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两岸游离

黄河行者

<p class="ql-block">当我拉着小毛驴走进漓江边时,正好夕阳西下,满江金黄,不愧是天下闻名风景区,一路上游人特别特别的多。人们都看着我的小毛驴侧身礼让。过去在图片里见识了很多的象鼻山倩影,当真正走到其跟前时,还是特别令人心醉的。许多人在象鼻山那里打卡照相,我也就没去凑这份热闹了,一个人也不好请谁帮我拍上一张</p> <p class="ql-block">漓江边许多人都在夜钓,也有大人带着小孩顺堤边走用很长竹杆的网渔径直网捞江里面的小憨包渔,我观察了一下还真是能网得到哟。选择了一处临江平缓处,堤上还长有一棵青翠的大树,对面是迷幻的霓虹灯,当晚就把帐篷扎在这里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很多人游漓江,小船儿轻轻摇,把休闲心景用钞票去打理。而我则是靠双脚在漓江沿岸来回踱步。漓江边的小路也不是两边都能走的。源于大自然的山势造型,有时你得走河的右岸,有时又得渡过河走河的左岸。在漓江边,我就来来回回渡了几次河。每次渡河费是壹拾伍块钱。</span></p> <p class="ql-block">除了沿着漓江徒步外,我选择深入村庄附近的竹林小道。这些小道通常由当地村民开辟,用于日常通行或耕种,但如今已成为徒步爱好者的秘密宝藏。走在茂密的竹林间,微风拂过耳畔,阳光透过竹叶洒下斑驳光影,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有个渡口的名字非常有趣:半边渡</p> <p class="ql-block">漓江之水非常清澈,晚上也不冷,看到其他人在河里游泳,我也就下去游了一下。然后开始咨询周围的人顺漓江怎么走到阳朔去,很多人告诉我走不去的,上百公里远,有些地方也是没路的,他们也没有走过,都是坐车或坐船去。可能我没有问到当地那种徒步爱好者吧。</p> <p class="ql-block">我才不管他三七二十一,先攻略了一番两步路大概的轨迹,路过一个当地居民都排队购买的大食堂饭店,各买了两个肉包糖包杂粮包,就开始上路了。我想得异常简单,只要沿着漓江岸边走就能笃行到达下游之阳朔滴</p> <p class="ql-block">在桂林城里兜兜转转,居然看到了蔡锷将军的铜像,当年将军也在桂林当过执政,创建了桂林陆军小学,二三十年代广西军界的许多人都是这坐武备小学的毕业生,我知道的应该就有李宗仁白崇禧之类。后来蔡将军做了我们云南省的第一任督督,在云南领导了重九起义。后来又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袁世凯帝制,发动了著名的云南护国运动。</p> <p class="ql-block">每个地方的出城都是不容易的,七湾八拐有的地方被一些工厂占据着走不过去,有的地方又是军事禁区不能穿越,只好走一些漓江支流水系,风景也是相当好的,有的地方因为没有架桥或舟船,需顺河边绕五六里路才能找到小桥再折返下来。</p> <p class="ql-block">大圩镇是仅次于桂林的大渡口,我走到这里就住了一个晚上。当天晚上的雨非常之大,我的帐篷搭在铁棚子里面,雨声江水声喧嚣不停,实在亲密互动了一个昼夜。镇上老房子特别多,因为过去做生意的客源广,大家都比较敬仰关老爷,我看了一下高大气派的关老爷庙就有两个之多</p> <p class="ql-block">因为徒步旅行,路过了白崇禧祖上的故居与白氏宗祠,很多老年人都在里面打牌娱乐。这是一个回民风气很浓的村庄。白将军蛰居台湾省后好像还被推举为了伊斯兰协会的会长。他的小儿子白先勇是个大作家,挺爱国爱乡,促进统一的。</p> <p class="ql-block">大圩古镇民国时期的中华银行,还有座明时始建的万寿桥,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漓江发源于桂江源头越城岭猫儿山,全长164公里。流经大圩,清澈的河水与奇丽的山川交相辉映,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大地上。漓江那碧波荡漾的江面,倒映着周围的山峦与洞穴,给人一种宛如置身于画境中的奇妙感觉</p> <p class="ql-block">从桂林至阳朔的83公里河段,被誉为桂林山水之精华,全是著名的喀斯特地貌,山峦起伏,河水穿流其间,洞穴与奇石相辉映,展现出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乘一叶竹筏,可尽情领略两岸壮丽的风光,仿佛穿越于如诗如梦的天籁仙境</p> <p class="ql-block">在大圩镇上买了两瓶啤酒,去到一个民居家选了他从江中钓的一碗鱼,一碗糯米饭一份年糕,小小钱儿品尝了一下当地特色。天平绿洲、平湖倒影、夏棠胜境等自然景观,无不令人陶醉其中,仿佛踏入了一个天人合一、返璞归真的梦幻世界。而双流古渡与梦幻河谷更是让人流连忘返,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p> <p class="ql-block">在万寿桥上来回走了两趟。桥头有个叫兴旺的小吃店,本想在这里吃个小吃的,但全是烧烤。一点不喜欢。从杨堤码头到兴坪古镇之间的一段漓江流域,保持了较高的生态完整性和原始风貌。与其他热门旅游区相比,杨堤段更像是一个“隐世桃源”,没有喧嚣的人群和商业化的痕迹,只有清澈见底的江水、层峦叠嶂的青山以及蜿蜒曲折的小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虽说漓江边某些地方有步行绿道。下雨之后绿道上淤积了很多淤泥。很多枯枝竹子倒伏在路面上。由于没人打理,绿道也不是那么的畅通。但总比走公路好,人车分流嘛。临江而行,注意一下小青青就行了。看着一条又一条的游船从江面驶过,真是轻舟越过万重山的感觉。</span></p> <p class="ql-block">小毛驴蹄子上糊了很多淤泥,走的也很艰难,日晒雨淋,苦中行乐自我安慰。既然确定以徒步的方式,从桂林徒步阳朔,亲身丈量、深刻感受这一段83公里的漓江山水画卷。这是一场充满未知的冒险,无法预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或许有些路段已无法通行,或许会遇到别样的意外,还有那些有趣的人和事,植被小动物等</p> <p class="ql-block">大圩是个大码头,孙中山领导北伐时在此设过大本营,倭寇兵锋逼近桂林时,许多文化人在此避难。鸳鸯滩斑石壁似虎皮,叫白虎山。山下一滩叫锣鼓滩。因滩边有两块盘石,一块形圆如鼓,另一石扁平似铜锣,河滩因此得名。滩上游有一孤峰临江兀立,独秀挺拔,与相距不远的小尖山合称为“鼓棍山”,相传是敲打滩边锣鼓的两根鼓棍</p> <p class="ql-block">很多时候下着小雨。路上也没行人问道,我依然在行走,夜晚的江边打渔人都回家睡觉了,渔鹰也下架休息了。甚至不知道今晚晚饭什么吃、住哪里,能否找到理想的宿营地?。这一切都是未知数,但正是这种未知,让我更加期待前端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漓江风景是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4A风景名胜区,被誉为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览区。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融合了清澈的江水、重峦叠嶂的山峰、奇妙的洞穴与美丽的象型石头,共同织就了一幅幅令人心驰神往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我都是会选择漓江边搭帐篷住,大清早前来江边浣衣的有三五个,我喜欢跟她们款白话。漓江的特色可概括为“清、奇、巧、雾”四个字,其核心景点则包括“一江、两洞、三山”。这一江,即漓江本身,而两洞则指的是芦笛岩与七星岩,三山则独秀峰、伏波山和叠彩山,它们共同构成了桂林山水的绝美诗韵</p> <p class="ql-block">今天天气好,我将驼包背包和外衣全洗干净了。漓江宛如一条青翠的丝带,蜿蜒穿行于千峰万峦之间,奇峰林立,碧水潺潺,河壁陡峭,青山倒映,构成了一幅绵延百里的绚丽画卷。在这如诗如画的漓江上漫游,尽可欣赏到奇峰的倒影,忘却掉自己一路风尘的疲惫。</p> <p class="ql-block">大圩古镇青石板路特别有历史感,码头上蛰伏着一只硕大的金蝉。碧绿的江水、牧童悠扬的歌声、渔翁悠闲的垂钓,还有那古朴的乡村人家和清新的空气,一切都如同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p> <p class="ql-block">当天晚上雨水非常大,就将帐篷和一些物件放在码头上晾晒。漓江这幅百里画卷,在清晨的薄雾中徐徐展开。青翠的山峰紧依岸旁,碧绿的江水蜿蜒曲折,峡谷的峭壁陡峭险峻,飞瀑如悬泉般倾泻而下。绿洲与险滩相间,奇洞与美石共存,每一处都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雕龙画凤的民俗博物馆,门票不菲,也就舍不得进去观瞻了。对于喜欢户外苦旅、亲近自然的我来说,杨堤段无疑是一个绝佳的目的地。在这里,你可以远离都市的繁忙,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体验一场别样的徒步清欢</p> <p class="ql-block">半边渡过去的有一段,落石非常虾仁,到了山岩边路被水淹了,只好呼叫对面的艄公过来接我摆渡涉险。费用十五大毛。游船顺流而下,画卷也随之逐渐铺展,而草坪、冠岩、杨堤、兴坪等地的景致更是锦上添花,尤其是到达阳朔的碧莲峰时,这幅画卷达到了最佳境界</p> <p class="ql-block">漓江的众多景点中,九马画山、黄布倒影、20元人民币背景、老寨山、相公山以及阳朔西街等都是不可错过的。若将漓江比作一幅宏大的中国水墨画卷,徒步探索便是沉浸于全程美景的绝佳途径</p> <p class="ql-block">阳朔出来寻找遇龙河,走错了四五公里路,没有找到工农桥。作为漓江在阳朔境内最长的支流,被誉为“小漓江”,从遇龙桥绵延至工农桥,河面宽度在38至61米之间,常年水质清澈、水流平缓。沿途设有28道堰坝,景色宜人,群峰耸立、绿树环绕,田野与村庄交织出一幅和谐的画卷。河岸边租自行车骑行的人不少,像我这样行走的没遇到一个</p> <p class="ql-block">幸会遇龙桥特别有历史感、犀牛望月等众多风光胜迹,感受穿山古寨、归义城遗址等历史遗迹的厚重。整个遇龙河景区保持了原始的自然风貌,远离都市的喧嚣,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纯自然的山水画卷之中。与漓江的“大家闺秀”气质相比,遇龙河更像是一位令人心动的“小家碧玉”。</p> <p class="ql-block">遇龙河两岸,山峰层峦叠嶂,形态各异,江岸边,绿草茵茵,翠竹环绕,树木茂密,给人带来一片清凉的避风港。遇龙河的水,宛如一块晶莹的翡翠,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穿梭,水筏轻轻飘荡,就是太阳很大,让我喝了很多水</p> <p class="ql-block">每当微风轻抚水面,便激起层层涟漪,仿佛小提琴奏出的音符,在静谧中流淌,轻轻诉说着遇龙河的美丽与宁静。来到桂林,若只游览漓江而错过遇龙河,那无疑是一种莫大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遇龙河有三座古桥――遇龙桥、仙桂桥、富里桥,声名显赫。而坐落于遇龙河畔的旧县村,被誉为“将军府第”和“进士楼阁”,其历史可追溯至约1400年前。民居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气息,小径幽深,青砖黛瓦、坡屋面等建筑特色彰显出独特的魅力。这次出门就带了两瓶烧酒,晚上路餐时就喝上两口权当自娱自乐</p> <p class="ql-block">特别是村子入口,那宽厚而光滑的大理石门楣门框门槛和础石,无不透露出非凡的气势与质感。遇龙桥是那种古香古色,几步大石梯上去过了拱桥顶后,有几步大石梯下桥。一个好心人帮我抬小毛驴,上得桥顶,我发现桥上有张百元大钞,问周围人都说不是他的,我就将这张大钞顺手给了这位好心人。</p> <p class="ql-block">遇龙河难怪被誉为“世界一流的人类共有的自然遗产”,吸引了无数国内外专家和游客前来探访。其两岸风光如诗如画,田园气息扑面而来。如我等这番脚踏实地的苦行者也是慕名前往。</p> <p class="ql-block">在桂林的众多景点中,象鼻山、七星岩东西巷、日月双塔、罗马门以及夜游两江四湖都是不容错过的。而位于兴坪古镇的罗田洞,作为桂林最大的溶洞,距离兴坪古镇仅六公里,同样值得徒步游览</p> <p class="ql-block">从桂林大桥出发,到大圩、草坪,最终抵达杨堤码头,全程约27公里,其中还包括渡船环,往返两次。再从杨堤码头出发,漫步过甲天下、九马画山,打卡20元人民币背景地,再游览兴坪古镇与老寨山,一路上累并快乐着。</p> <p class="ql-block">杨堤段最受欢迎的经典徒步线路,全长约近二十里,沿途经过多个景观,如鲤鱼挂壁、半边渡等,风景如诗如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九马画山,这是一座天然形成的巨石山体,上面的纹路酷似骏马奔腾,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当地人告诉我,每个山头都有他的名字,像这座山头就叫羊角山,他还指了很多很多的山,谁叫什么名字谁叫什么名字,其他的我就记不清楚了。人们还是很佩服我拉着小毛驴能够从桂林走到阳朔来。</p> <p class="ql-block">岸上山梁徒步不乏味,也可尝试一下水上徒步。杨堤段有些地方漓江水流平缓,水深仅及膝盖,非常适合着鞋浅滩行走。这种独特的体验不仅能让你更近距离接触漓江的清澈水质,还能欣赏到两岸倒映在水中的秀丽山峰。</p> <p class="ql-block">虽然杨堤段风景优美,但沿途几乎没有商店或补给点,出发前准备好了足够的饮用水、干粮以及急救药品。太艰难自己产生垃圾随身带走,做到“无痕旅行”</p> <p class="ql-block">漓江杨堤段不仅是一条徒步线路,更是一扇通往自然之美的窗口。行走中可以暂时忘却生活的压力,用脚步丈量大地,用心灵感受自然。每一次呼吸都充满新鲜空气,每一步前行都能发现新的惊喜。渴望逃离城市的喧嚣,就来一次杨堤徒步吧,让这片未开发的原始美景治愈你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杨堤位于阳朔县北部,属于典型的“喀斯特”溶岩地貌区,境内群山耸立,山多地少,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田园青山倒影花儿香鸟儿鸣蜂而忙人儿悠,山与水人与物融为一体,一派南国风光</p> <p class="ql-block">百里漓江宛如一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彩墨山水画卷。如果将漓江比作一首长长的抒情诗,那么桂林至草坪仅仅是诗的序曲,舟过草坪到杨堤,帷幕上如一道天幕徐徐拉开,美丽的阳朔风光扑入视野,这才是这部诗的主旋律</p> <p class="ql-block">桂林城里面双塔公园,一个塔到另外一个湖心塔,还得通过地下水道进入才能上到湖心塔里面去,里面的佛家门宗我也不懂。但第一次看到了十二生肖的守护神。</p> <p class="ql-block">我在漓江边留宿的时候,看到放渔鹰的人很是辛苦,要将渔鹰收笼,再将竹排紧紧的固定好,忙乱好大一个晚上才歇息。每当江水枯浅,桂林至杨堤段不能通航,杨堤就成为漓江游的起点。万头攒动,热闹非凡。静与动奇妙地融汇在百里漓江,“一山一水一诗题”,宛如一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彩墨山水长卷。</p> <p class="ql-block">如来佛祖,万世师表孔圣人都是历史上威名远播的精神图腾。鉴真大和尚是世界佛界很敬仰的一位信仰者。这些圣人都供奉在桂林的双塔里面。阳朔杨堤漓江景区主要以坐竹筏游漓江为主,从杨堤漂到兴坪,途经鲤鱼挂壁、童子拜观音、神笔峰、浪石风光、雄狮爬五指山、老人守苹苹果、八仙过江、九马画山、终点二十元人民币背景图案处</p> <p class="ql-block">官岩村头,一山临江矗立,石壁上遍布石纹,似有群猴竞跑,故名猴山。 山壁宽阔,像一块大布幕,旁边有一峰,好似人在拉开布幕,阳朔风光如舞台节目,接踵而来,故称帷幕山。</p> <p class="ql-block">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法自然,顺其自然,这就是道家哲学朴实的唯物观。冠岩下游半里, 就是以壁纹似锦绣而得名的绣山,由红、紫、赭、绿色的宽阔石壁组成。石纹错落参差,如画似绣,乍看像一块壁毯高悬,细看可揣摩出各种物体。</p> <p class="ql-block">山有两个岩洞,背面的叫南岩,又称绣山岩;正面的叫北岩,亦称青衣洞,能容千人。山顶灌木丛生,崖壁上有一石,酷似一座装在假山上的瓷塔,人称“八挂瓶”。</p> <p class="ql-block">距绣山两里地, 一山高耸,叫渡口山。山势高大雄伟。山下有一条横路,被削壁深潭阻隔,行人须乘渡船才能前行,由于同岸设渡,故叫半边渡。立于渡口北望,只见数峰相连,高耸入云;渡旁河心有一洲,面积百余亩,绿树成荫,卵石遍布。</p> <p class="ql-block">桃源村下游不远有一河滩。滩左岸的石壁上,有两块钟乳石,酷似一对交颈依偎、相亲相爱的鸳鸯,故名鸳鸯滩。初春时节,桃花盛开,红绿相映。田园里荔枝树已经初挂果,难说我在昆明吃的荔枝都是这里运出去的。</p> <p class="ql-block">有段路总觉得有人为捣毁的痕迹,在悬崖边上,距离就百十来米,你过不去就过不去,尽管两边都有路的痕迹,但中间就是塌陷了。岸旁青峰林立,山上有山,形成独特的山群:有如静坐的观音,有似骏马欲奔的坐马山,有如猛虎出林的猛虎山,还有一组如虎追羊的山,称“猛虎擒羊”。</p> <p class="ql-block">下桃源村对岸有一小山, 称人仔山。山顶有一巨石三米高,扁圆如石磨,称“仙磨” ;磨旁另有一块三米多高的倾斜立石,宛如人推石磨状,俏妙逼真,合称“石人推磨”。</p> <p class="ql-block">鲤鱼壁位于杨堤圩下游2里许的鲤鱼滩上。滩边一山,山壁临水,远看山壁酷似一尾红色巨鲤,故壁下河滩名鲤鱼滩。此滩壁峭水急,行船擦山而过,滩险景奇。</p> <p class="ql-block">罗汉山山腰一岩,叫出米岩。相传罗汉山的出米岩下,住瞢18户人家,一户是财主,其余是财主的佃户。佃户辛勤劳动,仍不得一饱。有一仙人推动“仙磨”磨石成米,米从罗汉山中的出米岩流出,刚够养活17户人家。财主闻讯后,把17户人赶走,独霸出米岩,并凿大岩口,在岩前建起两个仓库,想把米储存起来。谁知从此竟一粒米也不流出,反而从洞中刮起一阵怪风,把财主卷进江心淹死。</p> <p class="ql-block">童子拜观音 中间的山峰形似双手合闭静坐的观音大士,观音峰前面的小山像一个正在磕头跪拜的童子</p> <p class="ql-block">浪石村位于杨堤圩下游二里许, 因村前江中滩石激起阵阵浪花而得名。此处风光别具一格。一路水穿峡谷,船靠山行,潭滩相连。两岸浓荫蔽日,丛竹峰峦延绵不断,倒映江中。如当雨季,江面朦胧,山形如剪影,别有风姿。村后大小山峰十余个,紧紧相连,构成一簇簇峰林,有如春笋争阳。沿途还有鸡笼山、母鸡山、双童山等。</p> <p class="ql-block">大圩古镇是广西古代“四大圩镇”之一,古镇始建于公元200年,古老的大圩老街顺着漓江绵延2公里长,不宽的街道上铺着青石板,两边是保存完好的老房子。</p> <p class="ql-block">大圩古镇在漓江东岸,父子岩东南,磨盘山北,距桂林23公里水程。史载,古镇始建于北宋初年,中兴于明清,鼎盛于民国时期,距今已有千年历史,远在600年前,大圩以其“大”,成为广西四大圩镇之最。</p> <p class="ql-block">大圩古镇曾名长安市、芦田市,通称大圩。汉代已形成小居民点,北宋时已是商业繁华集镇,明为广西四大古镇之一。其商业初兴于宋,曾设税官;中兴于明,清光绪三十一年《临桂县志》称“水陆码头”,抗日时期有“小桂林”之称,赶圩人数高达万余人,泊船多达二、三百艘,地方商业文化积淀深厚</p> <p class="ql-block">明清时,大圩已是南北商贾云集之地,各种商行应有尽有,明初解缙诗曰“大圩江上芦田寺,百尺深潭万竹围。柳店积薪晨爨后,僮人荷叶裹盐归”。各地商人在此均建有会馆,有名的广东、湖南、江西会馆及清真寺等</p> <p class="ql-block">到民国初期,大圩已形成八条大街,即:老圩街、地灵街、隆安街、兴隆街、塘坊街、鼓楼街、泗瀛街、建设街。沿江亦形成十多个靠码,有“逆水行舟上桂林,落帆顺流下广州”之说。铺面商号有“四大家”、“八中家”、“二十四小家”之称。体现出当时大圩的繁荣状况。</p> <p class="ql-block">镇内还有许多名人的活动遗迹,当年孙中山北伐时,到桂林设立大本营就是在大圩塘坊码头(1921年12月4日)起岸,并在江边扎台发表演说。灵川最早的中共组织——中共桂林东乡区委员会和中共毛村支部就是1928年8月在大圩建立的。毛洲磨盘山下还有清末抗法、抗日名将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墓地。</p> <p class="ql-block">古朴的大圩镇,电影《刘三姐》在此取了很多外景,十几部电影,电视剧均在这里进行外景拍摄。镇上风味小吃传统文化、娱乐、和民间习俗,保存尚好。端午节,大圩的龙舟赛是传统的项目</p> <p class="ql-block">石板路旁的房子多为青砖、青瓦的两层明清建筑,历史沧桑随处可见。每栋房子设计十分合理,集商住于一身,均由门前、天井、正房、厢房、后院组成。靠街的一般作铺面从事商业,有楼梯可上二层</p> <p class="ql-block">漓江被誉为桂水、桂江、癸水、东江,穿流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以其所孕育的桂林山水而闻名于世。这里的自然景观被誉为“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清澈的江水、层峦叠嶂的山峰、奇妙的洞穴和美丽的石头,共同构成了这一驰名中外的风景名胜区。</p> <p class="ql-block">往里走是天井,一般都栽有花草,利于采光;天井后是正房,高大宽敞,供着神像及祖宗牌位,是主人活动、会客的地方;两边是用来居住的厢房。正房、厢房的门窗上都雕有花纹;正房后有门可到后院</p> <p class="ql-block">到大圩,万寿桥是必去的地方。万寿桥诗建于明代,是一座石块砌起的石拱桥,桥面的石头已被磨得溜光发亮,间杂些许小草,古朴自然。桥的西面是漓江,是欣赏漓江及对岸螺蛳山的极佳位置。</p> <p class="ql-block">石板路建于民初,沿岸而建,多用青石板镶铺而成,共计用料1.5万块;也有的为卵石铺筑。古风古韵,沿路建房,砖木结构;高檐长台(铺台),前店后室,窄深如筒,俗称“筒子屋”。沿路共设八条街:老圩街、地灵街、隆安街、兴隆街、塘坊街、鼓楼街、福兴街、泗瀛街</p> <p class="ql-block">万寿桥,始建于明朝,重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单拱石桥,位于马河与漓江汇合处,桥体稳健古朴,为县重点保护文物。古朴的大圩镇,使电影“刘三姐”在此取了很多外景,十几部电影,电视剧均在这里进行外景拍摄。</p> <p class="ql-block">虹式单孔拱石桥,它单拱昂立,横跨马河(涧沙河),东接泗瀛洲,西连青石板街,远望似青龙卧江,近看桥影如月,气势非凡;与两岸古朴的民居相依,具小桥流水的典雅妩媚。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四百多年</p> <p class="ql-block">桥两边各有二十余级台阶,桥面以青石板嵌成,两侧有护栏,四角有四个造型美观别致的石狮(毁于文革),清末民初,作为桂北水运码头的大圩,商贸繁荣。万寿桥旁的隆安街及一侧的河滩就是大圩的主要墟场。</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位于大圩镇下街,乾隆四十年(1775年),为便于宗教生活,穆斯林群众捐资募资初建该寺。后屡有修缮,光绪二十年(1904年)重建。原寺共有三部分,占地约2.7亩,礼拜殿在楼上,下层为大厅,厅后两侧为厨房、浴室,厅侧建有套间,为教长休息室。整个木楼占地127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李梅斌教长于1933年在寺内倡办儿童经文夜校,后改为回民小学,回汉兼收,成达师范南迁桂林后又改为成师二附小,成为完全小学,直至1958年合并于大圩小学。该寺在新中国成立前有寺产水田二十亩,旱地六亩,房屋数间,新中国后交公,仅靠日益会和清真屠宰场收入支付寺内及办学费用。1957年后宗教生活被迫停顿。</p> <p class="ql-block">1978年以来,在政府资助和桂林教亲援助下,对寺内建筑分期进行维修,面貌有所改观。成立了寺管会,虽未聘阿訇长期就任,每年三大节日、信徒们都前来做礼拜。</p> <p class="ql-block">大圩古镇共有13个码头,比桂林市的码头还多5个,它们是寿隆寺码头、更鼓楼码头、清真寺码头、社公码头、石鸡码头、大码头、渡船码头、狮子码头、塘坊码头、五福码头、秦聚利码头、鼓楼码头、卖米码头。这13个码头分别与镇区垂直合而伸入江中,格外引人注目1</p> <p class="ql-block">码头多用料石镶砌,亦有因礁而设者。它们长10余米,宽约3米,皆伸入江底,浮出水面,呈长方形平台状。比起桂北一般圩镇的码头来,它们显得稳重,大气;若与武汉的江岸码头,北海的深水码头相比,则显得小巧玲珑,古朴秀美</p> <p class="ql-block">它们顺江排列,而两者之间却并不等距,具有一种错落感,富有美学价值。码头靠岸的一端,多连有一段平地,或古榕浓荫,或龙亭飞角,或丹桂飘香,或凤竹摇曳,兼有实用和观赏价值。码头与镇区均有巷道相通,依坡砌级,石板铺路,高墙夹拥,逼深邃,天光一线,给码头平添一种纵深感和活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古东瀑布</span>瀑布源头比漓江水面高出180米,是我国一个由地下涌泉形成的多级串连瀑布;是一个因钙华沉积作用可逐渐长高而改变景致的瀑布。八级瀑布形态各异,有的如鸳鸯戏水,有的如蛟龙喷水,有的悬于长满青苔的岩壁上,瀑水如布,水纹清晰可鉴,呈白色透明状,犹如喷雾行云;有的水流集中下注跌入深潭溅起层层水雾浪花,犹如细雨蒙蒙,瀑布两岸林木葱郁,荫蔽幽静,水质清洌,凉爽甘甜</p> <p class="ql-block">山脚亚热带雨林浓郁,藤蔓垂壁,丛林险径,三千多亩的枫树和马尾松,风吹林动,鸟语花香,令人有回归自然的亲切感。到了深秋时节的红枫更是别一番“霜林尽染,漫山红遍,红叶铺满山径”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2001年建设桂林至磨盘山码头旅游公路时,在大圩镇发现了一个罕见的古墓群,7座古墓排列成天上的北斗七星状,而且各墓封土堆的大小与星星的亮度有关联,这在国内还是首次发现。古墓群位于大圩镇马山东麓(俗称七星坡)。当地老百姓流传,此墓群是靖江王的宗室——附近村屯中朱姓人的先祖坟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