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回家

省政府机关幼儿园

<p class="ql-block">观察时间:2025年6月16日</p><p class="ql-block">观察地点:益智区</p><p class="ql-block">幼儿姓名:冉子钦</p><p class="ql-block">幼儿班级:果果班</p> 观察目的 <p class="ql-block">  1、观察新投入材料的使用情况以及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应该反思给予支持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2、了解大宝在益智区面对新投入材料《石头回家》时的操作表现、思维能力发展以及对新材料的探索兴趣和方式。</p> 观察过程 <p class="ql-block">  大宝在益智区玩新投入的材料《石头回家》。他先是拿起一颗石头,仔细看了看石头的颜色,然后目光在图片中搜索相同颜色的位置,将石头与图片一一对应摆放。完成颜色匹配后,他停顿了一下,又开始拿起石头,这次关注的是石头的形状,他认真地比对石头的形状与图片中形状,再次进行匹配。在整个过程中,他神情专注,小眼睛紧紧盯着石头和图片,还不时用小手调整石头的位置,让它们更好地贴合图片。</p> 教师分析 <p class="ql-block">  1、大宝在操作过程中展现出了良好的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他能够主动探索新的材料,并且迅速找到匹配的方法,先是按颜色匹配,接着尝试按形状匹配,体现了他思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这对于3岁的孩子来说是非常棒的表现。</p><p class="ql-block"> 2、观察到大宝在匹配过程中可能直观地进行比对,对于匹配的概念可能还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理解颜色和形状背后的逻辑关系。不过,他积极探索的态度为他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p> 教师反思 <p class="ql-block">  1、可以等大宝按形状匹配完成后,教师适时介入,帮助宝贝总结用了两种方法让石头回家了!托班幼儿语言表达短缺,教师可以一步步引导幼儿分析其中原因。例如:“那你能和我说说为什么要把这块石头放在这里吗?”通过这种提问的方式,激发他进一步探索和思考的欲望,帮助他将直观的操作经验转化为更深入的认知。</p> 教师措施 <p class="ql-block"> 1、教师可以在后续的益智区活动中,投放更多与分类、匹配相关的材料,丰富活动内容。同时,在集体活动中开展简单的分类和匹配游戏,强化大宝对匹配的不同方法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2、鼓励大宝在操作后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方法和发现。同伴经验的分享不仅有助于宝贝自身理解游戏的逻辑关系,也是其他小朋友扩展游戏经验的重要途径,进一步激发小朋友在在益智区的探索兴趣和操作能力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