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嘉积老街:一场未竟的情缘 </b></p><p class="ql-block"> 冯清权 </p><p class="ql-block"> 在嘉积老街,我常与影友、笔友相聚老爸茶馆。蒸腾的茶烟里,总少不了友人打趣。影友说:“你的镜头里裹着老街烟火,蘸着老街气韵、藏着岁月故事。何不将这些珍贵的影像汇成影集”;笔友说:“老街让你如此痴恋,何不执笔,将‘嘉积新纪元’五条老街(新民街、积庆街、嘉祥街、纪纲街、元亨街)的前世今生以文字绘就长卷”。</p><p class="ql-block"> 嘉积老街的每幢骑楼、每块石板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从码头喧嚣到茶碗温热,从商贾往来到市井吆喝,藏着几代人的兴衰记忆。每一处褶皱都值得用抽丝剥茧般的笔触去探索。只叹才疏学浅,写不动岁月的厚重,载不出老街的风骨。只能搁下宏大叙事,转而絮叨那些独属于我与老街的私藏往事,权当是对这片土地绵长眷恋的另一种告白。</p><p class="ql-block"> 回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我的童年深深扎根于那片远离尘嚣的国营农场。孩提时,家人曾带我去过县城。那时坐在摇晃的车厢里,周围是拥挤的人群,懵懂的我对县城没有太多概念。县城的模样,在记忆里早已模糊成一团虚影,对嘉积城的印象始终隔着一层薄雾。</p><p class="ql-block"> 上小学时,最令我魂牵梦绕的,便是每年春节跟随父母返回家乡。每到年关,农场都会安排专车接送职工们回老家团聚。记得有一年,解放牌卡车载着满车归心似箭的人们在土路上颠簸。车轮卷起漫天尘土,车厢里挤得密不透风,可每个人眼底都闪烁着藏不住归乡的期盼。</p><p class="ql-block"> 卡车驶进县城,米白色骑楼群落如海浪般扑面而来,青砖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色彩。石板路上,小贩挑着担子穿梭,甘蔗汁的清甜混着椰子糖的焦香,引得我直咽口水。还有百货商店玻璃柜台内诱人的小汽车、铁皮青蛙玩具,每一样都是那样的诱人。我踮着脚尖扒在柜台上,沉浸在这些新奇的世界里。直到母亲拽了拽我的衣角,才依依不舍伴着暮色与家人一同匆匆赶回博鳌老家。尽管在嘉积城只是浮光掠影的游历,却在我心底镌刻下难以磨灭的印记。</p><p class="ql-block"> 此后,嘉积城成了我梦中的常客。夜晚躺在老家中的木床上,望着窗外的星星,总会想起那排延绵的骑楼,想起石板路上跳跃的阳光,那些未曾细探的巷弄,那些藏在骑楼里的故事,像神秘的宝藏,勾得我挠心挠肺。我开始缠着父母,央求他们带我再去嘉积,哪怕只是在老街匆匆走上一遭,听听自行车的铃铛声,嗅嗅烤地瓜摊的焦香,我也满心欢喜。渐渐地,嘉积不再只是一个地名,而是我童年最温暖的向往。</p><p class="ql-block"> 岁月流转,稚气褪去。一再踏入这条老街,少年的青涩早已沉淀在时光里。青石板路上的苔痕、骑楼斑驳的砖墙、咖啡馆里飘出的味香,裹着此起彼伏的琼海话寒暄。恍惚中,猛然发现,老街已褪去朦胧的面纱,那些记忆里未曾读懂的岁月刻痕,正清晰勾勒出这座城的筋骨。原来我眷恋的,何止是老街的风景,更是藏在砖瓦茶香里的岁月温度。老街如桥,一头系着懵懂的过往,一头连接着清晰的今朝,承载着一生的思念与炽爱。</p><p class="ql-block"> 嘉积老街的魔力,不仅在于街巷与情怀,更藏在那次不经意的相遇里。九岁那年与老街结下更加深厚的缘分,至今仍在我心头萦绕。那年,我们姐妹三人相携从老家来到嘉积,返程时却发现已无回农场的班车。夜色将至,只好在新民街末端找了间简陋的私家旅舍,花六毛钱换了一夜落脚处。隔壁住着个和我年纪相仿、身高相近的男孩阿东,他热情地拉着我聊天,硬要我去他家和他一起睡。分别时,他红着脸反复叮嘱:“下次来一定要找我玩,还住我家”。此后每次进城,我们都像约定了似的相聚,他带我穿梭在骑楼小巷,分享嘉积街头的糖糕,那清脆的笑声仿佛还缠绵在耳边。</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年暑假,我上嘉积找阿东,他神秘兮兮地拉着我钻进新民街的小巷,七拐八绕来到一户人家院墙外。他麻利地爬上墙头,朝我招手:“快上来!这家的黄皮果熟了”。我学着他的样子笨拙地翻墙,不小心刮破了裤腿也全然不顾。我们蹲在果树下,一边偷吃黄皮果,一边听他讲嘉积城的奇闻异事,酸涩又清甜的果汁溅在衣襟上。离开时,他把兜里剩下的黄皮果全塞给我:“下次来还带你找更好吃的”。晚饭后,阿东带我去看电影,月光洒在嘉积的骑楼上,给老街镀上一层银边。我们慢悠悠地往影院走,阿东绘声绘色地讲述着我没看过的其他电影,手舞足蹈的样子像个小大人。第二天分别时,他耳尖泛红,眼神里满是期待,絮叨着口头禅:“下次来一定要找我玩,还要一起看电影” 。</p><p class="ql-block"> 从那以后,嘉积城便成了我心底最柔软的牵挂。每当夜幕降临,农场宿舍的电灯泡摇曳着昏黄的光晕,我总会望着窗外的月光,想起嘉积骑楼下斑驳的光影、万泉河畔温柔的晚风。那里的一街一巷,都像刻进骨子里的烙印,让我刻骨铭心。我常常幻想,若能和阿东一样在嘉积有个家,和阿东一起上街玩耍,哪怕只是老城角落里一间小小的屋子,推开窗能望见骑楼飞檐,晨起能听见小贩的吆喝,夜晚能枕着万泉河的涛声入眠,那该是何等的幸福。不需要宽敞华丽,只要有一处属于自己的天地,能将那些对城市生活的憧憬、对人间烟火的眷恋安放,便是我此生最美好的心愿。</p><p class="ql-block"> 那一年,九月的秋风裹着潮气漫过嘉积城,骑楼雕花护栏上跳跃的阳光都变得轻柔,连青石板路也沁出凉意。街上油条摊翻炸的滋滋声混着蝉鸣,居民的日子悠哉又闲适,原以为老街会永远在记忆里温柔生长,殊不知一场天灾正在酝酿。</p><p class="ql-block"> 1973年,那场令人胆寒的14号超强台风,夜间在琼海博鳌海域轰然登陆,仿佛一只暴怒的巨兽,裹挟着摧枯拉朽的力量,将嘉积城瞬间卷入灾难的漩涡。狂风发出凄厉的嘶吼,掀翻屋顶,折断树木,暴雨如注般倾泻而下,与肆虐的狂风交织成毁灭性的摧残。这座让我朝思暮想的城市已面目全非,曾经繁华热闹的街巷被夷为平地。</p><p class="ql-block"> 我揣着对阿东安危的惶惑,踏入劫后的嘉积城。眼前的景象令人心碎,曾经气派的骑楼建筑,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壁,破碎的砖瓦七零八落,扭曲变形的钢筋裸露在外,像是在无声地哭诉着灾难的无情。嘉祥街、积庆街、纪钢街,像是倔强的守护者,在这场浩劫中部分侥幸留存。然而,即便它们还矗立着,门窗也大多残破,墙面布满裂痕,与往昔的生机盎然相比,显得格外萧瑟凄凉。</p><p class="ql-block"> 我跌跌撞撞朝着新民街狂奔,此刻,恐惧如铁钳般掐住咽喉,连呼吸都带着刺痛。满目疮痍间,邻居一声沉重的叹息——“阿东没了”,像一记闷雷炸在耳畔,震得胸腔发疼。泪水瞬间模糊视线,朦胧间,废墟化作那年新民街的月光,照亮两个孩子纯真的笑颜。嘉积城虽非我的栖居之地,但眼前的砖石狼藉,连同消逝的挚友,如同巨石压在心头,千般滋味翻涌,却只剩沉默里的怅然若失。</p><p class="ql-block"> 这场灾难过后,这座伤痕累累的城市陷入沉寂,但嘉积人骨子里的坚韧,让它在废墟中渐渐有了复苏的迹象。无数建设者挥洒汗水,一车车砖石运进废墟,一声声号子响彻云霄。经过多年不懈的改造建设,这座浴火重生的城市凤凰涅槃。街道重新规划拓宽,现代化建筑与保留修缮的骑楼老街相得益彰,万泉河畔建起休闲步道,绿树繁花点缀其间。随着时间推移,伤痛渐渐被抚平,新的生活在废墟上生长,那些坍塌的砖瓦重新垒砌成希望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1992年,琼海撤县设市,嘉积作为核心城区,以优雅的环境、悠闲的生活节奏,一跃成为海南最宜居的城市之一。漫步街头,处处可见居民悠然的笑脸,文明之风浸润着每一寸土地。嘉积更是凭借整洁的市容、浓厚的人文氛围与和谐的社区环境,连年摘下全国文明卫生城的桂冠,这座曾被灾难重创的城市,绽放出了璀璨夺目的光彩。</p><p class="ql-block"> 2010年,海南获批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消息如春风般吹遍琼州大地,也再度点燃了我心底那簇蛰伏已久的火焰——在嘉积城拥有一套属于自己房子的愿望。彼时,林立着数不胜数的高档小区虽透着现代气派,我却独独相中这条藏在琼海褶皱里的西园老街,虽未跻身“嘉积新纪元”五大名街之列,却以独有的烟火气与沧桑感,镌刻着属于自己的城市记忆。之所以执着于此,还因为西园街与新民老街只有一街之隔,留存着儿时与阿东嬉戏的街巷印记。</p><p class="ql-block"> 踏入这条老街,时光仿佛按下慢放键:骑楼斑驳的墙皮里藏着几代人的故事,拐角处的老茶馆飘出袅袅茶香,老人们摇着蒲扇围坐闲谈,孩童追逐嬉闹的笑声在巷弄间回荡。这里没有高楼的冷硬,每一块砖瓦都沉淀着岁月的厚重,每一缕烟火气都饱含着浓郁的人文气息,仿佛能将我年少时对嘉积的憧憬、台风灾后重生的牵挂,尽数安放。</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我随家人在这条老街清幽栖居。每次推开家门,像是开启了另一段人生。清晨,总被楼下阿婆熬粥的香气唤醒,午后,老茶馆的木椅成了我的“据点”,听着老人们讲嘉积旧时的奇闻轶事,聊台风灾后重建时的艰辛与坚韧,如同亲历了这座城的跌宕岁月。</p><p class="ql-block"> 老街的邻里们个个热情似火。对门老何是二级电工,我家电线短路,他二话不说帮我检修,楼上王叔擅长木工,我家桌椅老旧,他提着工具箱上门修补。每逢节庆,整个小区便热闹起来,端午包粽子时大家围坐一团,粽叶翻飞间,糯米混着咸蛋黄香味四溢;中秋夜,邻里们搬出桌椅,摆上月饼,在骑楼的月影下,共话家常。</p><p class="ql-block"> 闲暇时,我会漫步在老街,抚摸着骑楼的老墙壁,看阳光透过缝隙洒下斑驳光影。那些曾在记忆里轰然倒塌的废墟,早已化作如今温暖的跃动月岁画卷。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景一物都承载着我的眷恋,让我庆幸当初的选择。在这充满故事的老街,我不仅找到了栖身之所,更收获了一份独属于嘉积的岁月静好。</p><p class="ql-block"> 清晨,我总爱推开家门,用手机捕捉老街的诗意:新民街骑楼长廊镀着珍珠色光晕,挑筐阿公蓝布衫上的褶痕在晨光中舒展,宛如流动的水墨画;两条接壤的积庆街和纪纲街,烟火升腾,肉铺案板扬起逆光金粉,鱼贩泼洒的水珠折射出彩虹,老式自行车的剪影穿梭其间,交织成市井的交响。</p><p class="ql-block"> 午后,嘉祥街的阳光洒落。骑楼雕花窗棂在地面投下几何图案,老裁缝铺内,褪色旗袍与店主布满老茧的手在光影中低语,诉说着手艺人的坚守。</p><p class="ql-block"> 黄昏的溪仔古街,苔痕斑驳的石板道被岁月打磨得温润如玉,夕阳把砖墙浸染成琥珀色。孩童追逐嬉戏,身影在墙上摇曳生姿;坐在门槛剥椰子壳的老人、银发在余晖里泛着微光。转角处,踏入被斑驳树影笼罩的前进街,粿汁馆的玻璃门折射出细碎光斑,映照着往来行人……这些裹挟着人间至味与时光温度的瞬间,都被我有心定格,酿成了永不褪色的老街味道。</p><p class="ql-block"> 暮色四合,翻看照片,每张都是老街的魂。墙皮剥落的斑驳骑楼、人声鼎沸的喧闹市集、漾着生活气息温暖笑颜,不仅是我的记忆珍藏,更是嘉积百年变迁的见证。当目光停留在新民街的照片上,时光犹如穿透屏幕,当年阿东递来的黄皮果,仿佛还带着酸甜的余味,石板路上依稀飘着他讲过的奇闻,刻着故人印记,藏着年少憧憬,每每想起,心里满是感动。</p><p class="ql-block"> 在嘉积老街,我找到了心灵的归处,更读懂了一座城。细细翻看拍摄的影像,每一张照片都是老街与光影谱写的独特诗篇,它们讲述着嘉积的往昔、当下与明日,也承载着我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镜头与回忆在此重叠,在老街的光影流转间,我收获的不仅是摄影的灵感,更是与这座城市难以割舍的缘分。</p><p class="ql-block"> 或许,这份情缘从未真正圆满,因为老街在变,而我始终在追逐记忆中那个带着黄皮果酸甜的夏天。那句“下次再来”的约定,永远凝固成心底未竟的情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