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古镇

和光心平

<p class="ql-block">  都说四川的冬天有雾、温润,但不下雨,但偏偏龙去蛇来之前,来了一场潇潇冬雨。雨水伴着我们驾车来到成都以西40多千米的安仁古镇,把镇郊田野滋润得绿油油的,远处的冬小麦都长近尺高了。看这麦子的长势,四川似乎没有真正的冬天,要么就是春来早。</p> <p class="ql-block">  车到镇区南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座一大二小三门牌楼式门坊、巴洛克式门柱、哥特式三角尖顶、中西合璧的现代建筑物。目光穿过中门劵顶,隐约可看见“建川博物馆聚落”字样。门坊是聚落的第一门。</p> <p class="ql-block">  穿过门坊,一座如天车吊般的钢铁大门矗立在眼前,门楣上书“建川博物馆聚落”,刚才从门坊券顶看见的博物馆名称就是它。这座很有现代工业感的大门就是聚落的第二门。</p> <p class="ql-block">  走过二门,马路中央矗立着一座雕塑,底座是一个钢筋混凝土碉堡,碉堡顶部昂首站立着一位手持步枪、腿裹绷带的抗战老兵塑像。</p> <p class="ql-block">  竹林夹道,一条千米直道直通建川博物馆聚落的第三门。这么长的道路,象征着历史的漫漫长路。</p> <p class="ql-block">  建川博物馆聚落的第三门,是一座简洁明快的现代门坊,入内就是一座座博物馆了。从聚落内各博物馆的外貌可见,这个聚落25个分馆的建筑形式标新立异、各具特色,想必展馆建筑与展示内容定能相得益彰。列举馆名,一看就知有历史深度和价值:三寸金莲馆,日本侵华罪行馆,中流砥柱馆,川军抗战馆,飞虎奇兵馆,不屈战俘馆,红色年代馆,三线建设馆,知青生活馆,国防兵器馆,邓公祠,抗震救灾馆,震撼日记馆……</p> <p class="ql-block">  聚落的三门四柱上有四条字幅:为了传承收藏民俗,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安宁收藏灾难。门楣横批是:博物休闲,身心双安。门上还立有椭圆形“川”字铭牌,亮明博物馆聚落是由四川民营企业家樊建川先生全资建设。整个聚落,餐饮、住宿、文物商店、茶馆等齐全;占地500亩,藏品约1000万件,其中国家级珍贵文物4790余件;集博览、收藏、教研、文化交流、影视制作、摄影、休闲等功能于一体;场馆建筑、植物绿化、生态环境,和谐融合。是国家一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除了建川博物馆聚落,安仁古镇还有20多个博物馆,全镇总共有48个博物馆或陈列馆,是名副其实的“全国特色小镇”“中国博物馆小镇”“中国文物保护示范小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刘氏庄园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刘氏庄园博物馆位于建川博物馆聚落的东北方向,包括刘氏祖宅、老公馆建筑群,新公馆建筑群。清代康熙年间,徽州人刘朝怀入赘大邑广德富户胡家,成为安仁刘氏的始迁祖。家传耕读为本,至清代同治年间,刘朝怀第八世孙刘公赞获贡生资格,没有继续科举,与妻高氏,耕种田地30余亩,同时经营烧酒酿坊,生活富足,养育了刘氏六兄弟。这座典型的川西坝子(方言:平原)农家院落,就是刘氏兄弟的祖居老屋。</p> <p class="ql-block">  进入老屋院门,右面有一庭院,两排平房呈垂直转角形,左侧平房就是刘家的烧酒酿坊。</p> <p class="ql-block">  与酿坊平房垂直的是祖居正房。正房前是一大块场地,用于晾晒收获的农作物,当地称晒坝(方言:晒坪)。</p> <p class="ql-block">  整个刘氏祖居有大小各类房屋约20间,各天井房屋之间有幽静的过道。</p> <p class="ql-block">  祖居后苑,芳草新叶催陈叶;贴墙长廊,迂回曲折遮风雨。</p> <p class="ql-block">  刘家祖居院内的猪圈(左)和储粮库房(右)。</p> <p class="ql-block">  刘氏庄园博物馆的主体是两大片民国建筑群。刘氏六兄弟有:刘文渊,刘文远,刘文昭,刘文成,刘文彩,刘文辉。除了刘文远迁居至4千米外的唐场镇,刘文渊、刘文昭、刘文成、刘文彩四兄弟居住在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老公馆,而刘文辉则居住在建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新公馆。“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的招牌挂在刘文彩公馆的门口,通俗讲即刘文彩家大门就是博物馆进口。</p> <p class="ql-block">  相邻的刘文渊公馆的大门,就是刘氏庄园博物馆的出口。可见,刘氏兄弟各公馆的内部既可分,又可合,是互联互通的,各公馆构成了整个刘氏庄园。</p> <p class="ql-block">  与刘文彩、刘文渊公馆大门紧邻的是刘文昭、刘文成公馆的大门,门口悬挂“庄园文物珍品馆”招牌。三座庄园大门都是中西合璧建筑风格,巴洛克式门面,有对称的顶、柱形、弧顶券门;而中式门楣有花卉、鸟雀、瑞兽等砖石雕刻装饰图案,皆有石刻门匾,分别雕刻有“受福宜年”“门兰霭瑞”“横烟绿映”等吉祥文字。</p> <p class="ql-block">  刘文彩公馆的第一进庭院,天井的尽头有一幅“松鹤延年”装饰壁画。</p> <p class="ql-block">  中厅挂“李相平泉”匾,“李相”指唐代武宗朝宰相李德裕。李德裕是唐代宪宗朝宰相李吉甫之子,以门荫入仕(官二代),历官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后因朝廷党争被排挤出京(洛阳)。唐代武宗朝被召回重用,任宰相,期间在京建平泉庄,内筑亭台楼榭,遍栽珍稀植物。“李相平泉”是吹捧刘文彩公馆可与唐相李德裕的洛阳平泉庄媲美。</p> <p class="ql-block">第二进庭院。</p> <p class="ql-block">  “天官赐福”紫檀屏风右侧是刘文彩卧室,房门紧闭,从玻璃窗向卧室窥视,见到一座紫檀木拔步床,一种有台阶、平台、立柱、围栏、回廊,小木屋似的大床。因光线黑暗,无法拍照。</p> <p class="ql-block">  刘氏庄园老公馆区有各种形态的四合院式天井27个。</p> <p class="ql-block">有大小各类房屋200多间。</p> <p class="ql-block">室内原样展示。</p> <p class="ql-block">  曾经误传甚广的地牢和水牢,其实是刘氏庄园内的库房,前后两间。前面小间入门左侧是储藏烟土的地库,后面大间是贮粮的谷仓。</p> <p class="ql-block">前苑。</p> <p class="ql-block">  花园周边是刘家长辈和眷属们的住房,刘氏兄弟的母亲就曾住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后苑小桥流水。</p> <p class="ql-block">曲径通幽处,花草树木生机盎然。</p> <p class="ql-block">假山真水,鱼翔浅底。</p> <p class="ql-block">  再参观“庄园文物珍品馆”,细雨霏霏中走过紫藤长成的天然浓荫过道,入内就是刘文昭、刘文成的公馆了。</p> <p class="ql-block">  庄园文物珍品馆收藏了刘氏兄弟的文物珍品一千一百多件,有象牙雕刻、玉器、银器、瓷器、书画作品、家具珍品等。因不宜拍照,故以简述和建筑物图片替代。</p> <p class="ql-block">  家具珍品中有一套刘文彩购买的太平天国天王府紫檀木座椅,据说是1864年清军攻克天王府时缴获的战利品。另外,刘文彩的座驾福特轿车,刘文辉的个人佩剑,也陈列于珍品馆展示。</p> <p class="ql-block">  过道幽深,可见刘文昭、刘文成公馆的规模也不小。</p> <p class="ql-block">  分布在公馆各处的大型盆景样建筑小品,小中见大,宛若天成。</p> <p class="ql-block">  刘氏庄园博物馆在艰辛探索年代曾是“大邑阶级教育展览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1965年社教运动期间,四川美术学院部分师生和民间艺人创作了大型泥塑群组作品《收租院》,影响深远。这次参观,没有看到。</p> <p class="ql-block">  离开刘氏庄园老公馆区,过安惠里门坊,沿安惠里街北行,前往刘文辉的新公馆区。</p> <p class="ql-block">  安惠里街的中间有一条小河,一河隔两街,非常幽静。</p> <p class="ql-block">河上有小桥,沟通两边街市。</p> <p class="ql-block">临近春节,张灯结彩。</p> <p class="ql-block">街长300多米,一路民国风。</p> <p class="ql-block">  步行约400米,就来到了新公馆区。刘文辉公馆,同样的哥特式三角顶、巴洛克式立面、中西合璧建筑风格门面。大门左侧挂着“刘文辉旧居陈列馆”的招牌。</p> <p class="ql-block">  走过首道大门,中间是一条笔直的百米甬路,宽约五六米,两边有隔墙,上方覆紫藤萝绿化,夏天就成了自然绿荫走廊。大方青砖铺路,在冬日小雨中显得黑亮黑亮的,闪着光泽。正值春节前夕,隔墙上遍布红灯笼,在青黑、灰白、墨绿色构成的环境里,红得鲜艳夺目。</p> <p class="ql-block">  隔墙有门,透过门洞栅栏,可知两边隔墙后分别有花园或草坪网球场,但可见不能进。唯一可进的就是居中的中西合璧巴洛克式二道门“集福”门。门厅有刘文辉将军半身塑像,陈列馆展示了刘将军不同时期的人生历程。</p> <p class="ql-block">  我们边参观刘文辉旧居,边通过陈列馆内刘将军生前遗物和生平介绍,了解其人其事。说起刘文辉,不得不提及刘湘。刘湘祖父是刘文辉父亲的二哥,清代武举。刘湘父亲科举不第,却也尚武,支持16岁的刘湘考取四川陆军讲习所。刘湘清末宣统元年毕业,任清兵绿营新军33混成协(旅)65标(营)军官,由此从军。辛亥革命后至1916年,刘湘已逐级升迁至川军第二军军长,成为安仁刘氏发迹肇始。有了刘湘这个榜样,刘文辉考入保定军校。1916年炮科毕业,刘文辉在长兄刘文渊带领下,去成都看望了嫡亲堂侄刘湘。刘湘对这位幺爸(小堂叔)着实关照,从此刘文辉军阶一路高升,至1920年已升任川军第一混成旅旅长。至抗战前,刘文辉已是国民革命军第24军军长,授中将衔。</p> <p class="ql-block">  抗战爆发,1937年刘文辉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团军团长,授上将军衔,积极投身抗战,1938年兼任西康省政府主席。1941年资助进步人士成立民主党派“唯民社”并创办《唯民周刊》,任社长,接近中国共产党。1942年设秘密电台与延安中共直接单线联系。1944年兼任民盟中央委员。</p> <p class="ql-block">  抗战胜利后,刘文辉任国民党西康省党部主任、继任西康省政府主席。刘将军反对蒋介石独裁,拒绝派兵内战,并于1948年参加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1949年12月,刘文辉率部起义,为和平解放成都及周边地区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文辉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主席刘伯承),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林业部长等职。</p> <p class="ql-block">  刘文辉公馆由南北两座并列的三进院落组成,一座就是上述“刘文辉旧居陈列馆”,另一座则是眼前的“刘文辉公馆延庆园”。两座公馆不但紧邻,而且建筑格局高度相似,是中西合璧新公馆区建筑群的一对孪生兄弟。看看延庆园大门的建筑立面,是不是似曾相识?</p> <p class="ql-block">  走过首道门,步入延庆园,令人惊诧,甚至怀疑自己又回到刚才的刘将军旧居陈列馆了。直到看见二道门门楣上的“延庆”二字,才肯定自己没走错。惊喜的是,延庆园甬路两边隔墙上的门开着,可以进去走马观花。</p> <p class="ql-block">  延庆园甬路两旁的布局与刘将军公馆旧居的布局如出一辙,也是一侧有草坪网球场,另一侧是花园。</p> <p class="ql-block">花园靠隔墙一侧还有紫藤萝廊道。</p> <p class="ql-block">  进入二门延庆门后,被一对楹联吸引:门有古松庭无乱石,秋宜明月春则和风。横批:以适其志。反映了公馆主人对清幽雅致生活、宁静淡泊心境的向往和追求。</p> <p class="ql-block">庭院。</p> <p class="ql-block">池塘。</p> <p class="ql-block">天井和过道。</p> <p class="ql-block">  无论是老公馆区,还是新公馆区,都兼具中国豪门府邸遗风和西方建筑特色。刘氏庄园是近代川西中西合璧民居建筑群的典型,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p> <p class="ql-block">  出刘文辉公馆,从安惠里的铛铛车(有轨电车)起始站,乘车向西北前往安惠里西的安仁古镇核心区。</p> <p class="ql-block">  有轨电车途径刘湘公馆,现在是解放军的军事管理区,不对外开放。刘湘于1921年夏出任川军总司令,后为巩固控制权和争夺地盘发起川军内战,先后击败杨森、袁祖铭等部,甚至与曾经提携、后分道扬镳的族叔刘文辉也大战一场。刘湘获胜后于1933年出任四川省政府主席。1935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刘湘立即通电全国,号召全国总动员、一致抗日。1937年出任第七战区司令长官,授一级上将衔,带病率川军奔赴抗战前线,出师未捷身先死,1938年病逝。</p> <p class="ql-block">  有轨电车到达安仁古镇,我们在公馆老街站下车,迎面一座铁构拱券门,上焊四个大字“公馆老街”,民国遗风扑面,乍一看,街市还相当繁华。</p> <p class="ql-block">  走过拱券门右拐向西,一条清末老街赫然入目。</p> <p class="ql-block">  虽说是清末老街,却有一个很响亮的现代名字“红星街”。</p> <p class="ql-block">  红砂岩石板铺路,雨水湿润,仿佛给路面刷了层赭红色油彩,泛着水光。</p> <p class="ql-block">  街两边石础木柱檐廊,廊下不但挂绿植,檐间还悬着鸟笼。</p> <p class="ql-block">  不难想象,当春回大地时,这条清末老街,定是鸟语花香。</p> <p class="ql-block">  红星街的街头巷尾里有一座乐述言公馆。乐述言是刘湘的表弟,曾在刘湘部队担任少将衔交通处长。乐公馆大门也是三角顶巴洛克式门面,只是小型化了。门厅中式风格:进院的门槛上竖有镂雕漏窗屏风,中嵌小佛坐像;两边小门上嵌瓣状雕花门楣;屏风之上悬清光绪壬寅年的“泮林显望”匾。</p> <p class="ql-block">  进入院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松盆景、带有“福”字的钱库塔,以及古松身后、钱库塔旁侧的古井。以前见过字库塔并了解其意,而钱库塔首次见,从塔身“望库思祖”可以推测,这是旧时人们为已逝祖先烧冥币纸钱、以示为祖先奉献钱财的一种小型建筑物。</p> <p class="ql-block">  院子中央一条块石路通向一座独栋别墅,外形是单层中式平房,前有敞开式廊道,廊柱有楹联,房门亦有楹联,门楣悬“凤栖高梧”匾额,门窗皆有半圆形网格弧顶,窗户窗棂镶嵌小格玻璃,中西合璧,精巧美观。</p> <p class="ql-block">  走出乐公馆,离开小巷尾,回望老街市,细雨中的鸟笼也已撤了,我们也该告别这条清末老街,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  向南走,绿树葱葱,溪流潺潺,渐入佳境,民国建筑逐渐增多。</p> <p class="ql-block">  溪流旁是古亭?非也。有楹联为证:台上弹丸地,戏中宇宙风。</p> <p class="ql-block">  由楹联可知,溪水环绕的是一座修复的古戏台。</p> <p class="ql-block">  古戏台与一座民国式建筑夹峙的是德仁街北口。</p> <p class="ql-block">  这座民国风建筑现在是“魏明伦文学馆”。魏明伦是四川藉的现代作家、著名剧作家,他的作品有:电影文学《四川好人》、剧本《巴山秀才》《变脸》、杂文集《巴山鬼话》,以及《魏明伦楹联》等。</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较多民国风建筑物。</p> <p class="ql-block">中西合璧“里仁门德”坊。</p> <p class="ql-block">有轨电车的轨道线和车站。</p> <p class="ql-block">  沿德仁街继续南行。街边的公馆,大门紧闭。</p> <p class="ql-block">  公馆的门口有拴马桩。桩顶端的石雕老翁骑神兽像,已被人们抚摸得油光乌亮。</p> <p class="ql-block">  出德仁街向东左拐经钟楼广场,钟楼是一座三层宝顶式四角塔,亦中西合璧,造型很独特。</p> <p class="ql-block">  继续向东行,至树人街口左拐向北进入民国老街。民国老街的南段就是树人街,有较多民国公馆。春节前夕大多闭馆、谢绝参观,准备过年了。</p> <p class="ql-block">  刘元琥公馆门开着,这座公馆建于抗战胜利那年,面东朝西分三进,首进前店后居式,由两侧临街店铺和中央甬道组成,店铺进深与甬道等长,甬道直接连通西洋式三角顶券门,券门后就是后苑。刘元琥是刘文渊的次子,曾任民国西康省高等法院书记官、雅安法院法官。1949年12月,刘元琥追随国民革命军第24军代军长的兄长刘元瑄,在雅安起义。</p> <p class="ql-block">  后苑是第二进,经过后苑平房的中门,即进入第三进内宅院。</p> <p class="ql-block">  开着门的还有临近的陈月生公馆。陈公馆的建造年份和公馆布局设计与刘文琥公馆相似。陈月生是刘文辉属下军需官,解放初其公馆被没收,成为解放军进藏部队干部学校,后归西藏军区驻川办事处所有。改革开放后回归地方,现在是公馆沉浸式体验剧《今时今日安仁》实景演出场所。</p> <p class="ql-block">  陈公馆中西合璧,前后院是川西传统民居风格,内宅院融入长廊过道、玻璃罗马柱、欧式门窗等西方建筑元素,花园绿意盎然,花墙疏朗,生机蓬勃。</p> <p class="ql-block">  民国老街南段的树人街,到公馆花园为止;民国老街北段的裕民街,从公馆花园起始。公馆花园是这条民国风情街区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  公馆花园入口前的道路两边,红花绿叶簇拥相伴,遮阳大伞首尾衔接,茶桌藤椅虚位以待。这里曾经是民国时期的休闲场所,也是了解安仁古镇昔日繁华和历史文化的窗口。</p> <p class="ql-block">  公馆花园门面融合中西元素,花园曾以西方风格建筑特色和中国传统园林设计闻名,树木成荫,四季花开。如今依旧优雅宁静,游客在此休闲喝茶,散步拍照,感受闹中取静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  民国老街北段裕民街被这场冬雨洗得干干净净。这条街上有著名的“文彩中学”、万成堰纪念碑、“星廷戏院”,且都始建于同一年。</p> <p class="ql-block">  1942年初春,刘文彩个人出资在安仁镇建设中学,购裕民街东地块140余亩,外请工程技术人员按大学标准精心设计,施工历时3年,于1944年12月竣工,命名为“文彩中学”,刘文彩出任董事长。1945年春,文彩中学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p> <p class="ql-block">  文彩中学历史上曾被誉为成都乃至整个川西最好的中学,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安仁中学。现在校区的一半是成都康礼外国语学校。校门口竖立着一块书状铭牌,上面记载着学校创办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裕民街北首街口,其左侧是“星廷戏院”广场,戏院对门是万成堰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万成堰纪念碑坐落在裕民街北首的一个院落里,全称是“辛未夏刘公星廷开渠乍堰纪念碑”。“辛未夏”指1931年夏季;“刘公星廷”是刘文彩,旧时士族世家出身者都既有名、又有字,“文彩”是名,“星廷”是字。“开渠乍堰”是指1931年夏,为彻底解决大邑及邻县的缺水问题,由刘文彩倡导,刘文渊诸兄弟与人洽商、勘察、提出方案,安仁刘氏宗族捐资,从崇州西河坝引水到恺木河,同时截引文井江、五里河、味江合流段水补充恺木河,灌溉流域内大邑、崇州、新津三县农田3.5万多亩。建堰当时,赴工农民数以万计,刘文辉曾率部督导,集万人之力旬日而成,故名“万成堰”。</p> <p class="ql-block">  万成堰竣工后,大邑和邻县的农田生产灌溉和居民生活用水有了保障,农业连年丰收。1942年为纪念开渠乍堰工程,建造砖塔纪念碑,为万人壮举铭刻碑文,镌刻捐资族人名字。同时,在纪念碑隔裕民街相对位置,刘文彩出资建戏院,以己之字“星廷”命名戏院为“星廷戏院”,戏台上方悬匾,题“纪念疏江起午台”,以志纪念。星廷戏院成为当时川西最漂亮的戏院,定期邀川剧名角到此献艺。新中国成立后,戏院改名“安仁戏院”。即使在当今,安仁戏院的外观和内部仍显气派高贵。为避雨,我们有幸进入戏院,观看了一场戏班的变脸表演。</p> <p class="ql-block">  安仁是一座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古镇,早在唐代武德年间就有了安仁县,元代至元年间撤县,成为隶属于大邑的一个镇。现如今,安仁古镇已是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的“国家园林城镇”,国家文物局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旅游局命名的“国家5A级景区”。借用安仁戏院红砂岩石雕消防水柜上方的祝福标语,“安仁,蛇年行大运,万事如意!”</p> <p class="ql-block">  走出民国老街那座跨街骑楼的底层门洞,回望这座被称为“袍哥楼”的三层灰楼,这是刘文彩1939年秋建造的办公楼和袍哥组织“公益协进会”活动场所。曾活跃于云贵和川渝的哥老会,在川西被称作“袍哥会”,可见刘氏家族与民间帮派组织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刘家把徽州人重视耕读的遗风带至安仁,从刘湘、刘文辉相继从军入伍,在清末民国初的乱世中成为掌控武装的一方枭雄,至抗战,刘氏宗族及亲属已产生了一个战区司令长官、两个省主席、3个军长、8个师长、15个旅长。有军政界作后盾,有江湖帮会簇拥,促成刘氏家族获取大量土地与财富,也有了为社会做公益的资本,如刘文彩牵头集资建设的成都至安仁公路,就直接推动了民国时期安仁小镇的街区规整和市井繁华。这段历史值得社会学家、军阀史家、民俗史家、建筑学家、文史学者等专家学者深入研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