南,晚风习习,回家的安宁温馨之余,似乎还有一些思绪,缥缈在青山绿水之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