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已随历史走进尾声

牧马人

<p class="ql-block">  五月的太阳炽热如火,快到麦收的季节,我们再次踏上了这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我们曾经插队在鲁南和苏北接壤一个叫“界沟崖”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当年,我们是一群十七八岁的少年少女,怀揣着梦想与激情,响应号召来到这里插队落户。转眼间,五十五年过去了,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曾经的少年少女如今已成了白发苍苍的老汉和老太。这几年迈过70岁以后,各队的知青陆续的因病去世,让我深感到岁月的苍凉。慢慢我们的腿脚也开始行走不便,纪念插队周年活动来返乡的机率越来越少。我们曾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这里,几十年过去了,但心中对块土地的情怀始终没有淡忘。</p> <p class="ql-block">  原来接近荒凉的田野已变得绿植茂密,小路两旁的树木高大雄壮,遮天蔽日,仿佛为我们撑起了一片绿色的穹顶。蓝天白云下,房庄通往界沟的这条小路显得格外清新宁静。我们沿着这条熟悉的小路缓缓前行,回忆如潮水般涌来,那些年荒漠和贫脊的土地仿佛又呈现在眼前。如今这片土地终于焕发了热情和活力,可当年的知青朝气已尽,逐年变老,只留下厚重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走在界沟崖的小路上,树木为我们遮挡烈日,田野在微风中泛起层层绿浪。远处,风力发电风车缓缓转动,为这片古老的土地增添了一抹新时代的气息。我们边走边聊,多少往事浮现在眼前,在脑海中回荡,知青话题已被演绎多年,从当年偏僻异乡的艰苦岁月到如今的退休晚年,忆往昔峥嵘岁月,不尽感慨万千。虽然岁月改变了我们的容颜,但那份纯真的情怀却历久弥坚,不曾忘记。</p> <p class="ql-block">  近年来,每次插队纪念日活动都在年初,时逢隆冬,只有干枯的落叶和冰封的河流。此时正逢五月,又在麦口前夕,绿树成荫,麦浪滚滚。道路两旁黄色的麦田与远处发电风车,构成一幅独特的新乡村画卷。</p><p class="ql-block"> 面对此景心中感慨万千,回忆起当年插队劳动及生活的点点滴滴,贫瘠的砂礓地种山芋也不够吃,一年挣的工分兑换成粮食,连半年都吃不到。冬季全村一半以上的人家都出去要饭,要到快过年时才回来,这样家里存的粮食才能吃到来年麦口。没有电,晚上只能买煤油照亮,有的户连煤油也买不起。我们张庄叫“光棍儿庄”,有一半的小伙子娶不上媳妇,有的只好被富裕的地方招去当“上门女婿”。队里土地薄连树都不长,在夏季天气热的时候连阴凉地儿也找不到,人又称“嗮蛋庄”。</p> <p class="ql-block">  午餐在镇里一家较有名的羊肉馆进行,坐在餐桌边,品尝着美味的佳肴。桌上的一碗羊汤热气腾腾,搭配着潮牌饼和小菜,简单却充满温情。回想起过去的岁月,我们山芋煎饼都吃不上,曾经几个月都吃不到一两油的年月,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当下,这顿饭不仅是对我们的犒赏,更是对那段难忘岁月的缅怀。我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彼此的故事,感受着岁月的变迁。笑声在屋内回荡,虽然时光荏苒,我们正在老去,但这份真挚的情感却始终如一。</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饭后我们即将踏上归途,路上有阵子大家都默不作声。是啊,插队多年的故土,几经来了又走,想了就来看看,看看这块曾经熟悉的土地,随着年龄大了现在愈发感到力不从心,不知哪天我们实在跑不动了,就是永远的再见。不管承认与否,知青的确已走进历史的尾声。</p><p class="ql-block"> 是的,可能当过知青的人都知道,自己的心中永远有一块多情的土地,因为这里埋葬着我们逝去的青春。</p><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23日牧马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