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登左权孟信垴主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策杖草甸逸兴高,</p><p class="ql-block"> 二度徒步孟信垴。</p><p class="ql-block"> 足底烟深藏断壑,</p><p class="ql-block"> 身侧雾涌卷惊涛。</p><p class="ql-block"> 手掌蹭苔岩骨冷,</p><p class="ql-block"> 脊梁浸汗磴途劳。</p><p class="ql-block"> 今此伫立山巅处,</p><p class="ql-block"> 绝顶回眸天地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6月14日,周六,随“长治市徒步协会”一行33人前往左权孟信垴徒步游玩。曾于去年秋天赏览孟信垴的秋色,今夏前往,看看夏日里的孟信垴又是一幅怎样的美丽景色。</p> <p class="ql-block"> 天气情况不佳,预报有雨。看看孟信垴自然保护区的天气情况,竟然预报90%的下雨几率。尽管预报有雨,但依然背起行囊踏上了徒步的旅程。清晨的天空阴沉如铅,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泥土气息,仿佛在提醒即将到来的风雨。同行群里已有伙伴告退,我依然坚持:"既然选择了远方,便来一次风雨兼程的旅行吧!"</p> <p class="ql-block"> 天气虽然阴沉,大山处于朦胧之中,但依然不失其壮美。云烟中的大山,若隐若现,影影绰绰如淡墨轻抹于天际,而巍峨的轮廓穿透薄雾,危峰兀立似苍龙昂首,云雾的柔美与山体的刚劲形成绝妙对比。隔着车窗玻璃,拍的几张照片,虽然模糊了风景,但澄明了心境。</p> <p class="ql-block"> 路途中还是下起了雨。车窗外的雨幕像被谁突然倾倒下来,雨点噼里啪啦地砸在车顶上,奏响了一首密集的鼓点曲。大巴车行驶在雨帘中,雨刮器在挡风玻璃上划出两道急促的弧线,刚抹去的水痕转眼又被新的雨滴覆盖。透过模糊的车窗,路边的树木在雨中摇曳,枝叶间滴落的水珠连成晶莹的珠串。潮湿的空气中混合着雨水的清新和车厢里淡淡的暖气,车窗上凝结的水汽让外面的世界变得朦胧而遥远。心不免沉重起来,思考着,如何穿上雨衣,以应对风雨的侵扰。</p> <p class="ql-block"> 长吉岩村到了,天也停雨了,云雾依然没有散去,至少现在不用考虑穿雨衣了。长吉岩,一个熟悉的村落,去年秋天徒步孟信垴时,就从这里乘车踏上归程。</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徒步不知和去年是否相同,至少现在是把去年的下山路变成了上山路。对我来说,还是比较熟悉的一条登山路,毕竟已经走过一次。</p> <p class="ql-block"> 一行分成了两支队伍,一支队伍直接上山,一支队伍沿水泥公路前行,目标都是向孟信垴主峰进发。</p> <p class="ql-block"> 雨后的山野仿佛被施了魔法,每一寸土地都焕发出令人心醉的清新。水泥公路因雨水的浸润就像一面清冽的镜子,反射着驴友们的身影。路旁散发着混合青草与野花的芬芳,每一次呼吸都像在啜饮自然的琼浆。树叶上缀满晶莹的水珠,微风轻拂时便簌簌滚落,在不太明朗的阳光下折射出碎钻般的光芒。远处山峦褪去尘嚣,苍翠的轮廓被雨雾晕染得朦胧而深邃,宛如水墨在宣纸上缓缓洇开。</p> <p class="ql-block"> 没有继续走水泥公路,走了一条山路捷径,又来到了那一段彩色河床上。这是长期水流冲刷的遗迹,但现在已经没有水了,也许暴雨来时有水。因雨的浸润,更显得色彩斑斓。看上去光洁,其实其上布满了一个个石窝,规则有形,煞是漂亮。</p> <p class="ql-block"> 继续向山中进发。雨后的山中,空气清新,大自然正以最纯净的姿态,将积蓄的生机与诗意娓娓道来。山林都浸润在湿润的空气中,每一片叶子都泛着翡翠般的光泽,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抖落一串串晶莹的水珠。</p> <p class="ql-block"> 又来到了那一段铺满碎石的防火通道上。碎石路面上,一簇簇绿草倔强地从缝隙间探出头来。它们的根须像细小的银针,深深扎入石缝深处那几乎不存在的泥土里,每一丝根须都紧紧攀附着粗糙的岩石表面。阳光吝啬地洒下几缕光线,却足以让这些嫩绿的叶片舒展开来,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这绿草与这略显红色的石头相映成趣,坚顽中不失柔美,单调中存在茂盛,无处不体现自然的炫丽与伟大。</p> <p class="ql-block"> 野刺玫开放的时节,荒野便有了最动人的姿态。那些带刺的枝条倔强地伸展,如同少女扬起的眉梢,在无人问津的角落独自绚烂。粉色的花朵像被揉碎的云霞倾泻而下,倒垂的枝条划出优雅弧线,花瓣晶莹如珍珠缀满绿叶之间——含苞的羞怯似少女红着脸颊,盛开的则如丰腴少妇般热烈张扬。</p> <p class="ql-block"> 山风掠过时,整片刺玫会腾起阵阵花香。那香气不似温室花朵的甜腻,而是混着泥土与雨露的野性芬芳,引得蜂蝶在花间醉舞。尤其这雨后,水珠滚过带刺的枝干,更衬得花瓣透亮如琥珀。迷醉时猛然惊觉:原来温柔与锋芒竟能如此浑然天成。</p> <p class="ql-block"> 眼前就是孟信垴主峰,已有云雾缭绕在山头。此时,一片黑云飘来,落下几滴雨珠,便被一阵风吹散而去。就在大家准备着雨前行时,雨却不曾降临,老天眷顾啊!</p> <p class="ql-block"> 眼前又是一处残垣断壁,不仅展示了其原始质朴的美,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在大山深处随处可见历经沧桑的老屋,它们静静地伫立在无声的世界中,默默诉说着岁月的痕迹。残垣的静谧与萧索,不禁让人心生戚戚,这些石屋石墙已支离破碎,或是一堆废墟瓦砾,人都哪去了?</p> <p class="ql-block"> 若不是山坡上牛儿的牵挂,估计这位70多岁的老人和他的狗儿就不在这里坚守了。老人停下,与我们一行对话,狗儿便也蹲坐下来,安静地陪在一旁。</p>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曾经走过的那一简易木梯依然斜立在沟中,方便人们上下。</p> <p class="ql-block"> 穿过一片树林,就是开阔的香烟岭高山草甸了。</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高山与草甸共同孕育的秘境,想象中,四季都吟唱着不同的诗篇。春日是嫩绿与野花的圆舞曲,盛夏演绎着苍翠欲滴的蓬勃交响,秋日铺展金红交织的厚重油画,冬季则化作银装素裹的静谧童话。四季中,曾秋季造访,今时,又盛夏光临。只剩春季和冬季未尝光顾了。</p> <p class="ql-block"> 应该是无论何时造访,都能看见云朵在草海上投下流动的暗纹,听见风穿过松林的簌簌耳语,感受大地在脚下均匀的呼吸——这是最原始的生命律动,也是最纯净的自然礼赞。</p> <p class="ql-block"> 山脊上的风还是很大,队友们不得不躲在岩石下,躲避风的侵扰。</p> <p class="ql-block"> 连绵起伏的高山草甸像是一块巨大的绿色绒毯,一直铺展到与天际相接的地方,草甸上的草绿得发亮,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我诉说着这片土地古老的故事。虽然不是蓝天白云,晴空万里,郁郁葱葱的周围环境,还是让人颇为兴奋。</p> <p class="ql-block"> 在孟信垴高山草甸漫步,可以感受到风的抚摸与大自然的馈赠。这里的空气清新,仿佛能洗净心灵的尘埃,让人心旷神怡。无论是独自一人还是与朋友结伴而来,都能在这里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放松。</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你能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与神奇,一定会沉醉在高山草甸的自由与宁静之中,一会儿你可以攀上山巅看波澜壮阔。如果你也渴望逃离城市的喧嚣,寻找一片心灵的净土,那么孟信垴绝对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休息片刻,继续前行,攀登孟信垴主峰。</p> <p class="ql-block"> 对于孟信垴,网络如是介绍:孟信垴,山西阿勒泰,晋中小瑞士,太行山的自然秘境。孟信垴,是太行山中段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里山势雄伟,峭壁陡峭,其中香烟岭主峰孟信垴以2142米的海拔高度傲视群山。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主要目的是保护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以及整个森林生态系统。</p> <p class="ql-block"> 孟信垴的地势非常开阔,四周群山环绕,峰峦叠嶂。站在山顶,你可以看到一片片草坪连绵起伏,一直延伸到云端。这里牛马成群,鸟语花香,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而在半山腰,灌木丛生,桦木成林,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无尽的生机。而眼前就像一堵墙壁的大山就是主峰,已有驴友迫不及待登上了半山腰处。</p> <p class="ql-block"> 就在大队人马走在主峰脚下的土公路上,而山腰处的小队伍下撤汇合时,领队老大说如果沿公路前行攀登主峰就绕远路了。看见如巨墙般的石壁上有一豁口,老大说就从这里登山。</p> <p class="ql-block"> 此后便开始了一段艰难的攀行,看见这高耸入云的山峰,心里还是有些发怵,这能上去吗?</p> <p class="ql-block"> 这段攀爬我把它分为三段,第一段相对缓一些,是一段草甸山坡,隐隐约约有路径,也许是牛羊踏出来的小径,攀爬相对容易一些。山坡没有任何树木,只有野草铺满其上。</p> <p class="ql-block"> 这第二段是乱石阵,比较陡直,而且石头并不稳定,脚踩下去,容易形成滚石,殃及下面的驴友,大家只得紧依乱石阵旁草丛小心翼翼向上攀爬。有的时候,不得不手抓野草匍匐前行,但野草还不敢抓的很牢,用力依靠野草根茎,只起个顺带的作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p> <p class="ql-block"> 这第三段是最美的一段了,虽然脚下有些湿滑,更为陡直,人是在野花丛中向上攀爬,尽管危险依旧处处存在,但心情是美好的。</p> <p class="ql-block"> 回来后,网络上查了一下,此植物叫峨参。峨参是伞形科、峨参属的一种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茎较粗壮,高可达1.5米,多分枝,基生叶有长柄,叶片轮廓呈卵形,羽状全裂或深裂,有粗锯齿,背面疏生柔毛;复伞形花序;小总苞片卵形至披针形,花白色,通常带绿或黄色;果实长卵形至线状长圆形,它的花葶纤长,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也许我们经常遇见这样的植物,只不过它以单株、或者几簇存在,不被人们注意。也许它过于平凡,不被人们欣赏。但在这里聚集成片,成为花的海洋,还是让人啧啧称奇,颇为震撼的。</p> <p class="ql-block"> 走在峨参花海中,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山风轻拂,峨参花在阳光下晶莹剔透,细碎的花瓣如同少女轻盈的裙摆,随风摇曳。每朵花都支棱着精致的蕾丝边,风一吹就唰啦啦地响,活像一群穿着白纱裙的小姑娘在欢快跳舞。</p> <p class="ql-block"> 绿叶如翡翠般璀璨夺目,白色花朵如雪般晶莹,白花恬静地开放在绿叶的怀抱中。绿叶轻轻摇曳,仿佛在为白花伴舞,两者相映成辉,营造出一幅美丽的画面。大家纷纷停下攀爬的脚步,拍照留念。花总能给人带来美的心情,攀爬的艰辛,此刻已经随着花儿的摇曳,云消雾散。</p> <p class="ql-block"> 越过花海,穿过缝隙就是山脊了。这里还不是真正的山顶,再沿山路向上,来到一开阔之处,也就是有个转播塔的地方就是孟信垴主峰顶了。</p> <p class="ql-block"> 每次徒步经过千辛万苦登上山峰总会引发一些感慨,今天也不例外。站在峰顶的这一刻,时间仿佛静止。远山是翻涌的云海,如雪白的浪涛凝固在群山之间,峰峦化作墨色剪影,在光线并不强烈的阴天中若隐若现。山风掠过耳畔,带着松针与水汽的气息,将攀登时浸透衣衫的汗水都吹散成轻盈的雾。指尖触碰到的苍穹似乎触手可及,云絮从指缝流过时,才惊觉自己正站在天与地的缝合线上。</p> <p class="ql-block"> 俯瞰来时的山路,那些曾令人窒息的陡崖、磨破手掌的岩缝,此刻都化作蜿蜒的细线,像大地的掌纹般温柔匍匐。忽然懂得,山从来不需要被征服——它只是以亘古的沉默,教会我们如何与自己的渺小和解。当视野无栏,凭临而望,所有疲惫都羽化成蝶,只剩下胸腔里那颗跳动的心,与整座山脉共鸣着相同的频率。</p> <p class="ql-block"> 山头留下靓影,带着满腹欢欣踏上下山的山路。</p> <p class="ql-block"> 林下山路,一段惬意放松的行走,便走边看,边走边拍,看看连绵起伏的大山,吸吸葱茏森林中的负氧离子。</p> <p class="ql-block"> 一群身背五颜六色的背包客不知什么时候惊动了身旁的牛儿,这些牛儿吼叫着,奔跑着,不是他们给我们让路,而是我们给它们让路。这群牛共同奔向一处山坡上,几十头聚集在一起,一动不动,静静看着我们这一群背包客。它们或是天生具来的防御所使,抑或是护卫牛犊子的母爱所驱,在进行一场集体防卫。牛群挡住了我们前行的脚步,大家只得绕行过去。这是平生遇见的第一次牛儿的怪异行为。</p>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绕过一个垭口后,在又一个垭口处休息,开始用午餐。</p> <p class="ql-block"> 午餐自然是自带了。有的时候在想,山野之趣,趣在何处,有人说:在于它是一场与自然最纯粹的邂逅。待到登临高处,看云絮游走于群峰之间,忽浓如泼墨忽淡似轻烟,方才懂得古人"以满月为宴,与群山共饮"的疏狂意趣。</p> <p class="ql-block"> 《山中与幽人对酌》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浪漫豪放的诗作。诗中描写了李白在盛开的山花丛中与友人对酌的情景:“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李白与友人在山花烂漫的环境中畅饮,一杯复一杯,尽显洒脱与豪迈。此刻醉人不在酒,美景自醉人。</p> <p class="ql-block"> 午餐后继续前行。已见有废弃的梯田,抬眼时,眼前依然是一片残垣断壁,所有石头房屋已无房顶,只剩半边石墙,有些墙石整齐均匀,想象中是一座不错的石头房屋。有房屋的地方,必定有人在此居住过,也一定有下山的路。</p> <p class="ql-block"> 本以为不长时间就可到达山下,因为在一山脊处已看见山下梯田,没想到一番波折正在前方等候。一个山坳处,有一水塘,牛粪堆满此地,可以说明牛儿常在这里喝水,过了水坑,继续前行,有山路可走,但不见牛儿粪便,说明牛儿不曾光顾此区域。</p> <p class="ql-block"> 越往前走感觉越不对劲,没有下山的路。这时虽然走在树林之下,感觉不到悬崖的存在,但看看对面的大山,一定是走在悬崖之上的,这就是太行大山特有的嶂石岩地貌。这种地貌则是以延续不断的丹崖长墙、弯曲相连的Ω型嶂谷以及一头开口的峡谷为主要特色。我们一行就行走在单崖长墙的顶端,如果没有说错的话,应该是行走在二栈上。</p> <p class="ql-block"> 不知绕过几个山脊,依然没有发现下山的路,大家原地休息,领队老大前去探路。前面传来领队声音,让队伍继续前行,并顺坡下沟。说是坡路其实不是路,雨后土壤松散,有些湿滑,不是走,而是滑,大家小心翼翼滑落下来。沟里两侧峭壁光滑,沟底积满树叶,一脚下去,淹没膝盖,倒也软绵绵的,就像走在深可过膝的积雪里。</p> <p class="ql-block"> 沟口处是一段断崖,有几十米高,光溜溜的,领队确定此处不可下山,要求回返沿沟向上攀爬。大家跌跌撞撞,手脚并用攀附而上,沟的顶部有一片平坦之地,好像是山民们种地的梯田,不过其上长满了树木,梯田已经废弃。有梯田,便有出路。经过搜寻,还是找见了一条山路。</p> <p class="ql-block"> 虽然发现一条山路,山路与之前的山路没有什么两样,上升后再下降,绕过山坳之后,再上升又下降,至于前面是什么情况,谁也不知道。反复几次后,在一看似断崖的地方开始下山。这一段路比较陡峭,也比较险峻,有的地方需要坐在石头上挪动身子下滑,这个时刻也不管什么形象了,安全第一吗!</p> <p class="ql-block"> 直至下到又一个山坳处,眼前又是一条窄窄的大沟,希望沟口没有断崖。不过有几处看似台阶的痕迹,应该是一条下山路了。峡谷深处,两壁高耸如削,将天空割裂成一道细长的蓝缎。踩着经年堆积的枯叶层向下行走,每一步都激起树叶闷闷地"沙沙"作响,这声音仿佛在抗议这场迟来的惊扰。</p> <p class="ql-block"> 回望刚刚经历过的一条大沟,沟口处是一段几十米的断崖,是无路可走的。</p> <p class="ql-block"> 继续向沟下行进,有山民修筑的一段台阶路,明显地修筑在岩壁一侧,可以确认这是山民下山之路,不过已经没有人行走了。</p> <p class="ql-block"> 走出沟口,来到山下,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地了,又是一次有惊无险的徒步之行。大家调侃,一星级强度徒步之行,硬生生走出三星级强度水准。有时候在想,站在山巅,我们常常感叹自然的壮丽,体会山高人为峰的快感,但有时也会在大山里感到迷茫和处于窘境,苦于找不到下山的路,此刻人显得多么的苍白无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也说徒步窘境峰回路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临崖万丈心可安,</p><p class="ql-block"> 高巅徒走百千盘。</p><p class="ql-block"> 不是留恋烟霞美,</p><p class="ql-block"> 只因寻觅路径难。</p><p class="ql-block"> 忽来花明愁忧去。</p><p class="ql-block"> 又逢路转欢欣还。</p><p class="ql-block"> 不叹前途皆绝处,</p><p class="ql-block"> 且将窘境作征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不得不佩服领队老大,对山的脾气摸的如此透彻。他对大山的认知,就像是刻在骨子里的记忆,仿佛是流淌在血液里的本能。他走在山间,如同行走在自己的掌纹里。那些看似杂乱无章的羊肠小道,在他脚下分明是刻在骨子里的脉络。外人眼中层峦叠嶂的迷阵,于他不过是家门前几道熟悉的褶皱——知道哪处山坳藏着清泉,哪片松林能避风雨,甚至哪块岩石的棱角最适合歇脚,那里是出口一切都在掌控之中。</p> <p class="ql-block"> 在领队老大眼里,那些看似绝境的断崖下,总藏着先人用柴刀刻在岩壁上的箭头,那是指引方向的路标;看似无路的密林深处,弯腰拨开乔木灌丛会发现代代山民鞋底磨出的玉色石阶,正通向云霭深处的村落炊烟。<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得不佩服有这样一位领队,这是徒步人的福分。</span></p> <p class="ql-block"> 一路下山,眼前的一个村落叫南沟,依然有人居住,不过不多了,估计都是留守老人了。再过几年,估计村落也将人去楼空了。人们还在这里生活,估计还是惦念着山上的那群牛儿。</p> <p class="ql-block"> 看过了风景,经历了波折,虽然走在水泥公路上,心情还是很愉悦的。天气已经放晴,准备坠落的太阳其余晖照在眼前的悬崖峭壁之上,仿佛度了一层金辉。</p> <p class="ql-block"> 走到南沟村碰见村民,便上前问询,山顶废弃村庄处可有下山之路,村名答曰,有一台阶路可以下山。村民问,你们从哪里下山,我们说从后面的这一条沟,村民说你们绕远路了!原来我们错过了一个下山口,这一绕,多走了近2个小时山路。</p> <p class="ql-block"> 耐心等待后续驴友的到来。行走在山里总不会让人失望,除风景、迷茫之外,还有让人惊奇的地方。险径旁,山路边,野韭菜变成了驴友们的最爱。徒步路上不只有风景和艰辛,还有收获与快乐。</p> <p class="ql-block"> 人员集结完毕,已近晚上八点。一辆三轮车开过来,领队说还有几个人在路上,希望师傅去接应一下,山民二话不说,掉头进入沟中。最后几个驴友由山民开着三轮摩托车接至大巴车前,山民淳朴,不要半文劳务费。山民用最本真的方式诠释着:真正的富足,从来都与山的高度无关。这个画面编织成了一曲动人的山歌,但愿让这淳朴善良的品质如同山风般清新,世代流淌在这片土地上。</p> <p class="ql-block"> 启程时,大巴车电子表显示已经8点10分,路途中又经历了一场雨。今天徒步总有幸运相伴,雨总是下在了该下的地方和该下的时刻,仿佛是大自然最精准的安排,老天尤其眷顾我们这一群徒步人。途中有驴友接电话,说长治市区正在下大雨,大家戏谑说,回到市区可能会停雨,雨会又一次与大家擦肩而过。</p> <p class="ql-block"> 坐在车里,回顾一天徒步颇有一些感怀。站在山巅,疲惫与尘虑被风卷走,只剩胸膛里鼓荡的感动。回望曾经走过的山路,那些看似偶然的际遇:一段迷茫的山路、一处无措的窘境、一程陌生的善意、一刻恰到好处的天候,都成了命运暗藏的温柔笔触。原来最深的幸运,不仅是遇见风景,更是这一路与天地、与驴友、与山民与自己的美丽和解。</p><p class="ql-block"> 晚11点半回到家中。</p> <p class="ql-block"> 本视频由同行驴友苏心拍摄制作</p> <p class="ql-block"> 本人照片来自同行驴友拍摄,部分图片取自同行驴友,在这里予以致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用虔诚和敬畏欣赏自然,</p><p class="ql-block"> 用双腿和脚板丈量山野,</p><p class="ql-block"> 用文字和图片记录旅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同行有趣的人,</p><p class="ql-block"> 记录有趣的事,</p><p class="ql-block"> 拍摄有趣的景。</p><p class="ql-block"> 有趣皆脱俗,</p><p class="ql-block"> 相知方觉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06-14 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