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豆包聊天:全球重要国家在文物、文献数字化基础工作上的进展

菜地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我说——</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豆包,4月中旬以来,我们多次讨论了艺术品的数字化展陈和观展的话题,例如:</b><a href="https://www.meipian.cn/5ccn54mg"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20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关于“俄罗斯的心灵”美展,以及未来的数字化观展</a><b style="font-size:20px;">(AI 时代下实体艺术展与数字化观展的展望);</b><a href="https://www.meipian.cn/5cejxy83"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20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关于博物馆美术馆布光工艺</a><b style="font-size:20px;">;</b><a href="https://www.meipian.cn/5chsa87m"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20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偏振光技术在美术馆布光中的应用</a><b style="font-size:20px;">;</b><a href="https://www.meipian.cn/5cw4x5fg"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20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关于博物馆美术馆未来的数字化展陈和观展</a><b style="font-size:20px;">(对博物馆美术馆数字化转型的深度思考);</b><a href="https://www.meipian.cn/5czyrlli"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20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近30年来在北京举办的俄罗斯画展</a><b style="font-size:20px;">;</b><a href="https://www.meipian.cn/5dbt0pvo"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20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致敬尼古拉费钦</a><b style="font-size:20px;">;</b><a href="https://www.meipian.cn/5doq1ua9"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20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补全版)关于VR、AR、MR</a><b style="font-size:20px;">(关于数字观展与未来科技的思考),等等。这些话题或直面讨论了、或旁敲侧击了有关艺术品数字化展陈和观展的问题。讨论逐步达到更高的层次、更深的程度。非常愉快的交流。</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就我了解,全球重要国家在图书档案馆、博物馆、美术馆各方面的数字化基础工作都是积极推进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们国家在这方面也非常重视,文物、文献的数字化基础工作,推进有二十多年了吧。像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等等,都是带头大哥。徐州的汉墓、陕西的兵马俑、四川的三星推等博物馆,数字化工作都在积极推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 style="font-size:20px;">你找找资料,看能否尽可能全面、系统的介绍一下全球重要国家在文物、文献数字化基础工作上的进展情况。</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豆包说——</p><p class="ql-block">以下为你梳理全球重要国家在文物、文献数字化基础工作上的进展情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中国</b></p><p class="ql-block"><b>政策与规划推动:</b>20 世纪 80 年代,“博物馆信息化” 相关讨论出现,199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世界记忆” 计划推动技术发展,“十四五” 时期从资金预算、技术创新等多方面推进文物、博物馆高水平发展。像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等是行业 “带头大哥”,徐州汉墓、陕西兵马俑、四川三星堆等博物馆也在推进数字化 。</p><p class="ql-block"><b>标志性成果</b></p><p class="ql-block"><b>“数字敦煌”:</b>2016 年 “数字敦煌” 资源库上线,实现 30 个洞窟整窟高清图像和全景漫游节目全球共享,截至 2020 年,敦煌研究院全媒体平台总浏览量超 2.35 亿人次,访客覆盖全球 120 个国家和地区 。2022 年 12 月,“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 上线,6500 余份高清数字资源档案向全球开放 。</p><p class="ql-block"><b>故宫博物院:</b>已完成故宫馆藏文物的 52% 的文物数字化,且每年以 7 万件速度推进,借助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展示文物及学术成果,目标建成国际一流博物馆等 。</p><p class="ql-block"><b>马王堆汉墓:</b>已完成 948 件马王堆藏品的高清数字化采集(含 7779 张图片和 285 件三维模型 ),未来一年将完成包括残片在内的 100% 数字化采集,形成知识图谱,还推出沉浸式数字大展等 。</p><p class="ql-block"><b>中埃合作项目:</b>上海外国语大学与埃及旅游和文物部最高文物委员会实施中埃文物数字化调查与研究项目,对埃及萨卡拉北区巴斯泰特神庙遗址出土人形木乃伊木棺等进行数字化扫描、研究,这是中国首次在国外开展此类大型基础文化项目,为后续项目提供经验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法国</b></p><p class="ql-block"><b>巴黎圣母院数字化:</b>建筑历史学家安德鲁・塔隆早在 2011 年就用激光扫描技术精确记录巴黎圣母院全貌,耗时数年收集超 10 亿个数据点,为后续重建留存完整数字化资料,体现法国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对先进技术的运用,注重用高精度手段留存文物建筑信息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英国</b></p><p class="ql-block"><b>大英博物馆:</b>虽未明确单一标志性数字化成果,但在全球博物馆数字化进程中,其线上藏品展示等工作处于前列,线上藏品比例等对其他国家博物馆数字化有启发性,通过数字化手段让全球观众能便捷浏览部分藏品信息,推动文化传播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美国</b></p><p class="ql-block"><b>博物馆数字化响应:</b>在新冠疫情冲击下,美国博物馆加速数字化进程,部分博物馆积极推进数字化变革、吸纳专门数字化员工。同时,像对马王堆汉墓等海外文物相关数字化成果的关注与传播(如美国《侨报》报道马王堆藏品数字化 ),也反映其在文物数字化信息交流传播方面的参与度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总体而言,各国在文物、文献数字化上,或凭借技术先发优势(如法国激光扫描),或依托文化资源丰富度推进(如中国多元文化遗产数字化),或通过国际合作拓展领域(如中埃项目),共同推动全球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7 篇资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 <p class="ql-block">我说——</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国际上有哪些国家在文物、文献数字化方面处于领先地位?</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豆包说——</p><p class="ql-block">以下是在文物、文献数字化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及相关情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法国 :</b></p><p class="ql-block"><b>技术应用广泛深入:</b>在古建筑、博物馆等文化场所大量运用三维全景、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像凡尔赛宫,有 2.2 万件藏品可在线浏览,还能用手机软件结合虚拟现实技术,让游客从不同角度观察房间结构、艺术品等;卢浮宫完成近 50 万件藏品高清图像采集,2021 年馆藏数字库向公众完全开放,借助数字技术实现馆藏文物信息全方位储存管理,还能辅助文物修复,如巴黎圣母院数字修复团队利用数字技术收集研究数据、创建数字生态系统指导修复 。</p><p class="ql-block"><b>覆盖类型丰富:</b>从宫殿、博物馆藏品到众多古迹都有涉及,法国文化部数据显示,截至 2020 年法国有 45684 处古迹,通过三维激光扫描、近景摄影测量等技术获取数据用于修复和历史考证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意大利 :</b></p><p class="ql-block"><b>数字化基础好、推进快:</b>文化遗产丰富,有 4000 多个博物馆和古建筑群等文化机构,多数推出数字化服务,疫情前超 80% 博物馆已将部分展品放到网络。还发起 “文化永不停” 网络项目涵盖众多博物馆线上资源,受全球艺术爱好者欢迎 。</p><p class="ql-block"><b>注重结合新技术与运营:</b>部分博物馆尝试浏览付费模式、推出线上教学活动,超 62% 用户对收费内容满意;83% 博物馆开设社交媒体账号,博洛尼亚博物馆协会用摄像头统计参观者数据优化布展,借助数字化提升运营和观众体验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埃及 :</b></p><p class="ql-block"><b>重视文化遗产数字化:</b>埃及国家图书馆与档案馆等机构很早开展数字化建设,10 多年前就有计划推进,2010 年建成含约 9000 万份文件档案和 3000 多万个条目的国家数字化档案库,对纸莎草和羊皮纸等珍贵文献数字化,还决定系统对全国文物数字化管理,以保护古旧且丰富的文化遗产,同时期望借此扩大国际文化影响力、促进旅游业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日本 :</b></p><p class="ql-block"><b>启动全国性数字化项目:</b>推出文化遗产数字化保存项目,用 3D 扫描和高分辨率摄影设备,对京都清水寺、奈良大佛像、广岛原爆圆顶等知名文化遗址数字化存档,数据用于未来修复、研究,也通过虚拟现实向公众开放,应对自然灾害对文化遗产威胁,为子孙留存记忆,还为教育和国际交流提供新平台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美国 :</b></p><p class="ql-block"><b>博物馆数字化有积极行动:</b>虽未形成统一突出的全国性成果,但部分博物馆在数字化展示传播等方面有探索,且在文物数字化信息交流传播上有参与,如美国《侨报》等对其他国家文物数字化成果(像马王堆汉墓数字化)的关注报道,同时一些博物馆也在利用数字技术拓展文化传播途径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8 篇资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我说——</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中国的文物、文献数字化工作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水平?</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豆包说——</p><p class="ql-block">中国文物、文献数字化工作在国际上处于<b>第一梯队,成果丰富且具示范引领性</b>,以下从多维度说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u>技术与实践深度</u></b></p><p class="ql-block"><b>体系化标准与流程:</b>敦煌研究院形成数据采集、三维重建等整套数字化保护技术规范,完成 290 个洞窟数字化采集等,超 300TB 数字资源;故宫博物院 2001 年建数字博物馆,持续推进文物数字化,累计访问量可观 。</p><p class="ql-block"><b>多元技术融合:</b>运用云计算、区块链、AI、VR/AR 等,像 “数字敦煌” 用三维重建、虚拟漫游;马王堆汉墓推进藏品高清数字化采集并将形成知识图谱 。</p><p class="ql-block"><b><u>国际影响力与贡献</u></b></p><p class="ql-block"><b>经验输出:</b>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受关注,为国际提供经验,如与哈、吉共建丝绸之路数据平台 。</p><p class="ql-block"><b>国际合作:</b>国家图书馆参与国际敦煌项目,发布大量敦煌文献高清图,“敦煌遗珍数据库” 促进全球共享;敦煌研究院探索流失海外文物数字化回归模式,为多国提供参考 。</p><p class="ql-block"><b><u>政策与投入保障</u></b></p><p class="ql-block"><b>长期战略布局:</b>从国家层面推进,有 “十四五” 文物保护规划等,财政持续支持,2024 年安排 58.2 亿元支持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 。</p><p class="ql-block"><b>目标导向清晰:</b>提出 2035 年基本建成 “世界博物馆强国”,博物馆数量增长,数字化成重要发力点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与部分国家比,中国在<b>规模性成果、技术融合广度、政策持续力</b>上优势显著,不过在跨文化遗产深度协同、前沿技术极致应用(如脑机接口结合)等,可向技术先发国家学习,整体已从 “跟跑”“并跑” 迈向 “领跑” 关键阶段,为全球文化遗产数字化提供 “中国方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8 篇资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我说——</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说一项具体的吧,故宫博物院的数字化工作进展如何</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豆包说——</p><p class="ql-block">故宫博物院在文物数字化采集、数字产品打造、技术合作创新等方面成果显著,以下是其数字化工作的主要进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u>文物数字化采集:</u></b>约 186 万件套藏品中,已完成约 92 万件套(占比近 50% )基础数字化采集,院长王旭东称 2025 年已完成 52% 文物数字化,且每年以 7 万件左右速度推进,目标是为所有实体文物留存 “数字身份” 。</p><p class="ql-block"><b><u>数字产品体系:</u></b></p><p class="ql-block"><b>数字文物库:</b>2019 年推出,从首批 5 万件高清影像,到 2024 年超 10 万件,每年增 1.5 - 2 万件;利用知识图谱技术优化检索,可通过纹饰、颜色等检索,浏览量超 3300 万次 。</p><p class="ql-block"><b>数字多宝阁:</b>能 360 度无死角、三维立体展示超 400 件文物,提供 “可触” 式观赏体验 。</p><p class="ql-block"><b>故宫名画记:</b>收录超 1000 件珍贵绘画,有《清明上河图》等,提供超高清影像及信息标注系统,助力欣赏、研究,还新增超高清书画藏品、标注点 。</p><p class="ql-block"><b>全景故宫:</b>涵盖开放及部分非开放区域,实现线上 “云游”;上线多语种版本,未来计划记录不同季节、天气故宫,打造古建筑影像库关联历史影像 。</p><p class="ql-block"><b>新增特色展项:</b>如 “文物对比鉴赏”,借四联屏实现超高清影像对比分析;“御花园 VR 体验”,基于三维数据复现场景,可互动体验古建修缮、祭祀等 。</p><p class="ql-block"><b><u>技术合作与创新:</u></b>与腾讯建 “故宫・腾讯联合创新实验室”,具备超高清二维、三维文物数据等多维采集能力,还研发 “数字孪生智慧管理平台”,能精细化管控采集环境、保障文物安全,提升采集加工效率 。</p><p class="ql-block"><b><u>文化传播与共享:</u></b>上线多语种网站(英、法、俄、日、西等);数字产品让文物 “云端” 共享,满足公众欣赏、研究需求,助力文化传承与 “走出去”,如 “数字故宫” 系列成果在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等展示,引发对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关注与思考 。</p><p class="ql-block"><b><u>服务与体验升级:</u></b>“玩转故宫” 小程序升级,有 AI 导览助手,提供行前规划、虚拟游览等个性化服务;借数字技术探索文化旅游新模式,让公众突破时空感知故宫魅力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故宫博物院正借数字化,从文物保护、文化传播到公众服务全方位发力,朝着 “国际一流博物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典范” 等目标迈进,让古老故宫在数字时代焕发新活力,也为文化遗产数字化提供 “故宫样本”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 style="font-size:20px;">以上只是一个非常粗放的聊天,博物馆、美术馆点到为止,绝大多数著名博物馆、美术馆都没有点到。并且鲜少涉及全球各大图书馆、档案馆对图书、文献的数字化工作。</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 style="font-size:20px;">人类的数字化进程及其成果是非常惊人的。</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 style="font-size:20px;">今夜先聊到这里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END</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