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弄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龙州县遂卜乡境内,这里山清水秀,树木葱茏,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近乎原始的森林植被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而当地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又特别适合于各种各样的鸟类在这里栖息和繁殖,每年的春天时节,许多鸟类都会选择在这里筑巢产蛋、繁衍后代,到了五月中下旬,各种雏鸟就会相继破壳而出,来到了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在这个生机盎然的季节,我来到这里,用了将近一个星期的时间,记录了鸟儿们的一些精彩和美好的瞬间。是为纪实。</p> <p class="ql-block">蛇雕</p> <p class="ql-block">蛇雕,鹰类猛禽中的一员,生来就喜欢食蛇,虽然也吃青蛙、蜥蜴等各种小动物,但还是以蛇为主要食物,蛇雕生性凶猛,极具攻击性,现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p> <p class="ql-block">爱子之心,人皆有之。动物中凶猛如蛇雕者,也是如此,你看,天刚刚亮,这只蛇雕就岀来为它刚出生不久的雏鸟寻找食物来了,在小蛇雕刚出生尚未学会自己觅食的这段时间里,这样的工作蛇雕每天要重复好几次……</p> <p class="ql-block">褐冠鹃隼</p> <p class="ql-block">在鸟的世界里,能够被称之为“隼”的,一般来说都是比较凶狠的角色,这只褐冠鹃隼为了它的雏鸟躲避天敌的侵袭,把它的鸟巢筑在高高的树冠之上,它除了给它的小鸟找吃的东西之外,还时不时的会顺便带来一些树枝之类的东西来给它的巢穴进行加固或修复。</p> <p class="ql-block">黑枕王鹟育雏中……</p> <p class="ql-block">长尾阔嘴鸟</p> <p class="ql-block">长尾阔嘴鸟将育雏的巢穴搭建在一棵高大的竹枝之上,像一个巨大的灯笼悬挂在半空中,公鸟与母鸟每天轮番穿梭于树林与鸟巢之间为巢里的小鸟运送食物,煞是有趣……</p> <p class="ql-block">印支绿雀</p> <p class="ql-block">印支绿雀是弄岗独有的鸟种,在弄岗也算是比较出名的“明星鸟”了,我来的刚刚好,在我拍完之后两个小时,这两只小鸟就在它们的父母带领下离巢而去了</p> <p class="ql-block">红头咬鹃</p> <p class="ql-block">红头咬鹃属留鸟,不进行迁徙活动。常单独或者成对活动,属树栖鸟类。性格较为胆怯而孤僻,平时喜欢站在树冠层低枝或者藤条上。</p> <p class="ql-block">这只红头咬鹃正在为它的雏鸟喂食,刚刚出壳的小鸟只露出了个小脑袋……</p> <p class="ql-block">鸦嘴卷尾</p> <p class="ql-block">鸦嘴卷尾,是雀形目卷尾科卷尾属的鸟类。最显著的外部特征是厚重似乌鸦的嘴和浅叉形尾,体羽呈现黑色并带有一定的绿色光泽。分布于东南亚湿润森林地带。</p> <p class="ql-block">望着它们的幼仔,准备出去觅食的这两只鸦嘴卷尾还是有些不舍…….</p> <p class="ql-block">蓝须夜蜂虎</p> <p class="ql-block">蓝须夜蜂虎 ,是佛法僧目蜂虎科夜蜂虎属的鸟类。又叫夜蜂虎。成鸟体长约 31-35 厘米,是绿色林栖型蜂虎,以飞虫蜂类为主食。</p> <p class="ql-block">跟大多数鸟类将巢穴筑于树枝或树干之上不同的是,蓝须夜蜂虎在村边的土坡上挖了一个小洞就当巢窝,这是蓝须夜蜂虎为洞穴里面的小鸟提供食物。</p> <p class="ql-block">黑冠鳽(英文名:Malayan Night Heron,学名:Gorsachius melanolophus),是鹈形目鹭科夜鳽属的鸟类。俗称: 黑冠麻鹭、黑冠虎斑鳽、暗光鸟(与夜鹭一样),直译: 马来亚夜鳽,中等体型的夜鹭科鸟类,分布于亚洲南部和东部以及东南亚地区。在中国分布稀少,属珍稀品种,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p> <p class="ql-block">弱肉强食是自然界里司空见惯的事情,特别是一些刚出生的小鸟,一不小心就会成为别人腹中的美食,在我看到这只黑冠鳽的时候,它就一直用它的身体保护着小崽,时间长达一个多小时坚持不动,直到它的伴侣来了才挪开身子。据说,黑冠鳽在一只大鸟外出觅食的时候,另外一只大鸟必须寸步不离的守护着它的小葸,等另外一只回来了才会去寻找食物。</p> <p class="ql-block">回来了回来了,终于回来了,在等了将近一个多小时后,这只不知道是公鸟还是母鸟的黑冠鳽才姗姗来迟,留守的那一只跳出一边并怒发冲冠,大声吆喝,不知道是不是在说:你这个死鬼,你还知道回来啊?</p> <p class="ql-block">白眉棕啄木鸟</p> <p class="ql-block">白眉棕啄木鸟(学名:Sasia ochracea)小型鸟类,成鸟体长约8~9厘米。额金黄色,眉纹白色,在暗色头部甚为醒目,上体为棕色和橄榄绿色混杂状,下体全为暗棕色,尾较短、黑色,嘴也为黑色。脚橙黄色或黄色,野外特征甚明显,不难识别,目前我国还未发现与之相似的种类。</p> <p class="ql-block">白眉棕啄木鸟每年的春天都会在竹干上啄洞为巢,然后就在里面产蛋孵仔,而且每年都会找新的竹枝啄洞,决不重复使用。这是一只白眉棕涿木鸟(公母末能识别)为竹洞里的小鸟送食物来了。</p> <p class="ql-block">黄腹花密鸟(公鸟)</p> <p class="ql-block">黄腹花蜜鸟(母鸟)</p> <p class="ql-block">黄腹山鹪莺</p> <p class="ql-block">金眼鹛雀</p> <p class="ql-block">金眼鹛雀:雀形目、莺科、鹛雀属鸟类,属小型鸟类。成鸟体长约16-21厘米,体重约20-29克。其在国内主要分布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省份,主要栖息于海拔9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区。</p> <p class="ql-block">红顶鹛</p> <p class="ql-block">红顶鹛:雀形目、画眉科、鹛属鸟类,属小型鸟类。成鸟体长约15-19厘米,体重约19-32克。在国内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省份,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带的竹丛、灌丛、高草丛、农田地边、芦苇沼泽、林缘灌丛草地等环境里。</p> <p class="ql-block">棕颈钩嘴鹛</p> <p class="ql-block">棕颈钩嘴鹛;俗名: 小钩嘴嘈鹛、小钩嘴嘈杂鸟、小钩嘴鹛、小眉、小偃月嘴嘈杂鸟,以栗色颈圈、白色长眉纹、白色喉部及胸部纵纹为显著特征。</p> <p class="ql-block">翠金鹃</p> <p class="ql-block">翠金鹃在我国属于比较少见的鸟种,据说之前在贵州等地被发现,这次在广西那坡拍到,是七彩咖啡老师提供的鸟情,也算是这次广西之行的意外收获吧。</p> <p class="ql-block">翠金鹃喜欢吃松毛虫,但它要把毛虫身上的毛去掉才会吃</p> <p class="ql-block">黑头金翅雀</p> <p class="ql-block">黑头金翅雀:雀形目、雀科、金翅雀属鸟类,属小型鸟类,成鸟体长约为12-14厘米,体重约14-21克,它们雌雄相似,拥有着皮黄色的鸟喙,鸟喙基部较宽,末端尖细。</p> <p class="ql-block">铜蓝鹟</p> <p class="ql-block">铜蓝鶲,因其颜色类似氧化了的青铜器上的蓝色而得名。这种鸟颜色十分艳丽,因而有人称之为“蓝色妖姬”。铜蓝鶲是国家“三有”保护鸟类。</p> <p class="ql-block">点胸鸦雀</p> <p class="ql-block">方尾鹟</p> <p class="ql-block">方尾鹟,又名灰头鹟,鹟科,方尾鹟属、种,分布于南亚、东南亚、马来半岛及我国中南部地区。方尾鹟体积较小,羽色鲜艳,头部灰色,背部橄榄绿色,腹部鲜黄。方尾鹟性活泼好动,叫声清澈甜美。</p> <p class="ql-block">本次广西弄岗之行,由我国著名生态摄影人七彩咖啡老师提供鸟况和鸟导,而在弄岗拍摄期间,更是得到了弄岗印支绿雀客栈农小海先生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谨向七彩咖啡老师和农小海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p> <p class="ql-block">在弄岗拍摄的这几天时间里,我目睹了各种各样的鸟类,除了每天风雨无阻的为它们巢里的小崽寻找并输送食物之外,而且还无时无刻的守护在它们的身边,生怕天敌会食掉它们的崽崽,那种爱子之心溢于言表,作为人类的我,看着也无不为之感动,我问了当地的鸟导,这些小鸟是不是会一直陪伴在他们的父母身边慢慢的长大呢?答案是否定的一一小鸟一旦离巢,基本上就跟它们的父母分开,从此就各自安好、相忘于江湖了。如果说,人类生儿育女是为了传宗接代和养儿防老的话,那么,相比于人类,鸟类的爱心就显得更加无私和伟大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