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致海外同胞》</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玄空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身在异国莫忘根,中华儿女一家心。</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共守神舟五千年,莫忘我是龙传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莫老头游惠州,喊你对下联!</b></p> <p class="ql-block">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与书法家好友王振近日现身惠州,莫言在参观叶亚来主题文化展示馆期间有感而发得一上联:从南阳到南阳根深叶茂。于是惠州官方就由此搞了一个有奖征联活动,一时兴起,就创造了一副下联进行投稿,其间有感而发,灵感一上来,就顺手创作了这首诗,以共勉海内外华人同胞!</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的内容,我就简单的解析下“莫老头”所出的这句上联,将对这个上联的难点及要点作出解析。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首先,从平仄上,这一点基本不需要解析,官方已经明确了下联的应联格式,如图:</p> <p class="ql-block">第二,字词、词性结构及语法</p> <p class="ql-block">首先,看上联的字词结构。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字词上本联的难点在联中第2、3字“南阳”与第6、7个字“南洋”,其中第2个字与第6个字“南与南”同字,而第3个字阳与第7个字洋同音不同字。</p> <p class="ql-block">同时,还有一点是比较容易被忽略的,那就是阳与洋不仅同音还同声,都读第二声“yáng”。从词性上,这是两个地名词,所以,下联最好是两个地名词,最起码,也得是两个名词,这一点就比较考验对联者的经验结构成与常识积累了!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联中首字“从”与第4个字“到”组成“从…到…”的介词结构。多数语法研究者认为“从…到…”是介词短语,其中“从”和“到”均为介词,表示时间、空间或逻辑范围的起止,但部分学者提出“动宾关系说”,认为“到”可能体现动词性质,但这一观点未成主流。这不是此联的难点,但可能会是一个大坑,因为会存在些许争议!</p> <p class="ql-block">第三,尾联“根深叶茂”四个字,是一个“名+形”+“名+形”的重叠型并列结构,这一点也不是难点,但是官方说叶字体现出了“叶亚来”的姓氏,并且叶亚来又叫叶德来、叶茂兰,所以尾联“根深叶茂”会在“叶茂”这两个字在对意上会成为难点,也会成为争议点!</p><p class="ql-block">整体上这个上联不难对,难就难在对意上,而这就完全取决于评委团的喜好、认知水平以及此次主办方的价值取向了。</p> <p class="ql-block">根据广东历来征联活动的特征,如“观音山上观山水”征联活动历年的征联特色,对于广东这类征联活动,不要因为这次是“莫老头”出联,就抱太大希望,劝大家不要把奖金放在关注点上,因为历来征联都不会出现一等奖,摆正心态,重在参与,图之一乐就行了! </p><p class="ql-block">现在的文化已经成了一种圈子文化,搞文化的都是文化经营者或文化管理者,都是在“术与技”上搞噱头吸引眼球,一点都不重视作为文化人起码应有的最基本的人文素养。比如这些征联活动,打着向全球征联、高额奖金的口号,吸引众人参与,但是对于投联者而言基本上就是投了下联没下文。作为主办方及评委团队,从来都不会回应,你的联哪里有问题,所以不予入选,连个基本的回应与解释都没有,这种行为是对征联者最大的不尊重!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文人之笔,天地之心;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文人之骨,顶天立地! </b></p><p class="ql-block">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评委自身的水平也会受自身认知与经验的限制,但能成为评委怎么也该是达到了“师”的级别,但是,你们有达到“师”的级别的修养么?孔圣人尚且如此! </p><p class="ql-block">正所谓:有道无术止于术。口号喊的响,名字亮的高,口口声声说宏扬中国楹联文化,但是,对广大应联者却连最起码的尊重都没有,这难道就是你们要宣扬的“中国文化的精髓”?</p> <p class="ql-block"> 一位网友留言问我,“你这首诗会在海外同胞间广泛传播吗?”,我只能悻悻的回答:“如果这首诗是莫老头写的就会”! </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中国文化圈的现状,也是对中国社会现代价值观的映射,也许,这真的就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只是我愚昧而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