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旅途一一南美篇(7)乌拉圭#科洛尼亚

FF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1日清晨,我们迎着黎明的朝霞登上了科洛尼亚公司的渡轮,前往拉普拉塔河对岸的乌拉圭科洛尼亚市。</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布宜诺斯艾利斯市马德罗港的候船大厅。大厅里有阿根廷和乌拉圭的海关联合办公,很方便地办理出入境边检手续。</p> <p class="ql-block">我们购买的是8:30的船票。因为大家都是国内外游客,上船后争先恐后地抢靠窗户的座位,以利于景观拍照。</p> <p class="ql-block">  马德罗港码头上停泊着西班牙、葡萄牙大航海时期的大型带风帆的船舶。估计是为游客参观的。</p> <p class="ql-block">渡轮渐渐的驶离码头,横穿拉普拉塔河驶向对岸的科洛尼亚德尔萨港。此地两码头距离约50公里,航行时间要1个多小时。</p> <p class="ql-block">坐在渡轮上眺望窗外,无法想象如此开阔的"海面″竟然是一条内陆河道。拉普拉塔河是南美洲巴拉那河和乌拉圭河汇集后形成的河口湾,河长约290千米,宽度从西端两河汇集处的48千米逐渐扩大至东部与大西洋相交处的220千米,最宽处约达290千米,是世界上最宽的河口。素有"淡水海″之称。</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航行中查阅了有关乌拉圭的有关资料:乌拉圭正式国名为乌拉圭东岸共和国,其中"东岸"指的是其位于乌拉圭河以东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约17.62万k㎡,是南美洲仅次于苏里南的面积第二小的主权国家,人口约350万(2024年),首都蒙德维利亚。乌拉圭(Uruguay)的国名普遍认为来源于当地原住民瓜拉尼语“彩鸟之河”。</p> <p class="ql-block">  1825年8月25日,乌拉圭宣布从巴西帝国独立,并在1828年通过《蒙德维蒂亚条约》签订,获得国际社会的完全承认。抗击巴西殖民统治的民族英雄为何塞.阿蒂加斯。 20世纪初期至中期,国家政治稳定,社会福利体系完善以及民主制度的运行,曾被广泛誉为"南美洲的瑞士🍌"。</p> <p class="ql-block">渡轮到达了科洛尼亚的德尔萨港。我们 踏入了乌拉圭的领土,也踏入了科洛尼亚市。科洛尼亚.德尔萨克拉门托市是科洛尼亚省的省会。面积0.12平方公里,人口2万。始建于1680年,由葡萄牙人建立。1828年最终归属乌拉圭。</p> <p class="ql-block">  地图中的圆圈儿部分是科洛尼亚老城区,这里以17世纪葡、西殖民风格的建筑闻名,1995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南美洲保存最完好的殖民城镇之一。</p> <p class="ql-block">  出了港口,导游带着我们向老城区方向前行。途中路过一排房子,这是被废弃的科洛尼亚火车站现在改为一所学校。</p> <p class="ql-block">  房子的前方还保留着老火车站的标识。</p> <p class="ql-block">  几分钟后我们来到了科洛尼亚老城区的城墙旁。看见城墙有补高的迹象。这是葡、西殖民者在不同占领时期反复修建城墙的特征。城墙上还有炮台。</p> <p class="ql-block">  城墙旁有一座民间驿站。墙上的壁画很漂亮,反映出当地民间风俗。</p> <p class="ql-block">  这座城门叫坎坡门,是古城区入口的防御工事,最初的木质结构由葡人建造,于1745年改建成石质拱门结构。木质吊桥和壕沟遗迹仍在。</p> <p class="ql-block">  从城里面看,拱门两旁有厚厚的墙垛。</p> <p class="ql-block">城墙上有多门大炮。</p> <p class="ql-block">科洛尼亚老城区1811广场上立有一块PLAZA1811石刻纪念碑。1811年,乌拉圭正处于摆脱殖民统治(西班牙、葡萄牙长期争夺后,当时受巴西影控制)的关键转折期,何塞·阿蒂加斯 领导的独立运动蓬勃兴起。石刻中的所列出的士兵阶层、军官以及宗教人士的“勇士们”正是这一浪潮的参与者,广场因此成为 乌拉圭追求自由、反抗殖民的精神地标 。推测1961年2月5日立碑,以纪念独立斗争150周年。</p> <p class="ql-block">1811广场附近还有一块石质纪念碑,上面镶有两块金属铭文字牌。上半部分是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1995年12月颁发的世界遗产认证铭文;下半部分是2015年申遗20周年纪念铭文。</p> <p class="ql-block">作为乌拉圭这个国家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这块纪念牌不仅是科洛尼亚老城区"世界遗产″身份的官方标识,更是其"殖民冲突与文化融合″历史的浓缩注解。</p> <p class="ql-block">老城区里这块地面是早期葡萄牙人修建的总督府遗址。1680年,葡萄牙上尉曼努埃尔·洛博斯(Manuel Lobo )作为拉普拉塔河总督,与一些欧洲殖民者一起,在科洛尼亚·德尔·萨克拉门托建立起第一座葡萄牙城市。同时便开始修建一座建筑一一最初的 “葡萄牙总督府” 。这座总督府可通过宽厚的地基、坚固的石墙、铺瓦屋顶配粗壮木梁来识别。1777年城市被西班牙人占领后,遭到废弃。</p> <p class="ql-block">在总督府遗址旁边有一座小巧精致的仿制18世纪葡萄牙喷泉,其座下铭文记录这处喷泉由费尔南多·阿松桑教授捐赠,为感谢父亲助力萨克拉门托殖民地修复,于1996年立此。</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古城中最醒目的建筑物是一座白色灯塔,名为埃尔.法鲁灯塔(1857年)。塔身底部为正方形 ,上半部分为圆柱形,内有111级台阶通到塔顶,塔高26米,是古城区最高的建筑。下部的石墙残垣断壁为圣弗朗西斯修道院遗址。登上塔顶可以俯瞰拉普拉塔河及老城区全貌。</p> <p class="ql-block">灯塔大门入口左边有一块金属铭牌。铭文是西班牙语,大致内容是: 海军总司令部,照明与航标服务。</p> <p class="ql-block">在塔顶观景台上俯瞰老城区,犬牙交错的街道布局,展现了葡萄牙式、西班牙式后殖民风格共存的独特城市景观。</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典型西班牙风格建筑设计遗迹,平顶房屋和白色或浅色墙面,街道石板路面是中间高两边低。</p> <p class="ql-block">而葡萄牙风格建筑物设计的房顶是有屋脊或单斜坡状的,屋顶及墙面一般是红色或是其他较为深色的,不太规矩的石板路中间低,两边高。老城内的叹息巷最为典型。</p> <p class="ql-block">说到叹息巷(Calle de los Suspiros )历史上曾是处决犯人的场所(白天)和红灯区(夜晚)。传说中这里还发生过刺杀事件或与爱情相关的悲剧。普遍认同的说法,此巷是根据死刑犯将被处决前经过这里发出的叹息声而命名。这与意大利威尼斯市叹息桥的说法异曲同工。</p> <p class="ql-block">叹息巷至今还保留着19世纪葡、西殖民时期不规则石板路面、古朴农舍等建筑风貌。在街尾,严重退色並因潮湿的海风侵蚀长着黑色菌斑的墙面上角,镶嵌一块白底兰字瓷砖制成的路牌,它见证了南美殖民历史与文化交融的岁月沧桑。</p> <p class="ql-block">科洛尼亚老城区的圣礼教堂,是乌拉圭最古老的教堂,17世纪末初建,此后历经多次毁损,却又不断修复重生。它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建筑风格融合的典范。教堂有双塔结构,从斑驳的侧墙面能看到岁月侵蚀痕迹。作为科洛尼亚必访地标,它是老城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教堂的正面结构:其建筑细节体现西、葡殖民时期建筑特色,如石材运用、拱门与塔楼设计等 ,虽历经修复,仍留存独特的历史韵味与建筑美学。</p> <p class="ql-block">圣礼教堂内部装修布置以简洁实用为基础,通过对称布局、宗教元素融入、质朴材质运用,打造出兼具宗教仪式感与历史厚重感的空间。这表现在主坛布局与常规教堂不同,C位是当地一个传教士的照片,两边分别是圣母和耶稣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接着是3个小时自由活动时间,在老城区里逛一逛。这里曾经也是一座码头。</p> <p class="ql-block">当地居民 喜欢种花卉和收藏复古车(老爷车)。站在那里有一种穿过"时光隧道″般的慢生活体验。</p> <p class="ql-block">旅游中途休息,不要忘记品尝当地特色美食:乌拉圭传统烤肉与牛排、河鲜料理、葡西风味面食或番茄酱意面等。本地丹娜红酒与烤肉是绝配,树荫下的露天座位极具罗曼蒂克情调。</p> <p class="ql-block">人们在河畔公园人行道上遛狗。</p> <p class="ql-block">当地居民热情好客。连他们的狗儿见到了陌生人也远远地热情的扑上来,兴奋地双脚站立,给你打躬作揖😄。</p> <p class="ql-block">比比皆是的巨大树木撑起了老城的绿色和憩静。</p> <p class="ql-block">蝴蝶在花丛中飞舞。</p> <p class="ql-block">鸟儿(细看是小鹦鹉)在枝头歌唱。</p> <p class="ql-block">临近深秋了,还有点点红花开放,是否是一种南美刺桐树?</p> <p class="ql-block">街边的一棵柠檬树上结着硕大的果实。金黄有光泽的柠檬 在大航海时代因治疗坏血病成为“救命水果” 。</p> <p class="ql-block">拉普拉塔河畔像渡假海滨一样的美丽。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和谐。</p> <p class="ql-block">人们喜欢在河边翠绿的草坪上休憩。</p> <p class="ql-block">更有情侣再谈他们自己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民间艺人在草坪上悠闲地吹着长笛, 自娱自乐。</p> <p class="ql-block">户外演奏的乐声悠扬,氛围闲适随性。</p> <p class="ql-block">江边公园儿童在游乐设施上戏耍。</p> <p class="ql-block">回程路上,还遇上当地举行的马拉松比赛,今天是星期天,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参与,甚至还有警车呜笛开道。可见当地政府服务意识和市民的健身意识极強!</p> <p class="ql-block">在科洛尼亚市我们还参观了一座圣卡洛斯皇家斗牛场。始建于1761年 ,为纪念卡洛斯二世国王而命名,是乌拉圭现存唯一斗牛场。因乌拉圭后来禁止斗牛,仅使用8次数就关掉了。这座建筑特色:以穆德哈尔(或新穆德哈尔)风格建造,试图呼应西班牙典型斗牛场。总直径超100米,斗牛圈直径约50米 ,因当地早年不产铁,部分建筑用铁从英国进口,如今仍能看到生锈的铁结构 。后经历改造,如今成为科洛尼亚的特色历史建筑景点,它承载着当地殖民历史与文化记忆,是感受科洛尼亚历史底蕴的一处看点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大巴车沿着乌拉圭1号公路行驶,沿途欣赏优美的乌拉圭风光。巨大的法国梧桐树给城市换上了限定金装,让金秋的脚印留在南美洲美好的季节里。</p> <p class="ql-block">在巨大的科洛尼亚字母地标前我们留下欢乐。</p> <p class="ql-block">即将离开乌拉圭科洛尼亚市之际,我用团友"呜″女士无人机拍摄的一段视频最后展示科洛尼亚老城之美,让你留下那永恒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落霞红欲暮,天水一色重。傍晚17:00,我们登上渡轮,乌拉圭探访之旅将随着水波轻晃完美收官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渐渐,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的天际线在远方晕染开来,城市的光与暮色交融,有点海市蜃楼的感觉。这一程轮渡,载着科洛尼亚老城之行的回忆,也载着对下一段城市故事的期待,在波光里,慢慢驶向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怀抱 。</p>