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古韵·天汉芳华,中国年·汉中过已成为文化IP

老石人摄(石话石说)

汉源圣地:大汉文明的基因库<br>汉中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汉水穿城而过形成"西北小江南"的独特地貌。公元前206年刘邦在此筑坛拜将,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策开创大汉王朝,"汉族""汉语"等称谓皆源于此。现存古汉台、拜将坛等遗址,其中石门十三品摩崖石刻被誉为"国之瑰宝",七米高的夯土古汉台令人惊叹"留此一坯土,犹是汉家基"的沧桑。 天师堂以“女神悲歌→天师弘道→光影重生”的三重时空折叠,成为解码汉水信仰、道教流变与传统文化创新转化的活态样本。因建筑形制酷似《哪吒2》玉虚宫,2025年引爆打卡潮,全网热议“神仙取景地”。 协税社火以“雄、奇、险、趣、美、斗”六绝,将农耕文明的朴素信仰升华为空中美学。正如老艺人所言:“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耍社火是刻进骨血的仪式”——这杆穿越千年的民俗旌旗,正在新时代的锣鼓声中猎猎飞扬。 汉中龙江舞龙凭借“道具制作工艺+群体仪式精神+当代价值转化”三重维度,成为陕西省七大民间艺术之一,其发源地龙江街道更于2021年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正如传承人闫克元所言:“舞龙不仅是技艺,更是流淌在血脉里的文化基因”,这项非遗正以草龙竹骨为笔,在乡村振兴画卷上挥毫泼墨。 以“中国年·汉中过”为主题,这组摄影作品,主要拍摄于汉台、南郑等地,通过汉中传统节日里的舞龙、社火等民间艺术,展示汉中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发展和与汉中城乡人民生活的紧密联系等。<br>依托汉中深厚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春节民俗、独特的生态资源,挖掘“中国年·汉中过”独特的文化内涵,展示汉中年的独特魅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脉延续:活态传承的汉风古韵‌。非遗技艺新生‌:协税社火、龙江舞龙、汉中藤编、汉调桄桄戏剧等非遗项目,延续千年生活美学。<br><br>"中国年·汉中过"已成为文化IP。 <br><br><br><br><br><br><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