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野生动物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是维护生态安全,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部分,野生动物救助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工作。</p><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10时许,我们接到县局转来的司竹镇马坊村群众电话信息称:马坊村一枯井内发现几只野生动物被困申请予以救助,我场领导闻讯后立即派出符国武、裴晓峰两名同志携带救护工具前往救助。到现场后经鉴定为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猪獾,疑因觅食活动时不慎掉入枯井中,无法爬出。枯井深约2.5米,井口直径约1.5米,井底枯枝纵横,猪獾钻入其井底枯枝底部救助难度较大。符国武、裴晓峰两名同志不畏艰辛,在村干部和群众的帮助下将木梯下入井中,清理了树枝,在马坊村干部群众和城东市场监管所的配合下开展了救助工作。</p> <p class="ql-block"> 猪獾性格暴躁,野性十足,攻击性强,前爪十分锋利;井中空气闷热,环境脏乱,符国武顾不上这些,首先下入枯井中利用救助工具先解救了一只大猪獾。</p> <p class="ql-block"> 村干部和市场监管所同志协助将猪獾放入铁笼中。</p> <p class="ql-block"> 符国武同志和裴晓峰同志轮流下井,先后共安全地救助出4只猪獾,其中1只成年的,3只幼崽。</p> <p class="ql-block"> 在成功救助猪獾后,为了让猪獾正常生长生活,我场同志将其放归森林,让其重新回到大自然。</p> <p class="ql-block"> 本次救助工作之所以圆满成功,首先要感谢司竹镇马坊村的干部群众,是他们首先发现并提供猪獾受困信息,并全过程协助救助工作,同时还要感谢城东市场监管所的同志伸出友爱之手,热心援助。</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和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的加大,我县的野生动物活动区域和活动种类、数量逐渐增多,群众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也在不断提高,野生动物在这里有了很好的繁衍生息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生态已悄然形成。</p> <p class="ql-block"> 科普知识</p><p class="ql-block"> 猪獾(学名:Arctonyx collaris),别名沙獾、獾猪等,属于鼬科猪獾属哺乳动物。</p><p class="ql-block"> 形态特征</p><p class="ql-block"> 猪獾是鼬科中体型中等的种类,体长65-104厘米,尾长19-29厘米,体重7-15千克。通体黑褐色,头部前额到额定中央有一短宽的白色条纹,体背两侧及臀部杂有灰白色。耳短圆,眼小,两颊在眼下各具一条污白色条纹。下颌及喉白色,与四周黑褐色区域明显隔离而形成白斑,腹部浅褐色,四肢黑褐色,短粗有力,前肢掌爪比后肢发达,尾较长,冬季纯白色,夏季黄褐色,基部粗壮,向末端逐渐变细。 </p><p class="ql-block"> 生活习性</p><p class="ql-block"> 觅食行为:猪獾是杂食性动物,动物性食物主要为蚯蚓、青蛙、蜥蜴、鼠类等,植物性食物有玉米、小麦、白薯和花生等。其视觉差,但嗅觉灵敏,找寻食物时常抬头以鼻嗅闻,或以鼻翻掘泥土。</p><p class="ql-block"> 猪獾为夜行性动物,黎明和傍晚是活动高峰,有冬眠习性,通常在立冬后隐伏于洞内,次年开春前半月始出洞活动。</p><p class="ql-block"> 防御行为:猪獾性情凶猛,受到侵犯时,会发出似猪叫的声音,前脚低俯,能挺立前半身以牙和利爪作猛烈回击,遇到猎狗追赶时,逢陡崖便紧缩成团坠滚下去逃脱危险。</p><p class="ql-block"> 分布范围</p><p class="ql-block"> 在世界范围内,猪獾分布于亚洲南部地区,包括孟加拉国、印度、泰国、中国等地。在中国,其广泛分布于华北、华中、西北、华东、西南及华南地区,多见于南方。</p><p class="ql-block"> 保护现状</p><p class="ql-block"> 2015年,猪獾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中,等级为易危(VU),2023年,被列为中国《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