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17日,山西之行接近尾声,这一天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而应县木塔作为首个行程,令我满心期待。从浑源县城出发,经过约一小时的车程,我兴喜的发现已经抵达了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这个景点下车后,游客只需沿着宽畅景区街道步行十分钟左右就到达了入口处,而在我前行时那座高高的木塔便闯入眼帘,它矗立在蓝天白云之下,古朴而庄重,仿佛一幅绝美的画卷徐徐展开。那一刻,我的心不由自主地悸动起来,脑海中已经开始勾勒用无人机拍摄它时那震撼人心的画面。这座木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佛宫寺内,它真正的名字是佛宫寺释迦塔。</p>  <p class="ql-block">  走进景区,近距离观赏这座千年古塔,心中的震撼更甚。木塔始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历经岁月的洗礼,却依然巍峨屹立。它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为“世界三大奇塔”。67.31米的高度,30.27米的底部直径,7400多吨的总重量,上万立方米的木料,每一个数字都在诉说着它的宏伟与不凡。主体采用华北落叶松,斗拱使用榆木,这些普通的木材,在古代工匠的手中,不用寸铁,却构筑成了一座举世瞩目的建筑奇迹。</p>  <p class="ql-block">整个木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的设计别具匠心,下层为正方形,上层为八角形,稳固而大气。八角形的塔身外观五层六檐,实则是明五暗四九层塔,这种独特的结构设计,不仅让木塔在视觉上错落有致,更展现了古代工匠卓越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艺。我在塔园内放飞了无人机,用其独特的视角全方位的观赏,尤其是看到每一面每一层历代名人题写的匾额,实在令人兴奋不已。</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佛宫寺内,围绕着木塔缓缓而行,细细品味它的每一处细节。那些精美的斗拱,层层叠叠,如绽放的花朵;雕刻的佛像,神态各异,庄严肃穆。想象着千年前,工匠们是如何凭借着简单的工具,一斧一凿地打造出这座不朽的建筑,心中满是敬佩。它不仅是现存世界木结构建设史上较典型的实例,是中国建筑发展上具有重要价值的坐标,更是抗震避雷等科学领域研究的知识宝库,是考证一个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的一部“史典”。</p>  <p class="ql-block">据导游介绍:“这座木塔自1937年以来,每年以2毫米的速度倾斜,且尚未找到解决的办法。”我听后一惊,禁不住在网上搜索相关资料,看到确实有塔斜之事,只是常人还看不出来。对这座古塔,梁思成一行在1933年7月前来作过考察,他与中国营造学社的刘敦桢、莫宗江和纪玉堂共同完成了详细测绘。此后不久,木塔在没有梁思成等专业人士参与的情况下被“修”了,把塔身上部四个明层中内含斜撑子的夹泥墙改成了轻巧透风格扇门。梁思成获悉后痛惜不已,称其为“木塔八百年来的最大的厄运”。他认为:“这种灰泥墙壁,可以避风雨,斜戗对于构架尤能增强其坚固……代以格子门,不惟毁坏了可贵的古壁画,改变了古建筑的原形而且对塔的保固方面,尤有莫大的影响”。事实正如梁思成所料,古塔自被“修”后开始出现倾斜,1950年清华大学莫宗江教授和2004年山西省文物局的堪测报告都证明了这一点。 </p>  <p class="ql-block">离开之际,我再次静静地回望这座古老木塔,不禁心生忧虑,这座古塔的“倾斜病”能治好吗?愿它永远矗立于晋北大地之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