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走进平凉清真秦陇寺的大门,一股宁静祥和的气息扑面而来。红色牌匾上“平凉清真秦陇寺”几个大字熠熠生辉,仿佛诉说着这座清真寺悠久的历史。两侧墙壁上的砖雕装饰精美绝伦,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匠人的用心。标语“爱国爱教”简洁有力,让人感受到这里不仅是一个宗教场所,更是一个传播正能量的地方。庭院内绿植环绕,环境整洁宁静,仿佛将外界的喧嚣隔绝在外,让人不自觉地放慢脚步,沉浸在这片宁静之中。</p> <p class="ql-block">进入大门,抬头便能看到蓝底金字的“恩泽秦陇”四个大字,显得庄重而神圣。红柱黑铁栅栏紧闭,给人一种肃穆之感,仿佛在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历史与文化。周围的树木凌霄点缀其间,晴朗白云的天空下,整个场景显得格外和谐。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在默默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让人不禁感叹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深远。</p> <p class="ql-block">凌霄花</p> <p class="ql-block">漫步庭院中,一座传统风格的凉亭映入眼帘,周围环绕着各种花卉和树木,生机勃勃。石砖路蜿蜒曲折,仿佛引领着人们走向更深处的探索。背景中的建筑物上醒目的标语“爱国爱教,团结和谐”格外引人注目,显示出这里浓厚的文化气息。在这里,人们可以停下脚步,感受自然与文化的交融,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更加珍惜当下,感恩生活。</p> <p class="ql-block">庭院内盆景迷人,屋顶飞檐翘角,墙壁上悬挂着红色对联与牌匾,增添了几分喜庆与庄重。庭院中央整齐排列的小花盆植物,绿植点缀其间,营造出宁静和谐的氛围。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可以找到内心的平静。无论是独自沉思,还是与朋友闲聊,这里都是一个绝佳的选择。每一次驻足,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每一次凝望,都是一次文化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凌霄花</p> <p class="ql-block">宽敞明亮的大殿内,精美的木质结构与柱子让人叹为观止,墙壁上悬挂着带有阿拉伯文书法的艺术作品,展现出多元文化的交融与碰撞。红色地毯铺满中央,圆形图案的地垫显得格外醒目。绿色窗帘垂挂在两侧窗户旁,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面的景色,室内外的界限仿佛被模糊了。天花板上的灯光照亮整个空间,营造出温暖而庄重的氛围。立柱上的中文书法文字“守教规享受乐园”、“遵主命立行五功”提醒着人们要遵循教规,践行信仰,从而获得内心的安宁与幸福。在这里,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人们可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p> <p class="ql-block">平凉秦陇清真寺简介</p><p class="ql-block">华夏悠久,岁月沧桑;泾渭融汇,秦陇成坊。民国初期,来自张家川等地的移民先辈来到平凉南台,号称十大户的马氏、崔氏家族等姓,他们随遇而安,省吃住用,在这贫瘠荒芜的南台筹建清真寺(在修建中拱北穆老太爷家族、平凉白氏家族鼎力相助) 。一代经师陕西学派马良骏大阿訇起名为秦陇寺(秦指陕西关中,陇乃甘肃陇东)。于民国三十一年建成使用。陕、豫、宁、陇等地与本土穆斯林围寺而居 和睦相处,先辈们以小作坊、皮货山货、屠宰等为主要营生,与世居于此的农耕兄弟们一起,艰辛劳作,繁衍生息,历经战乱灾荒的考验迎来祖国的解放。</p> <p class="ql-block">秦陇寺是陕甘宁乃至西北地区传承陕北学派的著名清真寺之一。白有明、罗经师、马时诺(云南二爷)兰秀斋、马明和、谢占林等知名阿訇曾在此讲经执教,改革开放之后作为全省首批获中开放的清真寺之一。 中国伊斯兰教原会长沈遐熙、副会长兼秘书长马贤曾莅临我寺调研、省亲;第一任教长苏文通、马志和、马宽、马生彦阿訇共同担任伊麻目,四位大阿訇,一个哲麻提。王善明大阿訇,兰生齐 、秦忠文、王守仁阿訇满腹经纶,弟子出众,桃李满园。由于老辈阿訇以身作则,坚持经堂教育,为平凉乃至全国培养了许多中青年尔林,多位品学兼优的阿訇在全国各地开学使秦陇寺成为全国闻名遐迩的清真寺。饮水思源,知思图根,这既是中华文明的仁爱哲理,更是我回族穆民立身处世感恩理念。几十年的风雨坎坷几代人的坚持传承秦陇寺已成为南台父老乡亲们的精神家园,也是平凉穆斯林心目中教门的摇篮。</p> <p class="ql-block">凌霄花</p> <p class="ql-block">庚子年初,疾魔肆虐,全民抗疾,秦陇寺寺管会在确保按照省、市、区统战、宗教部门提出的宗教中国化方向的整改要求,在中街办辖区指导与支持下,寺管会组成整改筹建委员会,对濒危旧礼拜殿等建筑修缮改造,由于拆建修复工程复杂资金块口大,寺管会一班人四处开波,求援募捐,兄弟寺坊慷慨援助,多位开学阿訇,众多哈吉,老板和知名人士纷纷出智出资,广大坊民自愿捐款,经过半年多的不懈努力,使秦陇寺容貌焕发一新, 回廊斗拱,砖雕画栋,一座设施齐全,平凉唯一的木结构仿古建筑的清真寺,呈现在人们面前,成为寺院改造工程之样板,吸引省内外民族宗教部门等组织有关人士前来观摩学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