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距上次来这座城市,又过去几年了。</p><p class="ql-block">春城昆明,是那种一年四季都宜居宜游的城市。没有明显的四季边界,只有不同的鲜花扮美着城市的各个角落。昆明,一年四季都有属于它的魅力,而花,便是这座城市四季的使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四月,蓝花楹是春天写给昆明的情书。</p><p class="ql-block">来昆明之前没有见过蓝花楹,初见是在市区的教场中路。时值四月,蓝花楹开始在昆明大街小巷舒展腰肢,如天女撒向人间的花瓣次第绽放。它的花瓣是半透明的浅蓝,边缘染着淡淡的紫调,像极了少女裙摆的褶皱,轻盈的能随风飘进云朵。一阵轻风拂过,花片便摇曳着蓝色的裙裾,飘飘洒洒款款而降,刹那间,树下便紫英无数,蓝花成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樱花在中国早年算是稀有花卉,犹记得前些年人们为了进武汉大学校园看樱花,还弄出许多新闻。旅行社招揽去日本旅游,赏樱也是一大噱头。当然,去了能不能看得到那就凭运气了。可在昆明,看樱花不奢侈,不用碰运气。只要季节对,圆通街、穿金路、太平新城处处都有它们美丽的身影。樱花之所以惹人喜爱,皆因它粉中透白,花蕊娇艳,有一种特立独行的美;也因它韶华短暂,嗖忽即逝,让人感慨青春难留,时不我待。站在樱花树下细细观察,你能发现每一朵花瓣都在努力绽放自己的笑靥,那种毫无保留的笑意,让你觉得它虽娇小却不艳媚,尽管我知道那是它吸引昆虫授粉的唯一绝技。微风拂过,它们一起摇曳着身姿向你打着招呼;再一阵大风,或许它们便站立不稳从栖身之处飘然而坠,落地成泥。樱花就是这样,美好的时光虽然短暂,也要让路过的风记住它绽放时的模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长期生活在南方,鲜花于我并不新奇。榕城福州也是四季有花,一年常绿。但和昆明相比,它还是少了些许争相斗艳的精彩,缺了一些五彩缤纷的绚丽。</p><p class="ql-block">昆明之所以称作春城,当然不止是因为它花开四季。在我看来,昆明的“春城”之谓是自然条件和人文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p><p class="ql-block">这次到云南才知道,昆明人习惯把四季唤作“花季(冬春)、菌季(夏秋)、叶季(深秋)、鸥季(冬季)”。这样分季实在是独树一帜,妙不可言,精到的定位了只属于昆明的四季变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昆明是那种典型的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纬度低赋予昆明充足的日照,海拔高则抵消了阳光下的高温,这是“夏无酷暑”的基础。北部的乌蒙山们在冬天挡住了冷空气南下,西南季风和印度洋暖流则给昆明送上了冬春的温和。当然,也不能遗漏高原湖泊滇池的调节功劳。尽管昆明也有“一日有四季”的时候,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却是不争的事实。</p><p class="ql-block">因了这样的气候条件,昆明的生物多样性在国内省会城市里也首屈一指。云南的植物种类约占全国的50%,昆明则是这一多样性的缩影:2500多种野生花卉,四时花不同的自然景致,垂直分布的植物植被,还有被戏称作昆明市“荣誉市民”、每年如约而至的几万只红嘴鸥,都是这座城市独有的风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气候和植物是大自然对昆明的恩赐,文化则是它另一层厚重的妆容。</p><p class="ql-block">明朝一位状元名唤杨慎,23岁状元及第,36岁涉案被贬之云南。这位杨慎博览群书,诗曲词赋样样皆通,在滇任职30年,留下著作400余种,凡经史方志、天文地理、金石书画、音乐戏剧、宗教语言、民俗民族均有涉及。这其中,以诗赋赞美云南和昆明的佳句颇多,而最经典当属“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这是有据可查古代最早有关“春城”的表述,更是对昆明这座城池风韵的一锤定音。</p> <p class="ql-block">一城花开万树红。地理环境奠定了昆明的气候名片,历史文化赋予了昆明诗意内涵,生态资源强化了昆明的视觉符号,现代治理推动了昆明的品牌美誉。这座彩云之南的首府,既承负着2200年历史重载,也引领着全省26个民族前行的步履。</p><p class="ql-block">祝福昆明。再见春城。</p><p class="ql-block">(更多文章请搜索公众号:</p><p class="ql-block"> 实话石说V。或扫描以下二维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