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i>美篇号15030935</i></b></p><p class="ql-block"><b><i>文字:淡然随心</i></b></p><p class="ql-block"><b><i>图片:部分来自图片网络</i></b></p><p class="ql-block"><b><i> 致谢原图作者</i></b></p> <p class="ql-block">每次去老家我都会去看看小婶婶。节日去探望小婶婶是一次充满温情的家族传统延续。对于如今己没妈的我来说,这位9 5岁的家族长辈成了我重要的精神寄托。</p> <p class="ql-block">小婶叫赵芬雅,只要走进钟家岭村问起她,村民的评价一定是二句话:她是个好人,她呀也是村里最辛苦的老太太!小婶婶信佛,她从50岁开始就吃素念佛。有5儿1女,辛苦把儿女拉扯大并都成了家,如今儿孙满堂,有4个孙女和3个孙子。其中有3孙女和1孙子都是重点大学毕业,分别在杭州、上海工作。几个儿子也在外地帮儿女领小孩或打工,女儿在赵家镇上开土特产店。她留守在祖传老宅里自食其力,独自一人生活。你走近她的生活里,听她谈对生活的感受,她从来没有认为自己苦。她把“别人当成菩萨”的修行理念与自食其力的生活态度,真的让人由衷的佩服。村民眼里“最辛苦的好人”评价印证了她勤劳自立,慈悲喜舍的品格。这种将苦难转化为修养的生活态度,使其成为晚辈的精神标杆。</p> <p class="ql-block">小婶婶一生确实辛苦!小时候我记得父辈有四个堂兄,我父亲排行老大,有二叔三叔和小叔。我家和小叔家关系好。特别是我妈和小婶特投缘,两人都信佛,平时以姐妹相称。小婶婶有5儿1女,我妈是1儿5女。小婶婶在我印象中总是十分忙碌,走起路来也总是那么匆忙样子。小叔人厚道,但在家里就是个甩手掌柜。大小事要小婶操心,连自留地里种菜也要小婶婶当主角。</p><p class="ql-block">小婶婶回忆起养育孩子时的情景,总是眼泪汪汪……她说自从18岁嫁到这个家,当时有婆婆在,是个小脚老太太,不会干农活,她的到来成了家里的劳动力。大儿子第二年出生,生下孩子后没多久就去山上採茶,孩子饿了是隔壁的小爷爷用长杉盖端着孩子送到山上喂奶,这5儿1女养大多亏有隔壁小爷爷小嬷嬷帮助。所以她至今说起己过世的小爷爷小嬷嬷总是万分感恩。</p> <p class="ql-block">儿女们养大后任务更艰巨,要建房,要成婚,其中的酸甜苦辣自己知道。回顾七十年代的困难时期,当时大儿子有工作可以自立,而老二老三到成婚年龄,作为父母始终觉得是有责为他们建个房。幸亏自己人缘好,首先寻求娘家兄弟支持,向邻居朋友借,东借西凑筹钱建起了三间新房。那时大儿子在供销系统工作,造房时购买建材都是他操办,感谢大儿子为这个家的付出,但随后的日子里大儿媳也有怨言。不过儿媳讲话再难听她只能默默承受。建房那年自己真是心力憔悴,经常头晕,有一次还晕倒了,清醒过来后继续坚持为手工师傅做饭 。有了房子后又把几个儿媳妇聚进门,不知化费了多少心血。后来等到5儿1女都成家,儿孙满堂了,可自己也白发苍苍老了。</p><p class="ql-block">她继续回顾了和小叔二人相依相伴的最后几年时光,她说她比小叔小9岁,小叔是8 9岁那年走的。小叔生命的最后几年全依靠她。小叔年轻时脾气不好,自己为家操碎了心,他不大体凉,有时还乱发脾气,养小孩最苦的几年里,小叔是生产队长,集体干活出勤出力,家里的事大多要她扛着。但到生命的最后5年里他其本不干活,人也变得善良,总是对小婶婶说:“以后我要靠你养我了”。并且想吃什么总是说:“你去自由地里种点什么菜吧!我想吃!”小叔8 9岁那年早上自己起床,下搂后坐在滕椅上像睡着一样,等小婶婶从自由地拿菜回家时看到他时已去世了。</p><p class="ql-block">说到这里小婶婶还说,非常感恩小叔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没给别人添麻烦,也是对自己的最大善待。她把照顾小叔作为自己的责任。那天她还和我说村里独居老人蔡才利(残疾人)没有人看护,房子着火被活活烧死;还有以前做过邻居的扬忠婶婶和小儿子住,由于在村东边新房里独居,从楼梯上滚到地上,死了也没人看见。说了这些虽然她显得坦然的样子,但从眠神和表情中也透露出为自已担心的样子,转而又说:“我以后最好像你小叔一样,无病无痛走该多好!”我连忙安慰说:小婶婶你健康着呢,以后多保重自己。</p><p class="ql-block">又有一次我去看她,她家门右边的操场站满人,去家里铁将军关门,走回时,在操场上问大家我小婶去哪里了?他们说“你小婶婶去山上了,”刚聊了会天,只见她背着一大捆柴从操场东面山上下来了,汗流满面,头发蓬乱。 九十岁的人了还自己捡柴,我心里一阵难受…. 后来我给最小的堂弟打电话,我说“你们要好好劝劝你妈,照顾好你妈!这把年纪了上山去拾柴多危险。”堂弟说“没办法,家里柴有,她就这样,喜欢自己劳动。”小婶婶同小儿子住,但小儿子家在镇上,自己又要打工,如今开上了滴滴车,因此她平时就是个留守老人。</p> <p class="ql-block">小婶婶系操心的命,以前每次去和她聊天,她总担心这担心那,说起大孙女没出嫁流泪,说起那个儿子生活困难又流泪,说小儿子辛苦又流泪,弄得我也难过。有一次我同她说:“你对儿女的事别操心,你管好自己身体才最重要!平时我来想看到你笑脸才开心,我说你一生功劳最大,孙子孙女都有出息,你要想儿女们好的方面。被我一说她开心笑了,近几年她好像也放下了许多,看她的脸上多了笑容。</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去年我和侄子侄孙女去老家做清明时拍的)</p><p class="ql-block">小婶婶非常善良,处处为别人着想,别人有困难她会尽力帮助。她娘家有三个弟弟,大弟弟因眼睛瞎生活不方便,自弟妇走后,有段时间小婶婶要儿子们把他接过来照顾,一个80多岁老人照顾弟弟生活起居,村里的人都被她的亲情爱心所感动…….平时他待邻居和有困难的人总出手相助。很早以前村里有个五保老人,小婶婶会经常送菜送柴去。她真是一个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好人!老家的土地滋养了她的慈悲情怀,灶台边念的阿弥陀佛,柴米油盐悟出的禅意,使她心怀良善。日常生活中懂得感恩,懂得施舍。她的儿子或孙子孙女送点礼品去,她总是和大家分享,人缘关系特好。村里的念佛老太太喜欢到她家去,要是下雨天,空闲时家里还蛮热闹的。有一次我去看她,带着袋糕点和水果,我一转身同堂嫂聊了会天,她就把我送给她吃的糕点在操场上分享完了。</p> <p class="ql-block">(看小婶婶在念佛我随手拍了张照片)</p><p class="ql-block">今年端午节去看她,她和我谈了很多事。95岁的人耳聪目明,记忆力好。我像听故事一样,听她娓娓道来。</p><p class="ql-block">她说自己虽然辛苦一辈子,但庆幸自己从18岁进这个家起7 7年了,身体好没有住过医院,她认为是菩萨祖宗在保佑她。如今她成了家族中唯一幸存的长辈,义不容辞担当起了蔡家门中三代宗亲的祭祀任务。说到这里她还向我叙述了几个故事。我听了有点玄乎,大多都是关于因果报应来的。说小孙子生病,她祭祀祖宗后好了,什么梦见有祖先托梦等等。梦境按科学原理进行分析,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过小孙子如今健康成长,且去西藏部队当兵回来,又参加工作了,使小婶婶感到十分欣慰。</p><p class="ql-block"> 念佛对小婶婶来说也是一种精神寄托,她比较虔诚,心静,欲望少。心里对生理有促进作用。好心态必有好心情和好身体。眼里看出去别人都是菩萨的人,自己就成了菩萨。在别人看来是委屈的事情,她能用佛的慈悲去释怀。她有这么多儿女,她从来没有说过那个儿女,那个儿媳的不是。平时总是说儿女和孙辈们孝顺。我这次去刚好堂兄从外面打工回来,小婶婶说“伢二洪很孝顺,只要回老家,每天都要来家问候。”又说前几个月去女儿家住,说女婿如何如何孝顺等等;说几个儿子中老三最辛苦!但老三成绩也最大,如今住在杭州,有孙子,还有一对双胞胎的外甥和外甥女,说到这里她开心的笑了。</p><p class="ql-block">小婶婶虽没有文化,讲不出高深的道理,但她的人生是岁月书写的慈悲史诗,她将苦恼接受化为爱心,爱家人,爱众生。她把家族对祖先祭祀礼仪当成自己的责任担当,一片真情让人感动!衷心祝福她,愿好人一生平安!</p> <p class="ql-block">编后语:人有贫富之别,却无贵贱之分,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许多东西值得记录。老家小婶婶是千万农村妇女的代表,她从旧社会过来,虽有落后愚昧的一面,但她一生辛劳,自食其力,善良宽容,朴实坚韧,默默奉献。她一生留在农村,以简扑方式维系家庭。她的人生如一部历史活字典,见证了世事变近,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如今农村人口大量迁入城市,热闹的小山村将成了只有留守老人在看管的空村。我们应该让这些留守老人有尊严的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她(他)们老了,走不动了;他们没有退休工资,只有政府的每月几百元补助,他们需要全社会的关心,需要儿女们的搀扶,善待他们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