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南剑山人语录:</p><p class="ql-block">这扇红门,静静地伫立在这里,门上的铜制兽头把手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每次经过这样的老门,我总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想象着门后藏着怎样的秘密。门不仅是物理上的隔断,更是心灵的门户。推开这扇门,仿佛就能进入另一个世界。</p> <p class="ql-block">南剑州有雅士,名兴旺,字游龙,号南剑山人。庚戌十一月,生于闽北延平,祖籍福州闽侯上街丹屿,为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三十一世孙,宋*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林公安宅之二十五世孙。精鉴赏*碑石拓片*古籍书画修复*好书画.文史。</p> <p class="ql-block">纪廷洪简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平县人大原副主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纪廷洪生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九月二十三日。家庭清贫,光绪三十四年在水碓加工土纸浆时,不慎右臂被击断,截肢治疗。历任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南平县人大副主席、政协副主席,南平县科协副主席等职。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又受冲击,于1976年2月15日病逝,终年76岁。</p> <p class="ql-block">南平历史名人*纪廷洪</p><p class="ql-block">纪廷洪,南平夏道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加工纸浆时,不慎被水碓击断右臂,截肢治疗。</p><p class="ql-block"> 民国4年(1915年),纪廷洪到南平教会做杂务,工余在教会学校教室外听课,承师同情进教室旁听。民国7年南平教区会考,纪名列第一,经教会医师苏雅各介绍到协和建筑部当勤杂工,工余刻苦钻研建筑技术,后由留美回国工程师林缉西推荐,从事缮写工程说明书、晒图等工作。民国12年通过考试被正式聘用,奔波于福清、古田、南平、沙县和顺昌等县,参与医院、礼堂、教堂等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但不受重用。在亲友支持下,纪廷洪进省第三师范学校(址在南平)边工作边学习。</p><p class="ql-block"> 民国16年,纪廷洪在夏道集资,租赁夏道桥头刘家水碓,改造旧式木质水轮,安装一台功率3千瓦直流发电机,翌年发电,成为全省第一个民办小型水电站。民国19年,纪廷洪邀请陈必珍共同勘测,在西芹合溪村塔岭峰龙井瀑布处建钢筋混凝土双曲拱坝,安装功率32千瓦发电机,次年竣工发电。民国21年扩建,纪亲手仿铸水涡轮机,增装一台功率32千瓦发电机。至民国26年11月,装机容量增至132千瓦。民国20~28年,纪廷洪还为顺昌白龙泉以及尤溪、邵武、建宁、政和、崇安、永安、龙岩等县的小型水电站勘测、选址,指导施工和绘测、仿制水涡轮机图样等,积极协助支持山区发展水电事业。</p><p class="ql-block"> 纪廷洪在造纸、火柴、建筑工程设计、消灭病虫害和抗御自然灾害等方面,也作出积极贡献。抗日战争期间,进口的洋纸来源断绝,山区土产毛边纸不能油印,纪在自家后院设纸槽,试制防油墨渗透的改良纸取得成功,并大力推广技术,让纸农生产本色改良纸,满足了内迁南平、建瓯的东南、南方、闽北和民主等4家报社及学校课本印刷用纸。</p><p class="ql-block"> 民国29年,福州沦陷,福州建华火柴厂内迁南平,主要进口原料氯酸钾断绝,火柴厂被迫停厂。百姓买不到火柴,以燧石取火。纪廷洪等人在南平县郊磨石坑溪涧建厂,自行设计木桶开敞式水轮机发电,电解生产氯酸钾成功,既解决火柴原料难题,又生产出烧碱、肥皂等产品。</p><p class="ql-block"> 民国37年,纪廷洪出席在台北召开的中国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全国解放前夕,纪廷洪坚持留在家乡,拒绝去台湾、赴美国。</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初,省实业厅请他协助接收国民党峡阳兵工厂,他认真负责地完成任务。1950年初至1951年间,他主持设计南平工人礼堂和综合楼,并将所得的设计费和奖金捐献给抗美援朝。1961年,尤溪遭受百年未遇的特大洪灾,他不顾年过花甲和瘦弱身体,跋涉灾区,考察灾情,赈济灾民。途经某建筑工地,因工作架倒塌,已残疾的右臂又受重伤,但仍坚持带病工作。</p><p class="ql-block"> 纪廷洪历任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南平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副县长、政协副主席,南平县科协副主席等职。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文化大革命”中,又受到冲击,于1976年2月15日去世。1980年,南平市人民政府为他平反昭雪。</p><p class="ql-block"> *文来自南平市党史办*</p> <p class="ql-block">致敬纪廷洪:南平的传奇之光</p><p class="ql-block"> *南剑山人*整理</p><p class="ql-block">在南平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熠熠生辉的人物——纪廷洪。他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为家乡、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如同一座巍峨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p><p class="ql-block"> 纪廷洪出生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命运却在他年幼时就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磨难。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仅8岁的他在加工纸浆时,不慎被水碓击断右臂。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但纪廷洪并没有被命运打倒。他凭借着顽强的意志,接受了截肢治疗,从此开始了与命运抗争的人生旅程。</p><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纪廷洪在艰难的环境中不断寻求发展。他从南平教会的杂务做起,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在教会学校教室外听课,凭借自身的努力和老师的同情得以进教室旁听。在南平教区会考中,他脱颖而出,名列第一。此后,他进入协和建筑部,从勤杂工做起,利用工余时间刻苦钻研建筑技术,逐步参与到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中。尽管在工作中不受重用,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在亲友的支持下,进入省第三师范学校边工作边学习,不断提升自己。</p><p class="ql-block"> 纪廷洪对家乡的水电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民国十六年,他在夏道集资,改造旧式木质水轮,建成全省第一个民办小型水电站。随后,又在西芹合溪村塔岭峰龙井瀑布处建坝发电,并不断扩建,亲手仿铸水涡轮机。在民国20 - 28年期间,他还积极为顺昌、尤溪等多地的小型水电站勘测、选址、指导施工,为山区水电事业的发展奔波忙碌。他的这些努力,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活和生产条件,让光明照亮了山区的每一个角落。</p><p class="ql-block"> 在造纸、火柴等领域,纪廷洪同样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和担当。抗日战争期间,进口洋纸断绝,他试制改良纸成功,满足了报社和学校课本印刷用纸的需求;福州建华火柴厂内迁南平后,原料断绝,他自行设计水轮机发电,电解生产氯酸钾成功,解决了火柴原料难题,还生产出烧碱、肥皂等产品,为抗战时期的物资供应提供了有力支持。</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纪廷洪积极投身国家建设。他协助接收国民党峡阳兵工厂,主持设计南平工人礼堂和综合楼,并将设计费和奖金捐献给抗美援朝。1961年,尤溪遭受特大洪灾,他不顾自身年迈体弱,跋涉灾区考察灾情、赈济灾民,途中虽右臂再次重伤,仍坚持带病工作。他历任多个重要职务,始终心系人民,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p><p class="ql-block"> 然而,纪廷洪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1957年他被错划为右派分子,“文化大革命”中又受到冲击,但他始终坚信正义终会到来。1980年,南平市人民政府为他平反昭雪,他的功绩和精神也逐渐被更多人知晓和铭记。</p><p class="ql-block"> 纪廷洪的一生,是充满坎坷却又无比辉煌的一生。他用自己的智慧、勇气和坚韧,克服了重重困难,为南平的发展做出了全方位的贡献。他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南平人勇往直前,为实现家乡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他是南平历史的传奇,是人们心中永远的英雄,他的故事将永远被传颂,他的精神将永远熠熠生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