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5月28日至6月7日,我和朋友一起到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三国进行了为期10天的旅游。我们沿着大小高加索山脉在高原、山地行进,与黑海、里海有了近距离接触,因此,这是一次名符其实的“山海之旅”。</p><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三国,位于亚洲西部,黑海和里海之间,它们均是原苏联的加盟共和国,1991年独立。</p><p class="ql-block">由于地处欧洲和亚洲的交界处,是古絲绸之路的必经节点,因而高加索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古希腊王朝、波斯王朝、罗马帝国、沙俄王朝都在此留下了历史的印记。而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文化和文明也因此在这里交汇、融合…如今,这里也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的合作伙伴。</p> <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位于南高加索地区的西南部,与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伊朗、土耳其相毗邻,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人口300余万。国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社会福利保障却比较完善。</p><p class="ql-block">首都埃里温,人口100多万,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由于市内房屋大多釆用一种具有粉色光泽的凝灰岩建造,因此埃里温又被称为“粉红之城”。埃里温给人的印象是美丽、繁华,充滿了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埃里温大阶梯,是市内标志性建筑之一。这个阶梯原名社会主义大阶梯,是苏联时期开始建造的,因苏联解体,资金匮乏而中断建设。后来,一位美籍亚美尼亚人投资才使阶梯的建设得以完成。</p><p class="ql-block">这个依山而建的大阶梯长500米、宽50米,共有675级台阶,站在底部向上望去,阶梯直达山顶,很有气势。我们乘电梯到达阶梯顶端,远眺是亚拉腊山,低头向下俯瞰,鳞次栉比的建筑和街道尽收眼底,埃里温确实美丽。</p> <p class="ql-block">在阶梯顶楼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街头及公园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时逢周末,阶梯公园里游人熙熙攘攘,唱歌的,跳舞的,休憩小坐的,十分热闹。行走其间,自己也变得十分愉悦和快乐。</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阶梯的设计者~俄罗斯建筑师亚历山大·塔曼扬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暮色渐浓,步行街上行人依旧是往来熙熙。</p> <p class="ql-block">街头的绘画师</p> <p class="ql-block">共和国广场(原来叫列宁广场),现在是市民休闲娱乐之地。广场周边有总理府、国家博物馆、国家财政部、国家银行等部委大楼。夜晚,华灯初上,广场周边的建筑在灯光中显得庄重而华丽,音乐喷泉的水柱搖曳多姿,与斑斓的灯光相互辉映,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外来游客和当地人的笑声交织融汇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人们坐在广场的水池旁,等待着音乐喷泉的开始。</p> <p class="ql-block">天上的明月也不甘寂寞,依然在斑斓的灯光下亮出它的倩影,似乎在与广场上的人们共欢乐。</p><p class="ql-block">埃里温,你的美丽和魅力,让所有遇見你的人都不能忘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兹瓦尔特诺茨考古遗址,是亚美尼亚早期基督教建筑的巅峰之作,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始建于公元7世纪(这可比我国的圆明园还早1000年!)的圣乔治教堂,因10世纪的多次强震,
导致穹顶崩塌,仅存地基与石柱废墟。但从这些残垣断壁、拱门廊柱、破瓦颓垣上的精美雕刻,仍然可以想象教堂当年的风采,也能看出1000多年前古亚美人高超的建造水准和艺术审美。</p><p class="ql-block">我们在废墟间穿行流连,心中浮想联翩,百般感触。 阳光下,每一块石头都显得荒凉和沧桑,默默地诉说着千百年来宗教盛衰、家国兴亡的故事。</p><p class="ql-block">遗址背后的亚拉腊雪山,似乎近在咫尺,它是亚美尼亚所有基督徒心中的圣山,也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海拔5000多米的亚拉腊雪山,圣经《创世纪》中记载洪水退去后,诺亚方舟就停靠在此,因此,它是所有基督徒心中的圣地。亚美尼亚人自视为诺亚后裔,圣山在他们心中就格外具有神圣的宗教意义。曾经,亚拉腊圣山属于亚美尼亚王国,但1923年俄土签订的《卡尔斯条约》,把亚拉腊雪山划归了土耳其。亚美人纵有万般不甘,但国小力弱,徒叹奈何!他们把圣山印在自己的国徽上,期待有朝一日圣山能重新回归…可是,这一天能够到来吗?望着咫尺之遥的皑皑雪山,可望而不可及,亚美人心中的痛是他人难以感同身受的。</p> <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国徽,中间就是亚拉腊雪山。</p> <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格加尔德修道院,又叫“圣矛”修道院。修道院位于亚美尼亚埃里温东南的峡谷中,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现存的岩石修道院建于公元13世纪,是由亚美尼亚的两大贵族家族修建完成。“圣矛”修道院名称是说刺穿耶稣的圣矛残片收藏于此(现保存在亚美尼亚宗教博物馆中)。</p><p class="ql-block">令人称奇的是:修道院全部建筑都是从山岩中开凿出来的,大大小小的岩洞构成了修道院里的不同房间。目前,修道院包括一座中心教堂及其门廊、两个岩洞教堂和礼拜堂,还有一座王公寝陵,它是中世纪保存最完整的宗教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几位教徒在岩洞教堂里唱诗</p> <p class="ql-block">加尼神庙位于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东南的加尼峡谷内,始建于公元1世纪,传<span style="font-size:18px;">说神庙是由亚美尼亚国王图拉真为供奉太阳神米特拉而建,主</span>要用于祭祀活动。</p><p class="ql-block">加尼神庙的设计灵感来自雅典的巴特农神庙,是由24根园柱支撑的单殿式结构,每根石柱上都有精美雕刻,是典型的希腊~罗馬式建筑风格。看着宫殿遗址,仿佛看到了希腊的巴特农神庙遗址。它是希腊文化在亚美尼亚文化中唯一幸存的遗址,也是亚美尼亚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公元7世纪,神庙在一次地震中被毁,直至1969年苏联时期进行全面修复,才恢复了原有的样貌。</p> <p class="ql-block">埃奇米阿津主座教堂是亚美尼亚最古老的教堂,也是世界公认最古老的主座教堂之一。公元301年,亚美尼亚国王梯里达底三世宣布基督教为国教,以取代希腊神教。为纪念亚美尼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基督教定为国教的重大事件,基督教会创始人圣格里高利修建了这座主座教堂。埃奇米阿津在亚美尼亚语中的意思是“耶稣降临之地”,这个名字反映了教堂在亚美尼亚基督教中的神圣地位,有人称它为亚美尼亚的梵蒂冈。埃奇米阿津主座教堂最初是一座简单的建筑,但经过多次扩建和重建,如今巳是一个占地面积较广的宗教建筑群。临街的大门修建得犹如纪念碑,是为纪念亚美尼亚皈依基督教1700年而建,门上刻画了国王将权杖交与主教的神圣场景。</p><p class="ql-block">2000年主座教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目录。</p><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是世界上最早将基督教定为国教的国家,基督教深入人心。尽管全国国土面积不到3万平方公里,人口也仅有300万,但全国大大小小的教堂却有4000多座!</p> <p class="ql-block">教堂大门极具艺术性</p> <p class="ql-block">阿塞拜疆,是高加索三国中知名度最低的国家。它靠近里海,大部分地区被荒漠覆盖,土地贫瘠,植被稀少,基本没有什么农业产出。但是阿塞拜疆的地下却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并有较早的油气开釆历史。一直以来,石油和天然气都是阿国国家的经济支柱,因此阿塞拜疆又被称为“火之国”。阿塞拜疆国土面积8.66万平方公里,人口1015万,人口和土地面积均居三国之首。</p><p class="ql-block">首都巴库,是阿塞拜疆重要的石油基地和经济中心,也是外高加索第一大城市和交通枢纽,被称为“里海边上的石油城”。它旣是历史上的著名古城,又依靠油气资源吸引了众多外来投资,使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p> <p class="ql-block">土地贫瘠,荒漠化严重</p> <p class="ql-block">巴库的城市建设很现代化</p> <p class="ql-block">巴库的阿利耶夫文化中心,将博物馆、图书馆和会议中心等功能有机整合在一起,其设计摆脱了苏联时期千篇一律的建筑风格,以动态曲线和连续空间重塑了城市文化地标,该建筑获得了伦敦设计博物馆“年度设计大奖”。</p> <p class="ql-block">火焰塔,实际是三栋高层建筑,但外观设计得象燃烧的火焰。既表现了阿国人对火的崇拜,又彰显了地下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p> <p class="ql-block">大型购物中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里海,实际上是一个咸水湖,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位于亚洲与欧洲交界处,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阿塞拜疆五国接壤。1.1万年前,因地质变化,里海与黑海分离逐渐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里海中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p> <p class="ql-block">在里海边吃烤鱼</p> <p class="ql-block">世界文化遗产~巴库老城,始建于公元12世纪,由希尔凡王朝修建,并在14、15世纪达到鼎盛。老城的内部是错落有致的石板路和古建筑群,这些建筑,大多是12~17世纪修建或重建的,迄今已有几百年历史。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老城见证了波斯王朝、阿拉伯王朝、沙俄王朝的交替更叠,其历史和文明也因此而显得多元。</p> <p class="ql-block">建于15世纪的希尔凡宫,是一座典型的阿塞拜疆式宫殿。它是由希尔凡王朝的统治者哈利卢拉一世和他的儿子建成的。王宫位于巴库城最高处的悬崖上,是用当地盛产的有白色光泽的石灰岩一块块削平拼接而成,旣坚固,又不失皇家富丽和威严。</p> <p class="ql-block">已有八、九百年历史的老城墙,虽经多次修复,仍巍然不动地屹立在此,默默地守护着老城。</p> <p class="ql-block">石块铺就的街道。走在上面,仿佛还能体会到久远的历史韵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少女塔位于巴库老城中心,毗邻里海海滨,它是12世纪所建的汗王宫殿建筑群的一部分。全塔高27米,为8层圆柱状。这是一座具有防御功能的塔楼,可抵御前来侵犯的海上敌人,同时又是一座灯塔,为行驶在茫茫大海中的船只指引回家的路。当然,该塔名为“少女塔”,自然免不了一段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在此就不赘述了。</p><p class="ql-block">少女塔与希尔凡宫,巴库老城于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少女塔上俯瞰老城。</p> <p class="ql-block">街头的咖啡店。古老与现代结合得如此完美、和谐</p> <p class="ql-block">老城街道上,不经意就会闪出一幅头像,一个雕塑,简单、朴拙、却又别出心裁,引人莞尔。</p><p class="ql-block">巴库老城,到处都留有几百年来的历史印记,又充满了浪漫的艺术气息,其独特的魅力让人回味…</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个旅游团队。友爱和谐的气氛,使此次旅行锦上添花,尤为愉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