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有人曾问过我,知青岁月那么艰苦你们当时还是一个未长成的孩子,怎么熬过来的?我告诉他们:我们是昂首挺胸走过来的。尽管开始我们有过惶恐和不安,也有过痛苦和煎熬,但是我们始终没有退却,一直砥砺向前。我们知青没有被苦难压倒,而是挺直脊梁,战胜艰难。我们不是孤身一人,我们有曾经的同学,当时的知青战友朝夕相伴,患难与共,我们是一个并肩携手,同呼吸共命运的团队。情同手足,共度时艰的的情谊始终温暖我们的身心,激励我们奋勇前行。</p><p class="ql-block"> 的确,度过知青岁月的艰难,除了靠自己的顽强意志,就是靠知青之间的互爱互助,彼此相扶;靠青年人那种不服输,不认怂,迎难而上的毅力;靠随遇而安,自娱自乐的乐观主义精神,像一粒坚实的种子一样植根在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开花!</p> <p class="ql-block"> 我青春最好的时光是在农村度过。新的环境都要有适应过程。如农村的旱厕夏天味冲天,冬天冻屁股,脏的不堪入目,开始宁去野外草甸解决;还有那里吃油都是棉籽油,炸锅味道不受闻,炒菜一层黑,吃着嘴里有异味,心里不舒服。这些事随时间推移慢慢地欣然接受,习惯成自然,也就熟视无睹,泰然自若了。</p> <p class="ql-block"> 下乡初期我们用唱歌来消除心中的忧闷和劳动后的疲惫,开始我们唱“何日君再来”“梅娘曲”等歌曲,结果越唱越想家,越唱越悲观,越唱越低沉,唱得两眼挂泪。海州说别唱了,再唱都得唱倒。我们重新选择了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小路”“山楂树”等前苏联歌曲,铿锵有力,唱得我们浑身是劲,忧闷不再!</p> <p class="ql-block"> 秋天割完地我们男生商量回家歇歇,打好行装改天就走,邵队长风风火火赶来恳求我们先别回家,他说气象预报两天后有大雨,庄稼收完大部都在地里,我们晚走几天大伙抢着把地里庄稼进场院,话儿说到这份上,我们责无旁贷,当场决定全部留下来抢收,经过两天的紧张抢收地里庄稼颗粒归仓,我们也打道回家。</p> <p class="ql-block"> 下乡头一年冬季分配知青倒粪,就是将秋后从生产队牲口圈里倒出的粪便,堆成堆经过发酵成为肥料,到了冬季需要把冻层刨了倒开,便于春季施肥。干这活需要抡尖镐,必须会找冻粪的着力点,社员有经验三两下就刨一大块,我们笨手笨脚,一刨一个坑像鸡叨米,都是小碎块,后来发现找准点下镐,逐渐也下大块。</p> <p class="ql-block"> 下乡头年,我们走的时候大家带的十几本小说都互相交换看遍了。枯燥的劳动过后,没有书看好煎熬。这时我突然想起邻队高中的学哥那里一定也有好书,到那里一看果然发现了新大陆,他们人人都带来好几本小说,也都看完了,正愁没书看。于是我就成为书的交换人,将双方的书彼此交换,都有新书看大家喜洋洋!</p> <p class="ql-block"> 下乡时我们遇到很多困难,也吃了不少苦。但是我们乐中作乐,自得其乐,紧张劳动之余自己找乐。青年点前面是一马平川的草垫子,适合踢球,这也是我们在校时最青睐的运动。点长海州大哥从村小学借来足球,大家乐得心花怒放,每天收工回来都要分成两队厮杀一场,跑得浑身大汗淋漓,忘却了劳动后的疲惫!</p> <p class="ql-block"> 下乡后干活累,劳动强度大,饭量也倍增。上学时一顿饭就是一碗饭,下乡后每顿饭三碗也挡不住,而且很多在家不吃的东西在农村也开了斋,我在家不吃大酱,在农村茄子土豆拌酱我吃得的肚子溜圆,实践让我深深感悟环境改造人形势造化人。尽管农活很苦很累,我们的身体却越来越结实,到了年底都长了十几斤!</p> <p class="ql-block"> 我们插队的黑山一马平川,春天飞沙走石,黄风大作,冬季北风呼啸,寒风刺骨。青年点是羊圈改建,四下漏风,到了晚上睡觉时从窗户缝隙刮进来的风呼呼叫,寒风袭人,我们都穿着毛衣毛裤,戴着棉帽子睡觉,否则冻得耳朵哇凉。让开始听嗷嗷风声好吓人,习惯了拿它当催眠曲听。我们的青春在艰苦磨砺中成长!</p> <p class="ql-block"> 青春只有发出光和热才璀璨壮丽,芳华只有在积极奉献中才更显美丽溢彩。知青没有气壮山河的故事,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可是我们走过的经历可歌可泣,一群十六七岁尚未成年孩子,千里迢迢,背井离乡,远离呵护自己的父母,在一个陌生的艰苦环境中,靠自己的顽强努力,用辛勤劳动开创自己人生的新的里程。我们挺起脊梁,走过这段艰苦且漫长的人生经历的确很不容易!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上山下乡在给知青带来艰难困苦的同时,也带给我们砥砺前进的成长和自强自立的精神与生存能力。人常说,经历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这财富虽然不是金银财宝,可是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够我们一辈子享用,再大的苦我们也能挺身扛住,再难走的路我们也能坦然走过。这就是生生不灭的知青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