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佘山天文台-天文博物馆

陈宝林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登上海佘山天文台</b></p><p class="ql-block"> <b>童年痴情望星空,</b></p><p class="ql-block"><b> 遗憾无缘登月宫,</b></p><p class="ql-block"><b> 今览佘山天文台,</b></p><p class="ql-block"><b> 博物馆里补平生。</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上海天文台及天文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6日,我专程去观赏上海佘山天文台及天文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上海天文台观测站地处上海市松江区西佘山国家森林公园之巅。其前身是法国天主教耶稣会于1900年建造的具有欧洲建筑风格的佘山天文台,是中国最古老的近代天文台,1962年更名为上海天文台佘山工作站,成为一个重要的天文科研基地,二十年前工作重点逐渐转向文物保护和科普教育工作,1999年被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04年,上海天文台佘山站以百年老台为基础,建成了独具特色的上海天文博物馆。博物馆包括“时间与人类”和“中外天文交流”两大展馆。前者展示时间的基本概念,阐述时间与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关系,以及上海天文台为中国时间工作所做出的贡献。后者以丰富的文物和史料展示近代天文科学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并穿插介绍相关的天文知识,其中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的40厘米双筒折射望远镜是中国最古老的大型天文望远镜,可谓镇馆之宝。此外,博物馆园区里还设有星座广场、日晷、国际经度联测纪念碑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上海佘山国家森林公园</b></p><p class="ql-block"> 上海佘山国家森林公园是1993年6月由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的,位于上海西郊古城松江境内,占地401公顷,距市中心30公里。园内十二座山峰从西南趋向东北,蜿蜒连绵13公里,使一马平川的上海平原呈现出灵秀多姿的山林景观。</p><p class="ql-block">上海佘山国家森林公园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森林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p><p class="ql-block">截至2013年3月,已建成并对外开放的景区有:东佘山园、西佘山园、天马山园、小昆山园等。</p><p class="ql-block">上海佘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森林公园”、 “最具影响力森林公园”。</p> <p class="ql-block">佘山森林公园东门</p> <p class="ql-block">佘山森林公园北门</p> <p class="ql-block">森林公园里的相思鸟</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佘山天文台</b></p><p class="ql-block"> 佘山天文台,位于上海市松江区佘山山顶,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p><p class="ql-block"> 佘山天文台地处西佘山之巅,即上海天文台佘山工作站,是中国境内最早的天文台之一,占地面积8000余平方米,总面积约4148平方米。 40厘米双筒折射望远镜从法国购置,在当时是亚洲最大的天文望远镜,在20世纪伴随中国和西方的几代天文学拍摄了大量珍贵的天体照片。直到20世纪80年代上海天文台自行设计制造了更先进的1.56米天体测量望远镜。</p><p class="ql-block"> 佘山天文台是中国现代意义上最早的天文台,是研究中国天文学史的重要实物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佘山天文台在天体运行及人造卫星定轨等方面取得了27项国家级的科研成果,是中国运用新技术参加国际地球自转联测的单位。这个百年天文台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天文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p><p class="ql-block"> 2013年3月5日,佘山天文台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9月29日,佘山天文台被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联合公布为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p> <p class="ql-block">  公元前2600年,古埃及为了观测天狼星,建立了迄今为止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台;前2000年,巴比伦也建立了天文台。中国在大约2500年前,也开始有天文台,当时称为清台、灵台、观象台。古代许多国家的天文台常常不但是天文观测的场所,也是运用占星学的场所,也因此天文台一般都为统治者所控制。15-16世纪,欧洲的一些天文家开始建立自己的天文台,其中很著名的就是丹麦的天文学家第谷1576年在哥本哈根建立的天文台,它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天文仪器。天文望远镜发明后,天文台得到了发展。1667年法国建立了巴黎天文台;1675年英国建立了格林尼治天文台。20世纪,天体物理学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天文台的发展,许多天文台装备了大口径的反射望远镜。截止至2009年,世界上大约有400个大型的天文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b></p><p class="ql-block"> 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是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于2008年10月底联合立项的重大合作项目,是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国探月工程专项共同出资建造的、具有多种科学用途的、全方位可动的大型射电望远镜,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负责运行。建设大型射电望远镜系统,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体现。该射电望远镜口径65米,高度70米,重约2700吨,主反射面面积为3780平方米,相当于9个标准篮球场。它能在方位和俯仰两个方向转动,以高精度指向需要观测的天体和航天器。</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佘山天文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b>上海天文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 上海天文博物馆地处上海市松江区西佘山之巅。其前身是法国天主教耶稣会于1900年建造的具有欧洲建筑风格的佘山天文台,是中国最古老的近代天文台,1962年更名为上海天文台佘山工作站,成为一个重要的天文科研基地,二十年前工作重点逐渐转向文物保护和科普教育工作,1999年被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04年,上海天文台佘山站以百年老台为基础,建成了独具特色的上海天文博物馆。博物馆包括“时间与人类”和“中外天文交流”两大展馆。前者展示时间的基本概念,阐述时间与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关系,以及上海天文台为中国时间工作所做出的贡献。后者以丰富的文物和史料展示近代天文科学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并穿插介绍相关的天文知识,其中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的40厘米双筒折射望远镜是中国最古老的大型天文望远镜,可谓镇馆之宝。此外,博物馆园区里还设有星座广场、日晷、国际经度联测纪念碑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b>40厘米双筒折射望远镜</b></p><p class="ql-block"> 40厘米双筒折射望远镜,焦距7米,重约3吨,由两个镜筒组成,两个物镜的口径均为40厘米,分别用于目视观测和天体照相。淡绿色的圆顶直径10米,可做360度旋转,还可开启天窗。天文观测人员从梯子爬到半空中的廊道,借助身体的重量用钢丝绳拉开天窗。与现代自动望远镜不同,这是一台手动望远镜,一次天文观测往往需要数人配合,坐在红色观测椅的人则为主导者。镜筒上有望远镜的生产年份“1899”。</p><p class="ql-block"> 40厘米双筒折射望远镜从法国购置,在当时是亚洲最大的天文望远镜,在20世纪伴随中国和西方的几代天文学拍摄了大量珍贵的天体照片。直到20世纪80年代上海天文台自行设计制造了更先进的1.56米天体测量望远镜,这架“世纪望远镜”才逐渐退出从科研第一线。4</p><p class="ql-block"> 根据佘山天文台保留的资料,曾在1910年、1986年两次记录下了哈雷彗星的回归,其最后一张底片拍摄于1999年。最后一次打开是在2005年。2021年,巨镜启动功能性修复,更换物镜、更换圆顶与导轨齿轮,清洗保养500多个零部件,安装上数码相机。</p> <p class="ql-block"><b>子午仪</b></p><p class="ql-block"> 佘山天文台的帕兰子午仪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购于巴黎,其主要部件是可沿南北方向旋转的80毫米铜制望远镜,能自动记录恒星过子午线的时刻。仪器安放在山顶的花岗岩基墩上,曾参加过民国十五年(1926年)和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两次国际经度联测。</p> <p class="ql-block">天文望远镜</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四、佘山圣母大殿</b></p><p class="ql-block"><b>上海市的天主教堂</b></p><p class="ql-block"> 佘山圣母大殿是上海地区著名的天主教堂,坐落在西佘山顶,被称为“远东第一大教堂”。由法国传教士初建于1871年,后来又经过几次翻修,现在的教堂是1925年扩建</p><p class="ql-block">于1933年改建完成,在天主教界享有和巴黎圣母院、巴西圣保罗大教堂同样的地位。</p><p class="ql-block">该教堂为欧洲“巴洛克”风格建筑,部分建材与装饰采用中国传统建筑手法,是中西文化融合的结晶。</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